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刷用振动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29640阅读:1952来源:国知局
牙刷用振动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牙刷用振动器。



背景技术:

在电动牙刷领域,公知有专利文献1的电动牙刷。专利文献1的电动牙刷具备:牙刷收容部,所述牙刷收容部能够收容通用牙刷,并向牙刷提供振动;以及驱动部,所述驱动部与牙刷收容部密接结合,并向牙刷收容部传递由马达的驱动产生的振动。驱动部固定于被设置在牙刷收容部的上端部(在收容牙刷的状态下牙刷的毛束侧的端部)的固定部,并与牙刷收容部平行地设置于牙刷收容部的下端部侧。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122669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电动牙刷中,驱动部与牙刷收容部被平行地配置,且互相密接结合。因此,使用电动牙刷的用户在使用电动牙刷时,在把持牙刷收容部的同时,也把持驱动部。在该情况下,牙刷收容部和驱动部被用户握住,所以由驱动部的马达生成的振动由于衰减而不能高效地向牙刷传递。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高效地向牙刷传递振动的牙刷用振动器。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牙刷用振动器具备:振动施加部,所述振动施加部对牙刷进行保持,并对上述牙刷施加振动;以及手柄部,所述手柄部与振动施加部装卸自如地连接,并由用户把持。

在上述结构中,振动施加部和手柄部是不同的零件,被装卸自如地连接。因此,即使用户把持手柄部,振动施加部的振动也不容易因用户的把持力而衰减。其结果为,能够高效地向牙刷传递振动施加部的振动。

也可以是:上述振动施加部具有设置于上述振动施加部的手柄部侧端部的第一磁体,上述手柄部具有设置于上述手柄部的振动施加部侧端部的第二磁体,上述振动施加部与上述手柄部利用上述第一磁体和上述第二磁体的互相吸引的力而装卸自如地连接。

在该结构中,振动施加部与手柄部以利用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的磁力而相互吸引的方式连接。因此,容易进行振动施加部与手柄部的装卸。

也可以是:在连接上述振动施加部与上述手柄部的状态下,上述振动施加部与上述手柄部点接触。在该情况下,振动施加部相对于手柄部容易摇动,所以振动施加部的振动不容易衰减。因此,振动施加部的振动更高效地向牙刷传递。

也可以是:上述振动施加部具有生成施加于上述牙刷的振动的振动部,上述手柄部具有向上述振动部供给电力的电力供给部,上述电力供给部在上述手柄部连接于上述振动施加部的状态下与上述振动部电连接。

由此,在将振动施加部安装于手柄部时,能够利用手柄部所具有的电力供给部可靠地驱动振动施加部所具有的振动部。

也可以是:在上述振动施加部的手柄部侧端部设置有与上述振动部电连接的第一端子部,在上述手柄部的振动施加部侧端部设置有与上述电力供给部电连接的第二端子部,在连接上述振动施加部与上述手柄部的状态下,上述第一端子部与上述第二端子部电接触。

由此,在将振动施加部安装于手柄部时,振动部与电力供给部能够电连接。

也可以是:上述振动施加部及上述手柄部的任一方具有振动检测部,上述电力供给部根据上述振动检测部的检测结果,对上述振动部的振动状态进行控制。在该结构中,即使将牙刷与牙抵接(即使存在阻碍振动那样的负荷的变动),也能够一边维持规定范围内的振动状态,一边刷牙。

也可以是:上述手柄部具有姿态检测部,上述电力供给部根据上述姿态检测部的检测结果,对上述振动部的振动状态进行控制。

由此,例如在刷牙时,能够根据牙刷相对于牙的抵接方式(姿态)来控制振动状态。因此,例如能够根据刷牙的部位的不同来改变振动状态。

上述振动部可以是带偏心配重的马达。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能够高效地向牙刷传递振动施加部的振动的牙刷用振动器。

附图说明

图1是一实施方式的牙刷用振动器的立体图,且是保持牙刷的状态(使用状态)下的牙刷用振动器的立体图。

图2是在图1中从下侧(牙刷的正面侧)观察时的牙刷用振动器的立体图。

图3是沿着图1的iii-iii线的截面结构的示意图。

图4是用于说明牙刷用振动器的电连接关系的图。

图5是图1所示的牙刷用振动器所具有的振动施加部的立体图。

图6是图1所示的牙刷用振动器所具有的手柄部的立体图。

图7是在验证实验中使用的第一设备的俯视图。

图8是沿着图7的viii-viii线的剖视图。

图9是图7所示的第一设备的分解立体图。

图10是在验证实验中使用的第二设备的俯视图。

图11是沿着图10的xi―xi线的剖视图。

图12是用于说明验证实验的实验方法的图。

图13是表示在使用第一设备并驱动第一设备所具有的两个振动部中的一个振动部的验证实验1中,测量出与第一设备的振动相伴的第一设备的顶端部的位移的情况的实验结果的图。

图14是表示在验证实验1中,测量出与第一设备的振动相伴的第一设备的顶端部的加速度的情况的实验结果的图。

图15是表示在使用第二设备并驱动第二设备所具有的两个振动部中的一个振动部的验证实验2中,测量出与第二设备的振动相伴的第二设备的顶端部的位移的情况的实验结果的图。

图16是表示在验证实验2中,测量出与第二设备的振动相伴的第二设备的顶端部的加速度的情况的实验结果的图。

图17是表示在使用第一设备并驱动第一设备所具有的两个振动部的验证实验3中,测量出与第一设备的振动相伴的第一设备的顶端部的位移的情况的实验结果的图。

图18是表示在验证实验3中,测量出与第一设备的振动相伴的第一设备的顶端部的加速度的情况的实验结果的图。

图19是表示在使用第二设备并驱动第二设备所具有的两个振动部的验证实验4中,测量出与第二设备的振动相伴的第二设备的顶端部的位移的情况的实验结果的图。

图20是表示在验证实验4中,测量出与第二设备的振动相伴的第二设备的顶端部的加速度的情况的实验结果的图。

图21是概略地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牙刷用振动器的结构的纵剖视图。

图22是从侧方观察图21所示的牙刷用振动器所具有的振动施加部的情况的图。

图23是从手柄部侧观察图21所示的牙刷用振动器所具有的振动施加部的情况的图。

图24是从振动施加部侧观察图21所示的牙刷用振动器所具有的手柄部的情况的图。

图25是用于说明将牙刷安装于振动施加部的方法的图。

图26是用于说明在将牙刷安装于振动施加部的方法中图24所示的工序的之后工序的图。

图27是用于说明牙刷用振动器的变形例1的图。

图28是用于说明牙刷用振动器的变形例2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对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各附图的尺寸、形状与实际的尺寸、形状不一定相同。

在图1~图3中示意性地示出的牙刷用振动器(以下,简称为“振动器”)1是如下装置:通过向牙刷2提供振动,使牙刷2作为电动牙刷发挥功能。在图1~图3中,示意性地示出了振动器1的使用状态即牙刷2安装(收容)于振动器1的状态。

