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治兔大肠杆菌病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68642阅读:566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与医学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涉及防治兔大肠杆菌病的药物。



背景技术:

我国的养兔业历史悠久,是我国广大农村传统的家庭副业之一。特别是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党和国家富农政策的指引下,养兔业得以迅速发展。饲养规模不断扩大,养殖方式也由零星散养、穴养向集约化、工厂化发展,有的已成为某些地方让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型产业之一。随着兔群密集、交往频繁,兔病也日渐增多,呈多发高发态势,兔病已成为养兔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如兔大肠杆菌病,又称粘液性肠炎,是由一定血清型的致病性大肠杆菌及其毒素引起的暴发性肠道传染病。其主要特征是患兔出现胶样或水样腹泻及严重脱水,死亡率高。本病的发生与饲养、气候等因素密切相关,春、秋季多发;各种年龄的兔均可发生本病,但仔兔易感,主要发生在1-4月龄的幼兔,断奶前后的仔兔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往往给养兔者带来重大经济损失。现有技术中公开的用于防治兔大肠杆菌病的药物主要有菌苗、西药和中兽药三大类。虽然三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防治效果,但也存在这样或那样的技术问题,有待于技术创新,如国产兔大肠杆菌灭活苗,因预防疗效偏低至今不能大面积推广应用,鉴于本病具有多种血清型致病菌这一特殊性,极个别兔场自制的本菌灭活苗也仅限于自制自用,从而导致本病目前仍是养兔业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市售的西药如抗生素类、磺胺类和呋喃类药物等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然而随着多年长期应用,甚至乱用滥用,其疗效逐年降低,用量则逐年增大,耐药性菌株的不断形成已是不争的事实,且具有药物残留的潜在隐患,对兔肉食品安全构成威胁。国家已明令禁用29种西药,如氯霉素、呋喃唑酮(俗称痢特灵)等;其它市售中兽药如兔杆灵、兔杆清等虽无上述西药之弊端,但在配方构成和使用方法上也存在某些技术缺陷,要么因配方不严谨而疗效欠佳,要么在应用方法上常将药物散剂直接拌料喂服,延缓了病兔对药物有效成分的吸收速率,难以保证体内有效的药物浓度,防治效果也不尽人意。因此,对防治兔大肠杆菌的药物进行技术创新很有必要。

发明目的: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疗效确切、治愈率较高、无毒副作用、无药物残留、不易产生耐药性、便于应用的防治兔大肠杆菌病的纯中草药药物。



技术实现要素: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发明人进行了多年试验研究和反复验证,付出了大量的艰辛劳动,不断探索并筛选出多个中草药配方,经优化设计和重复实践,最终确定了本发明的配方,其组成以质量份数表示为:黄连5-15份、白头翁5-15份、黄柏5-15份、桉叶5-15份、丹皮4-12份、知母4-12份、地榆4-12份、槐花4-12份、当归3-9份、白芍3-9份、丹参3-9份、木香3-9份、大黄2-6份、栀子2-6份、甘草2-6份、大枣2-6份。将上述中草药晒干、称重、粉碎至过100目筛,混拌均匀即可得本发明成品。

本发明药物的用法用量如下:

a.用法:根据兔群数量、病情、用量称药粉倒入瓷缸或其它陶瓷容器内(忌用铁、铝等金属容器,以免发生反应,影响疗效),再加入药粉量5-10倍沸水,盖口浸焖30-60分钟,这样可使药物的有效成分充分溶解并析出。待药液温度降至20-25℃时,再按沸水量加入10%的白糖或葡萄糖和200ppm的vc原粉;目的是及时补充病兔的体液和体能,并有一定的解毒效力。如此配好的药液于傍晚前一次投服,重者灌服,连用3-5天。

b.用量:治疗量1-2g/只.日,预防量0.5-1g/只.日,连服3-5天。

方剂解析:

