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治疗寒症的热疗床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020587阅读:52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治疗寒症的热疗床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寒是冬季的主气,故寒病多见于冬天,但其他季节亦可见,外寒是导致人体发病的寒邪,伤于肌表为“伤寒”,直中脏腑为“中寒”,也可与他邪合并致病为风寒、寒湿等,内寒是脏腑阳气不足,主要是肾阳不足所致。症状多见于身寒肢冷,呕吐清水,下利清谷,小便清长,痰涎稀薄,周身疼痛,腹痛胃痛、骨节疼痛以及筋脉拘急,关节屈伸不利等。

裹药疗愈,一项古老而神奇的疗法,历史悠久,最早用于临床自先秦就有记载,《扁鹊心书》云:“人于无病时常灸背(灸;温热的意思),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余年寿矣”,用灸背预防疾病,延年益寿,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皇帝内经》记载:“大风汗出、热意喜穴”,说的就是用药物温热穴位的保健方法。直至清代,方法逐渐趋于成熟。清宫医案里记载:光绪34年,光绪皇帝经常腰痛无力,太医院的御医用蕲艾加以多种中草药物粉碎揉搓后,将药物再用绫绢包裹制成六寸宽的腰带,给光绪皇帝系在腰间来治疗腰胯疼痛,此类方法效果奇妙,用之疼痛即减,腰部活动轻松自如,以补汤药之不及。光绪帝用后大赞“裹药”腰带奇效无比,之后,宫内御医将此法广泛用于多种病症,并取得相应疗效。“裹药”方法在此时期已进成熟,各医家广泛应用并成为外治法中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医外治法也迎来了新的研究热潮,裹药在民间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已成为了治病、防病的常用方法,是中医外治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针对寒症的治疗一般采用内服药,然而,内服药对于患者的肠胃会造成一定的伤害,对身体的各项机能均具有一定的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治疗寒症的热疗床,将传统中医的裹药治疗和现代设备相结合,实现内病外治,有效治疗寒症。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治疗寒症的中药组合物,配合热疗床的使用,能够疏通气血经络,打开寒湿外出通道,排寒湿、行气血、补肾阳、调五脏,从而快速缓解寒症的各种症状,从机体内部调动细胞活性,达到治疗寒症的效果。

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一种用于治疗寒症的热疗床,包括:

床体,其设置有床板;

药物层,其布置在所述床板上;

透气性隔离层,其覆盖在所述药物层上部;

其中,所述药物层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炒制后铺设构成:桂枝10-20、独活25-35、威灵仙10-20、防己15-25、秦艽15-25、豨签草25-35、臭梧桐10-20、木瓜5-15、络石藤15-25、徐长卿15-25、桑枝25-35、桑寄生10-20、五加皮20-30、西洋参10-20、党参5-15、太子参5-15、山药15-25、白扁豆15-25、甘草5-15、当归5-15、白芍10-20、阿胶5-15、龙眼10-20、人参10-20、白术35-45、熟地25-35、玉竹15-25、枸杞子25-35、仙灵脾10-20、灵芝15-25、桑叶10-20、菖根5-15、白蒺藜15-25、黄芩25-35、黄连15-25、地骨皮10-20、大黄10-20、泽泻15-25、茵陈20-30、桔梗15-25、昆布10-20、三七10-20、决明子15-25、首乌15-25、金樱子15-25、郁金15-25、生地10-20、柴胡10-20、升麻5-15、槐花5-15、丹参15-25、明党参15-25、黄精10-20、女贞子15-25、麻仁10-20、苏子5-15、绞股蓝10-20以及月见草5-15。

优选的是,所述的用于治疗寒症的热疗床中,所述床板的上表面设置有加热板。

优选的是,所述的用于治疗寒症的热疗床中,还包括罩体,所述罩体一端开口,并扣合在所述床板上方。

优选的是,所述的用于治疗寒症的热疗床中,所述罩体包括第一罩体和第二罩体,所述第一罩体的两端开口,并扣合在所述床板上方,以在床板上形成船舱式的容置空间;所述第二罩体一端开口,且以开口朝向所述床板头部的方向扣合在所述床板的尾部;

