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圆利针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65959阅读:625来源:国知局
一种圆利针刀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圆利针刀,主要用于治疗颈肩腰腿痛、肌肉、筋膜、键鞘、韧带、关节滑膜和骨膜等软组织损伤。



背景技术:

目前,颈肩腰腿痛、肌肉、筋膜、键鞘、韧带、关节滑膜和骨膜等软组织损伤,通常以服药、膏药外贴、按摩、理疗、封闭、中药导入、针灸等方法治疗,传统的针灸使用的针具及其疗法是通过刺激经络得气而达到治疗的目的,因不能直接作用于“病灶”,疗效不够理想,疗程漫长、容易复发,难以根治,因而特别需要一种能够治疗上述病症并达到根治效果的特殊针具。

顽固性痛症,包括各种颈肩腰腿痛,如颈腰椎病、骨关节炎、肩周炎等等,从中医角度来看,这些疾病都属于经筋痹症。针刺是中医治疗经筋病的一个重要手段,所用工具就是各种针具。

《灵枢·官针》曰:“病深针浅,病气不泻”“病大针小,气不泄泻变复为败”,提示我们病邪太深非大针深刺而难以泻其邪,散其瘀,通其络。说明治疗中要辨证施治,根据证候的不同采用不同的针具、不同的治疗方法。

近年来,圆利针及小针刀在痛症治疗方面的临床应用研究较多。

例如采用圆利针前端尖、中间膨大、尾部小,类似一支毛笔的样子,故治病原理有两个:(1)对肌肉软组织进行挤压;(2)出针后,针刺部位可留下的空洞可以释放软组织内部压力。两种原理都是籍其具备一定粗度来实现。而运用圆利针阿是穴合谷刺能较好地改善粘连期肩周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并缓解疼痛,认为圆利针在粘连严重的部位施治,其粗大的针体可对局部组织形成挤压,产生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使排列紊乱的肌细胞迅速整合,使肌肉韧带的痉挛状态立即得以松解。采用圆利针聚刺筋结治疗颈椎病140例,疗效明显优于毫针治疗组140例。临床观察显示圆利针配合人体生物力学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疗效显著,方法简便适宜基层应用。运用圆利针呈扇形斜刺的方法治疗肩周炎总有效率(97.7%)显著优于毫针治疗组(76.7%)。

小针刀治疗经筋痹症一方面可利用针的作用,疏通气血、活血化瘀,“通则不痛”;另一方面可利用刀的切割作用,松解粘连,解除卡压,改善循环,消除无菌性炎性症状,“以松致通,通则不痛”。小针刀治疗的同时,切割所致创伤可诱导、加强巨噬细胞吞噬作用,促进毛细血管新生,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加速代谢产物转运。针刀神经触激术治疗腰椎盘突出症的机制是调节、调动机体自身的防御和修复机制,而不是直接清除病灶。

临床亦有圆利针与超微针刀交替合用,隔天治疗1次,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棘间韧带损伤、中枢性偏瘫等疗效显著。认为二者合用起到浅、深层软组织全面松解术,虽然不能完全起到还纳髓核的作用,但却从不同角度解除了肌肉痉挛、神经根受压带来的无菌性炎症、粘连、水肿问题。

目前治疗颈肩腰腿痛等顽固性痛症的代表方法主要有传统毫针、服药、膏药外贴、按摩、理疗、封闭、中药导入、小针刀、圆利针等。毫针、服药、膏药外贴、按摩、理疗、封闭、中药导入这类方法疗程长,显效慢,无法在短时间直接解除病痛成因;小针刀,一方面可利用针的作用,疏通气血、活血化瘀,“通则不痛”;另一方面可利用刀的切割作用,松解粘连,解除卡压,改善循环,消除无菌性炎性症状,但针刀刀头形状限制,其松解作用不及圆利针。圆利针,其粗大的针体可对局部组织形成挤压,产生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使排列紊乱的肌细胞迅速整合,使肌肉韧带的痉挛状态立即得以松解,但圆利针不锋利,进针时不如针刀迅速导致患者痛感强,且对粘连部位没有切割作用,影响松解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将两种针具合二为一,集切割与大范围松解作用于一体,将大大缩短顽固性痛症的治疗时间,真正做到随治随走、疗程短、显效快,为临床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简便、规范、严谨的新型诊疗技术的圆利针刀。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圆利针刀,所述圆利针刀包括针柄、针体和针头,所述针体为锥形体,所述针头为前端锋利的四棱锥结构,中间圆润膨大,尾部为倒锥体结构且与针体的端部连接,所述四棱锥与尾部连接端的宽度为0.3~0.6mm,所述四棱锥的一对锥面与轴线的夹角a为10~20°,所述四棱锥的另一对对面与轴线的夹角b为25~35°。

