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艾灸器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32897阅读:2059来源:国知局
一种艾灸器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艾灸器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艾灸是我国传统中医自然疗法中独特的经络外疗法,为了方便治疗,现在经常使用艾灸器进行艾灸。艾条或艾绒燃烧过程中会产生水蒸气,如果不及时排放出去会影响燃烧质量。艾条或者艾绒燃烧产生的味道很呛人,而目前市场上大多数艾灸器没有排烟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艾灸器,解决了艾灸器排烟问题、提高了燃烧质量,并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艾灸器,包括提供燃烧空间的燃烧装置、推动燃料的推燃装置、防护装置及排放燃烧产生的烟气和水蒸气的排风装置。所述推燃装置深入燃烧装置并且与燃烧装置卡接,所述防护装置套接于燃烧装置上,并与燃烧装置形成风道,所述排风装置连接防护装置并与风道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燃烧装置包括两端均开口的内灸筒,其中一开口为燃烧口,另一开口为非燃烧口,内灸筒上靠近其燃烧口的部分设有出气孔。燃料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烟气或水蒸气如果闷在内灸筒中会影响其燃烧质量,通过出气孔排放出去之后,燃料得以更好的燃烧。

更进一步的,所述推燃装置包括弹性件和连接于所述弹性件两端的底盖和压板。所述底盖卡接于内灸筒的非燃烧口,用于固定弹性件的一端。所述弹性件和压板深入内灸筒中,将燃料推向燃烧口,实现自动推动燃料的效果。

更进一步的,所述防护装置包括两端均开口的外罩筒和卡接于外罩筒端部的网罩。所述外罩筒套接于内灸筒上,并与内灸筒形成风道,所述外罩筒上设有连接排风装置的排风口。所述网罩兜住内灸筒的燃烧口,使燃料不脱落,同时网罩防止燃料被推燃装置推出内灸筒。

更进一步的,所述排风装置通过一气管连接外罩筒的排风口的吸风机,,吸风机动作时,风道内的气体被排放出去,外界空气通过内灸筒的燃烧口进入燃烧装置。所述气管内部成波纹状,能够过滤燃烧产生的焦油分子,净化被排放的气体。

更进一步的,所述外罩筒在排风口处形成与风道连通的缓冲腔室。

更进一步的,还包括套接在外罩筒上用于隔热的的棉套、连接在网罩上的盛灰器和与内灸筒匹配的灭火器。

更进一步的,所述内灸筒的燃烧口形成向内的缩口。

更进一步的,所述外罩筒的第一端部与内灸筒紧配合,第二端部形成与网罩配合的卷边。

本申请还包括一种艾灸器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外罩筒从内灸筒的燃烧口套入,排风装置连接在外罩筒的排风口上;

B、将燃料从内灸筒的非燃烧口放入后,安装推燃装置,使底盖与内灸筒卡合;

C、从内灸筒的燃烧口点燃燃料,并将网罩卡在外罩筒的卷边上;

D、打开吸风机,艾灸器开始工作,把内灸筒的燃烧口对着人体穴位;

E、使用完毕后,关闭吸风机,取下网罩,将灭火器从内灸筒的燃烧口端套入,实现灭火;

F、倒灰时关闭吸风机,将盛灰器卡在网罩上,使内灸筒的燃烧口端朝下,旋转网罩,燃灰凋落至盛灰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存在以下技术效果:

1、本申请设有排风装置,能及时将艾条或艾绒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烟气和水蒸气排放出去,从而提升燃料的燃烧质量,同时又避免房间里萦绕呛人的烟气。

2、排风装置中包括有吸风机,吸风机在吸走燃烧产生的烟气和水蒸气时,外界空气从内灸筒的燃烧口吸入进来,从而使燃料有足够的氧气得以充分燃烧,进而提升了燃烧质量。

3、在使用盛灰器清理灰的时候,网罩能够阻止已经炭化但未完全燃烧的艾条或艾绒落入盛灰器,使燃料得以充分利用,从而提高了燃料的利用率。

4、排风装置中的气管内部呈波纹状,能有效吸附烟气中的焦油,净化了烟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发明的示意图二。

其中:11、底盖,12、弹簧,13、压板,2、内灸筒,31、外罩筒,32、网罩,33、盛灰器,34、灭火器,41、气管,42、吸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举一具体实施例加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申请包括提供燃烧空间的燃烧装置、推动艾条的推燃装置、防护装置及排放燃烧产生的烟气和水蒸气的排风装置。

燃烧装置为两端开口的内灸筒2,内灸筒2的两个开口分别为燃烧口和非燃烧口,非燃烧口设有凸起,用于连接推燃装置,从而将燃料推送至燃料口。艾条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烟气和水蒸气,烟气和水蒸气会影响艾条的燃烧质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内灸筒2在靠近燃料口的地方设有小的出气孔,将烟气和水蒸气排出去。出气孔处于内灸筒2与防护装置形成的风道中,不与外界空气直接接触。内灸筒2的燃烧口呈向内收缩的状态,形成缩口,缩口可以避免未燃烧的艾条被推燃装置弹出去,进而调节艾条被弹簧推出的速度,即燃烧的速度,实现了燃烧的自动化,同时该缩口提高了内灸筒2的刚度。

