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心肌缺血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116504阅读:63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治疗心肌缺血的药物。



背景技术:

心肌缺血,是指心脏的血液灌注减少,导致心脏的供氧减少,心肌能量代谢不正常,不能支持心脏正常工作的一种病理状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冠脉狭窄或闭塞是引起心肌缺血最主要、最常见的病因,进而导致心肌缺血缺氧,由此引起的心脏病即大家常说的“冠心病”,所以冠心病是心肌缺血的“罪魁祸首”。心肌缺血严重危害中老年人的健康,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压力越来越来,生活的不规律等,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呈现年轻化的趋势,一些20-30岁的年轻人也出现心肌缺血的表现。

引起心肌缺血的病因、病理过程复杂,目前对它的治疗以药物保守治疗为主。心肌缺血的药物治疗的关键是使氧的供应与消耗重新达到平衡,其治疗手段主要可分为两类,一种是减少心肌耗氧量,另一种是改善冠脉血流量。目前临床上应用的抗心肌缺血药物有多种,常用的包括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以及心肌代谢药物等。

与西医西药相比较而言,通过中医治疗,毒副作用较轻,更易受到广大医务工作者和患者朋友的青睐。近年来,我国对抗心肌缺血的中草药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发掘和提高了祖国中医药学,如从活血化瘀药中的丹参、三七、川芎、银杏叶、毛冬青,从解表药中发掘的葛根,从补益药中发掘的人参,从清热解毒药中发掘的四季青等,经初步研究显示有一定的抗心肌缺血作用。

虽然现有技术中提供的中药组合物在治疗心肌缺血上或多或少都具有一些疗效,但部分组方或多或少会给患者的胃肠、肝肾带来一定的毒副作用,总的说来,目前对于心肌缺血的治疗尚无理想确切的中药治疗药物。

黄精是传统中药材,具有延缓衰老、改善心血管、抗病原微生物、止血、降低对血糖、抗病毒、抗疲劳、抗氧化作用、改善身体机能等作用,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有黄精的治疗心肌缺血的药物,能够治疗心肌缺血,并且没有副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治疗心肌缺血的药物,该中药组合物:纯中草药制成,无副作用,标本兼治,疗效显著,临床症状消失迅速,治愈后无反弹现象,适应于心肌缺血等疾病的治疗。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治疗心肌缺血的药物,以重量分数计,包括如下原料:

酒黄精40-60份、麸炒枳壳5-15份、土茯苓15-25份、海螵鞘5-15份、佛手20-30份、黄芪45-60份、益母草5-15份、蒲公英5-15份、灵芝3-10份、白芍5-15份、三七粉10-20份、丹参10-20份、党参25-35份、远志5-15份、鸡内金5-15份、北柴胡3-10份、山萸肉25-35份、麸炒白术25-35份、香橼20-30份、磁石3-10份、桑白皮25-30份。

配方中所用原料均为中药配方颗粒,优选广东一方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中药配方颗粒。

其中所述的酒黄精优选45-55份,所述的麸炒枳壳优选7-10份,所述的土茯苓优选17-22份。

其中所述的海螵鞘优选9-12份,所述的佛手优选23-27份,所述的黄芪优选50-60份,所述的益母草优选9-12份。

其中所述的蒲公英优选9-12份,所述的灵芝优选5-9份,所述的白芍优选9-12份。

其中所述的三七粉优选12-17份,所述的丹参优选12-17份,所述的党参优选27-32份。

其中所述的远志优选9-12份,所述的鸡内金优选5-10份,所述的北柴胡优选5-9份。

其中所述的山萸肉优选27-33份,所述的麸炒白术优选27-32份,所述的香橼优选22-27份;

其中所述的磁石优选5-9份,所述的桑白皮优选24-28份。

制备本发明治疗心肌缺血的药物时还可以加入养气化瘀组合物,其中养气化瘀组合物占组合物总重量的1/5。

所述养气化瘀组合物以重量份数计,由如下成分制成:

银杏提取物100份,路路通提取物3-7份,紫苏提取物10-15份,合欢花提取物15-20份,红花提取物20-30份,杭菊花提取物6-10份,杜仲提取物5-10份,桑叶提取物20-25份。

本发明所述治疗心肌缺血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依次包括如下步骤:

(1)按配方计算出加工原料重量,放置于容皿,混合均匀;