为了便于说明,在下文中,在牙刷2的柄2a的延伸方向,将毛束2b侧称为“前侧”,将毛束2b的相反侧称为“后侧”。在牙刷2的柄2a的厚度方向(构成毛束2b的毛的长度方向),将设置有毛束2b的一侧称为“正面侧”,将相反侧称为“背面侧”。在振动器1的说明中,基于牙刷2安装于振动器1的状态,也使用上述表示方向的用语。

振动器1是保持牙刷2的牙刷保持体。振动器1呈沿牙刷2的柄2a的延伸方向延伸的柱状。振动器1所保持的牙刷2可以是市面上出售的牙刷。

振动器1具有振动施加部3和手柄部4。振动施加部3和手柄部4是装卸自如的不同的零件。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磁力用于振动施加部3和手柄部4的装卸自如的结合。在振动器1中,振动施加部3安装于手柄部4的前端(在图1~图3中为毛束2b侧)。

振动施加部3保持牙刷2,并对牙刷2施加振动。手柄部4是被用户把持的部分。

参照图4,以振动器1的电连接关系为中心,对振动器1的概况进行说明。图4是振动施加部3安装于手柄部4时的振动器1的框图。

振动施加部3具备生成向牙刷2提供的振动的两个振动部10a、10b。手柄部4具有对内置于振动施加部3的振动部10a、10b供给电力的电力供给部20。

振动施加部3及手柄部4的每一个具有在将振动施加部3安装于手柄部4时用于将振动部10a、10b与电力供给部20电连接的接点端子(第一端子部)t1a、t1b及接点端子(第二端子部)t2a、t2b。接点端子t1a与振动部10a电连接,接点端子t1b与振动部10b电连接。接点端子t2a是与接点端子t1a对应的端子,并与电力供给部20电连接。接点端子t2b是与接点端子t1b对应的端子,并与电力供给部20电连接。

在图4中,概括地图示了电连接关系,因此对振动部10a、10b的每一个图示了一个接点端子t1a、t1b。然而,为了对振动部10a、10b的每一个供给所希望的电力,振动施加部3相对于振动部10a具有正负一对接点端子t1a、t1a,相对于振动部10b具有正负一对接点端子t1b、t1b。因此,手柄部4也具有与接点端子t1a、t1a对应的接点端子t2a、t2a,并具有与接点端子t1b、t1b对应的接点端子t2b、t2b。

电力供给部20具有电源部21、开关部22以及振动控制部23。电源部21是对振动部10a、10b供给电力的电力源,例如具有干电池。电源部21也可以具有充电式电池来代替干电池。

开关部22具有接收来自用户的振动部10a、10b的驱动的接通/断开的指示的功能。开关部22也可以具有接收根据来自用户的指示而对振动部10a、10b的振动状态进行多级(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低、中和高)切换的指示的功能。在本实施方式中,开关部22是按钮式开关,构成为根据按压次数对振动部10a、10b的接通/断开进行切换,并且按照低、中和高这三个阶段依次切换接通状态下的振动状态。对于开关部22的结构而言,只要能够接收振动部10a、10b的接通/断开的切换指示,就不限定于上述所例示的按压式按钮。

振动控制部23与电源部21、开关部22及接点端子t2a、t2b电连接。振动控制部23根据由开关部22接收的来自用户的指示,对振动部10a、10b的振动状态进行控制。具体而言,在调整从电源部21向振动部10a、10b供给的电力的大小后,向接点端子t2a、t2b供给规定的驱动信号(规定的电力),以便根据由开关部22接收的来自用户的指示而使振动部10a、10b成为所希望的振动状态。接点端子t2a、t2b在振动施加部3安装于手柄部4的状态下经由接点端子t1a、t1b与振动部10a、10b电连接,因此振动部10a、10b能够以与用户的指示相应的振动状态进行振动。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主要对振动控制部23将振动部10a、10b驱动成彼此成为同样的振动状态的形态进行说明,但振动控制部23也可以以不同的振动状态对振动部10a、10b进行驱动。即,振动控制部23也可以控制成驱动振动部10a及振动部10b的一方而不驱动另一方。

手柄部4可以具有用于将振动部10a、10b的振动状态向用户示出的振动状态显示部30。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示意性地示出的那样,振动状态显示部30具有三个led30a、30b、30c。各led30a、30b、30c与振动控制部23电连接,由振动控制部23控制发光状态。例如,在振动部10a、10b为断开的状态下,全部led30a、30b、30c被控制非发光状态,在分别以低振动状态、中振动状态及高振动状态的每一个而使振动部10a、10b振动的情况下,与各振动状态相应地使三个led30a、30b、30c中的任意一个为亮灯状态。

接着,参照图1~图3、图5及图6,对振动施加部3及手柄部4的结构的一例进行详细说明。在图3中,省略了振动器1的电气配线的图示。图5是从手柄部4侧观察到的振动施加部3的立体图,图6是从振动施加部3侧观察到的手柄部4的立体图。

<振动施加部>

振动施加部3具有壳体40、振动部10a、10b、接点端子t1a、t1a、t1b、t1b以及第一磁体m1、m1。

壳体40为中空柱状体。在壳体前壁41(参照图2及图3)及壳体后壁42(参照图3及图5)的每一个形成有用于供牙刷2的柄2a穿过的第一开口43及第二开口44。壳体前壁41是在振动施加部3中位于与其和手柄部4的连接侧相反的一侧的壁。壳体后壁(手柄部侧端部)42是在振动施加部3中与手柄部4连接的一侧的壁。壳体40的材料是例如聚碳酸酯(pc)这样的树脂,但不限定于树脂,也可以是金属。

第一开口43及第二开口44的形状和大小与柄2a中的被插入到振动施加部3的区域(以下称为“第一被插入区域”)的形状和最大的大小实质上一致。在壳体40内,一对隔板51、52以夹住柄2a的方式固定于壳体40。一对隔板51、52的固定方法既可以是螺钉固定,也可以利用粘接剂进行固定。一对隔板51、52的材料是例如聚碳酸酯(pc)这样的树脂,但不限定于树脂,也可以是金属。一对隔板51、52之间的距离与柄2a中的振动施加部3的第一被插入区域中的最厚的部分的厚度实质上相等。因此,由第一开口43、一对隔板51、52之间及第二开口44形成柄2a的插通区域。只要第一开口43及第二开口44的形状和大小以及一对隔板51、52之间的距离是上述的关系,就能够将柄2a插通到壳体40内,并且,能够由壳体40保持牙刷2。对于一对隔板51、52的间隔而言,例如只要能够用第一开口43及第二开口44保持柄2a,就可以比柄2a中的振动施加部3的第一被插入区域中的最厚的部分的厚度长。

振动部10a是将偏心配重12偏心固定于马达11的轴11b的带偏心配重的马达。振动部10a相比于隔板51位于背面侧的区域,并收容于隔板51与壳体40的周壁45之间的区域。对于振动部10a而言,偏心配重12能够旋转地固定于支承台53,该支承台53固定于隔板51。具体而言,马达11固定于支承台53,以防止偏心配重12与支承台53抵接。支承台53也可以与隔板51一体地形成。对于支承台53的厚度而言,只要是偏心配重12能够旋转的高度即可。如图3所示,壳体40的周壁45可以具有能够确保偏心配重12的旋转区域的形状。

