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椎手术工具及导引脊椎手术工具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970837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脊椎手术工具及导引脊椎手术工具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关于一种手术工具及导引手术工具的方法,特别是关于一种脊椎手术工具及导引脊椎手术工具的方法。



背景技术:

脊椎为决定人体活动能力最重要的部位之一,当脊椎发生病变时,特别是在腰椎区段(lumbarregion)时,往往会对患者产生相当大的影响,包括可能会引起疼痛、麻木感、无力感,甚至是大小便失禁或困难等症状。上述症状的起因是椎体之间发生易位使得神经或脊髓受到压迫,而临床诊断上又可因成因的不同而区分为椎间盘突出症、脊椎滑脱症、脊椎管狭窄症或是退化性脊椎侧弯等。当症状严重时,患者往往无法藉由矫正改善不适,而必须仰赖脊椎手术进行复位治疗,至于如何有效的固定复位后的椎体避免发生再次移位,是为治疗成功与否的重要关键。

目前最稳定且应用也最为广泛的治疗手段为使用椎弓螺钉内固定器系统(pediclescrewfixationsystem)。椎弓螺钉内固定器系统可应用在传统椎间盘切除后的椎节固定与复位、颈椎退化治疗及脊椎侧弯矫正等脊椎融合手术。在手术的过程中,施术者必须操作多种不同的手术工具,以将椎弓螺钉内固定器系统架设于所欲稳定的椎节,且每一次的操作都必须先定位出已经先植入的元件的位置,例如椎弓螺钉,再将不同的手术工具精准地移动至该处,此程序的有效性及效率为手术成败与否,以及影响患者复原速度的关键。

椎弓螺钉内固定器系统具有多个椎弓螺钉,以多轴向椎弓螺钉为例,每一个椎弓螺钉大致可区分为钉杆(screwshaft)、底座(tulip)及内盖(又称为限位环,retainerring)三部分,另外加一个锁固螺丝(又称螺帽,nut)。常见的椎弓螺钉内固定器系统用于脊椎手术的历程是先将椎弓螺钉两两一组地由脊突二侧的椎弓位置植入椎体,并将连接杆(rod)调整至符合脊椎曲线后,再利用预锁扳手及抗扭扳手将锁固螺丝连同连接杆压锁于底座内,以完成前后椎体的复位或稳定。手术过程中若有必要,施术者还会以椎弓螺钉调整器调整椎弓螺钉的角度。

施术者在操作上述手术工具时,都必须逐一地由患者体外伸入伤口内并移动至椎弓螺钉的位置,但由于椎弓螺钉植入后没入肌肉韧带组织难以定位,故于手术过程中经常需要剥离或撑开附着在脊椎上的肌肉韧带,甚至撑开乃至于移除较多部分椎骨才能达成。此方式伴随的问题不止是失血量增加,由于对解剖构造上的破坏更是会造成伤口恢复较慢、术后疼痛较严重以及较高的术后感染率等不良影响,进而导致住院天数上升及医疗费用的增加。

但除了椎弓螺钉内固定器系统外,其他脊椎手术也常需要大量且频繁地使用不同的手术工具,例如用于治疗脊椎管狭窄、轻度脊椎滑脱或相邻节段椎间盘病变等的非融合固定手术。相较于椎弓螺钉内固定器系统,非融合固定手术可以让脊椎保有更多的活动角度,并可减少邻近椎节提早退化,但非融合固定手术例如在植入植入物后再灌入人工骨(bonegraft)或骨水泥(bonecement),或是植入撑开器(cage)后将其撑开,同样都需要定位先行进入人体的装置,并将后续工具导引至该处,才能有效率且降低伤害的完成手术。

近年来微创脊椎手术的临床重要性日益增高,也逐渐受到施术者及患者的青睐,尤其是搭配新发展的皮质骨轨迹螺钉技术(corticalbonetrajectoryscrewtechnique)及皮质骨钉(corticalscrew),更被视为可能取代传统手术的新治疗方向。

微创脊椎手术以伤口小所以复原快为主要目标,但因此造成患者体内所能操作手术工具的空间更狭小,且因为人体肌肉与结缔组织阻挡手术操作的视线,施术者对患者体内的可视程度更为有限,更难以定位螺钉的位置。上述因素使得连接杆或手术工具与螺钉的结合更为困难,不仅对施术者操作器械造成一定的困难及压力,亦可能拖长手术时间造成患者的负担,甚至过程中施术者通常还要依靠触感来辅助定位,总总都间接影响了施术者执行微创手术的意愿。

