一种防止足部压疮的脚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08111阅读:1446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止足部压疮的脚垫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临床护理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止足部压疮的脚垫。



背景技术:

为了防止病人因长期卧躺导致背部长出大面积压疮,临床护理中有气垫床、翻身枕等常规工具,但是对于足踝处等皮下脂肪薄弱的部位,没有特定的工具用于防止长出压疮,如此增加了病人因长期卧躺导致长出压疮的概率。现有用于防止脚部长出压疮的主要措施是在病人的足踝处加垫子使病人脚部脱离病床,但是此种措施不能很好的与脚踝部位贴合,防止压疮的效果差,且使用舒适度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止压疮效果好且使用舒适度高的防止足部压疮的脚垫。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止足部压疮的脚垫,包括具有弹性的垫体及套设于垫体外部的外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垫体的顶面设有凹槽和凹孔,凹槽的内壁上和凹孔的内壁上均间隔固定有多个磁块;所述外套包括用于容置垫体的套体及用于开闭套体的外盖,套体的左侧或右侧设有开口部,外盖的一侧缝接于开口部的一侧,外盖和开口部之间设有用于开闭的拉链。

优选的,所述凹槽设有一个且呈半圆柱形,凹孔设有两个且呈圆柱形,凹槽的直径为11cm~14cm,凹孔的直径为6cm~8cm,凹孔边缘与凹槽边缘之间的最小间距为3cm~4cm,两个凹孔的边缘之间的最小间距为6cm~7cm。

优选的,所述垫体呈梯形,垫体的左侧面和右侧面均为斜面,垫体左侧面与垫体底面之间的夹角和垫体右侧面与垫体底面之间的夹角均为40°~50°。

优选的,所述垫体的顶面包括水平的平面部及下凹的弧面部,平面部设于靠近垫体前侧面的一侧,弧面部设于靠近垫体后侧面的一侧,弧面部自垫体后侧面的顶部向下并朝向平面部延伸,弧面部和平面部之间平滑连接。

优选的,所述平面部距垫体底面的高度为4cm~6cm,平面部自垫体前侧面朝向垫体后侧面延伸5cm,弧面部与垫体后侧面连接处的切面与垫体后侧面之间的夹角为40°~50°。

优选的,所述凹槽设于平面部上,凹孔设于弧面部上且位于靠近平面部的一侧。

优选的,所述套体底面的相对两侧均缝接有绑带,绑带在远离套体的端部设有魔术贴,魔术贴包括毛面和钩面,毛面和钩面设于绑带的同侧表面上,且钩面较毛面远离套体。

优选的,所述防止足部压疮的脚垫还包括水袋,套体的内部设有用于装纳水袋的容纳部。

优选的,所述套体的内部缝接有挡布,挡布和套体内壁间围成的空间形成容纳部。

优选的,所述绑带为宽松紧带。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止足部压疮的脚垫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止足部压疮的脚垫,包括垫体和外套,外套可拆洗、消毒,便于使脚垫整体保持清洁、无菌,避免交叉感染,提高脚垫使用安全性。病人的足部搁置在脚垫上时,足跟悬空位于凹槽内,足踝位于凹孔内,能同时防止病人的足跟和足踝长出压疮,使用效果好。凹槽内壁和凹孔内壁上设置磁块,病人使用脚垫防止足部长出压疮的同时,磁块可以对病人的足部进行磁疗,进一步提高使用效果。

2、垫体呈梯形,垫体的左、右侧面为斜面,病人的足部搁置在脚垫上时,小腿靠近足部的部位压在左侧面或右侧面上,避免小腿悬空,提高使用舒适度。

3、垫体的顶面设置成平面部和弧面部结合的形式,病人的足部搁置在脚垫上时,脚掌在正常状态下处于倾斜状态,弧面部贴合脚掌外侧用于支撑脚掌,进一步提高使用舒适度。

4、外套底面设置绑带,并在绑带上设置魔术贴,使用时,绑带绕过床架后通过魔术贴固定,从而将脚垫固定在病床上,避免脚垫随意移动,保证使用效果。

5、外套内部设置用于装纳水袋的容纳部,使用时,根据病人的情况向水袋内灌装冰水或热水,提高医用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防止足部压疮的脚垫实施例一中垫体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防止足部压疮的脚垫实施例一中垫体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防止足部压疮的脚垫实施例一中垫体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防止足部压疮的脚垫实施例一中外套的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防止足部压疮的脚垫实施例二中外套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防止足部压疮的脚垫,包括具有弹性的垫体1及套设于垫体1外部的外套2,垫体1的顶面11设有凹槽3和凹孔4,凹槽3的内壁上和凹孔4的内壁上均间隔固定有多个磁块5。

凹槽3设有一个且呈半圆柱形,凹孔4设有两个且呈圆柱形,凹槽3的直径为11cm~14cm,凹孔4的直径为6cm~8cm,凹孔4边缘与凹槽3边缘之间的最小间距L1为3cm~4cm,两个凹孔的边缘之间的最小间距L2为6cm~7cm。

垫体1呈梯形,垫体的左侧面13和右侧面14均为斜面,垫体的左侧面13与垫体的底面12之间的夹角α和垫体的右侧面14与垫体的底面12之间的夹角β均为40°~50°。

垫体1的顶面11包括水平的平面部111及下凹的弧面部112,平面部111设于靠近垫体前侧面15的一侧,弧面部112设于靠近垫体后侧面16的一侧,弧面部112自垫体后侧面16的顶部向下并朝向平面部111延伸,弧面部112和平面部111之间平滑连接。

本实施例中,平面部111距垫体底面12的高度H为4cm~6cm,平面部111自垫体的前侧面15朝向垫体的后侧面16延伸5cm,弧面部112与垫体的后侧面16连接处的切面与垫体后侧面之间的夹角γ为40°~50°。

本实施例中,凹槽3设于平面部111上,凹孔4设于弧面部112上且位于靠近平面部的一侧。

外套2包括用于容置垫体1的套体21及用于开闭套体的外盖22,套体21的左侧或右侧设有开口部23,外盖22的一侧缝接于开口部23的一侧,外盖22和开口部23之间设有用于开闭的拉链24。

套体21底面的相对两侧均缝接有绑带25,绑带在远离套体21的端部设有魔术贴6,魔术贴6包括毛面61和钩面62,毛面61和钩面62设于绑带25的同侧表面上,且钩面62较毛面61远离套体21。

本实施例中,绑带25采用宽松紧带。

使用时,通过绑带25和魔术贴6的配合将脚垫固定在病床上,避免脚垫随意移动。病人的足部搁置在脚垫上,足跟悬空位于凹槽3内,足踝位于凹孔4内,小腿靠近足部的部位压在左侧面13或右侧面14上,弧面部112贴合脚掌外侧用于支撑脚掌,足跟和脚踝处于悬空状态,能有效避免病人的足跟和脚踝处长出压疮。

本实施例提供的脚垫,外套2可拆洗、消毒,便于使脚垫整体保持清洁、无菌,避免交叉感染,提高脚垫使用安全性。在凹槽3内壁和凹孔4内壁上设置磁块5,病人使用脚垫防止足部长出压疮的同时,磁块5可以对病人的足部进行磁疗,进一步提高使用效果。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脚垫还包括水袋,如图5所示,套体21的内部设有用于装纳水袋的容纳部26。进一步的,套体21的内部缝接有挡布27,挡布27和套体21内壁间围成的空间形成容纳部26。

使用时,根据病人的情况向水袋内灌装冰水或热水,然后将水袋装入外套2的容纳部26中,提高医用效果。

除上述优选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他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改变和变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中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