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恒温手术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30897阅读:53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恒温手术台。



背景技术:

根据gb50333-2002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手术室的温度需控制在22℃~24℃的范围内。这个温度适宜医生进行手术操作,但对病人来说并不合适。在手术实施的过程中,由于手术室的环境、麻醉条件、器官暴露程度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麻醉导致的体温调节功能障碍和暴露于手术室低温环境的共同作用下,大多数手术患者会出现低体温(临床上将体温<36℃称为低体温)症状。而低体温状态会增加机体氧气的消耗量,使凝血机制发生紊乱,抑制机体免疫功能,使心脑血管系统并发症发生率增加。因此,为了保证手术的顺利成功进行,保持患者术中体温稳定显得尤为重要。

现在临床上已有多种有效地预防术中非有意的低体温的措施,所以有低体温疗法的特别指征,维持术中的正常体温已经成为常规操作。常规的做法是加温液体,将所有术中的静脉补液及冲洗液加温至37℃。但是加温液体的办法只能适用于部分手术患者,并且对于液体的加热温度控制操作比较复杂。

专利号为cn2517409的“水循环变温毯”,专利号为cn106974758a的“一种防压伤变温毯”等技术方案采用水或者气作为热源对术中患者进行体温维持。变温毯相当于一套小型复杂设备,需要复杂的机械系统作为支撑,存在操作复杂,温度反馈滞后等缺陷;此外,这些外加设备还会对手术操作造成不同程度的干扰。

专利号为cn2899767的“一种恒温手术台”提出了加热保温措施,但该手术台是通电加热,因此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此外,由于其带电,既不便于消毒操作,又会对手术操作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实用性不强。

综上所述,目前并没有一款安全性高、操作简便、对手术零影响的能够维持术中患者体温恒定的恒温手术台。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提供另一种恒温手术台。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恒温手术台,所述恒温手术台包括:手术台主体和内嵌于所述手术台主体内的功能箱;

所述功能箱包括:壳体以及所述壳体内部的功能层;

所述功能层包括由上至下依次排列的:顶部保温层、第一储热层、制热层和第二储热层,以及设置于所述顶部保温层、所述第一储热层、所述制热层和所述第二储热层侧壁和底部的绝热层。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储热层和/或所述第二储热层采用相变温度在20℃~80℃范围内的相变储热材料作为储热介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储热层和/或所述第二储热层的制备步骤为:

a)将相变储热材料加工成高热导率维型相变材料;

b)以板材形态组成所述第一储热层和/或所述第二储热层。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步骤a)进一步为:

a1)在所述相变储热材料中添加维型的高分子材料;

a2)在所述相变储热材料中添加高热导率组分。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所述高分子材料包括:sbs、pe、sebs、poe。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所述高热导率组分包括:金属网格蜂窝、石墨烯、金属粉、膨胀石墨。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储热层和/或所述第二储热层的制备步骤为:

将相变储热材料封装于软质密闭包装中,并将该密闭包装以阵列形式排布。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制热层采用电阻发热模式进行制热。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绝热层和所述顶部保温层采用低热导率材料制备而成。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绝热层和所述顶部保温层采用真空和/或中空隔热结构。

本发明提供的恒温手术台,将功能箱内嵌于手术台中。功能箱中设置有由相变储热材料制备而成的储热层。在手术进行前,通过制热层加热,上下两个储热层同时储存热量。两个储热层的设置可以在术中进一步延长恒温时间,适应于各种时长的手术操作。在实际手术操作过程中,断开电源,由储热层持续而温和地释放热量,以保持术中患者的体温。克服了传统电热方式加热毯等技术在手术过程由于存在电流和电磁场而对手术操作造成影响的缺陷。同时,由于相变储热材料无毒无害,不会对患者产生不良影响。通过功能箱内嵌的形式,可以适用于多种手术台,使用方便、成本低。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所示为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恒温手术台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或相似的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发明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发明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此外,本发明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应当注意,在附图中所图示的部件不一定按比例绘制。本发明省略了对公知组件和处理技术及工艺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限制本发明。

参考图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恒温手术台,所述恒温手术台包括:手术台主体10和内嵌于所述手术台主体10内的功能箱20。

所述功能箱20包括:壳体21以及所述壳体内部的功能层。优选的,所述壳体21采用不锈钢和/或工程塑料制备而成。

所述功能层包括由上至下依次排列的:顶部保温层22、第一储热层23、制热层24和第二储热层25,以及设置于所述顶部保温层22、所述第一储热层23、所述制热层24和所述第二储热层25侧壁和底部的绝热层26。

所述第一储热层23和/或所述第二储热层25采用相变温度在20℃~80℃范围内的相变储热材料作为储热介质。相变储热材料的温度变化范围对储热效果的影响很大,为了更适用于手术患者,优选的,所述第一储热层23和/或所述第二储热层25采用相变温度在30℃~50℃范围内的相变储热材料作为储热介质。所述相变储热材料的相变温度例如:30℃、40℃或者50℃。