此外,所述床板的两侧沿所述床体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凹槽,所述第一罩体的两边缘分别嵌入所述凹槽内,以使所述第一罩体能沿所述床体长度方向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间滑动;在第一位置所述第二罩体位于第一罩体的内部;在第二位置第一罩体的一端与第二罩体的开口处的边缘相卡接,以将所述床板的长度的4/5覆盖,形成理疗时的舱体。

优选的是,所述的用于治疗寒症的热疗床中,所述第二罩体位于床尾的一侧开设有孔径可调的透气孔。

优选的是,所述的用于治疗寒症的热疗床中,所述床板的上表面以及第一罩体和第二罩体面向所述床板的一面均设置有远红外灯,床体或第一罩体或第二罩体上设置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分别连接于远红外灯和加热板。

一种热疗床中用于治疗寒症的中药组合物,主要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

桂枝10-20、独活25-35、威灵仙10-20、防己15-25、秦艽15-25、豨签草25-35、臭梧桐10-20、木瓜5-15、络石藤15-25、徐长卿15-25、桑枝25-35、桑寄生10-20、五加皮20-30、西洋参10-20、党参5-15、太子参5-15、山药15-25、白扁豆15-25、甘草5-15、当归5-15、白芍10-20、阿胶5-15、龙眼10-20、人参10-20、白术35-45、熟地25-35、玉竹15-25、枸杞子25-35、仙灵脾10-20、灵芝15-25、桑叶10-20、菖根5-15、白蒺藜15-25、黄芩25-35、黄连15-25、地骨皮10-20、大黄10-20、泽泻15-25、茵陈20-30、桔梗15-25、昆布10-20、三七10-20、决明子15-25、首乌15-25、金樱子15-25、郁金15-25、生地10-20、柴胡10-20、升麻5-15、槐花5-15、丹参15-25、明党参15-25、黄精10-20、女贞子15-25、麻仁10-20、苏子5-15、绞股蓝10-20以及月见草5-15。

优选的是,所述的用于治疗寒症的中药组合物中,主要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

桂枝15、独活30、威灵仙15、防己20、秦艽20、豨签草30、臭梧桐15、木瓜10、络石藤20、徐长卿20、桑枝30、桑寄生15、五加皮25、西洋参15、党参10、太子参10、山药20、白扁豆20、甘草10、当归10、白芍15、阿胶10、龙眼15、人参15、白术40、熟地30、玉竹20、枸杞子30、仙灵脾15、灵芝20、桑叶15、菖根10、白蒺藜20、黄芩30、黄连20、地骨皮15、大黄15、泽泻20、茵陈25、桔梗20、昆布15、三七15、决明子20、首乌20、金樱子20、郁金20、生地15、柴胡15、升麻10、槐花10、丹参20、明党参20、黄精15、女贞子20、麻仁15、苏子10、绞股蓝15以及月见草10。

优选的是,一种用于治疗寒症的热疗床的使用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构成所述药物层的组分进行炒制发热;

步骤2、将炒制后的组分铺设在床板上;

步骤3、将透气性隔离层覆盖或包裹在所述药物层上,患者平躺于床板上,并使所述药物层位于人体背部下方,将所述第一罩体设置于第二位置,开启所述第一罩体、第二罩体和床板上的远红外灯,以及所述加热板,以使药物层的药物成分经背部穴位渗透至人体内。

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以中医内病外治原理,以及独特的中药验方为基础,选用具有温通经脉、祛风除湿、补中益气等作用的几十味名贵中药材,采用遵古炮制工艺制成药物层,通过与现代工艺制成的热疗床相结合,使君臣佐使展示最大化的功效。患者平躺在药物层上,在热疗床的辅助作用下,通过温热效应使细胞活化,进而产生皮脑效应,这时渗透力极强的药离子汇集于人体背部腧穴,能够经由毛孔摄入人体,深入腠理、筋骨,直接吸收,达到生清降浊,调达血气,滋养脏腑,养护、修复受损神经,促进肾脏排毒的神奇效果。实现了对湿寒体质调理、寒症治疗作用一体化的治养结合的方法。通过激发人体的自然自愈抗病免疫能力并和各种绿色保健自然疗法结合,以达到“不吃药”也能够治疗寒症的神奇功效。同时,在热疗效应促使人体细胞活化的情况下,能够有效的提高人体的含氧量,并增强免疫力,改善体内微循环,缓解关节疼痛,平衡身体酸碱度,促进新陈代谢,使得本发明所述的热疗床不仅能够治疗寒症,还对月子病、肥胖症,以及各类阴道炎、盆腔炎、宫颈炎等妇科疾病具有治疗的效果,并兼具调理保健的功效,真正实现了有病治病,未病养生的效果。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用于治疗寒症的热疗床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配出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治疗寒症的热疗床,包括:床体1,其设置有床板2;药物层3,其布置在所述床板2上;透气性隔离层4,其覆盖在所述药物层3上部。

