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采血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04243阅读:340来源:国知局
一次性采血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特别涉及一种一次性采血器。



背景技术:

血液化验作为诊断人体疾病的重要手段已被广泛使用。为使用方便、避免交叉感染,目前诊疗和体检机构以及家庭在采血时基本使用一次性采血器。现有技术中,普遍使用的一次性采血器不易判断是否已经使用过;另外,现有的一次性采血器的结构一般较为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易于判断是否已经使用过的一次性采血器。

本发明提供一种一次性采血器,包括:前套件,所述前套件的前端为采血端,后端具有后端敞口,内侧具有向内延伸的第一止挡表面;后套件,所述后套件的前端具有前端敞口,所述后套件通过所述后端敞口可前后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前套件内并具有后极限位置,所述后套件与所述前套件围成针体安装空间;针体,所述针体位于所述针体安装空间内,所述针体包括针主体、设置于所述针主体的前端的针尖结构、设置于所述针主体的外侧的弹片和设置于所述弹片上的向外延伸的第二止挡表面;弹簧,所述弹簧位于所述针体安装空间内,在所述一次性采血器使用之前,在所述弹簧的作用下所述后套件处于所述后极限位置且所述第二止挡表面向前触压所述第一止挡表面以使所述针体处于确定位置,在所述一次性采血器采血时,向前按压所述后套件压缩所述弹簧,并且所述后套件的前端与所述弹片外侧触压向内侧推压所述弹片以使所述第二止挡表面向内移动而脱离所述第一止挡表面,所述针体在所述弹簧的作用下从所述确定位置向前弹射至所述针尖结构穿出所述采血端。

进一步地,所述弹片的中部相对于前后两端向针体的外侧突出,所述弹片的前后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针主体上,所述第二止挡表面位于所述弹片的中部。

进一步地,所述前套件的后端的内侧具有向内延伸的第三止挡表面,所述后套件的外侧具有向外延伸的第四止挡表面,在所述后套件的后极限位置,所述第四止挡表面向后触压所述第三止挡表面。

进一步地,在所述一次性采血器使用之后,所述针体的针尖结构缩回至所述针体安装空间内部。

进一步地,在所述一次性采血器使用之后所述针体在所述针体安装空间内具有向后移动的后极限位置,所述前套件内侧具有向内延伸的第五止挡表面,所述弹片上具有向外延伸的第六止挡表面,在所述针体的后极限位置,所述第六止挡表面向后触压所述第五止挡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前套件包括设置于内侧中部的向内突出的前套件中部突起,所述第一止挡表面包括所述前套件中部突起的后表面,所述第五止挡表面包括所述前套件中部突起的前表面;所述针体包括设置于所述弹片外侧向外突出的弹片突起,所述第二止挡表面包括所述弹片突起的前表面,所述第六止挡表面包括所述弹片突起的后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后套件在所述前套件内具有前极限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弹簧分别连接在所述针体和所述后套件上,在所述一次性采血器使用之后,所述后套件处于所述后套件的前极限位置和所述后套件的后极限位置之间以使所述针尖结构处于所述采血端的后侧。

进一步地,在所述后套件的前极限位置,所述后套件的前端面向前触压所述第一止挡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前套件和所述针体中的一个上设置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导向滑槽,所述前套件和所述针体中的另一个上设置有与所述导向滑槽滑动配合的导向滑条。

进一步地,所述针体在所述针体安装空间内具有向前移动的前极限位置,所述前套件的前端内侧设置有向内延伸的第七止挡表面,所述针体的外侧设置有向外延伸的第八止挡表面,在所述针体的前极限位置,所述第八止挡表面向前触压所述第七止挡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针体在所述针体安装空间内具有向前移动的前极限位置,所述前套件的前端内侧设置有向内延伸的第七止挡表面,所述针体的外侧设置有向外延伸的第八止挡表面,在所述针体的前极限位置,所述第八止挡表面向前触压所述第七止挡表面;所述第七止挡表面包括所述导向滑槽的前端面和所述导向滑条的前端面中的一个,所述第八止挡表面包括所述导向滑槽的前端面和所述导向滑条的前端面中的另一个。

