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留置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35488阅读:1495来源:国知局
医用留置针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医用留置针。



背景技术:

留置针又称静脉套管针,其主要组成部件包括可以留置在血管内的柔软的套管,以及不锈钢的穿刺引导钢针。使用时将套管和钢针一起穿刺入血管内,当套管全部进入血管后,回撤出钢针,仅将柔软的套管留置在血管内从而进行输液治疗。

但是钢针在抽出后,会经常发生钢针刺伤医护人员的事故,每年这种医疗事故非常的多,因此,如何保护医护人员在此操作时的安全性,是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将钢针分成针头段以及连接段,在抽出钢针时能够保留针头段于密封塞中,有效保护操作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医用留置针,包括导管座、软管以及三通管,导管座上设置有一个接头,软管连接该接头以及三通管,导管座内设置一隔离塞,导管座的前端设置有导管以及插入于导管内的钢针,钢针的尾部穿过隔离塞至导管座的尾部,所述钢针的尾部连接抽拉块,导管座的尾部开口,开口端设置有一密封塞,钢针的尾部穿过密封塞至导管座的外侧面,所述钢针由针头段以及连接段组成,针头段与连接段之间采用一卡扣结构拆卸式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卡扣结构包括设置于连接段一端的卡扣以及正对卡扣一端开设于针头段上的卡槽,卡扣卡槽的截面为T字形。

作为优选,所述卡扣与卡槽之间具有向两端侧向滑出的自由度。

作为优选,所述导管座的尾部贯穿设置一插销孔,正对该插销孔的密封塞上设置有对应的第一定位孔,针头段的一侧面上设置有一第二定位孔,导管座的外侧面凸出设置一定位插销,定位插销底部插入于插销孔至第一定位孔的上端。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定位孔的内径大于第一定位孔以及插销孔的内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在刺入血管后,将钢针抽离导管时,将钢针的针头段留置于密封塞中不抽出,而只抽出钢针的连接段,因此可有效避免抽出的钢针刺伤医护人员的情况,更好的保护医护人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钢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为钢针,2为导管,3为导管座,4为隔离塞,5为定位插销,6为密封塞,7为抽拉块,8为软管,9为接头,11为第二定位孔,12为针头段,13为卡扣,14为连接段。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医用留置针,包括导管座3、软管8以及三通管(未图示),导管座3上设置有一个接头9,软管8连接该接头9以及三通管,导管座3内设置一隔离塞4,导管座3的前端设置有导管2以及插入于导管内的钢针1,钢针1的尾部穿过隔离塞4至导管座3的尾部,所述钢针1的尾部连接抽拉块7,导管座3的尾部开口,开口端设置有一密封塞6,钢针1的尾部穿过密封塞6至导管座3的外侧面,所述钢针由针头段12以及连接段14组成,针头段12与连接段14之间采用一卡扣结构拆卸式连接。

如图2所示,卡扣结构包括设置于连接段14一端的卡扣13以及正对卡扣一端开设于针头段上的卡槽,卡扣和卡槽的截面为T字形,卡扣13与卡槽之间具有向两端侧向滑出的自由度。当导管2全部进入到血管后,即可操作抽拉块将钢针抽出,当针头段移动至密封塞内,而针头段与连接段的连接处位于导管座外部时,即可向一侧施加一个力,使得卡扣与卡槽分离,此时即可取出连接段,而无需拔出针头段,针头段被留置于密封塞内,进而不会刺伤医护人员。

为了更加安全的保证针头段能够留置于密封塞内,因此在导管座的尾部贯穿设置一插销孔,正对该插销孔的密封塞上设置有对应的第一定位孔,针头段的一侧面上设置有一第二定位孔11,导管座的外侧面凸出设置一定位插销5,定位插销底部插入于插销孔至第一定位孔的上端,当针头段上的第二定位孔移动至第一定位孔位置时,此时将定位插销5插入,即可完成针头段于密封塞的定位,更加安全。

其中,第二定位孔11的内径大于第一定位孔以及插销孔的内径,定位插销的操作更加的容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在刺入血管后,将钢针抽离导管时,将钢针的针头段留置于密封塞中不抽出,而只抽出钢针的连接段,因此可有效避免抽出的钢针刺伤医护人员的情况,更好的保护医护人员。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