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波发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00917阅读:1136来源:国知局
冲击波发生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冲击波发生器。



背景技术:

冲击波发生器的铜膜片是易损件,因此需要经常更换铜膜片,现有的冲击波发生器的铜膜片更换非常繁琐,如图1所示,需要先把顶罩21外几个螺钉20松开取下顶罩21,再把原线圈压盖26六个螺钉22松开,还需松开进、排水接管(23、24)及松开真空管接头25,才能取出原线圈压盖26,并且取出原线圈压盖26时必须十分小心,不能碰掉电磁线圈高压线,最后取出电磁线圈才能取出铜膜片进行更换,更换后装配好上述每个环节也很麻烦,装配不到位会漏水漏气导致冲击波不能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拆装方便且客户能自行完成铜膜片更换的冲击波发生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冲击波发生器,其包括底座、安装于所述底座内的电磁线圈、安装于所述电磁线圈下端面上的铜膜片、用于将所述电磁线圈和所述铜膜片固定于所述底座内的线圈压盖、连接于所述底座下部的水囊、用于将水囊固定于所述底座上的水囊固定件,所述底座内部中下部设有圆台状的凹腔,所述电磁线圈设于所述凹腔内且上端抵紧在凹腔的顶部,所述电磁线圈与所述凹腔侧壁形成用于安装所述线圈压盖的环形槽,所述线圈压盖固定安装于所述环形槽内且所述线圈压盖的内侧壁上具有用于抵紧所述铜膜片下端面的环形凸台。

优化的,所述凹腔的顶部设有第一环形密封槽,所述第一环形密封槽内设有第一密封圈。

优化的,所述环形凸台的上端面上设有第二环形密封槽,所述第二环形密封槽内设有第二密封圈。

优化的,所述凹腔的中部的台阶上设有第三环形密封槽,所述第三环形密封槽内设有第三密封圈。

优化的,所述线圈压盖与所述底座通过设于两者相贴合的侧壁上的螺纹相连接。

优化的,所述水囊压盖呈底部开设有安装孔的桶状,其内侧壁与所述底座外侧壁上设有相匹配的螺纹,所述水囊压盖与所述底座相螺纹连接,所述水囊上部压紧于所述水囊压盖的底部的上端面和所述底座的下端面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的下端面上设有第四环形密封槽,所述水囊上部形成有一圈填于所述环形密封槽内的凸起部。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冲击波发生器电磁线圈从底座下方装入,线圈压盖从下方将电磁线圈抵紧,更换时无需打开顶罩,卸下水囊压盖后取下水囊,再卸下电磁线圈压盖便可取出膜片进行更换,而且更换后装配也很方便可靠。

附图说明

附图1为原有冲击波发生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冲击波发生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冲击波发生器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2所示,本冲击波发生器包括底座1、安装于所述底座1内的电磁线圈2、安装于所述电磁线圈2下端面上的铜膜片3、用于将所述电磁线圈2和所述铜膜片3固定于所述底座1内的线圈压盖4、连接于所述底座1下部的水囊5、用于将水囊5固定于所述底座1上的水囊5固定件、设于底座1上的进水接口23和排水接口24。

所述底座1内部中下部设有圆台状的凹腔,所述电磁线圈2设于所述凹腔内且上端抵紧在凹腔的顶部,所述电磁线圈2与所述凹腔侧壁形成用于安装所述线圈压盖4的环形槽,所述线圈压盖4固定安装于所述环形槽内且所述线圈压盖4的内侧壁上具有用于抵紧所述铜膜片3下端面的环形凸台。

为提高密封效果,所述凹腔的顶部设有第一环形密封槽,所述第一环形密封槽内设有第一密封圈7。所述环形凸台的上端面上设有第二环形密封槽,所述第二环形密封槽内设有第二密封圈8。所述凹腔的中部的台阶上设有第三环形密封槽,所述第三环形密封槽内设有第三密封圈9。

底座1与线圈压盖4可以通过螺栓等连接件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为进一步简化连接结构、降低拆装难度、提高拆装效率,所述线圈压盖4与所述底座1通过设于两者相贴合的侧壁上的螺纹相连接。所述水囊压盖6呈底部开设有安装孔的桶状,其内侧壁与所述底座1外侧壁上设有相匹配的螺纹,所述水囊压盖6与所述底座1相螺纹连接,所述水囊5上部压紧于所述水囊压盖6的底部的上端面和所述底座1的下端面之间。所述底座1的下端面上设有第四环形密封槽,所述水囊5上部形成有一圈填于所述环形密封槽内的凸起部。

更换时旋开水囊压盖6取下水囊5,再旋开线圈压盖4就可取出膜片进行更换,而且更换后装配也很方便可靠。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