进一步地,所述采血端包括设置于所述前套件前端的前端开口和分别位于所述前端开口两侧的向前突出的两个前套件前部突起。

进一步地,在所述一次性采血器采血时,向前按压所述后套件,所述后套件的前端面与所述弹片外侧触压,所述后套件的前端面中至少与所述弹片外侧触压的部分为向前突出的弧形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前套件、所述针体和所述后套件中的至少一个由树脂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针体由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abs树脂注塑加工制成;或者,所述针体采用通用树脂经改性加工形成的材料注塑加工制成,所述改性加工包括增强、增韧、共混、合金或填充。

基于本发明提供的一次性采血器,在一次性采血器使用之前,自然状态下后套件在前套件内处于后极限位置,同时由于弹簧的作用,向前按压一次性采血器的后套件时,会有明显的阻力,从而可以判断该一次性采血器未使用过;而一次性采血器使用之后,后套件在前套件内的位置有较大机率不处于后极限位置或其附近,此时通过目测即可判断一次性采血器已经使用过,即使使用后后套件在前套件内的位置处于后极限位置或其附近,由于第一止挡表面对针体向前运动不再构成阻碍,弹簧的弹力已释放完毕,只要向前按压一次性采血器的后套件,即能发现后套件可以在几乎没有阻力的情况下向前移动,从而亦容易地判断一次性采血器已被使用过。该一次性采血器通过前套件、后套件、针体和弹簧的相互配合即可实现采血操作,结构简单。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次性采血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一次性采血器使用之前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一次性采血器使用之后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一次性采血器的前套件的一个方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的前套件的另一个方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所示的前套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4所示的前套件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一次性采血器的后套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所示的后套件的前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8所示的后套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一次性采血器的针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所示的针体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如图1至图12所示,该实施例的一次性采血器包括前套件1、后套件4、针体2和弹簧3。

前套件1的前端为采血端,后端具有后端敞口1-7。前套件1内侧具有向内延伸的第一止挡表面。

后套件4的前端具有前端敞口4-5。通过前套件1的后端敞口1-7后套件4可前后移动地设置于前套件1内,并与前套件1围成针体安装空间。后套件4具有在前套件1内向后移动的后极限位置。

针体2位于针体安装空间内。针体2包括针主体、设置于针主体的前端的针尖结构2-1、设置于针主体的外侧的弹片和设置于弹片上向外延伸的第二止挡表面。

弹簧3位于针体安装空间内。弹簧3分别作用于针主体和后套件4。在一次性采血器使用之前,在弹簧3的作用下后套件4处于后极限位置且第二止挡表面向前触压第一止挡表面,从而可以使针体2保持于针体安装空间内的确定位置。在一次性采血器采血时,向前按压后套件4压缩弹簧3,并且后套件4的前端面4-1与弹片外侧触压并向内侧推压弹片以使第二止挡表面向内移动而脱离第一止挡表面,针体2在弹簧3的作用下向前弹射至使针尖结构2-1穿出采血端。

该一次性采血器在使用之前,自然状态下后套件4在前套件1内处于后极限位置,同时由于弹簧3的作用,向前按压一次性采血器的后套件4时,会有明显的阻力,从而可以判断该一次性采血器未使用过;而一次性采血器使用之后,后套件4在前套件1内的位置有较大机率不处于后极限位置或后极限位置附近,此时通过目测往往即可判断一次性采血器已经使用,即使后套件4在前套件1内的位置仍处于后极限位置或其附近,由于第一止挡表面对针体向前运动不再构成阻碍,弹簧的弹力已释放完毕,只要向前按压一次性采血器的后套件4,即能发现后套件4可以在几乎没有阻力的情况下向前移动,从而亦容易地判断一次性采血器已被使用过。而且该一次性采血器通过前套件1、后套件4、针体2和弹簧3的相互配合即可实现采血操作,结构简单。

