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器吹塑滴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16182阅读:1115来源:国知局
输血器吹塑滴斗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输血器吹塑滴斗。



背景技术:

输血器为一种建立血液与静脉之间通路的输液器械,由插瓶针,插瓶针护套,进气针或进气孔,输血二通,滴斗,管路,流量调节器,注射件,7号以上的静脉针或注射针组成。

输血器滴斗中一般设有过滤骨架网,将血液中的杂质阻挡在过滤器上并能够清洁血液。当血液中的凝血物或杂质附着在过滤骨架网的侧壁上,通常来回捏滴斗的周壁,对滴斗内充气使其压力增加,保证输血过程的顺利进行。

专利申请号:200610028804.8公开了一种双腔滴斗输血器,包括插瓶针、软管、滴斗、输血管及静脉输液针,静脉输液针通过输血管与滴斗的输出端相连,滴斗包括滴斗壶、设置在滴斗壶内的滴管及过滤器,所述滴管位于滴斗壶的中部且与滴斗壶的内壁密封连接并将滴斗壶内腔分割成上腔和作为挤压腔的下腔,所述过滤器设置在滴斗壶的上腔中。该输液器在输血过程中,为保证滤网不被阻塞影响流量,可来回捏滴斗壶下腔的周壁,使滴斗壶下腔的压力向上推,使堆积在过滤器上的凝血物和杂质将在滴斗壶的上腔内打散,使过滤器畅通,从而保证滴管滴量及血液洁净度,使凝血物和杂质不会流入人体。

现有技术的输血器滴斗过滤骨架网大多超声焊接在滴斗内部,过滤骨架网安装速度慢,生产效率低,且过滤效果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过滤效果好、组装快捷、生产效率高的输血器吹塑滴斗。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输血器吹塑滴斗,包括滴斗体和设置在滴斗体上端的滴斗盖,所述滴斗体的内部设有骨架网,所述骨架网包括同轴设置的圆筒形上支撑圈和下支撑圈,上支撑圈与下支撑圈之间通过至少两个平行于轴线的支架相连接,支架的内部设有圆筒形的过滤网,下支撑圈的底部设有圆形的支撑底壁,滴斗体的内侧壁上设有凹槽,上支撑圈与凹槽相配合的设置在凹槽内部。

上支撑圈与滴斗体上端之间的距离为滴斗高度的1/4-1/3。

输血器滴斗使用时,骨架网内与上支撑圈上方充满血液,血液从出液端流入到滴斗内部,上支撑圈与滴斗体上端之间的距离为滴斗高度的1/4-1/3能够保证滴斗体内部上支撑圈上方之间具有一定的空间,避免血液直接流入到骨架网,导致过滤压力过大,具有缓冲作用,同时,由于滴斗体内部上支撑圈上方空间的存在,当滤网上粘附有血液凝结物或其他杂质时,滤网和骨架网按压容易,省力。

所述支架的上端与上支撑圈的底部相连接,所述支架的下端与下支撑圈的外侧壁相连接。

上支撑圈与下支撑圈之间通过两个支架相连接,两个支架之间的距离等于过滤网的直径。

支架数量与过滤速度相关,支架的数量越多,支架之间的间隙就越小,过滤速度就越慢,输血速率过慢。本发明采用两个支架一方面方便按压,另一方面结构稳定,且过滤速度快。

所述滴斗体的上端设有喇叭开口,所述滴斗盖包括同轴设置的滴斗盖顶壁、滴斗盖外侧壁和滴斗盖内侧壁,圆筒形的滴斗盖外侧壁和滴斗盖内侧壁垂直设置在圆形的滴斗盖顶壁下侧,滴斗盖外侧壁的内径大于滴斗盖内侧壁的外径,滴斗盖外侧壁的高度小于滴斗盖内侧壁的高度,喇叭开口的高度小于滴斗盖外侧壁的高度,喇叭开口的下端内侧壁与滴斗盖内侧壁外侧相接触,喇叭开口的上端外侧壁与滴斗盖外侧壁内侧相接触。

喇叭开口的设置可以避免将骨架网冲压进入滴斗体时,对滴斗体开口处的侧壁造成损伤,次品率为零,大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喇叭开口还具有导向作用,在安装滴斗盖时,将滴斗盖内侧壁放置于喇叭开口内部,将滴斗盖外侧壁放置于喇叭开口外部,滴斗盖安装方便。

所述喇叭开口的内径大于上支撑圈的外径。

上支撑圈下端的内径小于上支撑圈的内径,所述支架上端与上支撑圈下端的底部相连接。

上支撑圈下端内径缩小方便冲头将骨架网冲压进入到滴斗体中,冲头向下冲压时,骨架网受力平衡,避免骨架网倾斜,产品质量高。

所述骨架网的高度为滴斗体高度的1/2-2/3。

所述输血器吹塑滴斗由下列步骤制备而成:

1)分别制备滴斗体、滴斗盖和骨架网,所述滴斗体吹塑制备而成;