是以,不论是传统或是微创脊椎手术,如何能反复的定位螺钉或撑开器等(可称的为先行装置)的位置,并使工具能顺利移动至该处是非常重要的课题。又,如何降低施术者于微创手术中的螺钉定位及导引工具接近的不便,对于提升微创手术被执行的比例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上述课题,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脊椎手术工具及导引其接近先行装置的方法,脊椎手术工具包括一操作部及一导引部,且导引部具有导引孔,故可与具有导引件的先行装置配合使用。藉由将脊椎手术工具的导引孔穿过先行装置的导引件,使脊椎手术工具可平顺地被导引接近先行装置,解决过去施术者难以精准地定位先行装置,导致无法顺利地使手术工具到达该位置的问题。

为达成上述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脊椎手术工具,与一先行装置配合使用,先行装置包括至少一导引件。脊椎手术工具包括一操作部、一延长部、一握持部以及一导引部。延长部的一端连接于操作部。握持部连接于延长部的另一端。导引部设置于延长部,导引部具有至少一导引孔,藉由导引孔穿过导引件,脊椎手术工具被导引接近先行装置。

根据本发明之一实施例,导引部套设于延长部,或与延长部一体成型。

根据本发明之一实施例,导引部与操作部的距离短于与握持部的距离。

根据本发明之一实施例,导引部与操作部的距离约为零。

根据本发明之一实施例,导引部靠近握持部一端的宽度大于靠近操作部一端的宽度。

根据本发明之一实施例,导引部具有一沟槽,位于导引孔的周缘,沟槽连通导引孔与外部空间。

根据本发明之一实施例,导引部具有一挡片,设置于沟槽及导引孔之间。

根据本发明之一实施例,导引部具有至少二该导引孔,该二导引孔以延长部或延长部的延伸为中线位于相对侧。

根据本发明之一实施例,操作部具有至少一纵向沟槽,脊椎手术工具包括一可调整件以及一杆件。杆件穿设于握持部、延长部及部分操作部,杆件可连动地连接于可调整件,另一端容置于操作部,可调整件被调动时会带动杆件于操作部内移动,使操作部扩张。

根据本发明之一实施例,操作部具有一容置空间,杆件具有一扩张头,扩张头容置于容置空间,且扩张头的外壁斜率大于容置空间的内壁斜率。

根据本发明之一实施例,导引部与操作部的距离约为零,导引部具有一底缘及一侧壁,底缘连接操作部,侧壁部分连接延长部。

根据本发明之一实施例,导引孔贯穿侧壁。

根据本发明之一实施例,导引部具有至少二该导引孔,其中之一邻近延长部,另一邻近操作部,且该些导引孔相连通。

根据本发明之一实施例,脊椎手术工具是为预锁扳手、椎弓螺钉调整器、连接杆握持器、骨填充或修复材料注射器、抗扭扳手或折断器。

为达成上述的目的,本发明另提供一种导引一脊椎手术工具接近一先行装置的方法。先行装置包括至少一导引件。脊椎手术工具包括一操作部、一延长部、一握持部以及一导引部。延长部的一端连接于操作部,握持部连接于延长部的另一端,导引部设置于延长部,导引部具有至少一导引孔。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以导引孔穿过导引件;以及导引脊椎手术工具接近先行装置。

根据本发明之一实施例,导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组合导引件于先行装置上。

根据本发明之一实施例,导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以导引孔在导引件上向先行装置移动,使操作部与先行装置结合。

承上所述,依据本发明的脊椎手术工具及导引脊椎手术工具的方法,其是与具有导引件的先行装置配合使用,脊椎手术工具包括一操作部、一延长部、一握持部及一导引部。延长部的二端分别连接操作部及握持部,而导引部设置于延长部。导引部具有导引孔,操作者可藉由将导引孔对准并穿过导引件,使导引孔可以于导引件上移动,从而带动脊椎手术工进行有方向性的移动,而使操作部有效且有效率地接近先行装置,进行后续操作。因此,可以减少施术者在手术时遭遇操作空间受限及视线被阻碍等的问题,以及扩张或剥离组织产生的不良影响,对于提升手术成功率、降低手术时间以及加速术后复原都非常有帮助。

另外,本发明的脊椎手术工具可以是椎弓螺钉内固定器系统或皮质骨轨迹螺钉技术中,配合螺钉使用的多种不同器械,故即便是脊椎手术过程中需多次更换不同手术器械,施术者皆可通过导引孔穿过导引件,使得脊椎手术工具的动作路径可以依循导引件,从而平顺地被导引至螺钉,或循原本进入的路径自螺钉处移出体内,降低伤口的扩大。

特别是应用于微创手术中,先行装置的导引件可以自手术伤口外露于病患的背部,施术者可以清楚地知悉先行装置被植入的位置,在后续操作手术

工具时,也可以轻易地辨别或对准应该进入方向。

附图说明

图1a为先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b为图1a所示的先行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1c为组装图1a所示的先行装置以准备植入的示意图。

