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膀胱输尿管返流、压力性尿失禁和大便失禁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812651发布日期:2018-11-02 22:20阅读:35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膀胱输尿管返流、尿失禁和大便失禁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膀胱输尿管反流(vur)是指排尿时尿液从膀胱反流至输尿管和肾盂。反流性肾病(rn)是由于vur和肾内反流(irr)伴反复尿路感染,导致肾脏形成瘢痕、萎缩、肾功能异常的综合征,如不及时治疗和纠正可发展到慢性肾衰竭。vur不仅发生在小儿,而且在反复uti(尿路感染)基础上持续到成年,导致肾功能损害。目前膀胱输尿管反流的治疗手段主要是制止尿液反流和控制感染,防止肾功能进一步损害。

大便失禁是指肛管括约肌失去对粪便及气体排出的控制能力,属于排便功能紊乱的一种。普通人群大便失禁的发生率为l%~2.2%。随着年龄的增加,大便失禁的发生率增加,65岁以上大便失禁的发病率为青年人的5倍。大便失禁易造成多种并发症(会阴部、骶尾部皮炎及压力性溃疡),不仅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而且也给护理工作带来了诸多困难。治疗手段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目前主要采用的是洛哌丁胺和地芬诺酯,但效果并不显著,且伴有较大的副作用,如血压升高等;对于手术治疗,很多老年患者已经无法承受手术治疗,手术过程和术后恢复过程也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

压力性尿失禁(stressurinaryincontinence,sui)是指喷嚏或咳嗽等腹压增高时出现不自主的尿液自尿道外口渗漏。目前,全球有2亿人遭受不同程度的尿失禁困扰,其中成人女性尿失禁发生率为25%~45%,7%左右有明显的尿失禁症状,其中约50%为压力性尿失禁。我国一项多区域调查表明,中国女性尿失禁发生率为30.9%,中国男性尿失禁发生率为3%~10%。到2030年,中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将达到4.2亿左右。由于老年人中的尿失禁比例更高,因此受尿失禁困扰的人数将越来越多。尿失禁的治疗手段包括行为治疗、生物反馈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交联葡聚糖微球注入体内作为植入物后,交联葡聚糖微球能促进微球间成纤细胞和胶原蛋白的生成,从而稳定植入物的体积,达到持久的填充效果。因此可以利用这一生理学性能来治疗膀胱输尿管返流、压力性尿失禁和大便失禁。

关于交联葡聚糖的制备方法,中国专利文献cn101182380(申请号200610107398.4)公开了一种反相交联葡聚糖凝胶的合成方法,称取葡聚糖100g,氢氧化钠10g溶解于75ml的蒸馏水中配置成葡聚糖碱液,称取聚醋酸乙烯脂25-60g,在搅拌条件下溶解于500-900ml的环氧氯丙烷中,配置成聚醋酸乙烯脂环氧氯丙烷溶液,在搅速为500rpm的条件下,将葡聚糖碱液倒入聚醋酸乙烯脂与环氧氯丙烷溶液中,进行交联反应,温度为50℃,反应5小时;反应产物依次用3倍量乙醇和蒸馏水洗涤3次,再经50℃烘干2小时,即可得产品。按照上述方法可制得交联葡聚糖凝胶,但不能获得交联葡聚糖微球。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一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治疗膀胱输尿管返流、尿失禁和大便失禁的组合物;所要解决的第二技术问题是提供组合物中的交联葡聚糖微球的制备方法;所要解决的第三技术问题是提供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实现本发明第一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膀胱输尿管返流、尿失禁和大便失禁的组合物,按重量百分比该组合物由以下组分组成:交联葡聚糖微球4%~6%,交联透明质酸钠1%~2%,pbs缓冲液余量。

上述组合物中交联葡聚糖微球均匀分散在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中。

上述其中的交联葡聚糖微球的粒径为80μm~250μm。

上述组合物的剂型为注射剂。

实现本发明第二目的的技术方案是组合物中交联葡聚糖微球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所述交联葡聚糖微球为交联葡聚糖干燥微球,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①将葡聚糖和还原剂溶解于氢氧化钠水溶液中,混匀得到葡聚糖碱性水溶液,作为水相;所述还原剂为硼氢化钠、亚硫酸钠、焦亚硫酸钠、vc、ve中的一种。