以下将结合图1至图12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在以下描述中,“前”指的是一次性采血器的出针端,对应于图1至图3的左侧;“后”指的是与前相对的一端,对应于图1至图3的右侧;“上”对应于图1至图3的面对纸面一侧;“下”指与上相对的一侧,对应于图1至图3的背对纸面的一侧;“左”对应于图1至图3的下侧;“右”指与“左”相对的一侧,对应于图1至图3的上侧。

如图1至图7所示,前套件1整体上为截面为矩形的方形扁套结构,前套件主要由上壁、下壁、左壁和右壁合围而成。

前套件1的前端具有采血端。采血端包括设置于前套件1前端的前端开口1-6和分别位于前端开口1-6两侧的向前突出的两个前套件前部突起1-1。如图1至图7所示,两个前套件前部突起1-1分别设置于上壁和下壁前端。前端开口1-6供针体2出针时通过,前套件前部突起1-1用于定位采血位置。

前套件1的后端具有后端敞口1-7。后端敞口1-7供后套件4穿入前套件1,并允许后套件4沿前后方向在前套件1内移动。

前套件1的内侧具有向内延伸的第一止挡表面。第一止挡表面用于与设置于针体2上的第二止挡表面配合,以在一次性采血器使用之前将针体2定位于针体安装空间的确定位置。

如图1至图3、图6至图7所示,前套件1包括设置于内侧中部的向内突出的前套件中部突起1-2,第一止挡表面包括前套件中部突起1-2的后表面。具体地,两个前套件中部突起分别设置于前套件1的左壁和右壁内侧,两个前套件中部突起的后表面形成第一止挡表面。

后套件4的前端具有前端敞口4-5。后套件4通过前套件1的后端敞口1-7可前后移动地设置于前套件1内,并与前套件1围成针体安装空间。

如图8至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中,后套件4主要由左壁、右壁、上壁、下壁和后壁4-4合围而成。后套件4的上壁和下壁的前端面止于其左壁和右壁的中部;后壁4-4分别与后套件4的上壁、下壁、左壁和右壁的后端连接,从而使后套件4形成前端具有前端敞口4-5、后端封闭的结构。

一次性采血器采血时,向前按压后套件4的后壁4-4,后套件4的前端面4-1将与所述弹片外侧触压。后套件4的前端面4-1中至少与弹片外侧触压的部分为向前突出的弧形表面。参见图1至3、图8和图10,后套件4的前端面4-1包括后套件4的左壁的前端面和右壁的前端面,这两部分前端面均为向前突出的弧形表面。该设置利于后套件4向前运动至其前端与弹片触压后减小后套件4继续向前运动的阻力,利于完成向内侧推压弹片的动作,使采血过程更加顺畅。

后套件4具有在前套件1内向后移动的后极限位置。如图1至图3所示,前套件1的后端的内侧具有向内延伸的第三止挡表面,后套件4的外侧具有向外延伸的第四止挡表面,在后套件的后极限位置,第四止挡表面向后触压第三止挡表面。

本实施例中,两个前套件后部突起1-3分别形成于前套件1的前套件后端的左壁和右壁内侧;两个前套件后部突起1-3的前表面形成前述第三止挡表面。两个后套件突起4-2分别形成于后套件4的左壁和右壁外侧;两个后套件突起4-2的后表面形成前述第四止挡表面。

如图2和图3所示,针体2位于针体安装空间内。如图1至图3、图11和图12所示,针体2包括针主体、设置于针主体的前端的针尖结构2-1、设置于针主体的外侧的弹片和设置于弹片上向外延伸的用于与第一止挡表面配合以使针体2在一次性采血器使用前处于确定位置的前述第二止挡表面。

本实施例中,针体2包括设置于弹片外侧向外突出的弹片突起2-3,第二止挡表面包括弹片突起2-3的前表面。

如图1至图3、图11和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中优选地,弹片中部相对于前后两端向针体2的外侧突出,弹片的前后两端分别固定于针主体上,弹片突起2-3及第二止挡表面位于弹片的中部。由于弹片的前后两端均固定于针主体上,弹片不易损坏;而且,设置于弹片上的弹片突起2-3以及其上相应的止挡表面在弹片需要受至一定程度的力后才能脱离前套件中部突起1-2以及其上相应的止挡表面,从而实现针体相应的运动,因此,可以提高一次性采血器的可靠性,减少误操作的可能。

