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刺激耳迷走神经的耳部电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35753阅读:54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刺激耳迷走神经的耳部电极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刺激耳迷走神经的耳部电极,属于医疗器械领域。



背景技术:

经临床验证,采用电子技术与传统针灸经络理论相结合的神经电刺激疗法对神经功能失调疾病具有疗效。迷走神经支配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的绝大部分器官以及心脏的感觉、运动以及腺体的分泌,针对迷走神经进行电刺激,对癫痫、糖尿病、失眠、抑郁症等具有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迷走神经的颈部分支中的耳支含一般躯体感觉纤维,发自上神经节,向后外分布于耳廓后面及外耳道的皮肤,参见图1,耳道口A、耳甲艇B即为迷走神经的耳部分布区,迷走神经末梢丰富,因此,采用耳迷走神经刺激仪针对A、B处区域进行电刺激,即可达到神经电刺激治疗的效果。

耳部电极是耳迷走神经刺激仪用来实施耳道口A、耳甲艇B电刺激的专用电极,其设计的形状和结构直接影响使用效果。现有的耳部电极在使用中要么夹持力量较大,用户使用不舒适,要么容易松动、脱落,或者使用灵活性较差。从而大大影响治疗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刺激耳迷走神经的耳部电极。

一种用于刺激耳迷走神经的耳部电极,包括耳道电极(1)、第一导电柱(2)、耳道电极座(3)、第二导电柱(4)和耳甲艇电极(5),耳道电极(1)套在耳道电极座(3)外部,第一导电柱(2)插入耳道电极座(3)内部的孔,一端电连接耳道电极(1),另一端通过导线电连接到耳迷走神经刺激仪主机,第二导电柱(4)插入耳甲艇电极座(51)内部的孔,一端电连接耳甲艇电极(5),另一端通过导线电连接到耳迷走神经刺激仪主机;耳道电极座(3)和耳道电极座本体(31)一体成形,并且耳道电极座(3)轴线和耳道电极座本体(31)所在平面非垂直连接,角度以适应人体耳道口的倾斜角度为宜。

所述的耳部电极,耳道电极(1)大小和人体耳道口大小相配合,以塞入耳道口以后舒适为宜。

所述的耳部电极,耳道电极座(3)轴线和耳道电极座本体(31)所在平面夹角为120-130度,

所述的耳部电极,耳甲艇电极(5)整体为弯钩状,一端连接耳甲艇电极座(51),另一端延伸出耳甲艇电极座(51)所在的平面。

所述的耳部电极,耳甲艇电极(5)和耳甲艇电极座(51)所在平面之间夹角为15°。

所述的耳部电极,耳甲艇电极外壳(6)和耳道电极座本体(31)扣合在一起将耳甲艇电极座(51)包容在内部,耳甲艇电极(5)伸出在外部。

本实用新型的耳部电极在使用中不会对耳廓或者头部产生夹持力,用户使用舒适,使用过成中不容易松动、脱落,使用灵活性较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极的作用位置;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图;

1耳道电极,2第一导电柱,3耳道电极座,4第二导电柱,5耳甲艇电极,6耳甲艇电极外壳,31耳道电极座本体,51耳甲艇电极座,7装饰环;A耳道口,B耳甲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用于刺激耳迷走神经的耳部电极,包括耳道电极1、第一导电柱2、耳道电极座3、第二导电柱4和耳甲艇电极5,耳道电极1套在耳道电极座3外部,第一导电柱2插入耳道电极座3内部的孔,一端电连接耳道电极1,另一端通过导线电连接到刺激仪主机,第二导电柱4插入耳甲艇电极座51内部的孔,一端电连接耳甲艇电极5,另一端通过导线电连接到刺激仪主机;耳道电极座3和耳道电极座本体31一体成形,并且耳道电极座3轴线和耳道电极座本体31所在平面非垂直连接,夹角近似为120-130度,以适应人体耳道口的倾斜角度;

耳道电极1大小和人体耳道口大小相配合,以塞入耳道口以后舒适为宜。

耳甲艇电极5整体为弯钩状,一端连接耳甲艇电极座51,另一端延伸出耳甲艇电极座51所在的平面,耳甲艇电极5和耳甲艇电极座51所在平面之间夹角约为15°,这样耳甲艇电极5弯钩末端可以良好的接触耳甲艇B,并勾在耳甲艇B内部,防止从耳朵掉落和接触不良。

耳甲艇电极外壳6和耳道电极座本体31扣合在一起将耳甲艇电极座51包容在内部,耳甲艇电极5伸出在外部。

耳道电极1、耳甲艇电极5采用导电硅胶制作而成,第一导电柱2、第二导电柱4为导电材料制成,耳道电极座3、耳甲艇电极外壳6为绝缘材料制作。耳甲艇电极座51可以采用与耳甲艇电极5相同的导电硅胶一体制作而成,也可以单独采用绝缘材料制作而成。

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