其中,所述药物层3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炒制后铺设构成:桂枝10-20、独活25-35、威灵仙10-20、防己15-25、秦艽15-25、豨签草25-35、臭梧桐10-20、木瓜5-15、络石藤15-25、徐长卿15-25、桑枝25-35、桑寄生10-20、五加皮20-30、西洋参10-20、党参5-15、太子参5-15、山药15-25、白扁豆15-25、甘草5-15、当归5-15、白芍10-20、阿胶5-15、龙眼10-20、人参10-20、白术35-45、熟地25-35、玉竹15-25、枸杞子25-35、仙灵脾10-20、灵芝15-25、桑叶10-20、菖根5-15、白蒺藜15-25、黄芩25-35、黄连15-25、地骨皮10-20、大黄10-20、泽泻15-25、茵陈20-30、桔梗15-25、昆布10-20、三七10-20、决明子15-25、首乌15-25、金樱子15-25、郁金15-25、生地10-20、柴胡10-20、升麻5-15、槐花5-15、丹参15-25、明党参15-25、黄精10-20、女贞子15-25、麻仁10-20、苏子5-15、绞股蓝10-20以及月见草5-15。

在上述方案中,本发明采用在热疗床中加入特殊配置的药物层,在使用前将组成药物层的组分炒热后加入药物层中,使用者平躺于热疗床上,利用药物本身的热量使得中药成本由人体背部的多个穴位渗透至人体内,尤其是其中的腧穴能够运行气血、联络脏腑的通路,因而使药力和热力相结合,从而疏通气血经络,打开人体寒湿外出的通道,通过排汗的方式,使得体内寒湿迅速排出,通经活络发汗而不伤脾胃,迅速取得内服药所不能达到的效果。同时,通过内病外治实现了无毒副作用,稳定可靠,肝肾不受损,皮肤吃药,不伤肠胃,避免了口服药对人体的毒副作用。另外,仅需将组成药物层的各组分炒热后加入药物层内即可使用,操作方便、简单易学、省时、省力、省人、省心。通过在药物层上设置透气性隔离层,既不妨碍药物成本渗入人体,又能防止药渣沾到用户身上,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其中,组成所述药物层的各组分的具体药理为:桂枝: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气;独活:祛风胜湿,散寒止痛;威灵仙:祛风除湿,通络止痛,消痰水,散癖积;防己:祛风湿,止痛,利水;秦艽:袪风湿,舒筋络,清虚热;豨签草:祛除风湿,强健筋骨,清热解毒;臭梧桐:祛风湿;木瓜:舒筋活络,和胃化湿;络石藤:祛风除湿,通络止痛,清热凉血,解毒消肿;徐长卿:祛风止痛,驱寒散瘀,温经通络;桑枝:祛风湿,通经络,行水气;桑寄生:祛风湿,益肝肾,强筋骨,安胎;五加皮: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西洋参:补气,养阴,清火;党参:补中益气,止渴,健脾益肺,养血生津;太子参:补益脾肺,益气生津;山药: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白扁豆:健脾化湿,利尿消肿,清肝明目;甘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当归:补血和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抗癌,抗老防老,免疫;白芍:补血柔肝,平肝止痛,敛阴收汗;阿胶:补血滋阴,润燥,止血;龙眼:补血安神,健脑益智,补养心脾;人参: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白术:健脾养胃,助消化;熟地:补血养阴,填精益髓;玉竹:滋阴润肺,养胃生津;枸杞子:养肝,滋肾,润肺;仙灵脾:补肾壮阳,祛风除湿,强筋键骨;灵芝:补气安神,止咳平喘;桑叶:清肝养肝,疏散风热,清肺明目;菖根:镇痛,降压,降血糖;白蒺藜:平肝解郁,祛风明目;黄芩:清热燥湿,凉血安胎,解毒功效;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地骨皮:凉血除蒸,清肺降火;大黄: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泽泻:利水渗湿,泄热通淋;茵陈:清热利湿,退黄;桔梗:宣肺利咽,祛痰排脓;昆布:软坚散结,消痰,利水;三七:散瘀止血,消肿定痛;决明子:清肝明目,通便;首乌:养血滋阴,润肠通便,截疟,祛风解毒;金樱子:固精缩尿,降血脂,止咳平喘;郁金:行气破瘀,通经络;生地:清热生津,润燥滑肠,破瘀生新;柴胡:疏肝利胆,疏气解郁,散火;升麻: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槐花:凉血止血,清肝泻火;丹参: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明党参:润肺化痰,养阴和胃,平肝解毒;黄精: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女贞子:补肾滋阴,养肝明目;麻仁:补中益气;苏子:降气消痰,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绞股蓝:能益气安神,降血压,清热解毒,止咳祛痰;以及月见草:强筋壮骨,祛风除湿。通过将上述中药合理配伍制成药物层,使得药物层在加热状态下药物成本渗入人体内,能够驱寒散瘀,发汗解肌,同时舒筋活络,补气益肾,有效的缓解寒症症状,并将寒症治愈。

