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心脏病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491523阅读:44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治疗心脏病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心脏病是一类比较常见的循环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调节血液循环的神经体液组织构成,循环系统疾病也称为心血管病,包括上述所有组织器官的疾病,在内科疾病中属于常见病,其中以心脏病最为多见,能显著地影响患者的劳动力。

心脏病包括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类,以后天性最常见。后天性的心脏病包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感染性心脏病、内分泌性心脏病、血液病性心脏病、营养代谢性心脏病等。

心脏病的病因较复杂,通常采用手术介入性治疗,但这类治疗方法有以下缺点,一是费用高,二是对病人的创伤较大。

目前对中药配方治疗心脏病的研究已成为热点,然而现有技术公开的中药配方对心脏病的见效慢。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心脏病的中药,所述的中药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感染性心脏病、内分泌性心脏病、血液病性心脏病、营养代谢性心脏病等各种类型的心脏病见效快,疗程短。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上述中药的制备方法,所述的制备方法流程简单、条件温和,适用范围广,更易推广。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治疗心脏病的中药,主要由以下组分制成:按重量份计,

丹参1-10份、升麻1-10份、黄芪1-10份、麦冬1-8份、当归1-8份、桔梗1-7份、知母1-7份、柴胡1-7份、半夏1-7份、党参1-7份、酸枣仁1-8份、天冬1-8份、远志1-8份、桂枝1-7份、甘草1-7份、菖蒲1-8份、厚朴1-10份、砂仁1-10份、山楂1-10份、葛根1-10份、茯苓1-10份、白术1-10份、大枣1-10份、甘草1-10份、黑附片1-5份、桂枝1-7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中药成分丰富,能够从病理上根除不同类型心脏病的病因,彻底治愈,并且见效快。另外,相比手术介入式治疗,本发明的药物费用低,对病人的创伤小,顺应性更好。

其中,丹参具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之功效;用于胸痹心痛,脘腹胁痛,瘕瘕积聚,热痹疼痛,心烦不眠,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疮疡肿痛。

升麻主治时气疫疠,头痛寒热,喉痛,口疮,斑疹不透;中气下陷,久泻久痢,脱肛,妇女崩、带,子宫下坠;痈肿疮毒。

黄芪主治温热病、上呼吸道感染、肺热咳嗽、湿热黄胆、肺炎、痢疾、咳血、目赤、胎动不安、高血压、痈肿疖疮等症。黄芪的临床抗菌性比黄连好,而且不产生抗药性。

麦冬有生津解渴、润肺止咳之效。

当归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等功效。

桔梗宣肺、利咽、祛痰、排脓,用于咳嗽痰多,胸闷不畅,咽痛,音哑,肺痈吐脓,疮疡脓成不溃

知母热病烦渴,肺热燥咳,骨蒸潮热,内热消渴,肠燥便秘。

柴胡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肝郁气滞、胸肋胀痛、脱肛、子宫脱垂、月经不调。

半夏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等功效,用于痰多咳喘,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等。

党参补中益气、和胃生津、祛痰止咳;用于脾虚食少便溏,四肢无力,心悸,气短,口干,自汗,脱肛,阴挺。

酸枣仁含有生物碱、多种氨基酸和金属元素等成分,能起到宁心安神、补中养肝、敛汗等作用,对虚烦不眠、惊悸怔忡、体虚自汗等病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天冬养阴生津,白喉。败毒抗癌,、清势化痰、滋阴润燥。

远志具有安神益智、祛痰、消肿的功能,用于心肾不交引起的失眠多梦、健忘惊悸,神志恍惚,咳痰不爽,疮疡肿毒,乳房肿痛。

桂枝具有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气的功效。常用于风寒感冒,脘腹冷痛,血寒经闭,关节痹痛,痰饮,水肿,心悸等。

甘草常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菖蒲用于癫痫,惊悸健忘,神志不清,湿滞痞胀,泄泻痢疾,风湿疼痛,痈肿疥疮。

厚朴对食积气滞、腹胀便秘、湿阻中焦等疾病有治疗作用。

砂仁主治脾胃气滞,宿食不消,腹痛痞胀,噎膈呕吐,寒泻冷痢。

山楂用于肉食积滞,胃脘胀满,泻痢腹痛,瘀血经闭,产后瘀阻,心腹刺痛,胸痹心痛,疝气疼痛,高脂血症。

本发明在以上多种药材基本功效的基础上,利用多种药材之间的协同作用提高了对心脏病的疗效,尤其是对冠心病类心脏病的见效快,治愈率高,疗程短。具体地,本发明利用多种药材的药效的差异,从血液循环系统、淋巴循环系统、组织液循环系统三方面调节人体对血脂、血糖、无机盐、激素、蛋白等新陈代谢,使人体内的这些物质恢复正常水平,从而保证机体健康运转。其中,丹参、当归主要用于调节血液循环代谢,升麻、黄芪、麦冬、桔梗、知母、半夏、党参、天冬主要用于调节呼吸系统的代谢物,其它药材主要调节胃肠道系统,从而为呼吸系统和血液循环系统提供合理水平的营养物质,从而逐渐消除心脏病的病因。由此可见,上述所有药材协同作用治愈各种代谢类型的心脏病,例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感染性心脏病、内分泌性心脏病、血液病性心脏病、营养代谢性心脏病等。