振动部10b具有与振动部10a相同的结构。即,振动部10b是将偏心配重12偏心固定于马达11的轴11b的带偏心配重的马达。振动部10b相比于隔板52位于正面侧的区域,并收容于隔板52与壳体40的周壁45之间的区域。对于振动部10b而言,偏心配重12能够旋转地固定于支承台54,该支承台54形成于隔板52。具体而言,马达11固定于支承台54,以防止偏心配重12与支承台54抵接。对于支承台54的厚度而言,只要是偏心配重12能够旋转的高度即可。

如图3及图5所示,接点端子t1a、t1b固定于壳体后壁(振动施加部的手柄部侧端部)42。接点端子t1a固定于壳体后壁42中的背面侧(在图3及图5所示的形态中比第二开口44靠背面侧),接点端子t1b固定于壳体后壁42中的正面侧(在图3及图5所示的形态中比第二开口44靠正面侧)。

如图3所示,接点端子t1a、t1b是呈l字状的导电板。接点端子t1a、t1b的一部分埋入壳体后壁42,为了将振动部10a及振动部10b与接点端子t1a、t1b电连接,接点端子t1a、t1b的埋设区域以外的区域被引出到壳体40内部。为了对接点端子t1a、t1b供给来自电力供给部20的规定的驱动信号,如图5所示,在壳体后壁42的一部分形成有孔部42a,以供接点端子t1a、t1b露出。

如图5所示,第一磁体m1固定于壳体后壁42的内侧。因此,第一磁体m1设置于振动施加部3的后端部(手柄部侧端部)。第一磁体m1的例子是永磁体。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磁体m1在从手柄部4侧观察振动施加部3的情况下分别配置于壳体后壁42的左下部分及右上部分的内侧。第一磁体m1的形状没有被限定,例如可以呈圆板状及球状。如图3示意性地示出的那样,例如在壳体后壁42的内侧设置磁体收容部46,第一磁体m1可以固定在其中。但是,第一磁体m1也可以直接固定于壳体后壁42。对于第一磁体m1的固定方法而言,只要能够固定成第一磁体m1不会移动即可,例如可以利用粘接剂来固定。

两个第一磁体m1既可以配置成互相相同的磁极(n极或s极)位于手柄部4侧,也可以配置成互相不同的磁极,即例如一方的第一磁体m1的手柄部4侧的面为n极,另一方的第一磁体m1的手柄部4侧的面为s极。

为了在将振动施加部3安装于手柄部4时进行对位,如图5所示,在振动施加部3的壳体后壁42也可以形成有对位用突起42b。对位用突起42b可以为一个,但为了更可靠地进行振动施加部3与手柄部4的对位,优选如图5所示那样地形成两个对位用突起42b。在图5中,在从手柄部4侧观察壳体后壁42的情况下,在左上和右下设置有对位用突起42b,但对位用突起42b的位置不限定于图5所示的形态。对位用突起42b也可以是三个以上。

上述振动施加部3例如能够通过在制造完成背面侧零件3a和正面侧零件3b后,将它们组装起来而得到,所述背面侧零件3a和正面侧零件3b具有在由振动施加部3保持牙刷2的状态下,利用与柄2a的厚度方向正交且包含柄2a的轴线的假想平面对振动施加部3进行分割而得到的结构。

背面侧零件3a例如能够按照以下方式进行制造。首先,制作与利用上述假想平面对壳体40进行分割而得到的背面侧的部分对应的第一壳体部40a。此时,在将接点端子t1a的一部分埋设于构成壳体后壁42的一部分的第一壳体部40a的后壁的状态下,制造第一壳体部40a。例如,在壳体40由树脂构成的情况下,能够通过注塑成型来制作第一壳体部40a。然后,在第一壳体部40a的后壁的内侧固定第一磁体m1。与上述作业并行地准备在支承台53固定有振动部10a的隔板51。然后,在添设振动部10a和接点端子t1a的配线后,将隔板51固定于第一壳体部40a,以使振动部10a位于第一壳体部40a内侧,由此能够得到背面侧零件3a。

正面侧零件3b采用接点端子t1b来代替接点端子t1a,制作与第一壳体部40a成对的第二壳体部40b,并且采用振动部10b来代替振动部10a,除这点之外,可以与背面侧零件3a按同样的方式进行制造。

例如利用螺钉固定或卡合对按上述方式得到的背面侧零件3a和正面侧零件3b进行组装,从而能够制造振动施加部3。

在图1、图2及图5所示的形态中,正面侧零件3b具有朝向背面侧零件3a立设的板部61,且在背面侧零件3a的外表面形成有爪部62。并且,通过使背面侧零件3a的爪部62与形成于正面侧零件3b的板部61的孔部61a卡合,从而构成振动施加部3。

在上述振动施加部3的结构中,振动部10a、10b固定于隔板51、52上的支承台53、54,隔板51、52固定于壳体40。因此,当振动部10a、10b振动时,振动施加部3振动,且该振动向被保持于壳体40的牙刷2传递。

振动施加部3内置有带偏心配重的马达即振动部10a、10b,只要能够将牙刷2保持成能够向牙刷2传递振动部10a、10b的振动并构成为与手柄部4装卸自如即可,并不被限定。

<手柄部>

手柄部4具有:壳体70;接点端子t2a、t2a、t2b、t2b;以及第二磁体m2、m2。

壳体70是中空柱状体。在壳体前壁(手柄部的振动施加部侧端部)71形成有供牙刷2的柄2a穿过开口72。壳体前壁71是在手柄部4中位于振动施加部3侧的壁。开口72的形状和大小与柄2a中的被插入到手柄部4的区域(以下,称为“第二被插入区域”)的前端的形状和大小实质上一致。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壳体后壁73未形成有开口。壳体70的材料是例如聚碳酸酯(pc)这样的树脂,但不限定于树脂,也可以是金属。

在壳体70,以夹住柄2a的方式固定有一对隔板81、82。一对隔板81、82既可以螺钉固定于壳体70,也可以利用粘接剂进行固定。一对隔板81、82的材料是例如聚碳酸酯(pc)这样的树脂,但不限定于树脂,也可以是金属。对于一对隔板81、82之间的距离而言,只要是柄2a中的手柄部4的第二被插入区域的厚度以上即可,例如如图3所示,也可以在隔板81及隔板82与柄2a之间空有间隙。

在上述结构中,在将振动施加部3安装于手柄部4时,能够将牙刷2的柄2a中的从振动施加部3的壳体后壁42突出的部分收容在手柄部4内。

在比隔板81靠背面侧的区域,在隔板81与壳体70的周壁74之间的区域收容有电源部21。在图3所示的形态中,电源部21具有干电池21a。干电池21a收容于电池箱21b,该电池箱21b固定于隔板81。在图3中,例示了将电池箱21b螺钉固定于隔板81的形态。电池箱21b只要固定于隔板81即可,其固定方法不限定于螺钉固定。电池箱21b也可以例如利用粘接剂固定于隔板81。

在比隔板82靠正面侧的区域,在隔板82与壳体70的周壁74之间的区域收容有电路基板90。如图3所示,电路基板90既可以利用螺钉固定固定于壳体70,也可以利用粘接剂进行固定。