本实施例中,针主体包括前后依次连接的前段、中段和后段。

如图1至图3、图11和图12所示,针主体的前段为圆锥体2-4,圆锥体2-4前延伸出的尖头形成针尖结构2-1。

如图1至图3、图11和图12所示,弹片在本实施例中具体地为在针主体的中段左右两侧分别设置的人字形边条2-2,弹片突起2-3设置在人字形边条2-2的顶部。弹片突起2-3可以在后套件4的控制下控制针体2的弹射时机,还可以在针体2弹射时起到保持针体2平衡的作用。

弹簧3位于针体安装空间内。弹簧3分别作用于针主体和后套件4。本实施例中,弹簧3的两端分别与后套件4的后壁4-4及针体2连接。其中,弹簧3的前端与针体2的后段连接,弹簧3的后端与后套件4的后壁4-4内侧连接。

如图1至图3、图11至图12所示,针体2的针主体后段为直径小于针主体的中段的柱状结构2-5。柱状结构2-5的前端为圆柱体部分,圆柱体部分与中段的连接处形成台阶面。柱状结构2-5的中后部为从前向后略收缩的圆锥体部分。弹簧3套装在柱状结构2-5外周。弹簧3的前端与柱状结构2-5的圆柱体部分过盈配合,从而实现与针体2的连接。圆锥体部分在不影响弹簧3的伸缩的情况下对弹簧3形成导向作用。

在一次性采血器使用之前,在弹簧3的作用下后套件4处于其后极限位置且针体2的第二止挡表面向前触压前套件1的第一止挡表面以使针体2保持于针体安装空间内部的确定位置。在一次性采血器采血时,向前按压后套件4,后套件4的前端面4-1与弹片外侧触压并向内侧推压弹片以使第二止挡表面向内移动而脱离第一止挡表面,针体2在弹簧3的作用下向前弹射至针尖结构2-1穿出采血端。

在一次性采血器使用之后,针体2的针尖结构2-1缩回至针体安装空间内部。该设置可以防止一次性采血器使用后针尖结构2-1露出采血端,误伤操作人员。

本实施例中优选地,在一次性采血器使用之后针体2具有向后移动的后极限位置。前套件1内侧具有向内延伸的第五止挡表面,弹片具有向外延伸的第六止挡表面,在针体2的后极限位置,第六止挡表面向后触压第五止挡表面。如图1至图3、图11和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中具体地,第五止挡表面由两个前套件中部突起1-2的前表面形成;第六止挡表面由两个弹片突起2-3的后表面形成。

本实施例中,前套件中部突起1-2和弹片突起2-3相互配合,在一次性采血器使用之前可以将针体2限制于确定位置从而使针体2在一次性采血器使用时向前按压后套件4的过程中得以压缩弹簧3,从而在针体2的第二止挡表面脱离前套件1的第一止挡表面时针体2获得向前弹射所需要的能量,而在一次性采血器使用之后前套件中部突起1-2和弹片突起2-3相互配合还能防止针体2在弹簧3的带动下回到一次性采血器使用前的状态,防止一次性采血器被重复使用,从而防止交叉感染。

另外,如图3所示,后套件4在前套件1内具有前极限位置。弹簧3分别连接在针体2和后套件4上,在一次性采血器使用之后,后套件4处于前极限位置和后极限位置之间使针尖结构2-1处于采血端的后侧。该设置可以防止一次性采血器使用后针尖结构2-1露出采血端,误伤操作人员。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在后套件4的前极限位置,后套件4的前端面4-1向前触压第一止挡表面。该设置利用了后套件4自身结构与前套件1的第一止挡表面进行配合来限定后套件4的前极限位置,简化了一次性采血器的结构。