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床板2的上表面设置有加热板。

在上述方案中,通过在床板的上表面设置加热板,使得加热板可对药物层内的药物进行持续的加热,通过药力和热力的结合,达到疏通气血经络,打开寒湿外出通道的目的,从而实现排寒湿、行气血、补肾阳、调五脏的热疗效果,并在热疗后使人全身温暖,心情舒畅,气血充足,快速打通全身经络,全面排出体内寒湿,并使寒症康复后不易复发。

一个优选方案中,还包括罩体,所述罩体一端开口,并扣合在所述床板2上方。

在上述方案中,通过在床板上设置扣合在床板上的罩体,使得用户在躺于床板上时,上部具有罩体的遮盖,一方面提高了所述热疗床的保温效果,另一方面加强了热疗的效果。

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罩体包括第一罩体5和第二罩体6,所述第一罩体5的两端开口,并扣合在所述床板2上方,以在床板2上形成船舱式的容置空间;所述第二罩体6一端开口,且以开口朝向所述床板2头部的方向扣合在所述床板2的尾部;此外,所述床板2的两侧沿所述床体1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凹槽7,所述第一罩体5的两边缘分别嵌入所述凹槽7内,以使所述第一罩体5能沿所述床体1长度方向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间滑动;在第一位置所述第二罩体6位于第一罩体5的内部;在第二位置第一罩体5的一端与第二罩体6的开口处的边缘相卡接,以将所述床板2的长度的4/5覆盖,形成理疗时的舱体。

在上述方案中,通过设置罩体分为第一罩体和第二罩体,且第一罩体可在床板上滑动,使得在药物层铺设,以及用户躺于床板上前,将第一罩体滑动至第二罩体的外部,方便药物层的铺设和用户的躺入,进而在用户躺入后,将第一罩体滑动至第二位置,使得用户除头部外均位于舱体内部,便于药物层的温度保持,以提高用户的热疗效果,且避免在热疗过程中用户受到凉风侵袭,引起不适。

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第二罩体6位于床尾的一侧开设有孔径可调的透气孔。

在上述方案中,通过在第二罩体的一侧开设透气孔,可以提高所述热疗床的透气性,以提高使用者的舒适度,且通过将透气孔设置为孔径可调,可根据不同使用者的需要或者外界环境温度,对透气孔的大小进行调整,以适应不同使用者的需要。

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床板2的上表面以及第一罩体5和第二罩体6面向所述床板2的一面均设置有远红外灯,床体1或第一罩体5或第二罩体6上设置有控制面板8,所述控制面板8分别连接于远红外灯和加热板。

在上述方案中,通过在床板以及第一罩体和第二罩体上均设置远红外灯,利用远红外灯发出的远红外线,能够使得分子同频共振,吸收能量,进而形成热效应,使得用户肌体深层温度上升,微血管扩张,加快了血液循环,速效温通网络神经、穴道、皮肤、毛孔、经络、血管,使药物有效成分直接进入人体内,实现了排除瘀血、瘀毒,即修护了组织器官,还原机体功能,促进新陈代谢,进而增强了免疫力,实现了温中散寒,从根本上改善用户的寒凉体质,提高身体活力,治疗寒症。通过在床体或第一罩体或第二罩体上设置控制面板,使得用户可以通过控制面板方便的控制所述远红外灯和加热板,且所述控制面板可以通过线路与远红外灯和加热板连接,同时还可以采用无线通讯方式与所述远红外灯和加热板进行连接。