在电路基板90安装有开关部22及三个led30a、30b、30c,且在电路基板90构成有与图4所示的振动控制部23对应的电路。开关部22、振动控制部23及led30a、30b、30c的电连接关系已利用图4进行了说明,因此省略说明,它们的电连接能够利用电路基板90上的配线来实现。另外,如在图4中说明的那样,电源部21与振动控制部23电连接。这能够通过从电池箱21b向电路基板90添设配线来实现。为了从电池箱21b向电路基板90设置配线,例如也可以在隔板81、82形成配线用的孔部或缺口部。

在图3所示的形态中,在壳体70的周壁74中的正面侧的区域,即在与隔板82相向的区域的内侧,立设有分别与开关部22、led30a、30b、30c对应的筒部75、76a、76b、76c。

开关部22收容在筒部75内,开关部22的顶端部经由筒部75的开口向壳体70的外部露出。由此,用户能够按压开关部22。

led30a、30b、30c被与其对应的筒部76a、76b、76c包围。由此,来自led30a、30b、30c的光能够没有扩散地从筒部76a、76b、76c的开口高效地向外部输出。

如图2及图3所示,在一实施方式中,在周壁74的正面侧也可以贴合有标牌膜p。在标牌膜p覆盖形成于壳体70的周壁74的筒部75、76a、76b、76c的开口的情况下,只要在标牌膜p形成开口pa,以便使开关部22的顶端部露出,并且与led30a、30b、30c对应地形成具有透光性的窗部pb、pb、pb,以便能够输出来自led30a、30b、30c的光即可。

如图3及图6所示,接点端子t2a、t2b固定于壳体前壁71。接点端子t2a、t2b固定于与图5所示的接点端子t1a、t1b对应的位置,更具体而言,固定于与图5所示的壳体后壁42的孔部42a对应的位置。接点端子t2a、t2b为棒状的弹簧连接器,并以贯通壳体前壁71的方式固定于壳体前壁71。

由于接点端子t2a、t2b固定于与图5所示的壳体后壁42的孔部42a对应的位置,因此在将振动施加部3安装于手柄部4时,接点端子t2a及接点端子t2b的每一个分别与所对应的接点端子t1a及接点端子t1b接触。另外,由于接点端子t2a、t2b为弹簧连接器,因此即使振动施加部3振动,也能够维持接点端子t2a及接点端子t2b与接点端子t1a及接点端子t1b的接触。其结果为,能够从电力供给部20(更具体而言,为振动控制部23)向振动部10a、10b稳定地供给信号。

如图6所示,第二磁体m2固定于壳体前壁71的内侧。因此,第二磁体m2设置于手柄部4的前端部(振动施加部侧端部)。第二磁体m2的例子是永磁体。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磁体m2只要设置于与第一磁体m1对应的位置即可。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第一磁体m1而言,如图5所示,在从手柄部4侧观察振动施加部3的情况下,在壳体后壁42的左下部分及右上部分分别配置有第一磁体m1,因此,如图6所示,在从振动施加部3侧观察手柄部4的情况下,第二磁体m2分别配置于壳体前壁71的左上部及右下部分。第二磁体m2的形状不被限定,例如可以呈圆板状及球状。如图3示意性地示出的那样,例如在壳体前壁71的内侧设置磁体收容部77,第二磁体m2可以固定在其中。对于第二磁体m2的固定方法而言,只要能够固定成第二磁体m2不会移动即可,不被限定,例如可以利用粘接剂来固定。

各第二磁体m2只要被配置并固定成与所对应的第一磁体m1中的手柄部4侧的面的磁极相反的一侧的磁极位于振动施加部3侧即可。由此,能够利用第一磁体m1及第二磁体m2的磁力将振动施加部3装卸自如地安装于手柄部4。

如图5所示,当在振动施加部3的壳体后壁42形成有对位用突起42b时,与对位用突起42b对应地,在壳体前壁71形成有承接对位用突起42b的凹部71a。在该情况下,通过将对位用突起42b与凹部71a嵌合,能够容易地对振动施加部3和手柄部4进行对位,从而构成振动器1。

上述手柄部4例如能够通过在制造完成背面侧零件4a和正面侧零件4b后,将它们组装起来而得到,所述背面侧零件4a和正面侧零件4b具有在将牙刷2的柄2a插入到手柄部4的状态下,利用与柄2a的厚度方向正交且包含柄2a的轴线的假想平面对振动施加部4进行分割的结构

背面侧零件4a例如能够按照以下方式进行制造。首先,制作与利用上述假想平面对壳体70进行分割而得到的背面侧的部分对应的第一壳体部70a。此时,在将接点端子t2a的一部分埋设于构成壳体前壁71的一部分的第一壳体部70a的前壁的状态下,制造第一壳体部70a。例如,在壳体70由树脂构成的情况下,能够通过注塑成型来制作第一壳体部70a。然后,在第一壳体部70a的前壁的内侧固定第二磁体m2。与上述作业并行地准备固定有电源部21的隔板81。然后,将隔板81固定于第一壳体部70a,以使电源部21位于第一壳体部70a内侧,由此能够得到背面侧零件4a。在将隔板81固定于第一壳体部70a之前的阶段,只要预先将导线这样的配线向外侧引出,以便能够进行电路基板90与电源部21的配线即可。

同样地,正面侧零件4b例如能够按照以下方式进行制造。首先,制作与利用上述假想平面对壳体70进行分割而得到的正面侧的部分对应的第二壳体部70b。此时,在将接点端子t2b的一部分埋设于构成壳体前壁71的一部分的第二壳体部70b的前壁的状态下,制造第二壳体部70b。例如,在壳体70由树脂构成的情况下,能够通过注塑成型来制作第二壳体部70b。然后,在第二壳体部70b的前壁的内侧固定第二磁体m2。与上述作业并行地,在添设安装有开关部22、振动控制部23及led30a、30b、30c的电路基板90与电源部21的配线后,将电路基板90固定于第二壳体部70b。然后,将隔板82固定于第二壳体部70b,由此得到正面侧零件4b。

例如利用螺钉固定或卡合对按上述方式得到的背面侧零件4a和正面侧零件4b进行组装,由此能够制造手柄部4。

在用户使用上述振动器1进行刷牙时,首先,将牙刷2的柄2a穿过振动施加部3,利用振动施加部3保持牙刷2。然后,利用第一磁体m1及第二磁体m2的磁力将振动施加部3安装于手柄部4对振动器1进行组装。此时,在设置有对位用突起42b的形态中,通过将对位用突起42b与突起承接用的凹部71a嵌合,能够容易地将振动施加部3相对于手柄部4安装在规定的位置。

然后,用户对作为按钮式开关的开关部22进行按压,以所希望的强度使振动部10a、10b振动,由此一边使牙刷2振动,一边刷牙。

在振动器1中,振动施加部3与手柄部4是不同的零件,且它们构成为装卸自如。因此,即使用户把持手柄部4,振动施加部3的振动也不容易因用户的把持力而衰减。其结果为,能够高效地向牙刷2传递振动施加部3的振动。另外,只要预先准备多台适合于牙刷2的柄2a的大小的振动施加部3,相对于同一手柄部4仅变更振动施加部3,就能够分别将大小不同的牙刷作为电动牙刷进行使用。