2)将骨架网冲压进入滴斗体内;

3)组装滴斗盖。

吹塑制备而成的滴斗体弹性好,次品率低,生产效率高,为注塑生产效率的3倍以上。

所述滴斗盖和骨架网分别一体注塑加工而成。

所述滴斗体由PVC、TPU或TPE材质吹塑制备而成。

所述滴斗盖与滴斗体之间采用环己酮密封安装。

所述步骤2)中,将滴斗体放入圆筒形的滴斗座中,将骨架网放入滴斗体中,采用冲压设备冲头向下运动将骨架网冲压进入到滴斗体中,上支撑圈与滴斗体内侧壁上的凹槽相配合,冲头返回原来位置。

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1、本发明滴斗体吹塑制备而成,生产效率高,次品率低,弹性高,按捏省力方便;2、骨架网冲压进入到滴斗体中,组装简单、快捷,加工成本低、生产效率高;3、骨架网过滤面积大、过滤性能好;4、按捏时可以同时按捏滴斗体和过滤网,过滤网上附着的凝血物和杂质容易被打散,不易形成堵塞。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输血器吹塑滴斗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骨架网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滴斗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骨架网俯视图

图5是本发明骨架网仰视图

图中:

1、滴斗体 2、滴斗盖 3、骨架网 11、喇叭开口 12、出液口

13、凹槽 21、加药口 22、乳胶帽 23、进液端 24、滴斗盖顶壁

25、出液端 26、滴斗盖内侧壁 27、滴斗盖外侧壁 31、上支撑圈 32、支架

33、下支撑圈 34、支撑底壁 35、上支撑圈下端 36、过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输血器吹塑滴斗,包括滴斗体1和设置在滴斗体1上端的滴斗盖2,所述滴斗体1的内部设有骨架网3,所述骨架网3包括同轴设置的圆筒形上支撑圈31和下支撑圈33,上支撑圈31与下支撑圈33之间通过至少两个平行于轴线的支架32相连接,支架32的内部设有圆筒形的过滤网36,下支撑圈33的底部设有圆形的支撑底壁34,滴斗体1的内侧壁上设有凹槽13,上支撑圈31与凹槽13相配合的设置在凹槽13内部。

上支撑圈31与滴斗体1上端之间的距离为整个滴斗高度的1/4-1/3。

如图2、图5所示,支架32的上端与上支撑圈31的底部相连接,支架32的下端与下支撑圈33的外侧壁相连接。上支撑圈31与下支撑圈33之间通过两个支架32相连接,两个支架32之间的距离等于过滤网36的直径。这样过滤网36按压方便,通过按压滴斗体1和过滤网36很容易将过滤网36上附着的杂质或凝血物打散,过滤网不易堵塞。

如图3所示,在滴斗体1的上端设有喇叭开口11,如图1所示,滴斗盖2包括同轴设置的滴斗盖顶壁24、滴斗盖外侧壁27和滴斗盖内侧壁26,圆筒形的滴斗盖外侧壁27和滴斗盖内侧壁26垂直设置在圆形的滴斗盖顶壁24下侧,滴斗盖外侧壁37的内径大于滴斗盖内侧壁26的外径,滴斗盖顶壁24上侧垂直设有圆筒形带有乳胶帽22的加药口21和进液端23,滴斗盖顶壁24下侧垂直设有圆筒形的出液端25,出液端25的直径小于进液端23的直径,出液端25与进液端23相配合设置。滴斗盖外侧壁27的高度小于滴斗盖内侧壁26的高度,喇叭开口11的高度小于滴斗盖外侧壁27的高度,喇叭开口11的下端内侧壁与滴斗盖内侧壁26外侧相接触,喇叭开口11的上端外侧壁与滴斗盖外侧壁27内侧相接触。

进一步的,喇叭开口11的内径大于上支撑圈31的外径。也就是喇叭开口11的内径与凹槽13的内径相同。在骨架网3冲压进入滴斗体1之前,骨架网3放入滴斗体1中,上支撑圈31与喇叭开口11相配合,骨架网3冲压进入滴斗体1之后,骨架网3与凹槽13相配合。

如图4所示,上支撑圈下端35的内径小于上支撑圈31的内径,上支撑圈下端35的外径小于上支撑圈31的外径,支架32上端与上支撑圈下端35的底部相连接。

骨架网3的高度为滴斗体1高度的1/2-2/3。

输血器吹塑滴斗由下列步骤制备而成:

1)分别制备滴斗体1、滴斗盖2和骨架网3,滴斗体1吹塑制备而成;

2)将骨架网3冲压进入滴斗体1内;

3)组装滴斗盖3。

其中,所述步骤2)将滴斗体1放入圆筒形的滴斗座中,为将骨架网3放入滴斗体1中,采用冲压设备冲头向下运动将骨架网3冲压进入到滴斗体1中,上支撑圈31与滴斗体1内侧壁上的凹槽13相配合,冲头返回原来位置。

以上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发明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发明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