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中风病恢复期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39751阅读:46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风治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治疗中风病恢复期(发病2周~半年内)的中药。



背景技术:

中风又名卒中,是古代文献中记载的四大疑难病证风、劳、鼓、膈之一,是由于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上犯于脑所引起的以卒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偏身麻木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症。西医属于脑血管疾病范畴。依据发病的不同阶段,目前认为急性期病程多为发病2周内,恢复期病程为2周~半年。

中医学认为中风病的发病主要与风、火、痰、瘀、虚等因素有关,其病位在脑窍,与心、肝、脾、肾关系密切,病性属本虚标实,急性期多与标实为主,治疗上多以祛邪为大法,恢复期多与虚为主,其虚尤以元阳亏虚为甚。中医药治疗脑血管疾病有其独到的优势,能减少患者致残率,提高生存质量。中药复方以其副作用小、多靶点、副反应小,治疗费用低等优点在中风病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温阳益气,化痰通络功效的治疗中风病恢复期的中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治疗中风病恢复期的中药,主要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白附片25-35份、桂枝尖10-20份、黄芪25-35份、党参25-35份、石菖蒲15-25份、淫羊藿10-20份、田三七10-20份。

上述治疗中风病恢复期的中药,主要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白附片28-32份、桂枝尖12-18份、黄芪28-32份、党参28-32份、石菖蒲18-22份、淫羊藿12-18份、田三七12-18份。

上述治疗中风病恢复期的中药,主要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白附片30份、桂枝尖15份、黄芪30份、党参30份、石菖蒲20份、淫羊藿15份、田三七15份。

该中药为汤剂。

汤剂按以下操作制备:将各原料药材分别净选后,除白附片外其它药材一起加水浸泡0.5~1小时,白附片先加水文火煎煮1h,然后将入其它药材及其浸泡液共同煎煮2次,第一次文火煎煮1.5小时,第二次文火煎煮1小时,合并两次滤液,即得。

针对中风治疗缺乏有效中药的现状,发明人研发了一种治疗中风病恢复期的中药,主要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白附片25-35份、桂枝尖10-20份、黄芪25-35份、党参25-35份、石菖蒲15-25份、淫羊藿10-20份、田三七10-20份。

所用各原料药材特性如下:

白附片:为毛莨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i)的旁生块根(子根)加工品,性味辛甘热,归心、肾、脾经。功效:回阳救逆、助阳补火、散寒止痛;主治:亡阳症,寒痹痛剧及阳虚所致之阳痿、宫冷不孕、脘腹冷痛、泄泻、水肿等症。

桂枝尖:为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mumcassiaPresl.的干燥嫩枝,性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功效:助阳解表,温通经脉,通阳利水,温通胸阳,温中散寒;主治:治风寒表证,肩背肢节酸疼,胸痹痰饮,经闭症瘕。

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var.mongholicus(Bge.)Hsiao或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的干燥根;性甘,温,归肺、脾经;功效: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主治: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痿黄,内热消渴。

党参:为桔梗科植物党参Codonopsis pilosula(Franch.)Nannf.、素花党参(西党参)Codonopsis pilosula Nannf.var.modesta(Nannf.)L.T.Shen或川党参Codonopsis tangshen Oliv.的干燥根;性甘,平,归脾、肺经。功效:补中益气,健脾益肺。主治:脾肺虚弱,气短心悸,食少便溏,虚喘咳嗽,内热消渴。

石菖蒲:为菖蒲科Acorus gramineus禾草状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茎;性辛、苦,温,归心、胃经;功效:化湿开胃,开窍豁痰,醒神益智;主治:脘痞不饥,噤口下痢,神昏癫痫,健忘耳聋。理气,活血,散风,去湿。治癫痫,痰厥,热病神昏,健忘,气闭耳聋,心胸烦闷,胃痛,腹痛,风寒湿痹,痈疽肿毒,跌打损伤。

