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护理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32002阅读:362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护理床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智能护理床。



背景技术:

病人,尤其是重病的不能自理的病人,大部分时间都是躺在床上,所以合适的护理床对于病人的康复及方便护理是非常重要的。

护理床又分为电动护理床及手动护理床,其目的是便于护理人员进行照顾,便于病人康复。随着科技的发展,市场上又出现了各类护理床,既方便了对病人的护理,又丰富病人的精神娱乐生活。

中国专利CN 101632615 B公开了一种智能护理床,包括床底盘和床架,床架和床底盘之间安装有床架升降装置;床架上表面分为三部分,依次安装有背部活动床板、中间床板、腿部活动床板,背部活动床板与床架之间安装有背部床板仰起驱动装置,腿部活动床板与床架之间安装有腿部床板抬起驱动装置,中间床板上开有护理孔;床体上配套有排便吸座、排便吸座自动翻转装置和排便收集处理装置。

上述护理床能够解决较多的病人护理问题,但仍具有以下缺陷:护理床的褥子某个地方与病人长期接触会积累大量细菌和污物,柔软程度也会受影响,而通常更换褥子非常费事,从而导致护理床的操作、清理也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智能护理床,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通过避免频繁更换褥子,提高本护理床的使用便捷性。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智能护理床,包括床板、褥子和驱动源一,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板沿自身宽度方向设置有若干个辊筒,所述驱动源一固定于床板上,且与其中一根辊筒的端部相连接;所述褥子包括承重片与弹性片,所述承重片呈环状,该承重片的内环面与各所述辊筒的筒壁相贴靠,所述弹性片铺设于承重片的外环面上。

其工作原理如下:本护理床在使用时,如褥子的某个部位与病人接触时间较长,需要更换时,无需将褥子取下,只需启动驱动源一,带动其中一根辊筒转动,进而带动与辊筒相抵接的承重片移动,用于与病人贴靠的弹性片同步移动,将与病人长期接触的部分褥子,移动至不与病人相接触的地方,而将干净的褥子区域移动至与病人相接触的地方,被病人污染的部分褥子区域,可以由护工进行清洗,又不会影响护理床的正常使用,提高本护理床的使用便捷性。此外,褥子双层式设计,既可保证能够承受病人的体重,又通过弹性设计保证病人的舒适度;承重层可用皮带等强度较高的材料制成,弹性层可采用海绵等材料制成。

在上述的一种智能护理床中,所述驱动源一包括与其中一根辊筒相连接的电机一或手轮。通过电机一转动,可带动其中一根辊筒转动,进而带动承重片的移动;同样,可摇动手轮,带动其中一根辊筒转动,进而带动承重片移动。

在上述的一种智能护理床中,所述辊筒有四个,分别转动设置于所述床板左右两侧的四个边角上;所述床板的下方还设置有张紧辊,所述张紧辊的辊面与所述承重片的内环面相贴靠,所述张紧辊与床板之间设置有能够带动该张紧辊升降的驱动源二。设计有张紧辊后,可通过驱动源二带动张紧辊升降,从而调节承重片的张力,保证承重片的运行稳定性。

在上述的一种智能护理床中,所述驱动源二包括气缸一,所述气缸一的缸体垂直固定于所述床板的下板面,所述气缸一的活塞杆的自由端与所述张紧辊的支架相连接。气缸一的活塞杆伸缩,可带动张紧辊升降,从而调节承重片的张紧度,保证承重片能够正常移动。

在上述的一种智能护理床中,位于床板左右两侧的下边角处的两个辊筒包括筒体和芯轴,所述芯轴固定于床板上,所述筒体套设于芯轴上且两者转动配合;所述智能护理床还包括沿竖直方向设置的4根气缸二,4根气缸二的活塞杆分别与2根芯轴的两端相铰接,4根气缸二的下端能够立于地面上。设计有气缸二后,当病人需要向右侧翻身时,可控制左侧的气缸二伸出使床板倾斜,同时使得褥子绕床板逆时针转动,从而使得病人向右翻身;反过来的原理一样,更加便于病人调整。

在上述的一种智能护理床中,位于所述床板左侧的气缸二的下端设置有万向轮。设计有万向轮后,方便移动护理床,而仅单侧设计,又可保证在停靠时,护理床整体也较为稳定;此外,通过升降一侧的气缸二,在万向轮的作用下,两侧气缸二的间距变小,有利于床通过较窄的门。

在上述的一种智能护理床中,所述智能护理床还包括位于所述床板下方的加热板,所述加热板与位于床板下方的部分褥子相平行,加热板的两端分别设置于张紧辊及床板左右两侧下边角处的辊筒的芯轴上,所述加热板的加热面朝向所述褥子。设计有加热板后,可用于烘烤褥子,起到杀菌驱散湿气,并且随着褥子的移动,加热板可对褥子的各个部位进行烧烤驱散湿气;加热板的具体结构,可以采用取暖器等的方式;本申请中,床板左右两侧上边角处的两个滚筒的芯轴和筒体是相互固连的,即芯轴和筒体只能同时转动或者停止,不会发生相对运动,而张紧辊以及床板左右两侧下边角处的两个辊筒的芯轴和筒体之间是转动设置的,其中芯轴是固定不动的,因此,可以将加热板的两端分别设置于张紧辊的芯轴以及床板左右两侧下边角处的辊筒的芯轴上。

