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远程监护方法和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2663768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一种远程监护方法和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智能终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监护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节奏明显加快,心理应激因素日益增加,焦略症、抑郁症等常见精神疾病逐年增多,精神疾病患者肇事事件时有发生,我国精神卫生工作面临严峻挑战,因此需要加强对精神疾病患者的监护。传统技术采用的监护方法主要是对精神疾病患者进行封闭式或者半封闭式的管理,需要监护人费心劳力,不间断的照看,而当被监护人外出时,监护人只能通过电话与其取得联系,不能获取被监护人的身体和精神状况。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省心省力、可以获取被监护人身体和精神状况的远程监护方法和装置。

一种远程监护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被监护人的监护信息,所述监护信息中包括被监护人标识;

对所述被监护人信息进行数据处理,生成对被监护人的评估结果;

将所述评估结果发送到与所述被监护人标识关联的监护人终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接收被监护人信息步骤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监护人终端发送的关联请求,所述关联请求中包括被监护人标识、监护人标识和监护人的监护资格信息;

根据所述监护资格信息验证所述监护人是否具备监护所述被监护人的资格,若是,则建立所述监护人标识与所述被监护人标识的关联关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被监护人信息包括被监护人日记;

对所述被监护人信息进行数据处理,生成被监护人评估结果的步骤,包括:

对所述被监护人日记中的心情标签和日记文本进行数据处理,生成日记评估结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生成被监护人评估结果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当所述评估结果属于异常结果时,向所述监护人终端发送报警信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建立所述监护人标识与所述被监护人标识的关联关系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向被监护人终端发送是否允许监护的询问信息;

接收所述被监护人终端返回的确认信息,当所述确认信息为同意监护时,

执行所述建立所述监护人标识与所述被监护人标识的关联关系的步骤。

一种远程监护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信息接收模块,用于接收被监护人的监护信息,所述监护信息中包含被监护人标识;

数据处理模块,用于对所述被监护人信息进行数据处理,生成对被监护人的评估结果;

信息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评估结果发送到与所述被监护人标识关联的监护人终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信息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监护人终端发送的关联请求,所述关联请求中包括被监护人标识、监护人标识和监护人的监护资格信息;

所述装置还包括:

建立关联关系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监护资格信息验证所述监护人是否具备监护所述被监护人的资格,若是,则建立所述监护人标识与所述被监护人标识的关联关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被监护人信息包括被监护人日记;

所述数据处理模块还用于对所述被监护人日记中的心情标签和日记文本进行数据处理,生成日记评估结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报警信息模块,用于当所述评估结果属于异常结果时,向所述监护人终端发送报警信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信息发送模块还用于向被监护人终端发送是否允许监护的询问信息;

所述信息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被监护人终端返回的确认信息,当所述确认信息为同意监护时,执行所述建立所述监护人标识与所述被监护人标识的关联关系的步骤。

上述远程监护方法和装置,通过建立监护人标识和被监护人标识的关联关系,接收被监护人的监护信息,对被监护人信息进行处理得到评估结果,并将评估结果发送到监护人终端。不但可以减轻监护人的负担,省心省力,还可以远程获取被监护人的身体和精神状况,更加有利于对被监护人的保护。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远程监护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另一个实施例中远程监护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远程监护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4为另一个实施例中远程监护装置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远程监护方法,包括:

步骤102,接收被监护人的监护信息,监护信息中包括被监护人标识。

本实施例中,被监护人的监护信息指的是,通过被监护人使用的智能终端采集的被监护人的标识、位置与活动轨迹、心跳频率、行进速度、皮肤导电值、语音速率和声音大小、用药情况、被监护人日记等与被监护人身体状况、行为方式、心理状态等其中的一种或多种的信息。被监护人标识用于唯一识别被监护人身份。被监护人标识由预设位数的数字、字母或其它特殊符号等组成,可为远程监护系统的登录账号。具体的,被监护人的监护信息是通过被监护人使用的智能终端采集的,被监护人使用的智能终端包括但是不限于手机、可穿戴设备。

步骤104,对被监护人信息进行数据处理,生成对被监护人的评估结果。

本实施例中,对被监护人信息进行数据处理是通过监护管理服务器进行的,监护管理服务器根据数据处理结果生成对被监护人的评估结果。评估结果是监护管理服务器基于被监护人信息对被监护人身体状况、行为方式和心理状态作出的评估,评估结果是监护人判断被监护人是否处于正常状态的重要信息。