由于利用第一磁体m1及第二磁体m2的磁力来结合振动施加部3和手柄部4,因此能够容易地对振动施加部3手柄部4进行装卸。由于是磁力结合,所以即使手柄部4被把持,振动施加部3也容易摇动。因此,振动施加部3的振动更容易向牙刷2传递。

而且,由于在手柄部4收容有电力供给部20、即电源部21及振动控制部23等,所以能够实现振动施加部3的轻量化。因此,振动施加部3容易振动,能够提高向牙刷2传递的振动强度。

由于振动施加部3具备两个振动部10a、10b,所以振动施加部3的振动强度变高。其结果为,牙刷2的振动强度也变高,能够高效地进行刷牙。而且,由于具备两个振动部10a、10b,所以振动施加部3的振动强度的调整的自由度变大。因此,调整范围变宽,能够以与用户的喜好相应的强度进行刷牙。需要说明的是,振动施加部3至少具备一个振动部即可。

接着,参照实验结果对振动器1的作用效果具体地进行说明。在实验结果的说明中,对与振动器1的构成要素对应的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

[实验用设备]

在实验中,使用图7~图9所示的第一设备100,并使用图10~图11所示的第二设备110。

<第一设备>

第一设备100具有第一零件101和第二零件102。第一零件101及第二零件102利用磁力而装卸自如地构成。

第一零件101是将在振动施加部3插通牙刷2并进行保持的状态模型化的零件。第一零件101具有主体部103、振动部10a、10b以及两个第一磁体m1、m1。

主体部103构成为在柱状体104立设有棒105a、105b。在第一设备100的说明中,将柱状体104的轴线方向称为x轴方向,将与x轴方向正交的两个方向称为y轴方向及z轴方向。

柱状体104呈大致长方体形状。如图8所示,柱状体104的轴线方向(x轴方向)的长度l1为40mm。如图7所示,柱状体104的最大宽度w1为35mm。

如图8及图9所示,棒105a、105b立设于柱状体104的端面104a及端面104b,以使棒105a、105b的轴线与柱状体104的轴线一致。棒105a的长度l2为75mm,棒105a的宽度w2(参照图7)为11.5mm,棒105a的厚度d1为5mm。棒105b的长度l3为65mm。主体部103的材料为pc(聚碳酸酯),并被一体地成形。

振动部10a收容于凹部104d,该凹部104d形成于柱状体104的侧面104c,固定于振动部10a所具有的马达11的轴11b的偏心配重12能够旋转地被固定。凹部104d形成为凹部104d的延伸方向与柱状体104的轴线交叉。因此,配置在凹部104d内而被固定的振动部10a所具有的马达11的轴向相对于柱状体104的轴线倾斜。

振动部10b除了振动部10b所具有的马达11的轴向相对于柱状体104的轴线向与振动部10a所具有的马达11的轴向相反的一侧倾斜这点以外,同样地被收容在凹部104f内,该凹部104f形成于与侧面104c相反的一侧的侧面104e。

如图9所示,在柱状体104的端面104b形成有收容第一磁体m1的孔部104g,并利用粘接剂将第一磁体m1固定在孔部104g内。如图9所示,从第二零件102侧观察端面104b,第一磁体m1被设置在左下及右上。第一磁体m1为圆板状的永磁体。

第二零件102为将手柄部4模型化的柱状体的零件。如图8所示,在第二零件102形成有供第一零件101的棒105b插入的插入孔102a。与第二零件102的轴线正交的截面的形状同与第一零件101的轴线正交的截面的形状大致相同。第二零件102与第一零件101同样地,由pc(聚碳酸酯)构成。在第二零件102的端面102b(参照图8),将第二磁体m2固定在与第一磁体m1对应的位置。第二磁体m2与第一磁体m1的情况同样地,收容在形成于端面102b的凹部内,并利用粘接剂进行固定。

在利用第一磁体m1和第二磁体m2的磁力将第一零件101安装在第二零件102的状态下,从第二零件102的与端面102b相反的一侧的端面102c到第一零件101的端面104a为止的长度l4为120mm。在第一零件101与第二零件102之间存在0.6mm的空隙g。

<第二设备>

第二设备110具有柱状体111和棒112,该棒112从柱状体111的端面111a沿柱状体111的轴线延伸。在第二设备110的说明中,与第一设备100的情况同样地,也将柱状体111的轴线方向称为x轴方向,将与x轴方向正交的两个方向称为y轴方向及z轴方向。柱状体111的x轴方向的长度l5为125mm。与柱状体111的轴向正交的截面的形状与第一设备100所具有的柱状体104的截面形状大致相同。

棒112的长度l6为75mm,厚度d2为5mm,宽度w3(参照图10)为11.5mm。

柱状体111及棒112与第一零件101及第二零件102同样地,由pc(聚碳酸酯)构成,第二设备110被一体地成形。

与第一设备100所具有的振动部10a同样地,将振动部10a固定于柱状体111的侧面111b。即,在侧面111b形成凹部111c,并将振动部10a收容在其中而进行固定。

同样地,在柱状体111中的与侧面111b相反的一侧的侧面111d,与第一设备100所具有的振动部10b同样地,固定有振动部10b。即,在侧面111d形成凹部111e,并将振动部10b收容在其中而进行固定。

在使柱状体111的端面111a与柱状体104的端面104a对应的情况下,第二设备110的振动部10a、10b的配置与第一设备100的振动部10a、10b相同。

[验证实验1]

在验证实验1中,如图12示意性地示出的那样,利用第一磁体m1和第二磁体m2的磁力将第一零件101安装于第二零件102而构成第一设备100。然后,在第一设备100中,在将振动传感器121安装于图1所示的牙刷2的前侧端部的部分(即,第一设备100的棒105a的顶端)的状态下,利用虎钳122按压第一设备100的第二零件102侧的端部来固定第一设备100。由该虎钳122进行的固定对应于用户把持牙刷用振动器的手柄部的情形。使用昭和测器株式会社制的放大器内置3轴加速度检测器model-2462作为振动传感器121。

对安装于第一设备100的振动部10a、10b中的振动部10a的马达11进行驱动,并利用振动传感器121对棒105a的顶端的振动状态进行测量。即,在验证实验1中,仅利用一个振动部10a来使第一设备100振动。

作为第一设备100的振动状态,对图12所示的x轴方向、y轴方向及z轴方向各自的位移(mm)进行测量,并且对各方向的加速度(g)进行测量。x轴方向对应于第一设备100的轴线方向,y轴方向对应于棒105a的宽度方向,z轴方向对应于棒105a的厚度方向。图12所示的x轴方向、y轴方向及z轴方向对应于图8~图10所示的各方向。

振动传感器121的测量结果是利用昭和测器株式会社制的充电振动计model-1607a作为振动计123而测定出的。具体而言,如前所述,在使第一设备100振动的状态下,通过切换测定模式,取得位移及加速度的数据。

位移的实验结果正如图13所示。在图13中,横轴为时间(ms),纵轴为位移(mm)。加速度的实验结果正如图14所示。在图14中,横轴为时间(ms),纵轴为加速度(g)。

[验证实验2]