图1d为图1a所示的先行装置植入椎体后的示意图。

图1e为以包含图1a所示的先行装置的椎弓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脊椎病变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脊椎手术工具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导引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脊椎手术工具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5a为本发明的脊椎手术工具的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5b为图5a所示的脊椎手术工具的分解示意图。

图5c为图5a所示的操作部连结锁固螺丝时的示意图。

图5d为图5a所示的a-a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5e为图5d所示的操作部被扩大时的作动示意图。

图5f及图5g为图5a所示的脊椎手术工具的操作示意图。

图6a及图6b为图3所示的导引部的另一变化态样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脊椎手术工具的第四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脊椎手术工具的第五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9a为本发明的脊椎手术工具的第六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9b为图9a所示的操作部的内部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导引脊椎手术工具接近先行装置的方法之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

脊椎手术工具1、1a、1b、1c、1d、1e

操作部11、11a、11b、11c、11d、11e

凹槽111a

封闭端112a

凸部113a卡合结构114b

纵向沟槽115b

容置空间116b、119e

注射头117d

外螺纹118d

延长部12、12a、12b、12c、12d、12e

握持部13、13a、13b、13c、13d、13e

转轴131a

转动推料柱132d

推料旋钮133d

导引部14、14a、14b、14c、14d、14e、24、24a

导引孔141、141a、141b、141c、141d、141e、141f、241、241a

固定孔142

斜面143

底缘144c

侧壁145c

可调整件15b

杆件16b

扩张头161b

沟槽242、242a

挡片243、243a

螺丝起子6

锁固螺丝7

连接杆8

先行装置9

钉杆91

底座92

接合座921

可移除部922

开孔922a

内盖93

导引件94

容置空间95

中心线c

步骤s10~s40

宽度w1

宽度w2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让贵审查委员能更了解本发明的技术内容,特举较佳具体实施例说明如下。

首先,本发明的脊椎手术工具,是与先行装置配合而用于治疗、矫正、改善、缓解脊椎病变或者避免脊椎病变恶化。具体的实施例为应用椎弓螺钉内固定器系统的手术治疗。其中,先行装置是为椎弓螺钉,其数量可以是两两成对而有多对个,例如六或八个;而脊椎手术工具可为预锁扳手、椎弓螺钉调整器、连接杆握持器、骨填充或修复材料注射器、抗扭扳手或折断器,其是各种完成椎弓螺钉内固定器系统过程中所需要使用的器械。以下以椎弓螺钉内固定器系统为例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以此应用为限,其他应用如皮质骨轨迹螺钉技术,或以椎间(intervertebral)或椎内(intravertebral)融合器(cage)或撑开器(expander)进行的融合术(fusionsurgery),或各种先将特定装置植入脊椎系统,再操作其他器械与该装置配合的治疗方法均可。

图1a为先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b为图1a所示的先行装置的分解示意图,图1c为组装图1a所示的先行装置以准备植入的示意图,图1d为图1a所示的先行装置植入椎体后的示意图,图1e为以包含图1a所示的先行装置的椎弓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脊椎病变的示意图,请参考图1a至图1e所示。本实施例的先行装置9为椎弓螺钉,又称为椎弓根螺钉。由于施术时,施术者是要先将椎弓螺钉植入椎体,其后才能在椎弓螺钉上操作各式不同的脊椎手术工具及配件完成椎弓螺钉内固定系统,所以称椎弓螺钉为一种先行装置9。

在此实施例中,先行装置9包括钉杆91、底座92、内盖93以及至少一导引件94。底座92通常为u型,故又可称为u型头或u头。底座92中间下凹处定义出一个容置空间95,用以容置连接杆8以及固定连接杆8的锁固螺丝7。钉杆91与底座92可以是一体成型,也可以如图中所示以球形接头连接,以器械名称而言,前者是单轴向螺钉(nomoaxialscrew),后者则是多轴向或万向螺钉(polyaxialscrew)。

钉杆91上的螺纹(thread)可以随着植入位置的不同而有不同设计,其中螺牙均匀分布的一种是由椎弓处植入的椎弓螺钉,另一种则是螺牙上密下疏的皮质骨钉,但本发明不以任何一种为限。

底座92可以进一步分为接合座921以及可移除部922。请参考图1b所示,于组装先行装置9时,是先将钉杆91穿过容置空间95,惟独钉杆91的球状头部直径较容置空间95下方穿孔的内径为大,所以会卡在下方穿孔上,其后再将内盖93置于钉杆91的球状头部上,最后利用治具将钉杆91的球状头部及内盖93一并用力下压而卡于下方穿孔处,固定于接合座921。可移除部922顶缘有与导引件94数量对应的开孔922a。在本实施例中,二可移除部922顶缘分别具有一个开孔922a,开孔922a的位置较佳在可移除部922顶缘的中间,且内有螺纹,可以通过螺锁的方式与导引件94结合。导引件94为长杆的结构,长度大约为7至20厘米,较佳为10至15厘米,直径大约为0.2厘米以下,较佳为0.1至0.2厘米。导引件94可以各种具生物兼容性且有一定刚性的材料制成,例如钛合金。另外,本发明的先行装置9具有的导引件94可以是一个,但较佳的,先行装置9具有二个导引件94,相对地设置于底座92二侧的可移除部922的顶缘。二个导引件94更具有可协助施术者判断底座92方位的效果,更有助于操作部11与底座92的顺利接合,此为传统克氏线(k-pin或k-wire)无法提供的效果。

