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少抽吸药液残留的药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13764阅读:991来源:国知局
一种减少抽吸药液残留的药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减少抽吸药液残留的药瓶。



背景技术:

药瓶,为盛装药水或药丸的容器。在临床输液工作中我们发现经常有部分玻璃药瓶的瓶塞过长而中间又没有凹槽,在抽取药液时极易造成瓶内药液残留。

该问题长期存在,而且没有具体解决办法,对于护士而言,仅仅通过熟练的抽取药液技术将瓶内药液残留降到最低,即便如此,药液也会有残留几毫升,瓶内药液的残留,导致给患者给药不准确,间接影响治病康复效果,还浪费药液,有的药液价格昂贵,几毫升的残留药液给患者造成损失。

护士为了最大限度抽吸瓶内残留药液,浪费大量时间,影响护士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瓶内药液残留的,影响护士工作效率,给患者给药不准确以及浪费药液等技术问题,提出一种减少抽吸药液残留的药瓶。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减少抽吸药液残留的药瓶,包括药瓶,所述药瓶的内壁内设有平面,两个平面之间形成夹角,平面下延伸置于瓶底上,平面上延伸到瓶颈处。

进一步的,所述两个平面为一组,数量至少一组。

进一步的,所述平面之间的夹角0-180度。

进一步的,所述平面为三角形或多边形。

进一步的,所述平面上延伸到瓶颈的上端或者下端。

进一步的,药瓶为密闭瓶或者安瓿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改变原来药瓶内部圆形结构,设有存液空间,便于有效的抽吸干净药液,解决瓶内残液问题。

2.设有存液空间,其结构为夹角,便于液体集聚,针头直接置于夹角内,快速有效抽干药液,不需要反复更换方式,摇动药瓶,节约药液抽吸时间,提高护士工作效率。

3.瓶内的药液抽的干净,保证患者给药的准确性,节约药液。

附图说明

图1为安瓿瓶立体透视结构图。

图2为安瓿瓶仰视结构图。

图3为密闭瓶立体结构图。

图4为密闭瓶仰视结构图。

图5为密闭瓶从底部透视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2、3、4和5所示,一种减少抽吸药液残留的药瓶,包括药瓶1,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瓶1的内壁内设有平面3,两个平面3之间形成夹角,平面3下延伸置于瓶底2上,平面3上延伸到瓶颈处;所述两个平面3为一组,数量至少一组;所述平面3之间的夹角0-180度;所述平面3为三角形或多边形;所述平面3上延伸到瓶颈的上端或者下端;药瓶1为密闭瓶或者安瓿瓶。

使用时,我们只需要将注射器的针头插入到药瓶的内壁的两个平面3之间形成夹角处,也就是集液区,这样针头处会紧紧贴在夹角内,将夹角内的液体抽干。

如图1和2所示的安瓿瓶结构图,安瓿瓶内壁采用2个平面,2两平面为一组,两个平面之间形成夹角,夹角0-180度,图中平面3与对应的瓶子内壁形成一个半球形或者立体弧形状,该半球形或者立体弧形状从瓶底一直延伸到瓶颈的下部。

如图3-4所示的密闭瓶,密闭瓶内壁采用2个平面,2两平面为一组,两个平面之间形成夹角,夹角0-180度,图中平面3与对应的瓶子内壁形成一个半球形或者立体弧形状,该半球形或者立体弧形状从瓶底一直延伸到瓶颈的上部。

上述中安瓿瓶和密闭瓶内壁的平面为若干组,从仰视角度看可以形成外圆内部为多边形的形状,多边形内的夹角都为集液区,方便护士使用,药液可以有效抽干。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