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洗管及冲洗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16171阅读:297来源:国知局
冲洗管及冲洗设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医疗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对妇女阴道进行冲洗或对人体肛肠进行清洁的冲洗管及冲洗设备。



背景技术:

市场上出售的冲洗器主要用在妇科临床治疗过程中,冲洗器一般都包括主机和冲洗管。当患者需要对阴道或肛肠进行冲洗或药物治疗时,可以通过将冲洗管插至患处,再启动主机喷出水或药液对患处进行冲洗,达到清洁或治疗的目的。

现有技术中的冲洗管可参考图1和图2所示,冲洗管130包括出液端131、连接端132和出液通道133,连接端132设有进液口1321,出液端131集中在一个方向位置设有出液口1311。在实现本发明创造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的冲洗管存在以下缺点:液体经由出液口1311后只能朝一个方向喷出,因此在冲洗管130插入人体器官内后,在人体器官包附于冲洗管130管壁外表面的情况下,出液口1311喷出的液体很难到达出液端131的四周对患处进行充分清洗。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液体可流至出液端外侧面四周的冲洗管及冲洗设备。

1、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冲洗管,用于连接在冲洗设备上将液体输至指定位置,该冲洗管包括管体及设于该管体内的液体通道,所述管体包括连接端和出液端,所述连接端设有连通所述液体通道的进液口,所述出液端设有至少一个连通所述液体通道的喷液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端的外侧面还设有至少一个导液槽,至少一个所述导液槽内设有至少一个所述喷液口,所述导液槽将设于其内的所述喷液口流出的液体引流至所述出液端的外侧面四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液槽的形状设置为环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液槽设置为两个以上,并且各所述导液槽沿所述冲洗管的轴向并排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冲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液槽包括引流部分和阻挡部分组成,所述引流部分使所述导液槽内的液体便于流向所述连接端,所述阻挡部分用于阻止所述导液槽内的液体流向所述出液端的端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液口设置为多个,并且所述喷液口都设于所述出液端的管壁,所述喷液口均匀分布于所述导液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的外侧面还设有至少一个导污槽,该导污槽由所述出液端向所述连接端延伸至预设位置,所述导污槽用于将所述导液槽流出的液体向所述连接端引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冲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污槽由最靠近所述连接端的所述导液槽开始向所述连接端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冲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的外侧面还设有凸起,所述凸起的设置位置靠近所述连接端,所述导污槽由最靠近所述连接端的所述导液槽开始延伸至所述凸起,所述凸起用于防止从所述导污槽流出的液体流至所述连接端。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冲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污槽与所述喷液口在所述冲洗管的圆周方向上成一预设角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冲洗管还设有用于检测液体PH值的PH值检测元件,或者所述冲洗管还具有用于检测液体温度的温度传感器。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由柔性材料制成。

12、一种设有冲洗管的冲洗设备,包括主体及冲洗管,所述冲洗管连接于所述主体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冲洗管为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冲洗管。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冲洗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冲洗管与所述主体之间采用可拆卸结构进行连接,所述主体和所述冲洗管上分别设有识别插接方向的结构。

本发明的主要有益效果是:由于本发明中所述出液端的外侧面设有至少一个导液槽,至少一个所述导液槽内设有至少一个连通所述液体通道的所述喷液口,所述导液槽可将设于其内的所述喷液口流出的液体引流至所述出液端的外侧面四周,所以相比现有技术中液体只能往一个方向喷出的方案,出液端外侧面四周都有液体流至,从而使冲洗部位冲洗得更加充分。

本发明中的其它有益效果,还将在具体实施例中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冲洗管的结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结构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中冲洗管的结构主视图;

图4是图3的结构放大图;

图5是本发明中冲洗管的结构剖示图;

图6是本发明中冲洗器的结构主视图;

图7是本发明中冲洗器主体部分和储液箱的剖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部分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可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具体实施例一

如图3所示,其为本发明中冲洗管的一优选实施方案结构视图。该优选实施方案公开的冲洗管10用于连接在冲洗设备20上(参考图6所示)将液体输至指定位置,指定位置如要进行冲洗的患处。