一般来说,需要实施椎弓螺钉内固定系统手术的患者大多是腰椎(lumbar)发生病变,位置通常是在腰椎l4、l5。施术者利用开路钻(awl)等器械由腰椎椎节上的进钉点进入,穿过椎弓根达到椎体的松质骨处,形成进钉通道。其后施术者可选择是否对进钉通道进行扩张或攻牙(tapping),以更利于螺钉植入。请参考图1c,进钉通道准备完成后,先将二导引件94旋入可移除部922顶缘的开孔922a,再利用底座92内侧的螺纹与螺丝起子(screwdriver)6外侧的螺纹配合,将螺丝起子6前端旋入底座92的容置空间95,而螺丝起子6的前端具有与钉杆91头部的上端沟槽相互配合的结构,例如六角形结构,故将螺丝起子6的前端结构穿过内盖93并卡入钉杆91头部后,即完成先行装置9植入前的准备,而能用螺丝起子6直接转动钉杆91。为求图面简洁,图1c仅显示螺丝起子6与先行装置9结合的部分。接着,施术者手握螺丝起子6施力将先行装置9植入椎体,结果如图1d,其所示者为完成四个先行装置9的植入。但要说明的是,为求图面简洁,图1d仅显示一个先行装置9的一侧的导引件94。

如图1d所示,先行装置9植入后,导引件94会自椎体延伸出患者背部外约3至8厘米,较佳为4至5厘米,所以施术者不仅可以目视循着导引件94迅速定位出先行装置9的大致植入位置及植入轨迹,不需要重新寻找。另外,导引件94突出于患者背部外的部分可以作为一种指示标记,利于施术者之后有方向性的使用脊椎手术工具。在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中,导引件94上可以设置标记元件,例如是颜色或记号标记,以更利于施术者区分同一先行装置上的导引件,或是不同先行装置上的导引件。

导引件94并不仅指示出先行装置9的位置,更重要的是提供导引脊椎手术工具的功能。本发明的脊椎手术工具具有一导引部,导引部上有导引孔可以穿过先行装置9上的导引件94,所以可以带领脊椎手术工具循着导引件94向先行装置9移动。

图2为本发明的脊椎手术工具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请搭配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脊椎手术工具1为椎弓螺钉调整器。脊椎手术工具1包括一操作部11、一延长部12、一握持部13以及一导引部14。延长部12一端连接于操作部11,另一端连接握持部13,亦即,延长部12的相对二端分别为操作部11及握持部13。操作部11是指于脊椎手术过程中,实际用以提供术中所需不同功能的部分,而对应功能需求具有不同的构型。如本实施例的椎弓螺钉调整器,其操作部11具有与底座92的容置空间95相互配合的构型,可卡合于底座92内,从而让施术者可以延长部12为轴心,顺时针或逆时针施力转动握持部13,从而转动底座92来调整u型下凹处的方位,以使连接杆8可以顺利的卡入容置空间95。

延长部12为长杆状,可以保持操作部11与握持部13之间的距离,确保施力位置(握持部13)不会落在患者体内,维持施术的方便性,同时还可增加力臂长度,达到省力的效果。为使操作更有效率且有效,较佳的,操作部11与延长部12可以是一体成型,但亦可以以紧密接合、卡接或螺接等连接方式代替。

握持部13提供施术者握持的位置,藉由握持并施力于握持部13来控制操作部11。同样的,不同类型的脊椎手术工具1,所对应的握持部13的构造亦有差异。本实施例的握持部13与延长部12相互垂直,或接近垂直,便于施术者以延长部12为轴转动握持部13。

导引部14设置于延长部12上靠近操作部11的位置。导引部14具有至少一导引孔141,较佳是具有二导引孔141。各导引孔141具有二个开口,开设方式是以与延长部12垂直的方向为中心线c而相对设置。在手术中,施术者参考露出患者背部外的导引件94,如图1d所示,将脊椎手术工具1对准适当方位,接着将导引孔141穿过导引件94,使导引孔141可以顺着导引件94向下移动。由于导引部14是固定于延长部12上,所以此动作可以带动整个脊椎手术工具1有方向性地移动(顺着导引件94),使操作部11可以在导引下接近先行装置9,达到导引定位的目的(可先参考图5f及图5g所示)。更进一步来说,导引部14位于操作部11后,且两者之间的距离是依据脊椎手术工具1功能不同而不同,所以实质上导引部14不会进入底座92或与底座92组接,所以不会增加先行装置9及/或导引部14的设计复杂度。调整完成后,还可同样依循导引件94有方向性的移出脊椎手术工具1,避免扩大伤口或破坏周围组织。