为了便于适用于不同手术的需求,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与轴线的夹角a为10~20°的一对锥面为平面,所述与轴线的夹角b为25~35°一对锥面为弧面。

为了便以加工制作,便于使用,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还有,所述针柄、针体和针头为一体的整体结构。

为了便于适用于不同手术的需求,优选的技术方案还有,所述针柄、针体和针头为分体结构,所述分体结构包括针柄、针体与针头采用过度配合拔插式连接结构,或采用螺杆与螺孔之间的螺纹配合式连接结构,或采用卡扣式的卡接式连接结构。

为了便于适用于不同手术的需求,优选的技术方案还有,所述与轴线的夹角b为25~35°一对锥面的一面为凸弧面另一面为凹弧面。

为了便于适用于不同手术的需求,优选的技术方案还有,所述针体为直的锥形体,或为曲线形的锥形体,或为弧线形的锥形体,或为折线形的锥形体。

为了便于适用于不同手术的需求,优选的技术方案还有,在所述针柄的两侧分别设置有针头与针体的组合体。

为了便于在手术中通过空心的针体将药物注射到病灶部位,优选的技术方案还有,所述针体为实心针体,或所述针体为空心针体,在所述空心针体的两端和/或侧壁上设有与空心针体内连同的通孔,所述空心针体的一端通过针柄与给药泵或负压泵连接。

为了便于适用于不同手术的需求,优选的技术方案还有,所述针体为刚性针体,或所述针体为弹性针体,或所述针体为一段为刚性针体一段为弹性针体。

为了便于适用于不同手术的需求,同时便于清楚地观看手术部位,优选的技术方案还有,所述针柄为实心针柄或为空心针柄,在所述针柄的外表面附着有花纹,所述空心针柄为壳体结构,在所述空心针柄的壳体内卡装有激光笔,所述激光笔的开关设置在空心针柄的外表面,在所述空心针柄的端部设有透光孔,所述透光孔设置在针体周边。

本发明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该圆利针刀是将两种针具合二为一,集切割与大范围松解作用于一体,将大大缩短顽固性痛症的治疗时间,真正做到随治随走、疗程短、显效快,为临床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简便、规范、严谨的新型诊疗技术。针柄:为特色盘龙柄,牢固、防滑、美观、特色标志,便于识别和操作。

小针刀,一方面可利用针的作用,疏通气血、活血化瘀,“通则不痛”;另一方面可利用刀的切割作用,松解粘连,解除卡压,改善循环,消除无菌性炎性症状,但针刀刀头形状限制,其松解作用不及圆利针。

圆利针,其粗大的针体可对局部组织形成挤压,产生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使排列紊乱的肌细胞迅速整合,使肌肉韧带的痉挛状态立即得以松解,但圆利针不锋利,进针时不如针刀迅速导致患者痛感强,且对粘连部位没有切割作用,影响松解效率。

本发明的圆利针刀,结合了小针刀和圆利针的优点,能够对经筋痹症起到快速切割松解的作用,一步到位,显效快,操作简便。治疗各种顽固性痛症显效快、疗程短,能够更高效地为患者解除病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圆利针刀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圆利针刀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圆利针刀中的针柄两侧分别设有针体和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圆利针刀中针头与轴线的夹角b为25~35°一对锥面的一面为凸弧面另一面为凹弧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的空心针体部分被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圆利针刀中针柄部分被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针柄;2、针体;2.1、通孔;2.2、给药泵;3、针头;4、花纹;5、激光笔;6、开关;7、透光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如图1、2所示,本发明是一种圆利针刀,所述圆利针刀包括针柄1、针体2和针头3,所述针体1为锥形体,所述针头3为前端锋利的四棱锥结构,中间圆润膨大,尾部为倒锥体结构且与针体2的端部连接,所述四棱锥与尾部连接端的宽度为0.3~0.6mm,所述四棱锥的一对锥面与轴线的夹角a为10~20°,所述四棱锥的另一对对面与轴线的夹角b为25~35°。其中锥形体的针体2为圆锥体,大端直径为1.0~2.0mm,可分为四种规格1.0mm;1.2mm;1.5;2.0mm,靠近针头端的直径逐渐缩小至0.6~1.0mm,针体2的长度为40~75mm,可分为三种规格40mm;50mm;75mm;(1.6-3寸)。