②将表面活性剂溶解于有机溶剂中,得到含有表面活性剂的有机相,并将配好的有机相转移至带搅拌装置的反应容器中。

③开启搅拌,将步骤①得到的水相加入到步骤②已加入有机相的反应容器中,进行乳化,机械搅拌后形成平衡的w/o型乳化体系,乳化过程温度控制在20℃~50℃。

④向步骤③平衡的乳化体系中滴加交联剂,待交联剂滴加完成后,继续反应12h~36后反应完毕,交联反应温度为30℃~80℃。

⑤交联反应结束后,将反应容器中的物料全部倒出,过滤滤除反应液,收集得到的微球先用有机溶剂洗涤以除去微球表面残留的表面活性剂和交联剂,接着用乙醇洗涤微球以除去微球表面残留的有机溶剂,再接着用蒸馏水对微球进行洗涤,除去其他水溶性杂质如未交联的葡聚糖;水洗后的微球用乙醇脱水;脱水后的微球在60℃~100℃条件下干燥8~24h得到干燥微球。

可选的,还原剂还可以为ve,选择ve作为还原剂时,将ve溶解在步骤②的有机溶剂中。

上述步骤②中表面活性剂为聚乙二醇双硬脂酸酯、聚乙二醇双油酸酯、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种;步骤②和步骤⑤所用的有机溶剂为芳香烃、卤代芳香烃、脂肪烃、卤代脂肪烃中的一种。上述步骤④的交联剂为环氧氯丙烷或1,4丁二醇二缩水甘油醚,交联剂与葡聚糖的质量比为1~8:10。

上述步骤①的葡聚糖碱性水溶液中葡聚糖的浓度为0.11g/ml~0.67g/ml,葡聚糖中的葡萄糖单体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比为25~9:1;步骤②有机相中表面活性剂的浓度为0.01~0.1g/ml。

上述步骤⑤得到的干燥微球还进行筛分,先经网孔孔径为250μm的筛网筛分,筛网下方的干燥微球再经网孔孔径为80μm的筛网筛分,收集筛网上方的粒径为80μm~250μm的干燥微球。

实现本发明第三目的的技术方案是治疗膀胱输尿管返流、尿失禁和大便失禁的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按量称取交联葡聚糖干燥微球和交联透明质酸钠干粉,然后向交联葡聚糖干燥微球和交联透明质酸钠干粉中加入pbs缓冲液,交联葡聚糖干燥微球和交联透明质酸钠干粉溶胀完全后、混匀得到治疗膀胱输尿管返流、尿失禁和大便失禁的组合物组合物;

其中的交联葡聚糖干燥微球的制备过程如下:①将葡聚糖和还原剂溶解于氢氧化钠水溶液中,混匀得到葡聚糖碱性水溶液,作为水相;所述还原剂为硼氢化钠、亚硫酸钠、焦亚硫酸钠、vc、ve中的一种。

②将表面活性剂溶解于有机溶剂中,得到含有表面活性剂的有机相,并将配好的有机相转移至带搅拌装置的反应容器中。

③开启搅拌,将步骤①得到的水相加入到步骤②已加入有机相的反应容器中,进行乳化,机械搅拌后形成平衡的w/o型乳化体系,乳化过程温度控制在20℃~50℃。

④向步骤③平衡的乳化体系中滴加交联剂,待交联剂滴加完成后,继续反应12h~36后反应完毕,交联反应温度为30℃~80℃。

⑤交联反应结束后,将反应容器中的物料全部倒出,过滤滤除反应液,收集得到的微球先用有机溶剂洗涤以除去微球表面残留的表面活性剂和交联剂,接着用乙醇洗涤微球以除去微球表面残留的有机溶剂,再接着用蒸馏水对微球进行洗涤,除去其他水溶性杂质如未交联的葡聚糖;水洗后的微球用乙醇脱水;脱水后的微球在60℃~100℃条件下干燥8~24h得到干燥微球。

进一步的,上述得到的干燥微球先经网孔孔径为250μm的筛网筛分,筛网下方的干燥微球再经网孔孔径为80μm的筛网筛分,收集筛网上方的粒径为80μm~250μm的干燥微球用于配置组合物。