图3为图2所示的导引部的放大示意图,且导引件94穿过其中一个导引孔141,请搭配图3所示。导引部14具有一固定孔142,延长部12穿过固定孔142,使导引部14套设并固定于延长部12。较佳的,导引部14与操作部11的距离大约为4厘米以内,短于导引部14与握持部13的距离,换言之,导引部14较靠近于操作部11,降低因导引件94与导引孔141两者之间直径大小差异,导致导引件94在导引孔141内会晃动,而使得延长部12与导引件94的长轴方向上形成夹角的误差影响。另外,导引部14与操作部11之间的距离较佳是要在对准与避免与其他器械做干涉之间取得一个平衡。具体而言,导引部14与操作部11之间的距离越近,则施术者越容易对准,但是两者之间距离过近时,又会容易与例如抗扭扳手发生干涉。

导引孔141的数量及设置位置较佳是与导引件94相互配合。如图1a及图3所示,先行装置9具有二个相对设置的导引件94,对应的,导引部14具有二个导引孔141,且二个导引孔141以固定孔142的中心线为中线,位于固定孔142的相对侧。请搭配图2所示,换言之,当导引部14套设于延长部12时,二个导引孔141以延长部12为中线,位于固定孔142的相对侧。

如图2及图3所示,较佳的,导引部14靠近握持部13一端的宽度w1大于靠近操作部11一端的宽度w2,以形成类似梯形的结构及二侧的斜面143。导引孔141一端开口于斜面143上,且由于斜面143位于靠近操作部11的一侧,所以当导引孔141要穿过导引件94时,因为斜面143的设计可一定程度的引导导引件94进入导引孔141,且同时略为扩大导引孔141的截面积,均可增加两者对位上的容错空间,使导引件94较为容易的穿过导引孔141。

图4为本发明的脊椎手术工具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请同时参考图1a、图1d、图1e及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脊椎手术工具1a为连接杆握持器,其用于将连接杆8放置于底座92,或调整连接杆8的位置。本实施例的脊椎手术工具1a同样包括操作部11a、延长部12a、握持部13a以及导引部14a,延长部12a的相对二端分别连接操作部11a及握持部13a。导引部14a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其套设于延长部12a,且导引部14a与操作部11a的距离短于与握持部13a的距离,其余细节内容可参考前述实施例,于此不加赘述。其中,操作部11a及握持部13a因应连接杆握持器的功能而不同于第一实施例。

操作部11a包括一凹槽111a,用以夹持连接杆8。本实施例的凹槽111a的一端为封闭端112a,操作部11a是以凹槽111a的开口端夹持连接杆8的末端。在其他实施例中,操作部11a可移除封闭端112a,使凹槽111a横向地贯穿操作部11a,使操作部11a以凹槽111a夹持连接杆8的任一区段,尤其是中间部分,可以提升挟持的稳定度。较佳的,凹槽111a内可设置凸部113a,其可抵顶置于凹槽111a内的连接杆8,使操作部11a可更稳固地夹持连接杆8。

又,本实施例之握持部13a更具有一转轴131a,便于施术者调整连接杆8的位置。施术者可藉由握持并施力于握持部13a,将导引孔141a对准于导引件94后,使导引孔141a穿过导引件94,以使操作部11a能在被导引的方式下平顺地接近底座92,进而将连接杆8置于底座92内,免除施术者在手术时遭遇操作空间受限及视线被阻碍,而需要通过扩张或剥离组织的问题。再者,左右相对的二导引件94可代表可移除部922的相对位置,也就可以用来推断u型下凹处的开口方位,指示出连接杆8应该要调整成的方位,协助施术者有效率的完成此步骤。

图5a为本发明的脊椎手术工具的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请同时参考图1a、图1d、图1e及图5a所示。连接杆8置入底座92的容置空间95后,需要以锁固螺丝7将其紧锁于容置空间95的底部,才能达成融合相邻椎节的效果。施术者在紧锁时使用的脊椎手术工具包括但不限于预锁扳手及/或抗扭扳手。第三实施例的脊椎手术工具1b为预锁扳手。本实施例的脊椎手术工具1b同样包括操作部11b、延长部12b、握持部13b以及导引部14b,延长部12b的相对二端分别连接操作部11b及握持部13b。导引部14b与前述实施例相同,其套设于延长部12b,且导引部14b与操作部11b的距离短于与握持部13b的距离,其余细节内容可参考前述实施例,于此不加赘述。其中,操作部11b、延长部12b及握持部13b因应预锁扳手的功能,其结构不同于前述实施例。