如图1、2所示,为了便于适用于不同手术的需求,优选的实施方案是,所述与轴线的夹角a为10~20°的一对锥面为平面,所述与轴线的夹角b为25~35°一对锥面为弧面。

如图1、2所示,为了便以加工制作,便于使用,本发明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案还有,所述针柄1、针体2和针头3为一体的整体结构。

如图1、2所示,为了便于适用于不同手术的需求,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案还有,所述针柄1、针体2和针头3为分体结构,所述分体结构包括针柄1、针体2与针头3采用过度配合拔插式连接结构,或采用螺杆与螺孔之间的螺纹配合式连接结构,或采用卡扣式的卡接式连接结构。

如图4所示,为了便于适用于不同手术的需求,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案还有,所述与轴线的夹角b为25~35°一对锥面的一面为凸弧面另一面为凹弧面。

如图1、2所示,为了便于适用于不同手术的需求,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案还有,所述针体1为直的锥形体,或为曲线形的锥形体,或为弧线形的锥形体,或为折线形的锥形体。

如图3所示,为了便于适用于不同手术的需求,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案还有,在所述针柄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针头与针体的组合体。

如图5所示,为了便于在手术中通过空心的针体将药物注射到病灶部位,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案还有,所述针体2为实心针体,或所述针体2为空心针体,在所述空心针体的两端和/或侧壁上设有与空心针体内连同的通孔2.1,所述空心针体的一端通过针柄1与给药泵2.2或负压泵连接。

如图1、2所示,为了便于适用于不同手术的需求,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案还有,所述针体2为刚性针体,或所述针体2为弹性针体,或所述针体为一段为刚性针体一段为弹性针体。

如图6所示,为了便于适用于不同手术的需求,同时便于清楚地观看手术部位,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案还有,所述针柄1为实心针柄或为空心针柄,在所述针柄1的外表面附着有花纹4,所述空心针柄1为壳体结构,在所述空心针柄1的壳体内卡装有激光笔5,所述激光笔5的开关6设置在空心针柄的外表面,在所述空心针柄1的端部设有透光孔7,所述透光孔7设置在针体2周边。

使用圆利针刀应用手法举例:

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针刺手法:

举例1、腰阳关:病人俯卧位,腹下垫薄枕,在相应点上用紫药水作好标记,术野按外科手术常规消毒铺无菌巾,医者戴无菌手套。在后正中线腰4棘突下定穴,圆利针刀垂直于皮肤表面,快速刺入,深度约1寸,将针尖退至皮下,与皮肤成75°角,在后中线两侧各刺1针,深度约1.2寸,完成后,将针尖退至皮下,与皮肤成15°角,沿后中线,在皮下与棘突之间,上下各刺1针,进针约1寸,完成后,出针,创可贴覆盖针孔。

举例2、股骨大转子:病人侧卧位,患肢下垫薄枕,在相应点上用紫药水作好标记,术野按外科手术常规消毒铺无菌巾,医者戴无菌手套。在股骨大转子处定穴,圆利针刀垂直于皮肤表面,快速刺入,深度约1寸,将针尖退至皮下,与皮肤成75°角,前后左右各刺1针,深度约1.2寸,完成后,出针,创可贴覆盖针孔。

举例3、敏感点(阿是穴):病人俯卧(或侧卧)位,腹(或患肢)下垫薄枕,在相应点上用紫药水作好标记,术野按外科手术常规消毒铺无菌巾,医者戴无菌手套。在敏感点(阿是穴)处定穴,圆利针刀垂直于皮肤表面,快速刺入,深度约1寸,完成后,出针,创可贴覆盖针孔。

针刺疗程:每次治疗完成,卧床观察5分钟后,下床活动腰部,观察疗效。前3次治疗间隔时间为3天,第4次、第5次间隔时间为6天,共治疗5次为一疗程,时间为3周(共21天)。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