在上述的一种智能护理床中,所述床板上设置有气泵,所述床板内开设有与所述气泵相连接的气流管路,所述床板的上板面开设有出气孔,所述出气孔的内端与所述气流管路相连通,所述出气孔的外端朝向所述褥子。设计有气泵后,可通过气泵控制褥子底部的气流流动,降低调节褥子的湿度或温度,气泵控制的气流可为加热的气流以便加热褥子。

在上述的一种智能护理床中,所述智能护理床还包括位于褥子下方的毛刷辊,所述毛刷辊通过连接杆与床板相连接,所述毛刷辊的辊面与所述弹性片相贴靠,所述连接杆上设置有与所述毛刷辊的端部相连接的电机二。毛刷辊的辊面与弹性片相贴靠,启动电机二可带动毛刷辊转动,清理弹性片的表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本护理床在使用时,启动驱动源一,带动其中一根辊筒转动,进而带动与辊筒相抵接的承重片移动,用于与病人贴靠的弹性片同步移动,将与病人长期接触的部分褥子,移动至不与病人相接触的地方,而将干净的褥子区域移动至与病人相接触的地方,被病人污染的部分褥子区域,提高本护理床的使用便捷性;

2、设计有张紧辊后,可通过驱动源二带动张紧辊升降,从而调节承重片的张力,保证承重片的运行稳定性;

3、设计有气缸二后,当病人需要向右侧翻身时,可控制左侧的气缸二伸出使床板倾斜,同时使得褥子绕床板逆时针转动,从而使得病人向右翻身;反过来的原理一样,更加便于病人调整;

4、设计有气泵后,可通过气泵控制褥子底部的气流流动,降低调节褥子的湿度或温度,气泵控制的气流可为加热的气流以便加热褥子。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智能护理床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智能护理床的左视图。

图3是本智能护理床一侧倾斜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床板;2、褥子;3、辊筒;4、承重片;5、弹性片;6、张紧辊;7、气缸一;8、筒体;9、芯轴;10、气缸二;11、万向轮;12、加热板;13、气泵;14、气流管路;15、出气孔;16、毛刷辊。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至图3所示,本智能护理床包括床板1、褥子2和驱动源一,其特征在于,床板1沿自身宽度方向设置有若干个辊筒3,驱动源一固定于床板1上,且与其中一根辊筒3的端部相连接;褥子2包括承重片4与弹性片5,承重片4呈环状,该承重片4的内环面与各辊筒3的筒壁相贴靠,弹性片5铺设于承重片4的外环面上。

具体来讲,驱动源一包括与其中一根辊筒3相连接的电机一或手轮,电机一或手轮与辊筒的连接结构在图中未具体示明,该部分连接结构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加以赘述。

如图1、图2所示,具体来讲,辊筒3有四个,分别转动设置于床板1左右两侧的四个边角上;床板1的下方还设置有张紧辊6,张紧辊6的辊面与承重片4的内环面相贴靠,张紧辊6与床板1之间设置有能够带动该张紧辊6升降的驱动源二。

本实施例中,驱动源二包括气缸一7,气缸一7的缸体垂直固定于床板1的下板面,气缸一7的活塞杆的自由端与张紧辊6的支架相连接。作为其它方案,驱动源二也可为直线电机。

如图1、图2、图3所示,位于床板1左右两侧的下边角处的两个辊筒3包括筒体8和芯轴9,芯轴9固定于床板1上,筒体8套设于芯轴9上且两者转动配合;智能护理床还包括沿竖直方向设置的4根气缸二10,4根气缸二10的活塞杆分别与2根芯轴9的两端相铰接,4根气缸二10的下端能够立于地面上。

具体来说,位于床板1左侧的气缸二10的下端设置有万向轮11。

如图1、图2所示,智能护理床还包括位于床板1下方的加热板12,加热板12与位于床板1下方的部分褥子2相平行,加热板12的两端分别设置于张紧辊6的芯轴9及床板1左右两侧下边角处的辊筒3的芯轴9上,加热板12的加热面朝向褥子2。床板1左右两侧上边角处的两个滚筒3的芯轴9和筒体8是相互固连的,即芯轴9和筒体8只能同时转动或者停止,不会发生相对运动,而张紧辊6以及床板1左右两侧下边角处的两个辊筒3的芯轴9和筒体8之间是转动设置的,因此,可以将加热板12的两端分别设置于张紧辊6的芯轴9以及床板1左右两侧下边角处的辊筒3的芯轴9上。

床板1上设置有气泵13,床板1内开设有与气泵13相连接的气流管路14,床板1的上板面开设有出气孔15,出气孔15的内端与气流管路14相连通,出气孔15的外端朝向褥子2。

智能护理床还包括位于褥子2下方的毛刷辊16,毛刷辊16通过连接杆16a与床板1相连接,毛刷辊16的辊面与弹性片5相贴靠,连接杆16a上设置有与毛刷辊16的端部相连接的电机二。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如下:本护理床在使用时,如褥子的某个部位与病人接触时间较长,需要更换时,无需将褥子取下,只需启动驱动源一,带动其中一根辊筒转动,进而带动与辊筒相抵接的承重片移动,用于与病人贴靠的弹性片同步移动,将与病人长期接触的部分褥子,移动至不与病人相接触的地方,而将干净的褥子区域移动至与病人相接触的地方,当病人需要向右侧翻身时,可控制左侧的气缸二伸出使床板倾斜,同时使得褥子绕床板逆时针转动,从而使得病人向右翻身;反过来的原理一样,更加便于病人调整。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