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按压式安全采血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61639阅读:1058来源:国知局
一种按压式安全采血针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采血针。



背景技术:

目前,医疗机构在常规采血时一般直接用采血针采血,这种方法虽能一人一针,不被交叉感染,但患者直接看到针头,产生恐惧心理(特别是儿童)。另一种采血时,取采血针通过采血笔配合使用,将采血针装于采血笔内,发射针刺后取下采血针,装上另一支采血针再次使用,由于采血笔是无数次重复使用,极容易引起交叉感染。以上两种采血方法,医护工作人员直接接触采血针,在采血时人工将针头装取,不小心很容易扎伤,引起交叉感染,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还有种方式,一次性安全采血针,虽然解决了上述问题,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后座弹簧弹性太强导致按压时需要一个较大的力气,导致按压不流畅,影响使用感,同时患者痛感较强;而且一次性按压结束后,采血针无法回弹,会露出来,产生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按压式安全采血针,解决了现有技术按压不流畅,痛感较强,采血针无法回弹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按压式安全采血针,包括壳体和采血针,所述壳体为中空圆柱状,所述采血针设置在壳体内,所述采血针设置在针体安装座上,所述针体安装座的前端设置在针体发射导管内,所述针体安装座的后端通过后端弹簧与尾端底座固定,所述针体发射导管前端设有出针孔,侧边设有凸起,壳体内壁设有相对应的导轨,针体安装座的前端设有前置弹簧。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针体安装座为扁平状,其两侧设有前端凸起和后端凸起,所述前端凸起与针体发射导管上的凸起相卡合,后端凸起与壳体内壁上的间隔凸条相配合。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尾端底座外侧中间为向内凹陷的圆弧状;内侧上前后端设有竖直条,竖直条顺时针一侧均设有与针体安装座后端凸起配套的台阶。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尾端底座通过两侧的弹性卡爪与壳体内壁固定卡接。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壳体的前端设有安全帽。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一种按压式安全采血针,通过在针体安装座前端设置前置弹簧,减少按压的力气,方便按压;使用后,可以回弹,减少安全隐患;同时在采血针壳体内部设置的导轨,可以确定采血针轨道,进一步减少痛感;

2、所述尾端底座外侧中间为向内凹陷的圆弧状,可以方便手按压;所述壳体前端的安全帽,进一步增加安全性。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按压式安全采血针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按压式安全采血针的使用示意图。

其中:1-壳体、2-采血针、3-针体安装座、4-针体发射导管、5、后端弹簧、6-尾端底座、7-出针孔、8-凸起、9-导轨、10-前置弹簧、11-前端凸起、12-后端凸起、13-竖直条、14-台阶、15-安全帽。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和图2所示一种按压式安全采血针,包括壳体1和采血针2,所述壳体1为中空圆柱状,所述采血针2设置在壳体1内,所述采血针2设置在针体安装座3上,所述针体安装座3的前端设置在针体发射导管4内,所述针体安装座3的后端通过后端弹簧5与尾端底座6固定,所述针体发射导管4前端设有出针孔7,侧边设有凸起8,壳体1内壁设有相对应的导轨9,针体安装座3的前端设有前置弹簧10;所述针体安装座3为扁平状,其两侧设有前端凸起11和后端凸起12,所述前端凸起11与针体发射导管4上的凸起8相卡合,后端凸起12与壳体1内壁上的凸条相配合;所述尾端底座6外侧中间为向内凹陷的圆弧状;内侧上前后端设有竖直条13,竖直条13顺时针一侧均设有与针体安装座3后端凸起12配套的台阶14;所述壳体1尾端底座6通过两侧的弹性卡爪与壳体1内壁固定卡接;所述壳体1的前端设有安全帽15。

将安全帽15拔出,针体发射导管4按到手指上,按压,针体发射导管4受力向后移动,针体安装座3后端凸起被抬起,在尾端底座6台阶14台阶的作用下离开卡合的凸条,采血针2由于弹簧弹力弹出。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