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儿童腹泻及汗证的敷脐中药、其制备方法及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12613783阅读:25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治疗儿童腹泻及汗证的敷脐中药、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背景技术
:儿童腹泻是儿科常见病,是多因素引起的一组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和形状改变。腹泻常见于小儿,尤其是6个月到2岁的幼儿,或者6个月以下人工喂养儿。一般认为每天3次或以上松散或水样便为腹泻。我国每年有8.36亿人次患腹泻,其中5岁以下患儿3亿人次,腹泻病的年发病率约为0.7次/人,5岁以下患儿的年发病率平均为1.9次/人。据统计,2005年全球有160万5岁以下儿童死于急性腹泻,在我国,腹泻是儿科常见病,而且是5岁以下儿童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儿童腹泻发生的状况不容小视,加强儿童腹泻的研究是一项重要而且刻不容缓的任务。西医治疗儿童腹泻通常使用抗生素,而抗生素频繁使用会引起胃肠道菌群失调,产生胃肠道副反应。腹泻患儿因为年龄较小,口服用药困难,时常有所抗拒,排斥服药。另外,患儿静脉细,针头难以扎入,所以静脉补液也有一定的困难。急需一种无创的,给药方便,依从性佳,疗效佳的治疗方式。儿童汗证指小儿在安静的状态下,于正常环境中,全身或局部出汗过多,甚则大汗淋漓的一种病症,多发生于5岁以内的小儿。临床分为自汗和盗汗,睡中出汗,醒时汗止称为盗汗;不分早晚,无故出汗则称为自汗。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若先天不足,后天脾胃失调,则有肺脾两虚之证。肺主皮毛,脾主肌肉,若肺脾两虚,卫外不固,腠理不密,则见汗出。现代医学认为儿童汗证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所致,目前西医西药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脐疗又称为“敷脐疗法”,属于中医外治法范畴,选用合适的药物敷于脐中,使药物循经达到病所发挥药效。神阙穴(脐部)是任脉的一个重要穴位,任脉为“阴脉之海”,为阴经脉气血汇聚之处,与五脏六腑,十二经脉均有密切联系,敷脐疗法可使药物通过静脉网络作用于全身上下表里内外,具有和胃理肠,培元固本的作用。现代医学认为,脐表皮角质层最薄,渗透力强,药物易穿透弥散,脐下腹膜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网络,利于药物吸收,使药效扩散至全身。研究表明,经络穴位对于药物非常敏感,能放大药物效应,药物作用于穴位,能迅速在相应器官产生较强的药理作用,起单向或双向调节作用。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治疗儿童腹泻及汗证的敷脐中药。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治疗儿童腹泻及汗证的敷脐中药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还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治疗儿童腹泻及汗证的敷脐中药的应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提供的治疗儿童腹泻及汗证的敷脐中药以重量份计包含:五倍子1~3份、芡实1~3份、煅牡蛎1~3份。优选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提供的治疗儿童腹泻及汗证的敷脐中药以重量份计包含:五倍子3份、芡实3份、煅牡蛎3份。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所采用的中药原料药材为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所收载中药,并符合药典质量要求。具体来说,所述中药原料药具有如下性味、归经及功能主治如下。(1)五倍子:性能为酸、涩、寒;归肺、大肠、肾经。功效为敛肺降火,止咳止汗,涩肠止泻,固精止遗,收敛止血,收湿敛疮。主治肺虚久咳,肺热痰咳,久泻久痢,自汗盗汗,消渴,便血痔血,外伤出血,痈肿疮毒,皮肤湿烂。(2)芡实:性能为味甘、涩、性平;归脾、肾经。功效为益肾固精,补脾止泻,除湿止带。主治遗精滑精,遗尿尿频,脾虚久泻,白浊,带下。(3)煅牡蛎:性能为味咸,性微寒;归肝经、肾经。功效为重症安神,潜阳补阴,软坚散结,制酸止痛,锻用收敛固涩作用强。主治自汗盗汗,遗精,滑脱诸症,痰核,瘰疬,瘿瘤,癥瘕积聚。