图5b为图5a所示的脊椎手术工具的分解示意图,图5c为图5a所示的操作部连结锁固螺丝时的示意图,请搭配图5b及图5c所示。具体而言,本实施例的操作部11b的前端具有与锁固螺丝7的顶部或内环沟槽相互配合的卡合结构114b。施术者利用卡合结构114b卡入沟槽,使得脊椎手术工具1b与锁固螺丝7稳定结合,来到达持取锁固螺丝7的目的。操作部11b具有至少一纵向沟槽115b及一容置空间116b,纵向沟槽115b纵向地设置于操作部11b的侧壁,并连通内部的容置空间116b及外部空间。脊椎手术工具1b又包括一可调整件15b以及一杆件16b。可调整件15b邻设于握持部13b,且位于握持部13b相对于延长部12b的一端。握持部13b及延长部12b内均具有贯穿的管道,当握持部13b、延长部12b及操作部11b组接起来时,可以由容置空间116b连通到握持部13b的末端。杆件16b穿设于握持部13b、延长部12b及部分操作部11b,而收容在连通的管道及容置空间116b之中。杆件16b的另一端连接并固定于可调整件15b,可调整件15b被调转时可连动地带动杆件16b于操作部11b内移动,使操作部11b扩张。

施术者先将卡合结构114b卡入锁固螺丝7的顶端沟槽,如图5c所示,接着,转动可调整件15b。当握持部13b或延长部12b内的管道、或操作部11b内的容置空间116b设置有内螺纹,而杆件16b上设置有外螺纹时,旋转可调整件15b就可以带动杆件16b旋转,并向握持部13b的一端移动。请参考图5d及图5e所示,图5d为图5a所示的a-a线的剖面示意图,图5e为图5d所示的操作部被扩大时的作动示意图。由于杆件16b具有一扩张头161b,扩张头161b容置于容置空间116b,且扩张头161b的外壁斜率大于容置空间116b的底端的内壁斜率。所以当杆件16b往操握持部13b的方向移动时,扩张头161b也会朝同方向退缩,因此对容置空间116b的内壁施以一个向外扩张的力,如图5e所示。由于操作部11b的侧壁上开设有纵向沟槽115b,所以使得操作部11b的侧壁具有向外扩张的弹性,使操作部11b向外扩张的程度更加明显。因此,卡合结构114b与锁固螺丝7之间可以更加紧配,使脊椎手术工具1b与锁固螺丝7的结合可以更稳定,降低锁固螺丝7在移动过程中因为碰撞到周遭组织而掉落的机会。

图5f及图5g为图5a所示的脊椎手术工具的操作示意图,请搭配图5f及图5g所示。按照前述,施术者将稳定结合锁固螺丝7的脊椎手术工具1b靠近导引件94,然后将导引件94对准并穿过导引孔141b,以使操作部11b在被导引的方式下接近底座92,进而顺利地将锁固螺丝7向下锁于底座92内,同时压迫连接杆8至定位。完成连接杆8的固定后,施术者反向地转动可调整件15b,使扩张头161b往操作部11b的方向移动,使操作部11b侧壁恢复原状,解开与锁固螺丝7的接合。在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中,亦可以通过相反的构型设计,使扩张头161b往操作部11b的方向移动时造成操作部11b侧壁向外扩张,而向握持部13b的方向移动侧壁恢复原状。

需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的导引部14、14a、14b同为类似梯形的结构,如第一实施例图式所示,并套设于延长部12,但本发明并不限定导引部14的外型,亦可如图6a及图6b所示。图6a及图6b为图3所示的导引部的另一变化态样的示意图。请先参考图2及图6a所示,导引部24具有沟槽242,位于导引孔241的周缘,藉由沟槽242连通导引孔241与外部空间。沟槽242的设置,令施术者可将导引部24的沟槽242靠近导引件94,使导引件94经由沟槽242嵌入导引孔241,进而使导引孔241穿过导引件94。

较佳的,导引部24更具有挡片243,设置于沟槽242及导引孔241之间,且位于沟槽242的其中一侧。当施术者将导引部24的沟槽242靠近并接触导引件94时,挡片243顺势弯折或扩张,使导引件94可以顺利嵌入导引孔241。当导引件94嵌入后则挡片243回复原状,藉此限制导引件94于导引孔241内而不易脱离。实施时,挡片243较佳可以为薄型金属或金属片,具有易于弯折或回弹的特性。

在其他实施例中,如图6b所示,导引部24a的挡片243a亦可以为软性材质。又,软性材质的挡片243a可位于沟槽242a的二侧。当导引件94接触挡片243a时,挡片243a被压缩进而使导引件94嵌入导引孔241a,并穿过导引孔241a。而导引件94嵌入导引孔241a后,挡片243a回复原状。