可选的,还原剂还可以为ve,选择ve作为还原剂时,将ve溶解在步骤②的有机溶剂中。

本发明具有积极的效果:(1)本发明的组合物是由填充剂交联葡聚糖微球和载体交联透明质酸钠组成的无免疫原性、无致敏风险、无细胞毒性、生物可相容性的无菌凝胶制剂。

本发明的组合物以注射剂的形式注入体内相应位置后,可用于治疗膀胱输尿管返流、尿失禁和大便失禁。组合物中交联葡聚糖微球均匀分散在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中,交联透明质酸钠作为组合物的分散介质,并作为载体将交联葡聚糖微球输送至注射部位;随着交联透明质酸钠被组织吸收,交联葡聚糖微球在靶位逐渐被机体自身的结缔组织包围,并促进微球间成纤细胞和胶原蛋白的生成,从而稳定植入物的体积,达到持久的填充效果。

(2)组合物中的交联透明质酸钠在注射后逐渐被机体吸收,所用的填充剂交联葡聚糖微球的粒径为80μm~250μm,在体内不会破裂,消除了迁移的风险。

(3)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制备的交联葡聚糖微球的显微照片显示所有交联葡聚糖均为光滑圆润的球状,且杂质含量低,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2制备的交联葡聚糖微球筛分前的显微照片(放大16×4倍);

图2为实施例2制备的交联葡聚糖微球筛分后的显微照片(放大16×4倍);

图3为对照品乙醇、环氧氯丙烷、甲苯的气相色谱图;

图4为实施例2制备的交联葡聚糖微球中残留乙醇、环氧氯丙烷、甲苯气相色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治疗膀胱输尿管返流、尿失禁和大便失禁的组合物)

本实施例的治疗膀胱输尿管返流、尿失禁和大便失禁的组合物按重量百分比由以下组分组成:交联葡聚糖微球4%~6%(本实施例中为4.69%),交联透明质酸钠1%~2%(本实施例中为1.41%),pbs缓冲液余量;其中的pbs缓冲液根据药典配置。其中交联葡聚糖微球以干燥的交联葡聚糖微球计重量分数,交联透明质酸钠以交联透明质酸钠干粉计质量分数。

交联透明质酸钠在pbs缓冲液中溶胀成凝胶,交联葡聚糖微球在pbs缓冲液中溶胀成凝胶微球,因此组合物的实际形态是交联葡聚糖凝胶微球均匀分散在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中。

配置组合物使用的交联葡聚糖干燥微球的粒径为80μm~250μm。

配置上述组合物使用的交联透明质酸钠干粉是先采用发明名称为《高质量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及其制备方法》的中国专利文献cn103923328a(申请号201410153564.9)所公开的方法制备得到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然后将凝胶在低于30℃的条件下真空干燥得到干粉备用。

配置组合物所使用的交联葡聚糖干燥微球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①将葡聚糖、作为还原剂的硼氢化钠溶解于3mol/l的氢氧化钠水溶液中,混匀得到葡聚糖碱性水溶液,作为水相。葡聚糖碱性水溶液中葡聚糖的浓度为0.65g/ml,葡聚糖中的葡萄糖单体与硼氢化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5:1。

还原剂除了上述提及的硼氢化钠,还可以是亚硫酸钠、焦亚硫酸钠、vc、ve中的一种,葡聚糖中的葡萄糖单体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比为9~25:1。

②将作为表面活性剂的聚乙二醇400双硬脂酸酯(peg400ds)溶解于有机溶剂甲苯中,得到含有表面活性剂的有机相,并将配好的有机相转移至带搅拌装置的反应容器中。有机相中表面活性剂的浓度为0.07g/ml。

除了上述提及的聚乙二醇双硬脂酸酯,表面活性剂还可以选择聚乙二醇双油酸酯(如peg400do)、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例如脂肪醇聚氧乙烯醚moa-3)中的一种。

有机溶剂除了甲苯,还可以选择液状的芳香烃(除甲苯外的)、脂肪烃、卤代脂肪烃、卤代芳香烃中的一种;具体的,例如可以是正辛烷、正壬烷、二氯甲烷、1,2-二氯(溴)乙烷、邻二氯苯中的一种。

③开启搅拌,调节转速为380r/min(搅拌器变频调速300~2000rpm),将步骤①得到的水相加入到步骤②已加入有机相的反应容器中,水相和有机相的体积比为1:2,进行乳化,经30min~90min(本实施例中为45min)机械搅拌后形成平衡的w/o型乳化体系,乳化过程温度控制在20℃~50℃(本实施例中为40℃)。

