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循环冲洗引流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13162阅读:2136来源:国知局
腹腔循环冲洗引流管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引流装置,具体地指一种腹腔循环冲洗引流管。



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腹腔的引流管存在以下不足:

1、虽然有冲洗管路,但是冲洗管路没有密闭的冲洗腔道;

2、在使用时,引流腔道较易堵塞;

3、在持续负压的作用下,以及腹腔压力过小和体内组织的挤压作用下,引流管的管壁容易被压扁变形,从而管壁粘贴在一起后导致堵塞;

4、持续负压作用下时,管内压力不能调节,有可能将体内组织吸附在引流孔上从而造成堵塞和损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腹腔循环冲洗引流管,该引流管能够避免引流物、冲洗液和空气之间的相互影响,大大降底了外源性感染的可能。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腹腔循环冲洗引流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内设有引流腔、冲洗腔和通气腔三个独立的腔道;所述引流腔的顶端通过流量阀与负压装置连接,负压装置连接有引流袋,所述引流腔内还放置有支撑杆;所述冲洗腔连接有冲洗正压接头,冲洗腔靠近管体的一侧开有第一通孔,冲洗液从第一通孔进入管体,实现对管体的冲洗;冲洗腔靠近引流腔的一侧开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与引流腔连通;所述通气腔连接有精密过滤器,通气腔底部靠近引流腔的一侧开有第三通孔,第三通孔与引流腔连通。

本实用新型引流管管体内的引流腔、冲洗腔和通气腔三个独立的腔道能够避免引流物、冲洗液和空气之间的相互影响,还能通过流量阀控制引流的流量,此外,还能够通过通气腔避免因腹腔压力过小导致体内组织被吸出附损伤的问题,且避免病菌从通气腔进入引流管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腹腔循环冲洗引流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引流管的管体纵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腹腔循环冲洗引流管包括管体1,管体1内设有引流腔2、冲洗腔3和通气腔4三个独立的腔道,三个腔道彼此之间相成物理性隔开,且使用一次成型的工艺,避免了引流物、冲洗液、空气的相互影响,大大降底了外源性感染的可能。

引流腔2的顶端通过流量阀5与负压装置6连接,负压装置6与引流袋连接。当需要穿刺置管时,可以采用穿刺针从引流管的管体1中穿过,便于置管,当术后放置引流管时,则不须要穿刺针改用在管体1中放置支撑杆,便于放置引流管。流量阀5可以根据使用情况将引流腔2关闭,进行冲洗,也可以边冲洗边引流,也可以大流量冲洗小流量引流等,根据病情需要调节下引流流量。

冲洗腔3连接有冲洗正压接头3.1,冲洗正压接头3.1在正常情况下呈关闭状态,通过气体使液体物理性与外界隔断,冲洗正压接头3.1可以连接任何通用注射器和输液泵等输液装置,冲洗正压接头3.1在与输液装置脱离时会产生正压,能把管中剩下的冲洗液注入到体内,最大程度减少冲洗腔3中的冲洗液残留,避免冲洗腔3中液体的变质产生感染的可能。冲洗腔3靠近管体1的一侧开有第一通孔3.2,冲洗液从第二通孔3.2进入管体1,实现对管体1的冲洗;冲洗腔3靠近引流腔2的一侧开有第二通孔3.3,第二通孔3.3与引流腔2连通,冲洗液从第二通孔3.3进入引流腔2,实现对引流腔2的冲洗,从而实现同时对引流腔2与腹腔进行冲洗,在关闭流量阀后只对腹腔进行冲洗。

通气腔4连接有精密过滤器4.1,精密过滤器4.1用于过滤各种病菌,通气腔3底部(靠近人体引流端)靠近引流腔2的一侧开有第三通孔4.2,第三通孔4.2与引流腔2连通。由于在持续负压引流中腹腔压力会持续下降后可能将组织吸附在管体1的引流孔1.1上,造成堵塞,或造成组织二次损伤,此时,通气腔4在腹压较低时,空气通过精密过滤器4.1后进入通气腔4,然后从第三通孔4.2进入到管腔内避免组织吸附影响引流。此外,还可以在引流腔1内有堵塞时通过通气腔1注射冲洗液。

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可以关闭流量阀5,将冲洗液由带正压接头的冲洗腔3进入体内进行保流冲洗,也可以根据病情,由正压接头3.1的冲洗端注入冲洗液,将流量阀5打开一部分,同时进行一边冲洗一边引流,冲洗液与引流物相互不干涉,形成一个完整的引流冲洗循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