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瘘口肠管防脱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95658阅读:1123来源:国知局
造瘘口肠管防脱帽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用工具,尤其涉及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靠,可防止造瘘口肠管脱出的造瘘口肠管防脱帽。



背景技术:

造瘘通俗的说就是切掉病变段的肠子,并在肚皮上对应的部位重新开一个口,再把上段的肠子拉出来用以排除体内的大便。腹部的很多疾病在治疗时均需要进行肠造瘘,从而为二、三期手术赢得时机。但在肠造瘘后时常出现并发症,即肠管从造瘘口脱出,不仅给病人带来诸多痛苦和不便,且脱出的肠管极易引发破损或伤口感染,给后期的治疗带来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靠,可防止造瘘口肠管脱出的造瘘口肠管防脱帽,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肠造瘘后肠管会从造瘘口脱出,不仅给病人带来诸多痛苦和不便,且脱出的肠管极易引发破损或伤口感染,给后期的治疗带来隐患等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造瘘口肠管防脱帽,包括环套在肠造瘘口外的环形底板,在环形底板上设有若干个用于缝合在皮肤上的穿线孔,所述环形底板的内环面向外延伸形成可扣罩在肠造瘘口上的罩壳,在罩壳的底面上分布着若干个导便孔。环形底板环套在肠造瘘口外,并通过手术针缝合在肠造瘘口外对应的皮肤上进行固定, 环形底板中孔又向外一体式延伸出罩壳扣罩在肠造瘘口外,即可避免肠管向外脱出,由于在罩壳的底面上分布着若干个导便孔,肠管内的大便即可通过导便孔向外排除,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靠,有效的改善了病人的舒适度,给后期的治疗带来安全保障。

作为优选,所述环形底板的中孔呈椭圆形。由于肠造瘘口对应的皮肤通常为一条划口,因此导出的肠管经划口挤压后呈椭圆形,环形底板的中孔形状与肠造瘘口形状一致,从而使肠造瘘口维持原有形状,进一步减轻病人的痛苦。

作为优选,所述导便孔的直径为2mm至5mm,且导便孔在罩壳的底面上均匀分布。合理的导便孔尺寸既可避免肠管脱出,又能使肠管内大便顺利排出。

作为优选,在所述环形底板上至少设有四个穿线孔,且穿线孔在圆周方向均布。均布的穿线孔便于环形底板可靠固定。

作为优选,在所述环形底板上至少设有两个三角形缺口,且两个三角形缺口的连线穿过环形底板的中心面。通过在环形底板上设置三角形缺口,当病人由于呼吸或动作牵拉造瘘口位置时,环形底板即可沿三角形缺口进行弯折,从而减轻病人的痛苦。

作为更优选,所述三角形缺口的内侧尖角端延伸至罩壳的外环面。三角形缺口的内侧尖角端延伸至罩壳的外环面时,可确保环形底板在稍受力时即折弯,使病人痛苦最小化。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造瘘口肠管防脱帽具有下述优点:环形底板环套在肠造瘘口外进行固定, 环形底板中孔延伸出的罩壳扣罩在肠造瘘口外,即可避免肠管向外脱出,同时肠管内的大便又可通过罩壳底面上的导便孔向外排除,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靠,有效的改善了病人的舒适度,给后期的治疗带来安全保障;环形底板的椭圆形中孔与肠造瘘口形状一致,从而使肠造瘘口维持原有形状,防止肠管外翻,进一步减轻病人的痛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造瘘口肠管防脱帽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造瘘口肠管防脱帽,包括环套在肠造瘘口外的塑料材质的环形底板1,其中孔呈椭圆形,环形底板1的内环面沿轴向向外一体式延伸形成一个可扣罩在肠造瘘口上的罩壳3,环形底板1和罩壳3的壁厚均为2mm,在罩壳3的底面上均布着若干个直径为3mm的导便孔4。在环形底板1上沿圆周方向均布着八个用于缝合在皮肤上的穿线孔2,在环形底板1的边沿还上还开有两个三角形缺口5,三角形缺口5的内侧尖角端延伸至罩壳3的外环面,且两个三角形缺口5的连线穿过环形底板1的中心面。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