④向步骤③平衡的乳化体系中滴加交联剂环氧氯丙烷,控制滴加速度为1~10s/滴加入,此时开始进行交联反应,待交联剂滴加完成后,继续反应12h~36h(本实施例中为18h)后反应完毕,交联反应温度为30℃~80℃(本实施例中为50℃)。环氧氯丙烷与葡聚糖的质量比为1~8:10(本实施例中为4:10)。

⑤步骤④交联反应结束后,将反应容器中的物料全部倒出,过滤滤除反应液,收集得到的微球先用有机溶剂甲苯洗涤以除去微球表面残留的表面活性剂和交联剂,重复甲苯洗涤操作,直至经气相色谱检测微球表面残留的表面活性剂和交联剂量达到10ug/g以下。

接着用95%乙醇洗涤微球以除去微球表面残留的甲苯,重复乙醇洗涤操作,直至经气相色谱检测微球表面甲苯残留量达到10ug/g以下。

再接着用蒸馏水对微球进行洗涤,并调节蒸馏水和微球混合物料的ph值为6~7.5,重复水洗操作,除去其他水溶性杂质如未交联的葡聚糖。

水洗后的微球先用95%乙醇脱水3~5次(95%乙醇的用量保证能浸没微球),再用无水乙醇继续脱水3~5次(无水乙醇的用量保证能浸没微球);将脱水后的微球在60℃~100℃条件下干燥8~24h得到干燥微球。干燥微球的显微照片见图1。

将干燥微球先经过孔径为250μm的筛网,取筛网下方的微球,再用孔径为80μm的筛网进行筛分,取筛网上方的微球,得到粒径为80μm~250μm的交联葡聚糖干燥微球,优选经过筛分的微球用于配置组合物,筛分后干燥微球的显微照片见图2。

进一步,用气相色谱检测干燥微球中乙醇、交联剂环氧氯丙烷和溶剂甲苯的残留,图3为对照品乙醇、环氧氯丙烷、甲苯的气相色谱图,图中从左至右依次为乙醇、环氧氯丙烷、甲苯的色谱峰;图4为步骤⑤后处理得到的干燥微球的气相色谱图,气相色谱图显示干燥微球中环氧氯丙烷、甲苯无残留,乙醇残留量94ug/g。

因此,本实施例制得的交联葡聚糖微球纯度高,无免疫原性、无致敏风险;微球的球形状态好不破裂。

上述制备过程所用的带搅拌装置的反应容器的结构参见申请号为2017200920968,专利名称为一种多功能复合搅拌反应器的中国专利文献。

步骤⑤两步筛分所用的装置结构参见申请号为2017200921496,专利名称为一种用于制备微球的振荡筛的中国专利文献,震荡筛上的筛网根据筛分情况选择。

(实施例2、交联葡聚糖微球的制备方法)

步骤①中葡聚糖碱性水溶液中的还原剂为vc(l-抗坏血酸),葡聚糖中的葡萄糖单体与vc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0:1,葡聚糖的浓度为0.2g/ml。

(实施例3、交联葡聚糖微球的制备方法)

本实施例的交联葡聚糖微球的制备方法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步骤①中葡聚糖碱性水溶液中葡聚糖的浓度为0.5g/ml。葡聚糖碱性水溶液中的还原剂为亚硫酸钠。

步骤②有机相中表面活性剂为聚乙二醇400双油酸酯(peg400do),表面活性剂的浓度为0.05g/ml。

步骤③中乳化过程温度控制在50℃。

(实施例4、交联葡聚糖微球的制备方法)

本实施例的交联葡聚糖微球的制备方法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步骤①中葡聚糖碱性水溶液中葡聚糖的浓度为0.3g/ml。

本实施例中使用的还原剂为ve,由于ve是脂溶性的,将ve溶解在步骤②的有机溶剂中。

步骤②有机相中表面活性剂为聚乙二醇400双油酸酯(peg400do),表面活性剂的浓度为0.03g/ml。葡聚糖中的葡萄糖单体与有机相中的ve的物质的量比为10:1。

步骤③中乳化过程温度控制在30℃。

(实施例5、交联葡聚糖微球的制备方法)

本实施例的交联葡聚糖微球的制备方法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步骤④交联反应温度为70℃,环氧氯丙烷与葡聚糖的质量比为6:10。

(实施例6、交联葡聚糖微球的制备方法)

本实施例的交联葡聚糖微球的制备方法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步骤④中向步骤③平衡的乳化体系中滴加的交联剂为1,4丁二醇二缩水甘油醚,1,4丁二醇二缩水甘油醚与葡聚糖的质量比为5:10。