另外优选地,于前套件1和针体2中的一个上设置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导向滑槽,前套件1和针体2中的另一个上设置导向滑条,导向滑条与导向滑槽滑动配合以引导针体2在前套件1内前后移动。

参见图1至图3、图7、图11和图12。本实施例中,两个导向滑槽1-4分别设置于前套件1的上壁和下壁,两个导向滑条2-6分别设置于针主体中段的上侧和下侧。各导向滑条2-6滑动地设置于对应一侧的导向滑槽1-4中。

另外,针体2具有向前移动的前极限位置。前套件1的内侧具有向内延伸的第七止挡表面,针体2外侧具有向外延伸的第八止挡表面,在针体前极限位置,第八止挡表面向前触压第七止挡表面。针体的前极限位置限定了针尖结构2-1的刺穿深度,利于保证采血的安全性,还能防止针体2向前脱离前套件1。

参见图1至图3、图7、图11和图12。本实施例中,两个导向滑槽1-4的前端面形成第七止挡表面,两个导向滑条2-6的前端面形成第八止挡表面。该设置使针体前极限位置的限位功能与对针体2的导向功能有机结合在一起,简化了一次性采血器的结构。

本实施例中,前套件1、针体2和后套件4均采用树脂材料制成。该设置可以避免采血针头为钢针时存在的被回收使用的可能,而且利于减少在回收处理过程中误伤相关人员的情形。其中,针体2可以由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abs树脂注塑加工制成;或者,针体2可以采用通用树脂(包括聚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和abs树脂)经改性加工形成的材料注塑加工制成,其中改性加工包括增强、增韧、共混、合金或填充。前述各种形成针体2的树脂材料成形性和机械性好,抗冲击,抗紫外线,耐高温,耐腐蚀。以前述材料制造针体2替代钢针,取材容易、制作简单、使用轻便、环保安全。

以下描述本实施例的一次性采血器的工作原理和操作过程。

一次性采血器使用之前,针体2左侧和右侧的弹片突起2-3的前表面分别向前触压至前套件1左壁和右壁上的前套件中部突起1-2的后表面上;后套件4的左壁和右壁上的后套件突起4-2的后表面向后触压于前套件后部突起1-3的前表面上。

一次性采血器使用时,前套件1的采血端1-1与人体采血部位触压。向前推压后套件4的后壁4-4使后套件4在前套件1内向前移动,后套件4的左壁和右壁的前端面向针体2上的人字形边条2-2及弹片突起向内运动。同时,后套件4压缩弹簧3,在后套件4的左壁和右壁的前端面4-1接近弹片突起2-3并抵压至针体2的人字形边条2-2后段时,再对后套件4的后壁4-4继续用力,后套件4的左壁和右壁的前端面4-1即可将针体2两侧人字形边条2-2上的弹片突起2-3的前表面推离前套件中部突起1-2的后表面,使针体2无阻挡地向前套件1前段运动。此时弹簧3被压缩形成的弹力全部作用在针体2上,将针体2弹射向前套件1的采血端,针尖结构2-1穿过前端开口1-6和前套件前端突起1-1迅速扎入前端突起1-1定位的人体的采血部位。在针尖结构2-1扎入人体到达指定深度的同时,针体2上下两侧的两个导向滑条2-6的前端面与前套件1的导向滑槽1-4的前端面1-5相碰撞,针体2被向后反弹回至针体安装空间内,针尖结构2-1缩回,采血过程完成。

一次性采血器使用之后,由于前套件中部突起1-2的前表面止挡于弹片突起2-3的后表面后侧,针体2向后的位移受限,因此,针体2被限位于前套件1的前段,不会回到使用前的状态。另外,在弹簧3和后套件4及前套件中部突起1-2的共同作用下,针尖结构2-1始终位于针体安装空间内部。

根据以上描述可知,本实施例的一次性采血器具有以下优点至少之一:易于辨别是否使用过;实现安全采血;结构简单、易于制造;适用性广;材料易于获取、成本低。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