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胸腔引流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66167阅读:655来源:国知局
一种胸腔引流管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胸腔引流管,特别是一种胸外科肺叶切除术后用的引流管。



背景技术:

肺叶切除手术是国内外胸外科普遍实施的手术,肺下叶切除后,胸腔引流管放置一根胸管即能够解决问题,但肺上叶切除后,或下叶切除肺存在漏气的情况下,因重力关系不能很好兼顾气体和液体两种不同介质的引流,目前普遍采用在胸腔的上下部各做一个切口,分别放置两套引流管来解决胸腔上下部气体和液体的引流问题。结果增加了手术的复杂程度和感染的几率,同时增加了病人的痛苦。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胸外科手术后用胸腔引流管。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胸腔引流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双腔导管;在双腔导管的一端分离出两根用于放置在患者体内的内导管。

进一步地,在所述双腔导管上靠近内导管的一端设置气囊,所述气囊通过气管连接充气装置,用于在患者体内固定引流管。在所述双腔导管上进一步设置可拆卸卡扣,所述可拆卸卡扣用于在患者体外固定所述引流管。通过该设置,可以将引流管牢固固定在患者胸壁切口处。

进一步地,在所述双腔导管的每个腔中分别设置三通阀。通过设置的三通阀,可以实现向患者体内注入药物或者冲洗双腔导管内的污物。

内导管包括用于引流气体的上内导管和用于引流液体的下内导管,所述下内导管的内径是所述上内导管内径的2-3倍,所述上内导管的内径为3-5毫米。可以在两根内导管的远离双腔导管的末端设置侧孔。侧孔随着接近所述末端而密度加大。通过该设置,可以更有效地收集气体或者液体,并导出患者体外。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胸腔引流管,如图1所示。该引流管包括:双腔导管1;在双腔导管1的一端分离出两根用于放置到体内的上内导管2和下内导管3。在使用时,通过将双腔导管放置在胸壁切口处,将上内导管2放置到患者胸腔上部,主要用于引流气体,将下内导管3放置到患者胸腔下部,主要用于引流液体。上内导管2的内径与下内导管3的内径可以相同,也可以将上内导管2的内径设置得比下内导管3的内径小,例如下内导管3的内径是上内导管2的内径的2-3倍。上内导管的内径通常为3-5毫米。根据该设置,可以通过一个切口同时引流胸腔上部的气体和下部的液体,并且可以实现气体和液体引流的独立控制。

为了牢固固定引流管,避免引流管移动脱落,可以在双腔导管1上设置气囊4,气囊4通过气管6连接充气装置,气管6上设置阀门7。通过该设置,可以在胸壁切口处牢固固定引流管。进一步地,在双腔导管1上设置可拆卸卡扣5,当气囊充好气并且在患者胸壁上固定之后,将可拆卸卡扣5固定在双腔导管1上,在患者体外固定引流管。

在双腔导管1的每个腔中分别设置三通阀8和9,三通阀8和9可以设置在双腔导管的相同位置,也可以分别设置在不同位置,方便使用即可。通常,三通阀处于正常导气或者导液状态,即处于图中管道左右导通状态,此时三通阀的第一和第二阀口开放,第三阀口关闭。当需要向患者体内注射药物的时候,可以转换三通阀,使得三通阀的第三阀口由封闭转为开放,图1中左侧的第一阀口由开放转为封闭,此时可以通过第三阀口向患者体内注射药物。例如,当肺部漏气的时候,可以向患者体内注射粘连剂。当进行肿瘤切除后,可以向患者体内注射化疗药物。此外,当有血块等污物堵塞双腔导管时,可以转换三通阀,使得图中右侧的第二阀口关闭,第一和第三阀口开放,通过第三阀口向管道内注射冲洗剂,将污物排出。该三通阀也可以通过在双腔导管1上设置另外的分别与双腔导管的两个管道连通的导管,并分别在双腔导管和另外的导管中设置阀门,通过分别控制各个阀门的开启和关闭来实现。

在内导管2和3的远离双腔导管的末端设置侧孔10。通过设置侧孔10,便于收集气体和液体。侧孔10随着接近内导管的末端而密度加大。这样,在靠近末端的位置有利于收集气体和/或液体,远离末端的位置有利于排出液体和/或气体。

用于引流气体和液体的导管可以采用任何适当的材料,优选采用医疗软管。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具体说明,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主要发明构思基础上的任何变形,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