进行了除了将第二设备110固定于虎钳122来代替第一设备100这点以外与验证实验1同样的实验。在第二设备110中,将振动传感器121安装于棒112的顶端。位移的实验结果正如图15所示。在图15中,横轴为时间(ms),纵轴为位移(mm)。加速度的实验结果正如图16所示。在图16中,横轴为时间(ms),纵轴为加速度(g)。

[验证实验1和验证实验2的比较]

在对作为位移的测量结果的图13及图15进行比较时,相比于第二设备110,具有装卸自如的第一零件101和第二零件102的第一设备100在x轴方向、y轴方向及z轴方向全都实现了大的位移。在对作为加速度的测量结果的图14及图16进行比较时,相比于一体型的第二设备110,第一设备100在x轴方向、y轴方向及z轴方向也全都实现了大的加速度。

第一设备100具有安装有振动部10a的第一零件101和第二零件102,且它们构成为装卸自如。因此,第一设备100与图1所示的振动器1对应。另一方面,第二设备110与使第一设备100的第一零件101和第二零件102不能给分离地一体化的模型对应,换言之,与以往的电动牙刷模型对应。并且,如前所述,利用虎钳122对第一设备100及第二设备110各自的一端进行固定的情形与用户把持手柄部的情形对应。

因此,根据验证实验1及验证实验2的结果,验证了:相比于如以往那样将振动部配置于用户所把持的部分并密接结合的电动牙刷,通过装卸自如地构成振动施加部3和手柄部4,能够减少基于振动部10a的振动的衰减。

[验证实验3]

在验证实验3中,除了在验证实验1中对两个振动部10a、10b进行驱动这点以外,进行了与验证实验1同样的实验。位移的实验结果正如图17所示。在图17中,横轴表示时间(ms),纵轴表示位移(mm)。加速度的实验结果正如图18所示。在图18中,横轴表示时间(ms),纵轴表示加速度(g)。

[验证实验4]

在验证实验4中,除了在验证实验2中对两个振动部10a、10b进行驱动这点以外,进行了与验证实验2同样的实验。振动传感器121的配置位置正如在验证实验2中所说明的那样。位移的实验结果正如图19所示。在图19中,横轴表示时间(ms),纵轴表示位移(mm)。加速度的实验结果正如图20所示。在图20中,横轴表示时间(ms),纵轴表示加速度(g)。

[验证实验3和验证实验4的比较]

在对作为位移的测量结果的图17及图19进行比较时,相比于第二设备110,第一设备100在x轴方向、y轴方向及z轴方向全都实现了大的位移。在对作为加速度的测量结果的图18及图20进行比较时,相比于第二设备110,第一设备100在x轴方向、y轴方向及z轴方向也全都实现了大的加速度。

因此,验证了:在对振动部10a、10b这两者进行驱动的情况下,相比于如以往那样将振动部配置于用户所把持的部分并密接结合的电动牙刷,通过装卸自如地构成振动施加部3和手柄部4,能够减少基于振动部10a、10b的振动的衰减。

[验证实验1和验证实验3的比较]

在验证实验1及验证实验3中,都是使用对应于振动器1的第一设备100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1与验证实验3区别在于如下点:在验证实验1中,仅对振动部10a、10b中的振动部10a进行驱动,在验证实验3中,对振动部10a、10b这两者进行驱动。

在对作为验证实验1及验证实验3的位移的测量结果的图13和图17进行比较时,相比于验证实验1,验证实验3在x轴方向、y轴方向及z轴方向全都实现了大的位移。在对作为验证实验1及验证实验3的加速度的测量结果的图14和图18进行比较时,相比于验证实验1,验证实验3在x轴方向、y轴方向及z轴方向全都实现了大的加速度。即,验证了:相比于由一个振动部10a进行驱动,通过由两个振动部10a、10b进行驱动,能够更高效地使振动器1进行振动。

(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对图21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牙刷用振动器1a进行说明。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也将牙刷用振动器1a称为振动器1a。

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振动器1a为牙刷保持体。振动器1a具有振动施加部5和手柄部6。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振动施加部5和手柄部6是装卸自如的不同的零件。

与振动器1所具有的振动施加部3同样地,振动施加部5具有两个振动部10a、10b。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振动部10a、10b也是将偏心配重12偏心固定于马达11的轴11b的带偏心配重的马达。

与振动器1所具有的手柄部4同样地,手柄部6具有电力供给部20,该电力供给部20在振动施加部5安装于手柄部6的状态下与振动部10a、10b电连接(参照图4)。手柄部6也可以具有振动状态显示部30(参照图4)。振动部10a、10b、电力供给部20及振动状态显示部30的电连接关系与利用图4说明的振动器1的情况相同,因此省略说明。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也是主要对振动控制部23将振动部10a、10b驱动成使它们成为同样的振动状态的形态进行说明,但振动控制部23也可以以不同的振动状态对振动部10a、10b进行驱动。即,振动控制部23也可以控制成驱动振动部10a及振动部10b的一方而不驱动另一方。

振动器1a与振动器1的主要的区别点在于:一个振动施加部5构成为能够分别保持多个大小不同的牙刷2。以该区别点为中心,对手柄部6具有振动状态显示部30且振动状态显示部30具有三个led30a、30b、30c的形态进行说明。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也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同样地,在牙刷2的柄2a的延伸方向,将毛束2b侧称为“前侧”,将相反侧称为“后侧”。在牙刷2的柄2a的厚度方向,将设置有毛束2b的一侧称为“正面侧”,将相反侧称为“背面侧”。在振动器1a的说明中,基于牙刷2安装于振动器1的状态,也使用上述表示方向的用语。

<振动施加部>

利用图21、图22及图23对振动器1a所具有的振动施加部5进行说明。

振动施加部5具有振动部10a、10b、牙刷支承部130、振动部10a用的第一收容部140、振动部10b用的第二收容部150、接点端子t1a、t1a、t1b、t1b以及第一磁体m1、m1。

牙刷支承部130具有u字构件131和端板132。通过由连结部135连结相向配置的第一夹持部133及第二夹持部134的后端,来构成u字构件131。端板132朝向第二夹持部134地设置于第一夹持部133的前端。

在端板132及连结部135的每一个分别形成有供牙刷2的柄2a穿过的第一开口132a及第二开口135a。第一开口132a及第二开口135a的大小和形状只要是设想的多个牙刷2的柄2a全都能够通过的大小和形状即可。

牙刷支承部130通过由第一夹持部133及第二夹持部134夹住穿过第一开口132a及第二开口135a而插入的柄2a,从而对牙刷2进行支承。即,牙刷支承部130作为牙刷2的夹子发挥功能。以下,具体地说明u字构件131和端板132的结构例。

u字构件131所具有的第一夹持部133具有第一基板133a和多个第一凸部133b。第一基板133a的宽度(从第一基板133a的厚度方向观察到的宽度)只要具有夹持牙刷2的柄2a所需的长度即可。例如,第一基板133a的宽度可以为牙刷2的柄2a的宽度以上。第一基板133a的材料的例子为树脂,树脂的例子为聚甲醛树脂或pp树脂(聚丙烯树脂)。