本发明的中药对各类心脏病可2个小时后减小,疗程在1至3个月之间,有极其严重者,需6个月。

上述中药的配方还可以进一步改进,以缩短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疗程。例如:

优选地,按重量份计,丹参1-8份、升麻8-10份、黄芪1-5份、麦冬5-8份、当归1-8份、桔梗1-7份、知母1-7份、柴胡1-7份、半夏1-7份、党参1-7份、酸枣仁1-8份、天冬1-8份、远志1-8份、桂枝1-7份、甘草1-7份、菖蒲1-8份、厚朴1-10份、砂仁1-10份、山楂1-10份、葛根1-10份、茯苓1-10份、白术1-10份、大枣1-10份、甘草1-10份、黑附片1-5份、桂枝1-7份。

更优选地,按重量份计,丹参1-8份、升麻8-10份、黄芪1-5份、麦冬5-8份、当归1-4份、桔梗5-7份、知母1-5份、柴胡5-7份、半夏1-5份、党参1-7份、酸枣仁1-8份、天冬1-8份、远志1-8份、桂枝1-7份、甘草1-7份、菖蒲1-8份、厚朴1-10份、砂仁1-10份、山楂1-10份、葛根1-10份、茯苓1-10份、白术1-10份、大枣1-10份、甘草1-10份、黑附片1-5份、桂枝1-7份。

本发明的中药治疗各类心脏病,均可以制成散剂、胶囊剂、片剂或汤剂等口服剂型。

以片剂为例,所述中药还包括辅料,所述辅料包括填充剂、粘合剂、崩解剂和润滑剂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填充剂、粘合剂、崩解剂和润滑剂。

优选地所述填充剂选自淀粉、糖粉、糊精、乳糖、预胶化淀粉、微晶纤维素、甘露醇和山梨醇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微晶纤维素;

优选地,所述粘合剂选自淀粉、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和聚维酮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聚维酮;

优选地,所述崩解剂选自羧甲基淀粉钠、羟丙基淀粉和聚乙烯吡咯酮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聚乙烯吡咯酮;

优选地,所述润滑剂选自硬脂酸镁、硅胶、滑石粉、氢化植物油和十二万级硫酸钠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氢化植物油;

当微晶纤维素、聚维酮、聚乙烯吡咯酮和氢化植物油组成辅料制成片剂时,中药的吸收率高、疗程更短。

相比其它剂型,片剂无需煎煮、浸提等过程,多药材的药效成分保留率最高,而且保质期长。

优选地,所述辅料的重量百分含量为10-40%。

辅料的加入量过多会影响药效,加入量过少则不利于赋形,综合考虑,以10-40%为佳,例如10%、15%、20%、25%、27%、29%、30%、33%、35%、38%、40%等。

优选地,所述填充剂、粘合剂、崩解剂和润滑剂的重量比为10:1~3:0.5~1:0.1~0.5。

依该比例制剂时,会产生一定的缓释效果,延长药效时间。

综上所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达到了以下技术效果:

(1)治病类型多:可用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感染性心脏病、内分泌性心脏病、血液病性心脏病、营养代谢性心脏病等各种类型的心脏病。

(2)见效快:口服两小时后可见效。

(3)治愈率高:对各种类型的心脏病的治愈率都可达到99%以上,甚至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治愈率达到100%。

(4)疗程短:疗程在1至3个月之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视为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实施例1

(1)取药材:

丹参1g、升麻10g、黄芪1g、麦冬8g、当归1g、桔梗7g、知母1g、柴胡7g、半夏1g、党参7g、酸枣仁1g、天冬8g、远志1g、桂枝7g、甘草1g、菖蒲8g、厚朴1g、砂仁10g、山楂1g、葛根10g、茯苓1g、白术10g、大枣1g、甘草10g、黑附片1g、桂枝7g。

(2)将上述药材磨粉,过500目筛。

(3)取辅料:将微晶纤维素、聚维酮、聚乙烯吡咯酮和氢化植物油以10:3:0.5:0.5的重量比混合,加入到第(2)的药粉(药粉与辅料的重量比为9:1)中,加入适量水,搅拌混匀,放入压片机压片,干燥,即得片剂。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辅料的含量不同,即在第(3)步将辅料与药粉以4:6的重量比混合,其余操作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辅料的含量不同,即在第(3)步将辅料与药粉以3:7的重量比混合,其余操作同实施例1。

实施例4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辅料的组成不同,即微晶纤维素、聚维酮、聚乙烯吡咯酮和氢化植物油的混合比例为10:1:1:0.1,其余操作同实施例1。