推燃装置由弹簧12及连接在弹簧12两端的底盖11和压板13组成。底盖11成底面开口的箱型,底盖11的内圈有与内灸筒2的凸起对应的卡条,拧动底盖11,使卡条与凸起贴合或错开,从而控制底盖11与内灸筒2的合与开。弹簧12和压板13深入内灸筒2里面,把艾条推向燃烧口。

如图1和图2所示,防护装置包括外罩筒31、网罩32、盛灰器33和灭火器34。外罩筒31上套着一个棉套,用于隔热,避免使用过程中烫着手。外罩筒31和内灸筒2同轴,外罩筒31的两端开口,其中第一端部向内折两次形成安装面,外罩筒31的安装面与内灸筒2形成紧配合,紧配合的方式有一定密封作用,同时当外力足够大时,外罩筒31可相对于内灸筒2实现轴向滑动和绕轴线转动,轴向滑动能够调节内灸筒2和外罩筒31在燃烧口端的轴向距离,内灸筒2的燃烧口突出与凹进外罩筒31时,其与外界空气的接触情况不同,这会影响到燃料燃烧的火势和质量。外罩筒31和内灸筒2之间形成风道。外罩筒31靠近第一端部的地方尺寸均匀扩大形成缓冲腔室,缓冲腔室连通风道。缓冲腔室上开有排风口,排风口连接排风装置,排风的过程中烟气和水蒸其在缓冲腔室得以缓冲,从而较为均匀地被排放出去。外罩筒31的的第二端部做了向外的卷边处理,用于卡住网罩32,同时卷边处理后外罩筒31的刚度得以提高。网罩32呈开口向上的箱型,底面由耐高温网状材料制成,开口的边缘上设有弹簧12卡头,用于抱住外罩筒31的卷边。网罩32能够有效的避免艾条被推燃装置推出内灸筒2,并且在倒灰时已经炭化但还未完全燃烧的燃料会贴附在网罩上,直到其完全燃烧成燃灰才能倒出去,从而保证了燃料充分燃烧。网罩32侧面有凹进去的槽,与盛灰器33内表面的凸起对应,用以固定盛灰器33。盛灰器33呈一面开口的箱体,其凸起设置在开口处的内边缘上。当内灸筒2的燃灰多的时候,把盛灰器33连接在网罩32上,然后倒置艾灸器,使盛灰器33朝下,沿圆周方向旋转网罩32,燃灰便从网罩32中落入盛灰器33了。用完之后,取下盛灰器33即可。灭火器34呈一面开口的圆形箱体,灭火器34的内圈和内灸筒2的外圈形成过盈配合。关闭吸风机42、取下网罩32后,将灭火器34套在内灸筒2上,阻隔了燃烧需要的氧气,从而实现灭火。灭火器34只有在灭火的时候用,用完之后便取下。

排风装置包括气管41和吸风机42。气管41的两端分别连接外罩筒31的排风口和吸风机42。气管41的内部成波纹状,能够阻挡并吸收烟气中的焦油,从而减少烟气对环境的污染。吸风机42将风道中的气体吸走使空气流动,外界空气从内灸筒2的燃烧口进入,从而补充艾条燃烧需要的氧气。由于吸风机42连接的在外罩筒31上的缓冲腔室,因此风道中的烟气和水蒸气能够比较均匀的被吸出去,从而使空气比较均匀地从内灸筒2的燃烧口进入,进而使燃料燃烧充分,增强灸气。

为了加强灸效,根据中医五行理论,风性流动主开泄,为作灸时灸气与人体卫气宣通起作用,增加灸效,又因金属色白性收敛,沉降能保护灸气,所以除了棉套之外,其它均采用白色的金属制成。

使用时,把外罩筒31、内灸筒2和吸风装置连接好。从内灸筒2的非燃烧口放入艾条,并装上推燃装置。从内灸筒2的燃烧口点燃艾条,然后把网罩32扣在外罩筒31上,打开吸风机42,内灸筒2的燃烧口端对着人体穴位处。艾条还没燃烧完,要准备熄火时,关掉吸风机42,取下网罩32,把灭火器34从内灸筒2的燃烧口套进去便可。

上述艾灸器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外罩筒从内灸筒的燃烧口套入,排风装置连接在外罩筒的排风口上;

B、将燃料从内灸筒的非燃烧口放入后,安装推燃装置,使底盖与内灸筒卡合;

C、从内灸筒的燃烧口点燃燃料,并将网罩卡在外罩筒的卷边上;

D、打开吸风机,艾灸器开始工作,把内灸筒的燃烧口对着人体穴位;

E、使用完毕后,关闭吸风机,取下网罩,将灭火器从内灸筒的燃烧口端套入,实现灭火;

F、倒灰时关闭吸风机,将盛灰器卡在网罩上,使内灸筒的燃烧口端朝下,旋转网罩,燃灰凋落至盛灰器。

本申请结合风的助燃作用,合理运用风能增强火势和燃料的燃烧质量,从而加强了灸气,做到了灸法中火到气足的效果。具体实现方式为:一通过调整吸风机调整风速,二风通过空气缓冲室使风均匀分布在夹层风道中,三通过调整内灸筒与外罩筒的轴向滑动距离,使吸入艾灸器中的风均匀作用在燃烧的艾条上,实现了调节火势的目的。本申请通过排风装置解决了艾条燃烧过程中排烟和除湿的问题,提升了艾条的燃烧质量。本申请操作简单,便于使用,实用性强。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申请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但本申请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