多个第一凸部133b设置于第一基板133a的内表面(与第二夹持部134相向的面)。各第一凸部133b沿第一基板133a的宽度方向延伸,多个第一凸部133b离散地配置在与第一凸部133b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多个第一凸部133b中的至少一部分在由第一夹持部133和第二夹持部134夹持柄2a时与柄2a抵接。作为第一凸部133b的与延伸方向正交的截面的形状的例子,能够列举梯形、长方形、正方形等。

作为第一凸部133b的材料的例子,例示了橡胶这样的弹性材料、与第一基板133a相同的材料等。在第一凸部133b的材料与第一基板133a相同的形态中,多个第一凸部133b和第一基板133a可以被一体成形。

u字构件131所具有的第二夹持部134的结构与第一夹持部133相同。即,第二夹持部134具有第二基板134a和多个第二凸部134b。第二基板134a及第二凸部134b的结构与第一夹持部133的第一基板133a及第一凸部133b相同。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基板134a的前端形成为与后述的制动部132b卡合,在图21及图22中,例示了在侧视时形成为具有三角形状的形态。

连结部135是连结第一基板133a及第二基板134a的后端的板。在连结部135形成有第二开口135a。连结部135的材料的例子与第一基板133a的材料的例子相同。在连结部135、第一基板133a和第二基板134a的材料相同的形态中,它们可以被一体地成形。

端板132朝向第二基板134a侧设置于第一基板133a的前端。在端板132的第二基板134a侧的端部形成有用于对第二基板134a的前端进行锁定的多个制动部132b。端板132的材料的例子为树脂,树脂的例子为聚甲醛树脂或pp树脂(聚丙烯树脂)。在端板132和第一基板133a由相同的材料构成的情况下,它们可以被一体地成形。

各制动部132b沿端板132的宽度方向延伸。在图21及图22中,例示了相对于端板132的u字构件131侧的面呈凸状的制动部132b,制动部132b也可以为凹状。多个制动部132b被离散地配置在与端板132的宽度方向正交的方向。制动部132b的与延伸方向正交的截面的形状只要是能够利用制动部132b在多个部位锁定第二基板134a的前端的形状即可。

在上述牙刷支承部130中,适当选择对第二基板134a的前端进行锁定的制动部132b的位置,由此能够调整第一基板133a和第二基板134a之间的距离。因此,牙刷支承部130能够支承柄2a的厚度不同的多个牙刷2。因此,对于多个制动部132b的间隔及形成区域而言,只要与设想的多个牙刷2的柄2a的大小相应地形成即可。

第一收容部140设置于u字构件131的背面侧,并具有支承台141、框架部142以及罩143。

支承台141是对振动部10a进行支承的台,并固定于第一基板133a的外表面。在支承台141固定有振动部10a所具有的马达11。支承台141的高度只要是不妨碍偏心配重12的旋转的高度即可。支承台141的材料的例子可以与第一基板133a的材料相同。在支承台141由与第一基板133a相同的材料构成的形态中,第一基板133a和支承台141也可以被一体地成形。

框架部142固定于u字构件131的背面侧,以包围支承台141。框架部142的材料可以与第一基板133a的材料的例子相同。在框架部142由与第一基板133a相同的材料构成的形态中,第一基板133a和框架部142也可以被一体地成形。

罩143在框架部142对与第一基板133a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开放端部)进行闭塞。为了振动部10a的更换等,优选罩143装卸自如地安装于框架部142。罩143能够利用例如螺钉固定而固定于框架部142。作为罩143的材料的例子,能够列举树脂,作为罩143用的树脂的例子,能够列举聚甲醛树脂。

第二收容部150设置于u字构件131的正面侧,并具有支承台151、框架部152以及罩153。支承台151、框架部152及罩153的结构与第一收容部140的支承台141、框架部142及罩143相同。

如图21及图23所示,接点端子t1a及接点端子t1b分别固定于框架部142及框架部152的后壁142a、152a。接点端子t1a只要构成为能够进行接点端子t2a与振动部10a的电连接即可。例如,接点端子t1a可以呈螺钉状(或螺栓状),并在后壁142a被固定成使从头部立设的轴贯通框架部142的后壁142a。对于接点端子t1b也同样地,只要构成为能够进行接点端子t2b与振动部10b的电连接即可。

两个第一磁体m1分别固定于框架部142、152的后壁142a、152a。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将第一磁体m1收容在磁体收容部161、162内并进行固定,该磁体收容部161、162分别形成于后壁142a、152a。磁体收容部161、162从后壁142a、152a立设于外侧。因此,第一磁体m1在振动施加部5位于手柄部6侧的端部。第一磁体m1的结构及固定方法等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第一磁体m1呈圆板状(或按钮状)。

在例示从手柄部6侧观察时的振动施加部5的图23中,在接点端子t1a、t1a之间及接点端子t1b、t1b之间分别固定有第一磁体m1。然而,第一磁体m1、接点端子t1a、t1a及接点端子t1b、t1b的配置关系不限定于图23所示的形态。

<手柄部>

利用图21及图24对振动器1a所具有的手柄部6进行说明。手柄部6与手柄部4同样地,是被用户把持的部分,并内置有在图4中例示的电力供给部20。在手柄部6中,电力供给部20的开关部22、振动控制部23以及led30a、30b、30c也安装于电路基板90,该电路基板90固定于手柄部6所具有的壳体70。因此,在图21中,与图3的情况所示的形态同样地,例示了筒部75、76a、76b、76c设置于壳体70的周壁74的内侧的形态。手柄部6也可以具有标牌膜p。

如图21所示,手柄部6除了使用充电式电池21c来代替干电池21a作为电源部21这点、以及与振动施加部5的接点端子t1a、t1b的配置相应地变更接点端子t2a、t2b的配置这点以外,与手柄部4相同。以该区别点为中心对手柄部6进行说明。

在手柄部6中,充电式电池21c作为电源部21固定于隔板81。在图21中,向充电式电池21c、固定于壳体70的电路基板90的配线及与其相伴的端子等的图示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进行省略。对于手柄部6所具有的壳体70而言,为了对充电式电池21c充电,例如可以在壳体70配备充电用端子,为了将充电用端子连接于充电式电池21c,也可以构成为壳体后壁73能够开闭或能够与壳体70的主体部分离。

在手柄部6中,在壳体前壁71也固定有接点端子t2a、t2b。接点端子t2a固定于与接点端子t1a对应的位置,并且接点端子t2b固定于与接点端子t1b对应的位置。接点端子t2a、t2b的例子及接点端子t2a、t2b向壳体前壁71的固定状态等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接点端子t2a、t2b相同。

第二磁体m2在壳体前壁71固定于与第一磁体m1对应的位置。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第二磁体m2是球状的永磁体,并被收容在凹部71b内而被固定,该凹部71b形成于壳体前壁71的外表面。像这样,为了将第二磁体m2固定在凹部71b内,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壳体前壁71的厚度可以比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厚。