淫羊藿为小檗科植物淫羊藿Epimedium brevicornum Maxim、箭叶淫羊藿Epimedium sagittatum(Sieb.et Zucc.)Maxim.、柔毛淫羊藿Epimedium pubescens Maxim.、巫山淫羊藿Epimedium wushanense T.S.Ying、或朝鲜淫羊藿Epimedium koreanum Nakai的干燥地上部分;性辛、甘,温,归肝、肾经;功效: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主治:阳痿遗精,筋骨痿软,风湿痹痛,麻木拘挛。

田三七:又名三七,五加科植物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F.H.Chen的干燥根,性甘、微苦,温,归肝、胃经;功效:散瘀止血,消肿定痛;主治: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胸腹刺痛,跌扑肿痛。

方中,白附片大辛大温,大温肾水,起少阴之真阳;黄芪甘温、党参甘平,与白附片合用温阳益气,三者共为君药;桂枝尖辛温,能化太阳之气,淫羊藿微辛微温,有引阳入阴,启阴交阳之能,二者为臣;桂枝尖与白附片相合,则气机运转,生化之机乃能畅通,得淫羊藿则一出一入,一开一合,使内外宣通,阴阳协和,人身内外如一;再佐以石菖蒲化痰开窍,田三七活血散瘀,如此百脉畅调,周身舒达。诸药合用,共奏温阳益气,化痰通络之功。

临床实践表明,本发明的治疗中风病恢复期的中药具有温阳益气,化痰通络效果,能明显改善中风病恢复期患者症状,促进缺损能力的恢复,疗效确切、迅速、稳定,无毒副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中药用于治疗脑梗死(恢复期)。其配方比例是经过科学筛选得到的,对于特殊病人,如重症或轻症,肥胖或瘦小的病人,可以相应调整组成的量的配比,增加或减少不超过,药效基本不变。

用药方法:诊断为中风恢复期的患者服用本发明的汤剂,3次/1日,28日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1个疗程,停药。服药期间禁食油腻、生冷、腥擅、有刺激性及不易消化的食物。

为说明本发明如何实施,以下通过实例进一步阐明。

一、实施例

实施例1

配方:白附片30g、桂枝尖15g、黄芪30g、党参30g、石菖蒲20g、淫羊藿15g、田三七15g。

制法:将各原料药材分别净选后,除白附片外其它药材一起加水400ml,浸泡0.5小时,白附片先加水100ml;水文火煎煮1h,然后将入其它药材及其浸泡液共同煎煮2次,第一次文火煎煮1.5小时,第二次文火煎煮1小时,合并两次滤液,即得

实施例2

配方:白附片25g、桂枝尖10g、黄芪25g、党参25g、石菖蒲15g、淫羊藿10g、田三七10g。

制法:将各原料药材分别净选后,除白附片外其它药材一起加水400ml,浸泡1小时,白附片先加水100ml;水文火煎煮1h,然后将入其它药材及其浸泡液共同煎煮2次,第一次文火煎煮1.5小时,第二次文火煎煮1小时,合并两次滤液,即得

实施例3

配方:白附片28g、桂枝尖12g、黄芪28g、党参28g、石菖蒲18g、淫羊藿12g、田三七12g。

制法:将各原料药材分别净选后,除白附片外其它药材一起加水400ml,浸泡~1小时,白附片先加水100ml;水文火煎煮1h,然后将入其它药材及其浸泡液共同煎煮2次,第一次文火煎煮1.5小时,第二次文火煎煮1小时,合并两次滤液,即得

实施例4

配方:白附片32g、桂枝尖18g、黄芪32g、党参32g、石菖蒲22g、淫羊藿18g、田三七18g。

制法:将各原料药材分别净选后,除白附片外其它药材一起加水400ml,浸泡0.5小时,白附片先加水100ml;水文火煎煮1h,然后将入其它药材及其浸泡液共同煎煮2次,第一次文火煎煮1.5小时,第二次文火煎煮1小时,合并两次滤液,即得

实施例5

配方:白附片35g、桂枝尖20g、黄芪35g、党参35g、石菖蒲25g、淫羊藿20g、田三七20g。

制法:将各原料药材分别净选后,除白附片外其它药材一起加水400ml,浸泡0.8小时,白附片先加水100ml;水文火煎煮1h,然后将入其它药材及其浸泡液共同煎煮2次,第一次文火煎煮1.5小时,第二次文火煎煮1小时,合并两次滤液,即得