(2)将混合均匀的粉料压片或灌装胶囊、抛光,再进行灭菌处理后得成品。

其中步骤(2)中的灭菌处理温度90-110℃,优选90-100℃。

本发明药物组合物通过佛手、麸炒枳壳、香橼、鸡内金等进行调养脾胃,配合其他组分,对治疗心肌缺血具有很好的效果,经过试验证明,如果缺少了这几种组分,治疗效果要差的多,没有病人心电图能够恢复正常。

本发明治疗心肌缺血中药组合物的服用方法如下:

每日3次,每次10g,饭后30分钟温水冲服,30天为1个疗程。

本发明所用原料说明如下:

酒黄精:黄精也叫做是鸡头黄精或者叫做爪子参和鸡爪参。用黄精来直接做药,也可以用黄精来制作出酒黄精,酒黄精就是采用了黄精用酒炖或者蒸的方法做出来的;可以用酒黄精来起到抗氧化,抗疲劳等方面的好处。

麸炒枳壳:为芸香科植物酸橙citrusaurantiuml.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未成熟果实;7月果皮尚绿时采收,自中部横切为两半,晒干或低温干燥;生枳壳药性猛烈,炒后药性缓和,对胃的刺激也小得多;有健脾开胃,调五脏,下气,止呕逆,消痰功效。治反胃,霍乱泻痢,消食,破症结痃癖,五膈气,除风明目及肺气水肿,利大小肠;【功能主治】理气宽中,行滞消胀;用于胸胁气滞,胀满疼痛,食积不化,痰饮内停;胃下垂,脱肛,子官脱垂。

土茯苓:为百合科植物光叶菝葜的干燥根茎,其为多年生常绿攀缘状灌木,多生于山坡或林下;入药部分只选择其干燥后的根茎。常于夏、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后干燥入药;或趁鲜切成薄片后干燥、入药;味甘、淡,性平。有解毒,除湿,通利关节之功效,主要用于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体拘挛,筋骨疼痛;湿热淋浊,带下,痈肿,瘰疬,疥癣。

海螵蛸:为乌贼科动物无针乌贼sepiellamaindronideroehebrune或金乌贼sepiaesculentahoyle的干燥内壳;具有收敛止血,涩精止带,制酸止痛,收湿敛疮之功效;常用于吐血衄血,崩漏便血,遗精滑精,赤白带下,胃痛吞酸;外治损伤出血,湿疹湿疮,溃疡不敛。

佛手:果实在成熟时各心皮分离,形成细长弯曲的果瓣,状如手指,故名佛手;有理气化痰、止呕消胀、舒肝健脾、和胃更多种药用功能;对老年人的气管炎、哮喘病有明显的缓解作用;对一般人的消化不良、胸腹胀闷,有更为显著的疗效。佛手可制成多种中药材,久服有保健益寿的作用。

黄芪:又名绵芪。多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主根肥厚,木质,常分枝,灰白色;茎直立,上部多分枝,有细棱,被白色柔毛;其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降压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

益母草:又名:蓷、茺蔚、坤草、九重楼、云母草、森蒂,为唇形科、益母草属植物,夏季开花。其干燥地上部分为常用中药,中国大部分地区均产,生用或熬膏用。一年或二年生草本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生于山野荒地、田埂、草地等;在夏季生长茂盛花未全开时采摘,味辛苦、凉,活血、祛淤、调经、消水,治疗妇女月经不调,胎漏难产,胞衣不下,产后血晕,瘀血腹痛,崩中漏下,尿血、泻血,痈肿疮疡。

蒲公英:拉丁学名:taraxacummongolicumhand.-mazz.,菊科,蒲公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尿散结;治急性乳腺炎,淋巴腺炎,瘰疬,疔毒疮肿,急性结膜炎,感冒发热,急性扁桃体炎,急性支气管炎,胃炎,肝炎,胆囊炎,尿路感染。

灵芝:又称林中灵、琼珍(学名:ganodermalucidumkarst)是多孔菌科真菌灵芝的子实体;具有补气安神、止咳平喘、延年益寿的功效,用于眩晕不眠、心悸气短、神经衰弱、虚劳咳喘。

白芍:毛莨科植物芍药paeonialactiflorapall.的干燥根。夏、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头尾和细根,置沸水中煮后除去外皮或去皮后再煮,晒干;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用于头痛眩晕,胁痛,腹痛,四肢挛痛,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

三七:主产于云南文山州,故名文山三七,又名文州三七,为五加科植物三七panaxnotoginseng(burk.)f.h.chen的干燥根和根茎;用于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胸腹刺痛,跌扑肿痛。