在使用振动器1a时,如图25所示,首先,解除制动部132b与第二基板134a的前端的锁定状态,并将牙刷2的柄2a穿过第一开口132a及第二开口135a。

接着,如图26所示,缩小第一夹持部133及第二夹持部134之间的距离。像这样,通过缩小第一夹持部133及第二夹持部134之间的距离,第一凸部133b及第二凸部134b与柄2a抵接,从而利用第一夹持部133及第二夹持部134对柄2a进行夹持。在第一凸部133b及第二凸部134b由橡胶等弹性构件构成的情况下,第一凸部133b及第二凸部134b的顶端与柄2a的形状相应地变形,因此易于可靠地利用第一夹持部133及第二夹持部134对柄2a进行夹持。

利用在由上述第一夹持部133及第二夹持部134夹持柄2a的状态下与第一夹持部133及第二夹持部134的间隔对应的制动部132b对第二基板134a的前端进行锁定。由此,维持由第一夹持部133及第二夹持部134夹持柄2a的夹持状态。即,利用振动施加部5保持牙刷2。

然后,利用第一磁体m1和第二磁体m2的磁力将振动施加部5安装于手柄部6。由此,能够将牙刷2作为电动牙刷来使用,因此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用户能够利用作为电动牙刷发挥功能的牙刷2刷牙。

在第二实施方式说明的振动器1a中,振动施加部5也被装卸自如地安装于手柄部6。因此,振动器1a至少具有与振动器1同样的作用效果。

在振动器1a所具有的振动施加部5中,在端板132的端部且在第二基板134a侧的上述端部形成有多个制动部132b。因此,利用不同的制动部132b对第二基板134a的前端进行锁定,由此能够利用一个振动施加部5来保持大小不同的多个牙刷2。即,振动器1a具有对大小不同的多个牙刷2的通用性。

在振动施加部5中,第一磁体m1固定在磁体收容部161、162内,该磁体收容部161、162设置于框架部142、152的后壁142a、152a。因此,在将振动施加部5安装于手柄部6时,如图21所示,振动施加部5与手柄部6在两个第一磁体m1的位置接触。即,振动施加部5与手柄部6实质上在两点进行接触。像这样,在振动施加部5与手柄部6实质上进行点接触的形态中,振动施加部5相对于手柄部6容易摇动。换言之,振动施加部5的振动不容易被手柄部6阻碍。其结果为,能够以高的强度且高效地向牙刷2传递振动施加部5的振动。

如图21所示,在使用球状的第二磁体m2的形态中,能够减小第一磁体m1与第二磁体m2的接触面积,在这点上,也能够实现振动施加部5与手柄部6的点接触。因此,如前所述,能够以高的强度且高效地向牙刷2传递振动施加部5的振动。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示例,而是由专利权利要求书示出,意图包括在与专利权利要求书等同的意思及范围内的全部的变更。

(变形例1)

作为变形例1,利用图27对作为针对振动器1的变形例的振动器(牙刷用振动器)1b进行说明。图27是振动施加部3安装于手柄部4时的振动器1b的框图,并以电连接关系为中心进行了图示。

如图27所示,振动器1b在手柄部4具有振动检测部171这点与振动器1不同。除了该区别点以外的振动器1b的结构与振动器1相同,因此对区别点进行说明。

振动检测部171对使用振动器1b时(刷牙时候)的振动器1b(更具体而言,为手柄部4)的振动状态进行检测。振动检测部171是例如在验证实验1~4中使用的那样的振动传感器。振动检测部171只要固定于例如壳体70的内壁即可。

振动检测部171与电力供给部20所具有的振动控制部23电连接,并向振动控制部23发送检测结果。振动控制部23根据来自振动检测部171的检测结果,对振动部10a、10b的振动状态进行控制。在变形例1中,振动控制部23也可以单独地控制振动部10a及振动部10b的每一个。

在上述结构的振动器1b中,能够对振动施加部3的振动状态进行反馈控制。因此,能够更可靠地维持例如低振动状态、中振动状态以及高振动状态等那样的所希望的振动状态。

另外,例如在电路基板90上搭载有存储器,如果预先在存储器内录入用户所喜好的振动状态,则也能够进行与该振动状态相应的反馈控制。在该情况下,振动器1b只要具有向存储器的录入机构等即可。

在变形例1中,说明了将振动检测部171内置于手柄部4的例子,但振动检测部171也可以固定于振动施加部3的内部。在任一个结构中,即使将牙刷2与牙抵接(即使存在阻碍振动那样的负荷的变动),也能够一边维持规定范围内的振动状态,一边进行刷牙。在振动检测部171内置于振动施加部3的形态中,振动检测部171只要构成为能够由有线或无线向振动控制部23发送其检测结果即可。

(变形例2)

利用图28对作为针对振动器1的变形例2的振动器1c进行说明。图28是振动施加部3安装于手柄部4时的振动器1c的框图,并以电连接关系为中心进行了图示。

如图28所示,振动器1c在手柄部4具有姿态检测部172这点与振动器1不同。除了该区别点以外的振动器1c的结构与振动器1相同,因此对区别点进行说明。

姿态检测部172对手柄部4的姿态进行检测。姿态检测部172与电力供给部20所具有的振动控制部23电连接,并向振动控制部23发送检测结果。姿态检测部172例如是陀螺仪传感器。姿态检测部172只要固定于壳体70的内壁即可。

如图28所示,在手柄部4具有姿态检测部172的形态中,振动控制部23在接收到来自姿态检测部172的检测结果时,根据与检测结果对应的手柄部4的姿态,对振动状态进行控制。在变形例2中,振动控制部23也可以单独地对振动部10a及振动部10b的每一个进行控制。

牙刷2保持于振动器1c,因此手柄部4的姿态与牙刷2的姿态对应。因此,手柄部4的姿态的检测与牙刷2的姿态的检测对应。

用户在刷牙时,根据刷牙的部位而使牙刷2的姿态变化,从而使毛束2b贴靠到所希望的位置。因此,例如在毛束2b与牙龈等柔软的部分接触那样的情况下,以不损伤牙龈那样的低的振动状态对振动部10a、10b的振动进行控制,在刷如牙的釉质那样硬的部分时,控制成高的振动状态等,在振动器1c的结构中,能够根据贴靠毛束2b的部位,控制向牙刷2传递的振动状态。

上述变形例1、2也可以互相组合。而且,变形例1、2也能够适用于振动器1a。即,振动器1a还可以具备振动检测部171及姿态检测部172的至少一方。

对于牙刷用振动器而言,只要振动施加部及手柄部构成为装卸自如,它们的装卸方法不限定于利用磁体的磁力的形态。另外,例示了振动马达即带偏心配重的马达作为振动部10a、10b,但只要具有能够生成振动的机构即可。

而且,手柄部只要构成为能够在手柄部的内侧固定牙刷的柄的后侧即可。像这样,通过固定牙刷的柄的后侧,牙刷2的毛束2b侧(前侧)容易振动。

电力供给部或电力供给部所具有的振动控制部例如也可以内置于振动施加部。

附图标记说明

1、1a、1b、1c…振动器(牙刷用振动器)、2…牙刷、5…振动施加部、4、6…手柄部、10a、10b…振动部、20…电力供给部、42…壳体后壁(振动施加部的手柄部侧端部)、71…壳体前壁(手柄部的振动施加部侧端部)、171…振动检测部、172…姿态检测部、m1…第一磁体、m2…第二磁体、t1a、t1b…接点端子(第一端子部)、t2a、t2b…接点端子(第二端子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