如图3、图4、图5所示,冲洗管10包括管体11及设于管体11内的液体通道12,其中管体11的外侧面设置为圆形。管体11包括连接端13和出液端14,连接端13设有连通液体通道12的进液口17,连接端13用于与外部冲洗设备20进行连接。本实施例中,出液端14的管壁设有12个连通液体通道12的喷液口141,并且出液端14的外侧面还设有3个导液槽142,出液端14的端部143设为封闭结构,液体从进液口17进入后再从喷液口141流出。其中,各导液槽142环绕于出液端14的外侧面形成环形结构,喷液口141每4个一组均匀分布于一个导液槽142内。其中,各导液槽142沿冲洗管10的轴向并排设置。出液端14的外侧面即为整个管体11的管壁外侧面,其具体是指平行于冲洗管10轴线的圆周面。

如图4、图5所示,每个导液槽142内设有4个连通液体通道12的喷液口141,导液槽142将设于其内的喷液口141流出的液体引流至出液端14的外侧面四周。冲洗管10上分别设有识别插接方向的箭头18。

如图4所示,导液槽142包括引流部分1421和阻挡部分1422组成,引流部分1421使导液槽142内的液体便于流向连接端13,阻挡部分1422用于阻止导液槽142内的液体流向出液端14的端部143。再参照如图5所示,在导液槽142的截面中,引流部分1421最高点至导液槽142最低点的距离大于阻挡部分1422最高点至导液槽142最低点的距离。导液槽142中引流部分1421这样设置的目的是:引流部分1421利于污液流向连接端13,进而防止冲洗后的污液流向端部143,再加上阻挡部分1422的作用,阻止污液流向器官深处的作用更加显著。本实施例中,所谓最高点和最低点都是相对管体11的轴线距离而言。

如图3、图4所示,管体11的外侧面还设有多个导污槽111和一个环形凸起15,该导污槽111由出液端14向连接端13延伸,导污槽111用于将导液槽142流出的液体向连接端13引流。其中,凸起15的设置位置靠近连接端13,导污槽111由最靠近连接端13的导液槽142中引流部分1421的最高点开始延伸直至凸起15。凸起15用于阻止污液通过,并使污液顺着凸起15滴落,从而防止导污槽111流出的液体流至连接端13,进而阻止液体流至冲洗设备20的主体。导污槽111的设置目的是便于从导液槽142流出的污液快速流出。

本实施例中,冲洗管10的管体11由柔性材料制成,其中柔性材料优选食品级硅胶材料。另外,导污槽111与喷液口141在冲洗管10的轴向上相隔预设距离,并在冲洗管10的圆周方向成一预设角度(即在圆周上相互错开设置)。成一预设角度设置的目的是,错开导污槽111与喷液口141的设置位置,防止从喷液口141流出的液体直接从导污槽111流出,提高冲洗管10的冲洗效率。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冲洗管10的内侧壁上还设有用于检测液体PH值的PH值检测元件16,PH值检测元件16优选PH值传感器。此时,连接端13将设有连接电极,从而为PH值检测元件16供电。在其他实施例中,PH值检测元件16也可以更改为检测液体温度的温度传感器。

在其他实施例中,在冲洗设备20本身具有一定的防水功能的条件下,凸起15也可以不进行设置,此时导污槽111由最靠近连接端13的导液槽142开始向连接端13延伸到预设位置,直到满足导液槽142的设计目的。

由于本实施例中出液端14的外侧面设有3个导液槽142,每个导液槽142内设有4个连通液体通道12的喷液口141,导液槽142可将设于其内的喷液口141流出的液体引流至出液端14的外侧面四周,所以相比现有技术中液体只能往一个方向喷出的方案,出液端14外侧面四周都有液体流至,从而使要冲洗部位冲洗得更加充分。

具体实施例二

如图6所示,其为本发明中具有冲洗管的冲洗设备的一优选实施方案结构视图。该冲洗设备20包括主体21、储液箱22及冲洗管10,主体21分别与储液箱22及冲洗管10相连。如图7所示,主体21内设有控制电路211、泵212、加热元件213、供电电源214和温度传感器215,泵211、加热元件213、供电电源214和温度传感器215都与控制电路211电连接,泵211适于将储液箱22内的液体抽吸至冲洗管10并从喷液口141流出。

本实施例中,加热元件213本身既用于加热又用于检测自身温度,加热元件213用于加热储液箱22内的液体,温度传感器215用于检测出液时主体21内的出液温度。加热元件213在检测自身温度时,由于加热元件213与储液箱22内的液体相接触,所以也相当于检测储液箱22内的液体温度。冲洗管10与主体21之间采用可拆卸结构进行连接,主体21和冲洗管10上分别设有识别插接方向的箭头。

以上应用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应该理解,以上实施方式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而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对本发明的结构形式或构造所做出的任何微小改进或等效替代,均应包含在其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