实施例5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辅料的组成不同,辅料由淀粉、甲基纤维素、羟丙基淀粉和硅胶以10:3:0.5:0.5的重量比混合而成,其余操作同实施例1。

实施例6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制剂类型不同,本实施例为汤剂,具体如下:

(1)取药材:

丹参10g、升麻1g、黄芪10g、麦冬1g、当归8g、桔梗7g、知母1g、柴胡7g、半夏1g、党参7g、酸枣仁1g、天冬8g、远志1g、桂枝7g、甘草1g、菖蒲8g、厚朴1g、砂仁10g、山楂10g、葛根1g、茯苓10g、白术1g、大枣10g、甘草1g、黑附片5g、桂枝1g。

(2)将药材斜切片,放入水中,煮沸,煎煮2小时,过滤,收集煎液。

实施例7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药物配方不同,具体如下:

丹参5g、升麻6g、黄芪7g、麦冬3g、当归5g、桔梗4g、知母5g、柴胡5g、半夏4g、党参4g、酸枣仁4g、天冬4g、远志4g、桂枝4g、甘草4g、菖蒲4g、厚朴5g、砂仁5g、山楂5g、葛根5g、茯苓5g、白术5g、大枣3g、甘草1g、黑附片2g、桂枝2g。

其余操作同实施例1。

实施例8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药物配方不同,具体如下:

丹参8g、升麻8g、黄芪5g、麦冬5g、当归8g、桔梗7g、知母1g、柴胡7g、半夏1g、党参7g、酸枣仁1g、天冬8g、远志1g、桂枝7g、甘草1g、菖蒲8g、厚朴1g、砂仁5g、山楂5g、葛根5g、茯苓5g、白术1-10g、大枣5g、甘草5g、黑附片3g、桂枝4g。

其余操作同实施例1。

实施例9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药物配方不同,具体如下:

丹参8g、升麻8g、黄芪5g、麦冬8g、当归4g、桔梗5g、知母5g、柴胡5g、半夏5g、党参7g、酸枣仁1g、天冬2g、远志3g、桂枝4g、甘草5g、菖蒲5g、厚朴3g、砂仁2g、山楂3g、葛根3g、茯苓2g、白术1-10g、大枣2g、甘草2g、黑附片1g、桂枝2g。

其余操作同实施例1。

实施例10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药物配方不同,具体如下:

丹参4g、升麻9g、黄芪3g、麦冬6g、当归3g、桔梗6g、知母3g、柴胡6g、半夏4g、党参6g、酸枣仁5g、天冬5g、远志5g、桂枝6g、甘草4g、菖蒲4g、厚朴4g、砂仁4g、山楂4g、葛根3g、茯苓4g、白术1g、大枣4g、甘草1g、黑附片2g、桂枝3g。

其余操作同实施例1。

临床例:

病例1:

张某某,男,41岁,突发性心前区疼痛达半月,经医院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口服本发明实施例1的药物(一次服用300mg,每天三次),服用两小时后,心绞痛缓解,继续服用一个月后,痊愈。

病例2

王某某,女,62岁,心慌气短、乏力、咳嗽、水肿、粉红色泡沫痰,出现以上症状数十天,经医院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口服本发明实施例7的药物(一次服用500mg,每天三次),服用两小时后,咳嗽、心慌缓解,继续服用两个月后,痊愈。

病例3

赵某某,男,57岁,胸部憋闷、隐痛不适、乏力、气短,出现以上症状数月,经医院诊断为高血压性心脏病,口服本发明实施例8的药物(一次服用400mg,每天三次),服用1小时后,胸部憋闷缓解,继续服用两个月后,痊愈。

病例4

钱某某,男,65岁,长期咳嗽、咳痰及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活动后症状加重,出现以上症状数月,经医院诊断为肺源性心脏病,口服本发明实施例9的药物(一次服用400mg,每天三次),服用两小时后,咳嗽、咳痰缓解,继续服用三个月后,痊愈。

病例5

张某某,男,64岁,心律失常、心衰、胸前或胸部沉重感、胸痛、气短等,出现以上症状数月,经医院诊断为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口服本发明实施例10的药物(一次服用500mg,每天三次),服用两小时后,胸痛、气短缓解,继续服用三个月后,痊愈。

病例6

李某某,男,56岁,突发性心前区疼痛达半月,经医院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口服本发明实施例2的药物(一次服用400mg,每天三次),服用两小时后,心绞痛缓解,继续服用一个月后,痊愈。

病例7

王某某,女,64岁,突发性心前区疼痛达半月,经医院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口服本发明实施例6的药物(一次服用300mg,每天三次),服用两小时后,心绞痛缓解,继续服用一个月后,痊愈。

病例8

樊某某,女,68岁,突发性心前区疼痛达半月,经医院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口服本发明实施例6的药物(一次服用300mg,每天三次),服用两小时后,心绞痛缓解,继续服用两个月后,痊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