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提供的该种治疗儿童腹泻及汗证的敷脐中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以中医辨证论治为原则而制成,五倍子涩肠止泻,止咳止汗;芡实补脾止泻,益肾固精;牡蛎锻制后可收敛固涩,止汗止泻。将该种敷脐中药贴敷于患儿神阙穴,可以调节肠道内环境,促进脾胃运化,并且收敛止汗。此外,该敷脐中药的用药量少,疗效快,无副作用,作为一种外用药物解决了儿童给药困难的难题。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上述治疗儿童腹泻及汗证的敷脐中药的制备方法,包含下述步骤:(1)以重量份称取下述中药原料药:五倍子1~3份、芡实1~3份、煅牡蛎1~3份;(2)将上述中药原料药粉碎,过筛,混合均匀,即制得治疗儿童腹泻及汗证的敷脐中药。该制备方法用料简单,成本低,步骤简便。优选地,在上述制备方法中,步骤(2)中使粉碎后的中药原料药过80目筛。进一步地,本发明还提供上述治疗儿童腹泻及汗证的敷脐中药的应用。临床研究表明,该种敷脐中药对于儿童腹泻及自汗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具有疗效高,使用方便,安全等优点。优选地,所述敷脐中药用于治疗脾胃虚弱、脾肾阳虚型腹泻,以及肺卫不固、营卫不调、气阴两虚型汗证。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制备实验例治疗儿童腹泻及汗证的敷脐中药,以重量份计包含中药原料药如下:五倍子1份、芡实1份、煅牡蛎1份。制备方法:其制备方法如下:将上述配比原料粉碎,过80目筛子,充分混合均匀密封瓶中备用。敷贴使用方法:敷脐治疗时,儿童取平卧位,清洁肚脐,将配置好的药末纳入脐孔,用小美敷覆盖脐部固定,保留2~6小时。皮肤敏感儿童可适当减少贴敷时间,皮肤耐受性好的儿童可适当延长,最多不超过12小时,连续使用2~7天。该敷脐中药适于一般小儿脾胃虚弱、脾肾阳虚型腹泻,以及肺卫不固、营卫不调、气阴两虚型汗证。实施例2制备实验例治疗儿童腹泻及汗证的敷脐中药,以重量份计包含中药原料药如下:五倍子1份、芡实2份、煅牡蛎3份。本实施例的敷脐中药的制备步骤和敷贴治疗使用方法与具体实施例1相同。实施例3制备实验例治疗儿童腹泻及汗证的敷脐中药,以重量份计包含中药原料药如下:五倍子2份、芡实2份、煅牡蛎1份。本实施例的敷脐中药的制备步骤和敷贴治疗使用方法与具体实施例1相同。实施例4制备实验例治疗儿童腹泻及汗证的敷脐中药,以重量份计包含中药原料药如下:五倍子3份、芡实1份、煅牡蛎2份。本实施例的敷脐中药的制备步骤和敷贴治疗使用方法与具体实施例1相同。实施例5临床疗效观察试验例1、一般资料从2015.10~2016.5门诊共收治腹泻患儿105例,其中男性患儿58例,女性患儿47例,年龄从3个月到6岁。将患儿随即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2、治疗方法实验组患儿共53例,予以培菲康散剂(信谊药厂生产)口服治疗,服用方法遵循药物说明书,配合外用敷脐中药。实施例1制备的敷脐中药,外敷于患儿神阙穴,持续2~6小时,每日一次。对照组患儿共52例,单用培菲康颗粒(信谊药厂生产)治疗。疗程为7天。统计学t检验。3、实验结果组别例数治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实验组532217140100对照组52161317688.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发明敷脐中药对儿童腹泻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实施例6临床疗效观察试验例1、一般资料从2015.12-2016.5门诊共收治汗证患儿87例,其中男性患儿39例,女性患儿48例,年龄从1岁到10岁。将患儿随即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2、治疗方法实验组患儿共46例,予以口服中药,玉屏风加牡蛎散加减:黄芪10g,白术10g,防风6g,麻黄根10g,小麦10g,牡蛎15g,五味子3g,上述药物加水300ml,煎取100ml,一日二煎,将2次煎取液混匀后分二次服。并配合外用敷脐中药。取实施例2制备的敷脐中药,按照实施例2的使用方法外敷于患儿神阙穴,并用胶布固定,持续2~6小时,每日一次。对照组患儿共41例,予以口服中药,玉屏风加牡蛎散加减:黄芪10g,白术10g,防风6g,麻黄根10g,小麦10g,牡蛎15g,上述药物加水300ml,煎取200ml,一日二煎,将2次煎取液混匀后分二次服。共治疗7天。3、实验结果组别例数治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实验组4628107197.8对照组4117118587.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发明敷脐中药对儿童汗证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