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床板2上设置有多个与人体背部穴位位置相配合的直径为10-15cm的圆形凹坑,所述凹坑的底面上设置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上连接有十字形导轨,所述导轨上设置有可沿所述导轨滑动的转轴,所述转轴上设置有按摩头,且所述按摩头内设置有热磁发生器;所述伸缩杆、转轴和按摩头分别与所述控制面板8相连接,并受控于所述控制面板8;另外,所述加热板上开设有与所述凹坑位置对应的通孔,以使所述按摩头能由所述加热板伸出,并凸出于所述床板2表面。

在上述方案中,通过在床板上设置凹坑,并在凹坑内设置按摩头,可借由控制面板控制按摩头,使得在需要对背部穴位进行按摩时将按摩头伸出加热板外,对使用者背部进行按摩,同时,因设置凹坑的直径在10-15cm,且按摩头设置在十字形导轨上,使得可以根据用户的身高和体重对按摩头的位置进行调整,以利于适应不同用户的使用,使得按摩头能够对背部穴位进行精准的按摩,并在背部穴位的刺激下,使得药物层的药物得到用户更好的吸收,以利于提高所述热疗床的疗效。另外,通过在按摩头内设置热磁发生器,能够在按摩的同时对用户进行热磁理疗,进一步提高了所述热疗床的保健理疗功效。

一种热疗床中用于治疗寒症的中药组合物,主要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桂枝10-20、独活25-35、威灵仙10-20、防己15-25、秦艽15-25、豨签草25-35、臭梧桐10-20、木瓜5-15、络石藤15-25、徐长卿15-25、桑枝25-35、桑寄生10-20、五加皮20-30、西洋参10-20、党参5-15、太子参5-15、山药15-25、白扁豆15-25、甘草5-15、当归5-15、白芍10-20、阿胶5-15、龙眼10-20、人参10-20、白术35-45、熟地25-35、玉竹15-25、枸杞子25-35、仙灵脾10-20、灵芝15-25、桑叶10-20、菖根5-15、白蒺藜15-25、黄芩25-35、黄连15-25、地骨皮10-20、大黄10-20、泽泻15-25、茵陈20-30、桔梗15-25、昆布10-20、三七10-20、决明子15-25、首乌15-25、金樱子15-25、郁金15-25、生地10-20、柴胡10-20、升麻5-15、槐花5-15、丹参15-25、明党参15-25、黄精10-20、女贞子15-25、麻仁10-20、苏子5-15、绞股蓝10-20以及月见草5-15。

在上述方案中,通过将上述中药进行合理配伍制成的中药组合物,能够发汗解肌,散寒止痛,补气和血,增强了免疫力,有效缓解身寒肢冷,小便清长,痰涎稀薄,周身疼痛,骨节疼痛以及筋脉拘急,关节屈伸不利等寒症的症状,达到了祛风散寒,治疗寒症的效果。

一种用于治疗寒症的热疗床的使用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构成所述药物层的组分进行炒制发热。

步骤2、将炒制后的组分铺设在床板上。

步骤3、将透气性隔离层覆盖或包裹在所述药物层上,患者平躺于床板上,并使所述药物层位于人体背部下方,将所述第一罩体设置于第二位置,开启所述第一罩体、第二罩体和床板上的远红外灯,以及所述加热板,以使药物层的药物成分经背部穴位渗透至人体内。

在上述方案中,通过将药物层的组分炒制发热,铺设在床板上,患者平躺于热疗床上后,用毛巾将除面部以外的身体的各部位进行包裹,使得患者在热疗过程中不会因为受风而着凉,同时加热的药物层与人体的背部贴合,并配合远红外灯放射的远红外线,实现分子同频共振,能量吸收转换,形成的热效应能够使肌体深层温度上升,进而微血管扩张,能够温通神经、穴道、皮肤、毛孔、经络、血管,使药物有效成分直接进入人体内,全面调节阴阳平衡,促进新陈代谢能力,加快气血循环流量,使湿寒气由体内排出,达到治疗寒症的目的。同时,药物不经五脏、肝肾吸收,不伤正常细胞,安全可靠。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