本发明是根据祖国传统的中兽医学理论,结合兔大肠杆菌病的特征及多年临床实践经辨证而设计的。中兽医认为:本病是一种比较复杂的传染病,本病的发生与饲养管理(如仔兔断奶前后精料变动突然等)、气候变化(冷热不定等)等因素密切相关,故本病在春、秋季多发。大肠杆菌在自然界广泛存在,是一种条件病原菌,当兔体受到应激时,则机体抗病力下降,引发健康兔肠道中的致病菌大量繁殖,产生大量内毒素,毒力加强就可引发本病。疫毒内侵,突破卫气生理屏障,疫邪渐入营血,致使胃肠热盛,血瘀气滞,故剖检病死兔见胃肠道积液膨胀,胃肠粘膜充血、出血、水肿等病变。本病属中兽医学的温病范畴。因此,对本病宜确立清热解毒、活血散瘀为治则。故本配方中首先确立黄连、白头翁、黄柏、桉叶4味药强强联合组成主力方阵为君药,以确保本发明清热解毒之功效,现代药理研究已证明(下同),黄连、黄柏和桉叶3味主药对大肠杆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再选丹皮、知母、地榆、槐花共为臣药,其中丹皮、知母、地榆均有抑制大肠杆菌之功效,以协助君药增强清热解毒、止血散瘀之药效;另调当归、白芍、丹参、木香共为佐药,意在增添行气活血、缓挛止痛之功效,其中当归、白芍、丹参均有抑制大肠杆菌之功效,共助君臣药效;又派大黄、栀子、甘草、大枣共为使药,意在调诸药、缓药性,攻邪而不伤正,并从消化道和泌尿道驱残余邪毒以体外,其中大黄对该病菌有抑制作用,免除“闭门留寇”之隐忧。

综观全方,本发明配方严谨,紧扣治则,君、臣、佐、使各司其职,尽显其长,且协调联动、共奏药功。此外,在临床应用时,又增加了糖类和vc两个外援药物,可速补给养、又驱散毒力,更强化了本发明的驱邪扶正作用。因此,本发明比其它相关药物具有较高的临床治愈率。

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实施例用以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1:

供试时间:2011年10月。

供试地点:河北省丰润县王柱子养兔场。

供试兔群:35-85日龄,210只商品代獭兔,因精饲料突然变化和气候忽冷忽热等而发生兔大肠杆菌病。

供试药物:即本发明的纯中药制剂,各味原料药均购自河北省唐山市中药材公司,其组成按质量份数表示为:黄连5份、白头翁5份、黄柏5份、桉叶5份、丹皮4份、知母4份、地榆4份、槐花4份、当归3份、白芍3份、丹参3份、木香3份、大黄2份、栀子2份、甘草2份、大枣2份。将上述中草药晒干、称重、粉碎至过100目筛,搅拌均匀即得本发明成品。

试验组:105只,用本发明药物治疗。

对照组:105只,用西药链霉素治疗。

试验组步骤如下:

①称药:每只兔每天用药1g,共称取105g本发明药物倒入瓷缸内。

②浸泡:往缸内加沸水525g,加盖浸焖30分钟。

③加药:待药汁温度降至20-25℃时,加入52.5g白糖和0.105gvc原粉。

④投服:在傍晚喂食前,给兔群一次性投入该药液(含药渣),任兔群自由饮服,重者灌服。

⑤疗程:连续用药3天。

对照组:用硫酸链霉素肌内注射,每只兔每千克体重20-30mg,每日2次,连注3天。

试验结果列于下表单位:只.%

结果表明:试验组比对照组的治愈率高出9.52个百分点。

实施例2:

供试时间:2012年4月。

供试地点:河北省滦县陈玉萍养兔场。

供试兔群:30-90日龄,262只商品代獭兔,因气候变化、更换精饲料未缓慢过渡等发生兔大肠杆菌病。

供试药物:即本发明的纯中药制剂,各味原料药采购同实施例1,其组成按质量份数表示为:黄连15份、白头翁15份、黄柏15份、桉叶15份、丹皮12份、知母12份、地榆12份、槐花12份、当归9份、白芍9份、丹参9份、木香9份、大黄6份、栀子6份、甘草6份、大枣6份。加工方法同实施例1。

试验组:131只,用本发明药物治疗。

对照组:131只,用市售中兽药兔杆清治疗。

试验组步骤如下:

①称药:每只兔每天用药2g,共称取262g本发明药物倒入瓷缸内。

②浸药:往缸内加沸水2620g,加盖浸焖60分钟。

③加药:待药汁温度降至20-25℃时,加入262g葡萄糖和0.524gvc原粉,搅拌均匀。

④投服:同实施例1。

⑤疗程:连续用药5天。

对照组:称取兔杆清262g,每只兔用量同试验组,直接拌精饲料投服,连续用药5天。

试验结果列于下表单位:只.%

结果表明:试验组比对照组的治愈率高出8.47个百分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