(实施例7、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本实施例制备的是实施例1所述的治疗膀胱输尿管返流、尿失禁和大便失禁的组合物,制备过程如下:

称取按照实施例1至6之一的方法制备的交联葡聚糖干燥微球和交联透明质酸钠干粉,然后向交联葡聚糖干燥微球和交联透明质酸钠干粉中加入pbs缓冲液,交联葡聚糖干燥微球和交联透明质酸钠干粉溶胀完全后、混匀得到治疗膀胱输尿管返流、尿失禁和大便失禁的组合物组合物。组合物中交联葡聚糖凝胶微球均匀分散在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中。

组合物的剂型为注射剂剂,本实施例配置每一支针剂使用50mg交联葡聚糖干燥微球、15mg交联透明质酸钠干粉和1mlpbs缓冲溶液。

组合物以注射的方式使用以治疗膀胱输尿管返流、尿失禁和大便失禁。

治疗膀胱输尿管返流和尿失禁时,将组合物注射于紧挨输尿管开口的膀胱粘膜下层,注射形成的凝胶组织在膀胱充盈和收缩的过程中附着在远端输尿管,交联葡聚糖凝胶微球逐渐被机体自身的结缔组织包围,从而达到最终的阻断效果。

治疗大便失禁时,将组合物针剂注射于最接近肛管高压部位粘膜下层处,每次注射需在距离齿状线大约5mm处,分别在间隔相等的四处各打入一针,每针含1ml左右的组合物。通过注射组合物,可以增大最接近肛管处的粘膜下层,从而加强肠控能力。

(试验例1)

组合物注入大鼠体内后的组织学反应试验

一、试验材料和方法

将24只重量为225g~275mg的大鼠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8只,实验组16只。

对于实验组的16只大鼠,在吸入麻醉状态下,将每只大鼠置于仰卧位进行皮肤消毒,然后在腹部的标记位置皮下注射0.35ml实施例1所述的组合物,每只大鼠仅接受一次注射。

对于对照组的8只大鼠,在吸入麻醉状态下,将每只大鼠置于仰卧位进行皮肤消毒,然后在腹部的标记位置皮下注射0.35ml的pbs缓冲液。

麻醉过量导致实验组4只大鼠及对照组2只大鼠死亡。

在注射后满1个月、6个月和12个月,分批次、分别在放大镜下将试验组大鼠植入的填充物质(即注射的组合物,下称植入物)小心地切除,切除时不带有任何周边组织,一旦获取植入物,就将植入物周围10mm的组织切下来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

选取边缘组织是为了探究在植入部位及其周边部位发生的组织学反应,在切除植入物和周边组织后,我们将每只大鼠的腹部切开,仔细检查腹腔和腹腔器官(如肝脏、脾脏)以观察是否有任何宏观变化或者是否出现植入物迁移。

二、组织病理学评价方法

将切除得到的植入物和周边组织放入10%甲醛缓冲液中固定24小时,随后嵌入石蜡中做成4微米厚的切片,接着用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cosin)染色剂对植入物和周边组织进行着色,采用单盲法,即不了解受试被注射何种植入物的情况下由一位泌尿病理学家对样本进行组织病理学分析。随后通过显微镜检查样本中炎症反应、纤维化及成纤细胞入侵植入物和相邻组织的程度。对纤维化、成纤细胞入侵和炎症反应按如下标准进行半定量分析:0级=无反应,1级=轻度反应,2级=中度反应,3级=中度反应。

三、结果

1、实验组注射后并未出现任何并发症,而且研究期间无一动物死亡(排除麻醉过量)。

2、在实验组大鼠的注射部位能轻易触摸到植入的填充剂,并能感知其未发生远端迁移。

3、实验组在注射处未出现诸如红斑或肿胀的过敏反应症状,各注射部位及其周围组织中未观察到肿瘤。

4、实验组大鼠注入的填充物被很好地包裹住,且容易被切除下来。

5、对于实验组大鼠,注射后第一个月,周边组织的平均纤维化程度为1.25,有轻度异物反应;注射后第六个月,周边组织的平均纤维化程度为1.12,有轻度异物反应;注射后第十二个月,周边组织的平均纤维化程度为0.67,肉芽炎症反应,炎症最轻,已被纤维化取代。

对照组大鼠未出现纤维化和炎症反应。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