丹参:味苦、微辛,性微寒;心、脾、肝、肾血分之药;有活血祛瘀,养血安神,凉血消肿的功效。

党参:学名;codonopsispilosula(franch.)nannf.桔梗科党参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补中益气,健脾益肺之功效;党参有增强免疫力、扩张血管、降压、改善微循环、增强造血功能等作用;此外对化疗放疗引起的白细胞下降有提升作用。

远志:学名:polygalatenuifoliawilld,又名葽绕、蕀蒬等。产东北、华北、西北和华中以及四川;多年生草本,主根粗壮,韧皮部肉质;具有安神益智、祛痰、消肿的功能,用于心肾不交引起的失眠多梦、健忘惊悸,神志恍惚,咳痰不爽,疮疡肿毒,乳房肿痛。

鸡内金:为雉科动物家鸡gallusgallusdomesticusbrisson的干燥沙囊内壁。杀鸡后,取出鸡肫,立即剥下内壁,洗净,干燥。鸡内金甘平,健胃消食,涩精止遗,通淋化石,健脾。

北柴胡:学名:bupleurumchinensedc.,)是伞形科,柴胡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可达85厘米。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主外感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肝郁胁痛乳胀;头痛头眩;月经不调;气虚下陷之脱肛;子宫脱垂;胃下垂。

山萸肉,别称山茱萸、山芋肉、山于肉、枣皮等,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4-10米;树皮灰褐色;小枝细圆柱形,无毛或稀被贴生短柔毛冬芽顶生及腋生,卵形至披针形,被黄褐色短柔毛;花黄色,核果长椭圆形,长1.2-1.7厘米,直径5-7毫米,红色至紫红色;核骨质,狭长椭圆形,长约12毫米,有几条不整齐的肋纹。花期3-4月;果期9-10月;成熟果实为中药,用于眩晕耳鸣,腰膝酸痛,阳痿遗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大汗虚脱。

麸炒白术:先将锅用中火烧热,撒入麦麸;待冒烟时,投入白术片,不断翻炒,至白术呈焦黄色,逸出焦香气,取出,筛去麦麸,放凉。

香橼:学名citrusmedical.,又名枸橼或枸橼子,属不规则分枝的灌木或小乔木;有清香气,味略苦而微甜,性温,无毒。理气宽中,消胀降痰。

磁石:为氧化物类矿物尖晶石族磁铁矿,主含四氧化三铁(fe3o4),采挖后,除去杂石,用于惊悸失眠,头晕目眩,视物昏花,耳鸣耳聋,肾虚气喘。

桑白皮:桑白皮为桑科植物桑的干燥根皮。别名桑根白皮、桑根皮、桑皮、白桑皮。

银杏:为银杏科植物银杏ginkgobilobal.的干燥叶,秋季叶尚绿时采收,及时干燥,一般为人工栽培,栽培地区北至辽宁,南达广东,东起浙江,西达陕西、甘肃、西南到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敛肺平喘,化浊降脂的功效,用于瘀血阻络,胸痹心痛,中风偏瘫,肺虚咳喘,高脂血症。

路路通:为金缕梅科植物枫香树liquidambarformosanahance的干燥成熟果序;冬季果实成熟后采收,除去杂质,干燥,有祛风活络,利水,通经的作用。

紫苏:别名:桂荏、白苏、赤苏等;为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紫苏叶能散表寒,发汗力较强,用于风寒表症,见恶寒、发热、无汗等症,常配生姜同用;如表症兼有气滞,有可与香附、陈皮等同用;行气宽中紫苏叶用于脾胃气滞、胸闷、呕恶。

合欢花:拉丁学名:albizziajulibrissindurazz.是豆科,合欢属落叶乔木,喜温暖湿润和阳光充足环境,气微香,味淡;有宁神作用,主要是治郁结胸闷、失眠健忘、滋阴补阳、眼疾、神经衰弱等功效。

红花:拉丁学名:carthamustinctoriusl.,别名:红蓝花、刺红花,菊科、红花属植物,干燥的管状花,橙红色,花管狭细,先端5裂,裂片狭线形,花药黄色,联合成管,高出裂片之外,其中央有柱头露出,用于活血通经,散瘀止痛,有助于治经闭、痛经、恶露不行、胸痹心痛、瘀滞腹痛、胸胁刺痛、跌打损伤、疮疡肿痛疗效。

