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轮循环交替滚动式纹饰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61979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四轮循环交替滚动式纹饰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美容行业中用于纹饰、纹绣比如纹眉、漂唇、纹身的纹饰机,尤其涉及一种四轮/四针交替工作的四轮循环交替滚动式纹饰机。



背景技术:

纹饰机是随着纹眉、纹身等用户不断增多的社会发展而出现的一种以马达为动力的纹饰设备。目前较为先进的纹饰机是三轮交替式旋速纹饰机,其基本原理是利用电动马达驱动主动齿轮旋转,主动齿轮带动从动齿轮旋转,从动齿轮套装在支撑轴上,支撑轴上依次安装有三个偏心轮,三个偏心轮的长端在支撑轴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三个偏心轮分别驱动三个传动轴、最终驱动三根纹饰针向前推进,完成纹饰;其中,主动齿轮为水平伞齿轮,从动齿轮为导向伞齿轮,两者之间啮合连接,可以减小安装空间并变换转轴方向;由于三个偏心轮的长端(即距离支撑轴的中心轴线最远的远端)在支撑轴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所以三个偏心轮在同一时间只有一个的长端能够驱动传动轴,所以三根纹饰针在同一时间也只有一根能够推进进行纹饰工作。

但是上述传统纹饰机都存在如下问题:在支撑轴的周向360°范围内均匀分布三个偏心轮的长端,每两个偏心轮长端之间的周向角度为120°,而纹饰针的推出与收回只需要两个偏心轮长端之间的周向角度为90°即可,所以传统纹饰机的两个纹饰针之间的推进与收回转换之间存在间隙,不能最好地实现连续转换,降低了操作密度、上色速度和工作效率,并可能出现“虚针”现象。另外,通过顶紧弹簧的结构避免晃动,会增加结构的复杂度,而且弹簧本身的稳定性也不是很高,所以也存在结构复杂、稳定性不足、精度不够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操作密度、上色速度和工作效率高的四轮循环交替滚动式纹饰机。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四轮循环交替滚动式纹饰机,包括马达、主动齿轮、从动齿轮、支撑轴、传动轮和传动轴,所述马达的转轴与所述主动齿轮连接,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从动齿轮啮合连接,所述从动齿轮与所述支撑轴连接,多个所述传动轮依次安装于所述支撑轴上并分别推动多个所述传动轴,所述传动轮为四个,四个所述传动轮距离所述支撑轴的中心轴线最远的远端在所述支撑轴的中心轴线的周向均匀分布。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轴为曲轴且具有四个连杆轴颈,四个所述连杆轴颈在所述支撑轴的中心轴线的周向均匀分布,四个所述传动轮分别安装于四个所述连杆轴颈上。

或者,所述传动轮为偏心轮,四个所述偏心轮的长端在所述支撑轴的中心轴线的周向均匀分布;进一步,为了提高这种结构的稳定性,所述支撑轴的一端设有顶紧弹簧,所述顶紧弹簧的一端顶压在从动齿轮的端面上,所述顶紧弹簧的另一端顶压在用于安装所述支撑轴的一端的轴承的内圈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支撑轴的中心轴线的周向360°范围内均匀分布四个传动轮的远端或长端,每两个传动轮的远端或长端之间的周向角度为90°,所以纹饰机的四个纹饰针中的相邻两个纹饰针之间的推进与收回转换之间没有间隙,能够最好地实现连续转换,提高了操作密度、上色速度和工作效率,并避免了出现“虚针”现象;另外,通过直接采用曲轴和非偏心轮的结构,既达到了避免晃动、提高稳定性和精度的目的,又简化了结构,便于制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四轮循环交替滚动式纹饰机的主视图之一,图中示出其外形结构;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四轮循环交替滚动式纹饰机的主视图之二,图中示出了内部结构;

图3是图2中“A”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四轮循环交替滚动式纹饰机包括外壳1、电池3、马达5、主动齿轮6、从动齿轮10、支撑轴8、轴承7、传动轮9、传动轴11和纹饰针2,由电池3提供电源的马达5的转轴与主动齿轮6连接,具体为主动齿轮6套装于马达5的转轴上,主动齿轮6与从动齿轮10啮合连接,具体地,主动齿轮6为水平伞齿轮,从动齿轮10为导向伞齿轮,从动齿轮10与支撑轴8连接,具体为从动齿轮10套装在支撑轴8上,支撑轴8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7安装在外壳1的内壁上,支撑轴8为曲轴且具有四个连杆轴颈(图中未标记),四个所述连杆轴颈在支撑轴8的中心轴线的周向均匀分布,四个传动轮9分别依次安装于四个所述连杆轴颈上并(用于)分别推动四个传动轴11,四个传动轴11分别通过常规的中间部件与四个纹饰针2对应连接,四个传动轮11距离支撑轴8的中心轴线最远的远端在支撑轴8的中心轴线的周向均匀分布。这里的传动轮9不是偏心轮,其圆周边缘与其中心轴线的距离都相同。

如图2和图3所示,工作时,马达5驱动主动齿轮6旋转,主动齿轮6带动从动齿轮10旋转,从动齿轮10带动支撑轴8旋转,支撑轴8带动传动轮9旋转,传动轮9旋转过程中,有且只有一个传动轮9推动对应的传动轴11与对应的纹饰针2一起向前推进,推进到极限后,对应的传动轴11与对应的纹饰针2在常规复位装置作用下一起回收,然后直到下一个传动轮9重复上述过程,支撑轴8旋转一周后,四个传动轴11和四根纹饰针2分别推进和回收一次,实现一个工作循环,以后以此类推。

上述结构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结构。

结合图2和图3,根据需要,上述支撑轴8和传动轮9的结构还可以作如下变化:

支撑轴8为直线轴,传动轮9为偏心轮,四个所述偏心轮的长端在所述直线轴的中心轴线的周向均匀分布;进一步,为了提高这种结构的稳定性,所述直线轴的一端设有顶紧弹簧,所述顶紧弹簧的一端顶压在从动齿轮10的端面上,所述顶紧弹簧的另一端顶压在用于安装所述直线轴的一端的轴承7的内圈上。这种结构不如上述优选结构,但依然可以实现如下效果:纹饰机的四个纹饰针2中的相邻两个纹饰针2之间的推进与收回转换之间没有间隙,能够最好地实现连续转换,提高操作密度、上色速度和工作效率,并避免出现“虚针”现象。

上述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只要是不经过创造性劳动即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实现的技术方案,均应视为落入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权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