图7为本发明的脊椎手术工具的第四实施例的示意图,请同时参考图1a、图1d、图1e及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脊椎手术工具1c为抗扭扳手,其包括操作部11c、延长部12c、握持部13c及导引部14c,延长部12c的二端分别连接操作部11c及握持部13c,而导引部14c设置于延长部12c。为了因应抗扭扳手的功能,操作部11c、延长部12c及导引部14c的构型与前述实施例略有差异。

操作部11c的底部具有多个脚位,用以固定对应的锁固端,例如底座92的外侧,以对抗锁固锁固螺丝7时在底座92上产生的扭力,避免底座92跟着转动,使锁固螺丝7能够紧锁,或者避免螺钉松动。操作部11c为柱状中空结构,可套住底座92,上方开口可以让其他的脊椎手术工具1b(预锁扳手)的操作部11b进入实施手术,例如锁紧锁固螺丝7来固定连接杆8。

在本实施例中,延长部12c连接于操作部11c的部分侧壁,而导引部14c与操作部11c的距离约为零。换言之,导引部14c可直接连接于操作部11c及延长部12c。具体而言,导引部14c的构型对应于操作部11c,同为环形的中空结构,且导引部14c具有一底缘144c及一侧壁145c,底缘144c连接操作部11c,而侧壁145c部分连接延长部12c。较佳的,本实施例的操作部11c、延长部12c及导引部14c为一体的结构,且导引孔141c贯穿侧壁145c,使导引孔141c可穿过导引件94。

施术者可先将本实施例的导引部14c的导引孔141c穿过导引件94,以使操作部11c接近并套住底座92。接着,以第三实施例的脊椎手术工具1b(预锁扳手)取锁固螺丝7,再将操作部11b及锁固螺丝7共同被导引至底座92内进行螺锁。施术者一手紧握脊椎手术工具1b(预锁扳手)以紧锁锁固螺丝7并将连接杆8下压,另一手则施力于脊椎手术工具1c(抗扭扳手),稳定底座92避免发生转动。

图8为本发明的脊椎手术工具的第五实施例的示意图,请同时参考图1a、图1d、图1e及图8所示。第五实施例的脊椎手术工具1d为骨填充或修复材料注射器,可应用在需填充骨水泥、人工骨或其他修复材料的脊椎手术中。需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脊椎手术工具1d所配合使用的钉杆91为具有注料通道(图未绘制)的钉杆91,植入先行装置9后,即可利用脊椎手术工具1d将骨水泥或其他修复材料注入脊椎骨中。

脊椎手术工具1d包括操作部11d、延长部12d、握持部13d及导引部14d,延长部12d的二端分别连接操作部11d及握持部13d,导引部14d设置于延长部12d。其中,本实施例的导引部14d套设于延长部12d,且导引部14d直接套设于延长部12d连接操作部11d的一端,使导引部14d与操作部11d的距离约为零。因应骨填充或修复材料注射器的功能,本实施例的操作部11d包括注射头117d,而延长部12d的内部可直接容置人工骨、骨水泥或其他修复材料,或容置装有人工骨、骨水泥或其他修复材料的注射针筒。脊椎手术工具1d在握持部13d后方装有推料功能的结构,例如转动推料柱132d。转动推料柱132d包括推料旋钮133d及内侧推料柱,推料旋钮133d内具有上下限位环及两者之间形成的限位空间。内侧推料柱外围具有向外延伸的定位环,其容置在限位空间内,因此使得推料旋钮133d被转动时只会推动内侧推料着向前移动,却不会带动内侧推料柱旋转,从而避免因为注射材料逐渐硬化使得注射针筒推杆可动性降低,但是又因为接触内侧推料柱所以受有扭力,最终因为累积扭力过大使得本身塑料材料无法承受而破裂或断裂,产生注射被迫中断的严重问题。

同样的,施术者可将导引孔141d穿过导引件94,以导引操作部11d接近底座92。之后,通过操作部11d上的外螺纹118d,与底座92内侧的螺纹配合,使两者稳定结合,并使注射头117d伸入钉杆91内的注料通道。接着,转动推料旋钮133d,推动内侧推料柱,再推动注射针筒的推杆,从而将人工骨、骨水泥或其他修复材料注入椎体或其他骨组织中。

图9a为本发明的脊椎手术工具的第六实施例的示意图,请参考图1a、图1d、图1e及图9a所示。底座92具有可移除部922,前述的导引件94设置于可移除部922的上缘。当完成连接杆8的固定后,施术者需要利用折断器移除可移除部922,而本实施例的脊椎手术工具1e即为折断器。本实施例的脊椎手术工具1e同样包括操作部11e、延长部12e、握持部13e及导引部14e,且延长部12e的二端分别连接操作部11e及握持部13e。