杭菊花:杭菊花是菊目,菊科的植物;因原产于浙江杭州等地,所以叫做杭菊花;杭菊花甘凉,功用作用:疏散风热,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杜仲:杜仲叶为杜仲科植物杜仲eucommiaulmoidesoliv.的干燥叶,夏、秋二季枝叶茂盛时采收,晒干或低温烘干;功能与主治:补肝肾,强筋骨;用于肝肾不足,头晕目眩,腰膝酸痛,筋骨痿软。

桑叶:学名:foliummori;中药名,是桑科植物桑的干燥叶,是蚕的日常食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视为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表1、表2、表3和表4为本发明药物组合物的实施例配方(以g为单位),表1、表2配方中所用原料均为中药配方颗粒,广东一方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表1

表2

养气化瘀组合物配方见表3,实施例6-10和对比例1-3中还包含表3所示的养气化瘀组合物,其中养气化瘀组合物占组合物总重量的1/5。

表3

对比例1在实施例10的基础上去掉了海螵鞘;对比例2在实施例10的基础上去掉了磁石;对比例1在实施例10的基础上去掉了酒黄精。

对比例4

将麸炒枳壳换为枳壳,麸炒白术换为白术,其他与实施例10的配方相同。

以上实施例、对比例的制备方法如下:

(1)按配方计算出加工原料重量,放置于容皿,混合均匀;

(2)将混合均匀的粉料灌装胶囊,再进行灭菌处理后得成品。

其中步骤(2)中的灭菌处理温度100℃。

以上实施例、对比例的使用效果情况如下:

一、毒副作用试验

将本发明治疗心肌缺血的药物,对小白鼠进行毒性试验。每天取2克用沸开水冲匀,凉后投喂60只小白鼠,连续120天观察,小白鼠无任何异常反应。

二、轻微心肌缺血病人服用结果:

选取100例血压、血脂正常,心电图显示st段轻微下移0.05-0.075mv,偶尔有胸闷的患者,年龄40-45岁,每组10人,医生诊断为心肌缺血,服用实施例1-10的治疗心肌缺血中药组合物,每日3次,每次10g,饭后30分钟温水冲服;

饮食为低脂低盐饮食,1个月后,实施例6-10病人的心电图全部恢复正常,胸闷现象消失;2个月后,实施例1-5病人的心电图全部恢复正常,胸闷现象消失。

三、严重心肌缺血病人服用结果:

1、选取50例血压、血胆固醇偏高(收缩压140~159mmhg,血胆固醇>220mg/dl),心电图显示st段下移0.10-0.15mv,经常胸闷、胸痛的患者,年龄40-50岁,医生诊断为冠心病型心肌缺血,每组10人,分别服用实施例1-5的治疗心肌缺血中药组合物,每日3次,每次10g,饭后30分钟温水冲服,饮食为低脂低盐饮食,2个月后,实施例1-5的全部病人心电图显示st段下移0.05-0.10mv,胸闷、胸痛减轻,继续服用2个月,效果不明显,血压、血胆固醇轻微降低,效果不明显。

2、选取90例血压、血胆固醇偏高(收缩压140~159mmhg,血胆固醇>220mg/dl),心电图显示st段下移0.10-0.15mv,经常胸闷、胸痛的患者,年龄40-50岁,医生诊断为冠心病型心肌缺血,每组10人,分别服用实施例6-10和对比例1-4的治疗心肌缺血中药组合物,每日3次,每次10g,饭后30分钟温水冲服,饮食为低脂低盐饮食,效果见表4。

表4

从以上实施例、对比例可以看出,实施例10的效果最好。

四、典型病例

患者:李某,女,49岁,于2016年3月25日就诊,患者主诉心慌胸闷.偶觉短暂胸痛一年,时常觉心悸,胸闷,气短,并伴有短暂胸痛,劳累或思虑过度后似加重,平时疲倦,多汗;体检见面色咣白,舌质暗淡,舌苔薄白,脉细弱,心律齐,85次/分,心脏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心电图检查显示ⅱ、ⅲ、avf导联st段均水平下移0.1mv,服用含有养气化瘀组合物的实施例10,每日3次,每次10g,饭后30分钟温水冲服,2个月后,患者临床症状消失,心电图检查恢复正常,痊愈。

因为本发明药物同时调节脾胃和心脏,以上患者均没有出现肠胃反应,并且能够促进心肌缺血的治疗。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