为了更好的适用于手术操作,对第一储热层23和/或所述第二储热层25的材料选择以及制备方式有所要求。优选的,所述第一储热层23和/或所述第二储热层25的制备步骤为:

步骤s101,将相变储热材料加工成高热导率维型相变材料。

其中,步骤s101进一步包括:

步骤s101-1,在所述相变储热材料中添加维型的高分子材料。优选的,所述高分子材料包括但不限于:sbs、pe、sebs、poe。

步骤s101-2,在所述相变储热材料中添加高热导率组分。优选的,所述高热导率组分包括但不限于:金属网格蜂窝、石墨烯、金属粉、膨胀石墨。

步骤s102,以板材形态组成所述第一储热层23和/或所述第二储热层25。

除了上述的制备方法,所述第一储热层23和/或所述第二储热层25的制备方法还可以为:将相变储热材料封装于软质密闭包装中,并将该密闭包装以阵列形式排布。其中,软质密闭包装可以是塑料袋,例如:pe膜、tpu贴膜布、pe贴膜布和/或pvc贴膜布等。

优选的,所述制热层24采用电阻发热模式进行制热,例如:电阻丝。所述制热层24的制热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热毯式、电热片式、碳纤维膜形式。

为了增加安全性,延长所述功能箱的使用寿命,优选的,所述制热层24还包括限温器和/或限流器,所述限温器和/或限流器与发热丝相连接,用于控制所述发热丝的温度,进而控制制热层24的温度。

为了能在制热层24加热完成后对医护人员进行有效提示,优选的,所述制热层24还包括警示装置,所述警示装置用于在所述制热层24工作完毕后进行警示。制热层24的加热过程就是第一储热层23和/或第二储热层25的储热过程,因此制热层24工作完毕,即表示第一储热层23和/或第二储热层25储热完成,恒温手术台可以投入使用。优选的,所述警示装置可以为灯光提示、震动提示和/或声音提示,由于手术室灯光较多且较为明亮,因此优选采用声音提示。此外,警示装置通过提示医护人员储热完成,还能有效延长产品使用寿命,并降低火灾风险。

为了更长时间的保存热量,并将热量释放至所需位置,因此,所述绝热层26和所述顶部保温层22优选采用低热导率材料制备而成。所述低热导率材料包括但不限于:气凝胶、玻璃棉和/或岩棉。

为了进一步节约成本,除了添加低热导率材料来进行隔热,还可以将所述绝热层26和所述顶部保温层22采用真空和/或中空隔热结构来制备。采用真空和/或真空隔热结构制备绝热层26和顶部保温层22也可以获得不错的效果。

为了进一步减少热量损失,绝热层26的厚度比较厚,优选的,所述绝热层可以采用如20mm以上的超细玻璃纤维隔热毡或者15mm以上的玻璃纤维增强二氧化硅气凝胶等。而顶部保温层22则需要既延缓热量散失,又要缓缓释放热量以保证患者的体温维持,因此顶部保温层22的厚度要薄于所述绝热层26,优选的,采用如5mm的绒布。

根据不同的需求,所述手术台主体10和所述功能箱20可以一体化形成。为了进一步降低成本,还可以将手术台主体10和功能箱20分体制作,这样功能箱20可以匹配多个现有手术台主体10。优选的,所述手术台主体10和所述功能箱20的上表面处于同一水平高度。当然,手术台主体10还可以略高于所述功能箱20,以便医生在功能箱20上设置其他手术需要的器械。

从附图1可以看出,功能层为整体结构,即患者平躺时,从头到脚都是恒温的。而根据需要,功能层还可以灵活设置为分段结构,例如:三段式,头部、躯干部以及腿部。

本发明提供的恒温手术台采用相变储热材料提前储热,手术时在断电情况下供热保温,安全可靠;操作简单;长时间维持患者体温恒定,有利于手术的安全顺利进行。

虽然关于示例实施例及其优点已经详细说明,应当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保护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各种变化、替换和修改。对于其他例子,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容易理解在保持本发明保护范围内的同时,工艺步骤的次序可以变化。

此外,本发明的应用范围不局限于说明书中描述的特定实施例的工艺、机构、制造、物质组成、手段、方法及步骤。从本发明的公开内容,作为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容易地理解,对于目前已存在或者以后即将开发出的工艺、机构、制造、物质组成、手段、方法或步骤,其中它们执行与本发明描述的对应实施例大体相同的功能或者获得大体相同的结果,依照本发明可以对它们进行应用。因此,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旨在将这些工艺、机构、制造、物质组成、手段、方法或步骤包含在其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