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拉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06290阅读:587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拉钩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美容手术辅助用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拉可拆卸式新型拉钩。



背景技术:

在对人体的鼻部做美容手术中,通常会用到拉钩这种器械,现有的拉钩设计简单,整体呈平直状,在其一端设有钩状结构,另一端设有固定开孔,以便连接配重块;使用时将钩状结构勾起患者的鼻翼,拉钩的中部用固定钳或固定夹加紧固定于患者额头部位包裹的纱布,拉钩在配重块的重力作用下牵引鼻孔张开,以便于手术器械在鼻部进行操作;但现有的拉钩结构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其一,拉钩固定重物的固定开孔不能旋转,使用时拉钩容易侧偏,影响手术;其二,拉钩整体呈平直状,操作不当易对患者的眼部形成压迫;其三,由于拉钩整体呈平直状,在配重块的重力牵引及胶带/纱布的限位下,拉钩拉动的方向与患者面部平面所形成夹角偏小,所达到的效果即是向上牵拉力度小于平行于鼻梁方向的牵拉力度,其影响即是需要用较重的配重块来牵引拉钩才能达到所需要的向上牵拉效果,对于患者来说则承受了不必要的负重;其四,拉钩整体为一体结构,占用空间较大,不便于存储,且更换不同规格的钩状结构时须对应取下如较细的金属链之类的配重块连接物,通常固定开孔或金属链连接处的结构尺寸较小,操作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有效牵引鼻翼,减少患者相应负重的新型拉钩。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拉钩,包含钩状结构,还包含连接杆与手柄;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钩状结构及手柄相连;所述手柄的横截面呈五边形,且靠连接杆一侧的手柄横截面面积较小;手柄的至少一个侧面上设有弧状凸面。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杆与钩状结构为一体设置,连接杆与手柄为可拆卸结构。

进一步的,手柄远离连接杆的一头其端面设有倒“T”形凸台,凸台上套接有活动环,所述活动环的两端通过弯曲环连接固定并形成大于凸台最大外径尺寸的几何封闭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手柄为金属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弧状凸面对应圆的直径尺寸在18cm~36cm之间。

进一步的,从钩状结构末端到与之连接的连接杆另一头端面的长度尺寸在5cm~10cm之间。

进一步的,手柄弧状凸面的凸面顶点距离钩状结构末端的长度尺寸在7cm~13cm之间。

进一步的,手柄与连接杆的连接端为螺杆或螺孔结构,连接杆与手柄的连接端为匹配的螺孔或螺杆结构。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尺寸的拉钩,操作中使弧状凸面的顶点位于患者的额头中部或中上部,由于手柄由金属制成,其本身的自重能够实现对拉钩的牵引,且弧状凸面的作用类似于跷跷板的支点,使得钩状结构能够向上牵拉鼻翼,而不是更多的沿平行面部的方向牵引;由于通过弧状凸面改变了拉钩对鼻翼的牵引角度,所需牵引力度或配重块重量减小,大大减轻了患者所不必要承受的负重;需要时,则通过金属链等连接物由弯曲环套接配重块以增加牵引力度;由于活动环可于凸台处旋转或上下移动,且配重块并不远大于拉钩的整体重量,故配重块在较小幅度范围内的晃动一方面被活动环所平衡,另一方面也影响不了拉钩整体的牵引角度或效果;当需要更换钩状结构时,通过旋转尺寸较大的连接杆及手柄即可,操作方便,提高了效率;拆除了手柄的连接杆及钩状结构尺寸较小,减少了占用的存储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中可拆卸结构局部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中凸台及活动环的局部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中弧形凸面的局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一种新型拉钩,如图1所示,包含钩状结构1,还包含连接杆2与手柄3;连接杆2的两端分别与钩状结构1及手柄3相连;所述手柄3的横截面呈五边形,且靠连接杆2一侧的手柄横截面面积较小;手柄的最小横截面面积大于连接杆的直径,如图4所示,手柄3的至少一个侧面上设有弧状凸面11;由于手柄的横截面为五边形,一方面便于握持,另一方面使得有其侧面有较大面积能够设置弧状凸面,以防止固定困难。

如图1、图2所示,连接杆2与钩状结构1为一体设置,手柄3与连接杆的连接端为螺孔结构7,连接杆2与手柄3的连接端为匹配的螺杆结构6,从而实现连接杆与手柄的可拆卸式连接。

如图3所示,手柄远离连接杆的一头其端面设有倒“T”形凸台8,凸台8上套接有活动环9,活动环9的两端通过弯曲环10连接并与活动环本身形成几何封闭结构。

所述手柄为金属制成,从而可增加拉钩后端的重量,得以在某些情况下凭拉钩本身自重即可实现拉力牵引,而不需要另外附加的配重块4。

如图4所示,所述弧状凸面11对应圆12的直径尺寸在18cm~36cm之间,一方面使得凸面的弯曲度较为平缓,增大弧状凸面11的有效作用面积,另一方面则需要体现其支撑并调整拉钩牵引力度向上的作用。

从钩状结构1末端到与之连接的连接杆2另一头端面的长度尺寸在5cm~10cm之间,手柄弧状凸面11的凸面顶点距离钩状结构1末端的长度尺寸在7cm~13cm之间,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对应规格的拉钩,使得操作中使弧状凸面的顶点位于患者的额头中部或中上部,另一个受力点即为钩状结构处,且由于手柄的最小横截面面积大于连接杆的直径,当使用固定钳固定拉钩后,避免了拉钩对患者眼部的压迫。

本实施例的手柄由金属制成,其本身的自重能够实现对拉钩的牵引,且弧状凸面的作用类似于跷跷板的支点,使得钩状结构能够向上牵拉鼻翼,而不是更多的沿平行面部的方向牵引;由于通过弧状凸面改变了拉钩对鼻翼的牵引角度,所需牵引力度或配重块重量减小,大大减轻了患者所不必要承受的负重;需要时,则通过金属链5由弯曲环套接配重块4以增加牵引力度;由于活动环可于凸台处旋转或上下移动,且配重块并不远大于拉钩的整体重量,故配重块在较小幅度范围内的晃动一方面被活动环所平衡,另一方面也影响不了拉钩整体的牵引角度或效果;当需要更换钩状结构时,通过旋转尺寸较大的连接杆及手柄即可,操作方便,提高了效率;拆除了手柄的连接杆及钩状结构尺寸较小,减少了占用的存储空间以及消毒器具的空间。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