具体的,监护管理服务器采用一种或多种机器学习算法进行数据处理得出结论,其中机器学习算法包括但是不限于以下一种:人工神经网络、决策树学习、最大似然估计、贝叶斯学习、支持向量机,通过被监护人信息和结论对算法不断改进和优化,使得数据处理生成的评估结果越来越准确。

步骤106,将评估结果发送到与被监护人标识关联的监护人终端。

本实施例中,监护管理服务器在发送被监护人的评估结果时,是通过被监护人标识与监护人标识之间的关联关系来确定发送的对象的。具体的,建立关联关系是监护人终端获取被监护人评估结果的必要前提,只有存在关联关系,监护人才具有监护被监护人的权限。

本实施例中,通过建立监护人标识和被监护人标识的关联关系,接收被监护人的监护信息,对被监护人信息进行处理得到评估结果,并将评估结果发送到监护人终端。不但可以减轻监护人的负担,省心省力,还可以远程获取被监护人的身体和精神状况,更加有利于对被监护人的保护。

如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远程监护方法,包括:

步骤202,接收监护人终端发送的关联请求,关联请求中包括被监护人标识、监护人标识和监护人的监护资格信息。

本实施例中,监护人终端指的是监护人使用的智能终端,包括但是不限于手机、计算机、可穿戴设备。监护人标识用于唯一识别监护人身份。监护人标识由预设位数的数字、字母或其它特殊符号等组成,可为远程监护系统的登录账号。监护人的监护资格信息包括但是不限于姓名、联系方式、身份证号、与被监护人关系、证明文件等其中的一种或多种。

具体的,监护人通过使用关键字在终端系统中查询,获取对应的目标被监护人的标识,向监护管理服务器发送关联请求,关联请求中包括被监护人标识、监护人标识和监护人的监护资格信息,关联请求的目的是为了与被监护人标识建立关联关系,从而获得监护被监护人的权限。

步骤204,根据监护资格信息验证监护人是否具备监护被监护人的资格,若是,则建立监护人标识与被监护人标识的关联关系。

本实施例中,验证可以通过人工处理的形式完成,也可以提前在监护管理服务器中录入相互对应的监护人标识、被监护人标识、监护人的资格信息,在监护管理服务器收到匹配的关联请求时,自动做出建立该监护人标识与对应被监护人标识的关联关系的处理。具体的,在被监护人是精神病人的情况下,为了防止被监护人产生排斥心理,从而获取被监护人的真实心理状态,通过监护人和医生的帮助使被监护人恢复健康。在监护人向监护管理服务器请求获取对被监护人的监护权限时,无需经过被监护人同意,监护管理服务器验证监护人是否具有监护被监护人的资格,若是,监护管理服务器建立监护人标识和被监护人标识的关联关系。

例如,张三是李四的监护人,监护管理服务器服务器收到张三通过监护人终端检索身份证号发出的关联请求,关联请求还包括张三的标识、李四的标识、张三的监护资格信息监护管理服务器通过预先录入的相互对应的监护关系判断张三是否有监护李四的权限,如果确定张三有监护李四的权限,则在张三和李四之间建立关联关系,如果没有在预先录入的相互对应的监护关系中找到相关信息,则等待人工处理。

本实施例中,通过对监护管理服务器进行设置,可以使得监护人具备监护被监护人资格的情况下,在建立监护人标识与被监护人标识关联关系的步骤之前,由监护管理服务器向被监护人终端发送是否允许监护的询问信息,如果监护管理服务器收到被监护人返回的确认信息,则建立监护人和被监护人的关联关系,如果监护管理服务器未收到被监护人返回的确认信息或收到被监护人返回的拒绝信息,则依据系统设置,不进行操作,或是记录相关信息留待人工处理。

步骤206,接收被监护人的监护信息,监护信息中包括被监护人标识。

本实施例中,被监护人的监护信息是通过被监护人使用的智能终端采集的,具体的,被监护人使用的智能终端包括定位模块、通讯模块、心率传感器、速度传感器、皮肤电传感器、语音传输设备。被监护人的监护信息指的是,通过被监护人使用的智能终端采集的被监护人的标识、位置与活动轨迹、心跳频率、行进速度、皮肤导电值、语音速率和声音大小、用药情况、被监护人日记等与被监护人身体状况、行为方式、心理状态有关的信息。其中,被监护人日记包括心情标签和日记文本,心情标签包括但是不限于愉快、难过、恐慌等,监护人通过被监护人日记可以掌握被监护人的心理状态,根据被监护人的心理状态安排合理的监护事项。例如,张三是李四的监护人,李四是精神疾病患者,李四每次在终端上记录日记时,可以在日记软件应用中创建一个心情标签作为自己当时的心情状态,通过心理标签可以记录李四在一段时间内的心理状态变化,这使得张三和医生可以通过心情标签对李四的心理状态进行判断,比传统技术中通过问询获取的信息更加可靠;此外,张三可以在终端上设置针对日记的敏感词,并将敏感词发送到监护管理服务器上,当监护管理服务器在李四的日记中检索到敏感词时,向张三的终端发出报警信息。