二、应用例

韦某某,男,60岁,桂林市人,诊断脑梗死恢复期,病程2月余,主要表现为右侧肢体活动不利,不能行走,右上肢肌力2级,左下肢肌力3级,舌质暗淡,苔薄白,脉沉细,按照本发明给予实施例2用药治疗1个疗程后右侧肢体活动不利明显改善,右上肢肌力恢复至3级,右下肢肢体肌力5-级,可自行缓慢行走。

黄某某,女,69岁,南宁市人,原诊左侧基底节区急性脑梗死,现病程20天,主要表现为言语不利,右侧肢体乏力、麻木,肌力4级,舌质暗淡,苔薄白,脉细,按照本发明给予实施例5用药治疗1个疗程后言语不利好转,乏力麻木明显好转,肌力恢复至5-级。

三、临床药效学试验

1.病例资料

1.1研究对象

选取中风病恢复期期患者80例。

1.2诊断标准

1.21证候根据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拟定气虚血瘀阻证的辩证量化标准。

①中经络:无神识昏蒙,偏瘫,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

②气血血瘀证

主症:半身不遂,肢体瘫软,言语不利,口舌歪斜。

次症:面色晄白、气短乏力,偏身麻木,心悸自汗,舌质暗淡,或有瘀斑,苔薄白或白腻,脉细缓,或细涩。

1.2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脑梗死诊断要点。

1.3纳入标准

中风病中经络恢复期患者,病程在发病后2~4周以内者。年龄在45-70岁。符合缺血性脑卒中西医诊断标准及中风病中医诊断标准。

1.4排除标准

(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2)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

(3)超早期(3-6h内)已接受溶栓治疗者;

(4)经检查证实由脑肿瘤、脑外伤、血液病等引起的卒中患者;

(5)因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及其他心脏病合并房颤,引起脑栓塞者;

(6)合并有肝、肾、造血系统、内分泌系统等严重疾病及骨关节病;

(7)精神障碍或严重痴呆或意识障碍者;有卒中病史且遗留后遗症者影响观察测评。

1.5病例剔除、脱落及中止试验标准

(1)纳入后发现不符合纳入标准。

(2)纳入病例发生严重事件、出现并发症不宜继续接受试验,自行退出或未完成整个疗程而影响疗效或安全性判断的病例,均应视为脱落。

1.6终止试验标准

(1)临床试验中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者应中止试验;

(2)出现严重并发症或病情迅速恶化者应中止试验。

2.方法

2.1治疗方法

采用区组随机、单盲、平行对照临床实验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80患者。采用本发明实施例1的药物治疗。其中治疗组40例:内科基础治疗+本发明方。对照组:内科基础治疗+补阳还五汤。两组均以28天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进行疗效评定。

2.2观察指标

(1)中医证候积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组《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中中风病气虚、血瘀证的候量化诊断标准。将两组证候积分相加,即为该患者中医证候积分。

(2)参照《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根据NIHSS量表,计算治疗前后的积分改善程度:(疗前评分-疗后评分)÷疗前评分×100%,再根据积分改善情况结合病残程度评定综合疗效。

(3)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治疗前及治疗后晨起空腹肘静脉血测定。

2.3疗效判断

中医证候疗效判定参照《中药组合物新药治疗中风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疗效评定采用尼莫地平方法:

疗效百分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痊愈:疗效百分数≥95%;

显效:疗效百分数≥70%,且小于95%;

有效:疗效百分数≥30%,且小于70%;

无效:疗效百分数≤30%。

2.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成组资料t检验,所测值用表示。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等级资料用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取0.05,采用双侧检验。

3.结果

3.1治疗前中医症候积分(22.26±10.08);治疗后降低为(11.83±8.36),经t检验,P小于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2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积分(24.88±9.63),治疗后降低为(12.24±8.15),经t检验,P小于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3治疗前后hsCRP水平变化。

治疗前一水平为(1.89±0.52)mg/L,治疗后降低为(1.47±0.63)mg/L,经t检验,P小于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4中医症候疗效

80例患者,治愈31例,显效29例,有效2例,无效8例,治愈38.75%率,总有效率90%。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