图9b为图9a所示的操作部的内部示意图,请搭配参考图9b所示。本实施例的操作部11e具有一容置空间119e,其具有与可移除部922配合的形状,以套于底座92的可移除部922上。在本实施例中,导引部14e包括相互连通的二导引孔141e、141f。具体而言,其中一导引孔141e靠近延长部12e,而另一导引孔141f则靠近操作部11e,且位于容置空间119e上端。

施术者可将操作部11e接近底座92的其中一侧的导引件94,再将导引件94自容置空间119e上端的导引孔141f穿入,并从另一导引孔141e穿出,如图9a的箭头符号所示。藉此导引操作部11e的容置空间119e平顺地去套于可移除部922上,亦即使可移除部922可精准的插入容置空间119e内。接着,操作者即可对握持部13e施力,将可移除部922向外侧扳折,可移除部922折断后,再依相同的导引路径移出脊椎手术工具1e及折断的可移除部922。

需说明的是,在本发明任一实施例中针对结构、尺寸、材料等具体说明的内容,除因为功能不同而使脊椎手术工具技术本质上就有不同的部分外,其他并不特别限制于该实施例,而均可以延伸至其他实施例中作为参考,尤其是对导引部的说明。

另外,本发明另提供一种导引一脊椎手术工具接近一先行装置的方法。先行装置可参考前述的实施例的先行装置9,其包括至少一导引件。脊椎手术工具包括一操作部、一延长部、一握持部以及一导引部。延长部的一端连接于操作部,握持部连接于延长部的另一端,导引部设置于延长部,导引部具有至少一导引孔。而关于各元件的结构特征,及其连接关系,可参考前述实施例的脊椎手术工具1、1a、1b、1c、1d、1e的其中任一,于此不加赘述。

图10为本发明的导引脊椎手术工具接近先行装置的方法的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请参考图10所示。本实施例的方法是为一种施术者操作脊椎手术工具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先组合导引件于先行装置上(步骤s10);放置先行装置于一患者体内,且使导引件至少部分露出患者体外(步骤s20);以导引孔穿过导引件(步骤s30);以及导引脊椎手术工具接近先行装置(步骤s40)。其中,步骤s10关于先行装置及其导引件的组装,其细节内容可参考前述图1a及图1b的说明。步骤s20关于放置先行装置于患者体内的方法及工具,可参考前述图1c的说明,而使导引件至少部分露出患者体外的结果可参考图1d所示。关于步骤s30及步骤s40,导引孔穿过导引件,以及导引脊椎手术工具接近先行装置的作动,可参考前述第一实施例至第六实施例的脊椎手术工具与先行装置的作动关系。以图5c、图5f及图5g所示为例,当导引孔141b穿过导引件94后,可进一步导引脊椎手术工具1b接近先行装置9,具体而言,使导引孔141b可在导引件94上向先行装置9的底座92移动,并进一步使操作部11b接近底座92。若为其他类型的手术工具,例如椎弓螺钉调整器、骨填充或修复材料注射器、抗扭扳手或折断器等,其操作部亦可与先行装置的部件结合。

综上所述,依据本发明的脊椎手术工具及导引脊椎手术工具的方法,其与具有导引件的先行装置配合使用,脊椎手术工具包括一操作部、一延长部、一握持部及一导引部。延长部的二端分别连接操作部及握持部,而导引部设置于延长部。导引部具有导引孔,操作者可藉由将导引孔对准并穿过导引件,使导引孔可以于导引件上移动,从而带动脊椎手术工进行有方向性的移动,而使操作部有效且有效率地接近先行装置,进行后续操作。因此,可以减少施术者在手术时遭遇操作空间受限及视线被阻碍等的问题,以及扩张或剥离组织产生的不良影响,对于提升手术成功率、降低手术时间以及加速术后复原都非常有帮助。

另外,本发明的脊椎手术工具可以是椎弓螺钉内固定器系统或皮质骨轨迹螺钉技术中,配合螺钉使用的多种不同器械,故即便是脊椎手术过程中需多次更换不同手术器械,施术者皆可通过导引孔穿过导引件,使得脊椎手术工具的动作路径可依循导引件,从而平顺地被导引至螺钉,或循循原本进入的路径自螺钉处移出体内,降低伤口的扩大。

特别是应用于微创手术中,先行装置的导引件可以自手术伤口外露于病患的背部,施术者可以清楚地知悉先行装置被植入的位置,在后续操作手术工具时,也可以轻易地辨别或对准应该进入方向。

本发明无论就目的、手段及功效,均显示其迥异于现有技术的特征。惟应注意的是,上述诸多实施例为了便于说明而举例,本发明所主张的权利范围自应以权利要求所述为准,而非仅限于上述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