步骤208,对被监护人信息进行数据处理,生成对被监护人的评估结果。

本实施例中,监护管理服务器对被监护人信息进行处理是通过机器学习算法进行的,其中机器学习算法包括但是不限于以下一种:人工神经网络、决策树学习、最大似然估计、贝叶斯学习、支持向量机。通过被监护人信息和结论对算法不断改进和优化,使得数据处理生成的评估结果越来越准确。评估结果是监护人判断被监护人是否处于正常状态的重要信息。具体的,如果监护人直接收到监护管理服务器发送的通过被监护人终端采集的被监护人数据,监护人从大量的数据中不能及时有效的获取重要信息,而且监护人通常不是专业的医师,也很难同时精通多个专业的治疗方法,所以由监护管理服务器直接发送评估结果更有利于监护人的监管,若监护人对某项评估结果有疑问,也可以具体查看被监护人的数据,防止出现误诊。对被监护人信息进行数据处理,生成被监护人评估结果,包括对被监护人日记中的心情标签和日记文本进行数据处理,生成日记评估结果,监护管理服务器根据被监护人日记的心情标签、文本内容、信纸风格、字体颜色、字体大小、手写输入过程,系统地分析被监护人的心理状态,做出相应的日记评估结果。具体的,监护管理服务器在被监护人手写输入日记文本时,若是判断被监护人输入方式与之前的使用记录有很大差异,则开始识别日记文本内容并检索关键字,无法识别的内容发送到监护人终端,由监护人进一步判断。此外,被监护人可以选择是否开放日记查看权限给医生,供医生诊断病情使用。

步骤210,将评估结果发送到与被监护人标识关联的监护人终端。

本实施例中,监护管理服务器在发送被监护人的评估结果时,是通过被监护人标识与监护人标识之间的关联关系来确定发送的对象的。具体的,监护管理服务器向监护人发送评估结果是实时进行的,每当监护管理服务器采集到被监护人的信息,则进行数据处理,生成对被监护人的评估结果,在生成评估结果后立刻将评估结果发送给监护人,确保监护人在第一时间得知被监护人的各方面情况。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生成被监护人评估结果的步骤之后,还包括:当所述评估结果属于异常结果时,向所述监护人终端发送报警信息。

本实施例中,异常结果包括被监护人身体状况、行为方式、心理状态出现异常的情况,这时,通过监护管理服务器向监护人终端发送报警信息,使得监护人可以及时采取措施对被监护人进行救助。例如,精神疾病患者在病情稳定的情况下,一般不会危害自身和他人,但是其发病时间具有不可预测性,通过智能终端对精神疾病患者的信息进行采集,将采集到的被监护人信息发送给监护管理服务器进行处理分析,当监护管理服务器判断精神疾病患者病情即将发作或正在发作时,向监护人终端发送报警信息,使得监护人可以及时采取措施对精神疾病患者进行救助。

如图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远程监护装置,包括:

信息接收模块302,用于接收被监护人的监护信息,监护信息中包含被监护人标识。

数据处理模块304,用于对被监护人信息进行数据处理,生成对被监护人的评估结果。

信息发送模块306,用于将评估结果发送到与被监护人标识关联的监护人终端。

如图4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远程监护装置还包括:

建立关联关系模块308,用于根据监护资格信息验证监护人是否具备监护被监护人的资格,若是,则建立监护人标识与被监护人标识的关联关系。

报警信息模块310,用于当评估结果属于异常结果时,向监护人终端发送报警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信息接收模块302还用于接收监护人终端发送的关联请求,关联请求包括被监护人标识、监护人标识和监护人的监护资格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信息发送模块306还用于向被监护人终端发送是否允许监护的询问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信息接收模块302还用于接收被监护人终端返回的确认信息,当确认信息为同意监护时,执行建立监护人标识与被监护人标识的关联关系的步骤。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