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痛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227370阅读:45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痛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痛风(gout)是嘌呤代谢障碍所致的一组异质性慢性代谢性疾病,其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症、反复发作的痛风性急性关节炎、间质性肾炎和痛风石形成;严重者伴关节畸形或尿酸性尿路结石。本病常伴有肥胖、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等,临床上称为代谢综合征。高尿酸血症和痛风仅为本综合征中的表现之一。痛风依病因不同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痛风指在排除其他疾病的基础上,由于先天性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障碍所引起;继发性痛风指继发于肾脏疾病或某些药物所致尿酸排泄减少、骨髓增生性疾病及肿瘤化疗所致尿酸生成增多等。原发性痛风:多有遗传性,但临床有痛风家族史者仅占10%~20%。尿酸生成过多在原发性高尿酸血症的病因中占10%。其原因主要是嘌呤代谢酶缺陷,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gprt)缺乏和磷酸核糖焦磷酸盐(prpp)合成酶活性亢进。原发性肾脏尿酸排泄减少约占原发性高尿酸血症的90%,具体发病机制不清,可能为多基因遗传性疾病,但应排除肾脏器质性疾病。继发性痛风:指继发于其他疾病过程中的一种临床表现,也可因某些药物所致。骨髓增生性疾病如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红细胞增多症、溶血性贫血和癌症等可导致细胞的增殖加速,使核酸转换增加,造成尿酸产生增多。恶性肿瘤在肿瘤的放化疗后引起细胞大量破坏,核酸转换也增加,导致尿酸产生增多。肾脏疾病包括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多囊肾、铅中毒和高血压晚期等引起的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可使尿酸排泄减少,导致血尿酸浓度升高。药物如噻嗪类利尿药、呋塞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小剂量阿司匹林和烟酸等,可竞争性抑制肾小管排泄尿酸而引起高尿酸血症。另外,肾移植患者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也可发生高尿酸血症,可能与免疫抑制剂抑制肾小管排泄尿酸有关。目前,原发性痛风缺乏病因治疗,尚无根治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治疗痛风的中药组合物,以重量份计,该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白术10~20份、茯苓10~15份、薏苡仁10~20份、苍术10~15份、石膏15~30份、桂枝10~15份、知母10~20份、丹皮10~15份、黄柏10~15份、丹参10~30份、鸡血藤15~20份、穿山甲10~15份、泽夕10~20份、蜈蚣2条、乌梢蛇15~20份、香附10~15份、元胡10~20份、木香10~15份、制马钱子6~9份。

上述治疗痛风的中药组合物,优选组分为:白术15~18份、茯苓11~13份、薏苡仁13~18份、苍术12~13份、石膏18~25份、桂枝11~14份、知母13~18份、丹皮12~15份、黄柏12~15份、丹参18~26份、鸡血藤17~19份、穿山甲12~15份、泽夕10~18份、蜈蚣2条、乌梢蛇16~20份、香附13~15份、元胡15~20份、木香10~15份、制马钱子6~9份。

上述治疗痛风的中药组合物,最优组分为:白术16份、茯苓12份、薏苡仁15份、苍术12份、石膏20份、桂枝12份、知母15份、丹皮13份、黄柏13份、丹参20份、鸡血藤17份、穿山甲13份、泽夕13份、蜈蚣2条、乌梢蛇18份、香附14份、元胡17份、木香13份、制马钱子7份;或,白术17份、茯苓13份、薏苡仁16份、苍术13份、石膏23份、桂枝13份、知母17份、丹皮14份、黄柏14份、丹参24份、鸡血藤18份、穿山甲14份、泽夕16份、蜈蚣2条、乌梢蛇19份、香附15份、元胡18份、木香15份、制马钱子8份。

上述治疗痛风的中药组合物,该中药组合物可以制成粉剂、胶囊和汤剂中的任意一种。

本发明还公开了所述的治疗痛风的中药组合物的一种制备方法,剂型为胶囊,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按照所述治疗痛风的中药组合物的原料重量份称取白术、茯苓、薏苡仁、苍术、石膏、桂枝、知母、丹皮、黄柏、丹参、鸡血藤、穿山甲、泽夕、蜈蚣、乌梢蛇、香附、元胡、木香、制马钱子;

步骤(2):将步骤(1)中称取的中药原料置于清水中浸泡10-15min,去除药粉中杂物;

步骤(3):将步骤(2)所得的中药原料从水中捞出,置于自然光下晒干;晒干后含水率控制在小于等于98%;

步骤(4):将步骤(3)干燥后的中药置于中药研磨机中研磨成粉,过500-800目筛分后,在紫外光杀菌灯下杀菌处理12-24小时;

步骤(5):将步骤(4)得到的中药粉末填充在胶囊中,即得到治疗痛风的中药胶囊。

本发明还公开了第二种治疗痛风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剂型为粉剂,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按照所述治疗痛风的中药组合物的原料重量份称取白术、茯苓、薏苡仁、苍术、石膏、桂枝、知母、丹皮、黄柏、丹参、鸡血藤、穿山甲、泽夕、蜈蚣、乌梢蛇、香附、元胡、木香、制马钱子;

步骤(2):将步骤(1)中称取的中药原料置于清水中浸泡10-15min,去除药粉中杂物;

步骤(3):将步骤(2)所得的中药原料从水中捞出,置于自然光下晒干;晒干后含水率控制在小于等于98%;

步骤(4):将步骤(3)干燥后的中药置于中药研磨机中研磨成粉,过500-800目筛分后,在紫外光杀菌灯下杀菌处理12-24小时;

步骤(5):将步骤(4)得到的中药粉末装入中药网包中,即得到治疗痛风的中药粉剂。

本发明还公开了第三种治疗痛风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剂型为汤剂,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按照所述治疗痛风的中药组合物的原料重量份称取白术、茯苓、薏苡仁、苍术、石膏、桂枝、知母、丹皮、黄柏、丹参、鸡血藤、穿山甲、泽夕、蜈蚣、乌梢蛇、香附、元胡、木香、制马钱子;

步骤(2):将步骤(1)中称取的中药原料置于药锅中,并加入清水浸泡30min,去除药粉中杂物;清水的加入量以淹没所有中药原料为宜,浸泡后,采用武火煮沸后,文火加热30-50分钟,过滤得一次药液;

步骤(3):向步骤(2)中砂锅中的药渣中加入清水,清水的加入量以淹没所有药渣为宜,进行第二次煎煮,先武火煮沸,再文火煮30分钟,过滤得二次药液;

步骤(4):将步骤(2)和步骤(3)中所得药液合并,装袋,自然冷却至室温后置于冰箱中冷藏,冷藏温度控制在0-5℃,由此制得治疗痛风的中药汤剂。

各组分药理如下:

白术:性味归经:味苦,甘,性温。归脾、胃经。功能主治: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土白术健脾,和胃,安胎。用于脾虚食少,泄泻便溏,胎动不安。

茯苓:性味:甘淡,平。归经:肝经、胃经、脾经。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

薏苡仁:性味:甘淡,凉。入脾、肺、肾经。健脾渗湿,除痹止泻,清热排浓。用于水肿,脚气,小便不利,湿痹拘挛,脾虚泄泻,肺痈,肠痈;扁平疣。

苍术:性味:辛苦,温。归经:入脾、胃经。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用于脘腹胀满,泄泻水肿,脚气痿躄,风湿痹痛,风寒感冒,夜盲。

石膏:性味:辛甘,寒。入胃经、肺经。治热病壮热不退,心烦神昏,谵语发狂,口渴咽干,肺热喘急,中暑自汗,胃火头痛、牙痛,热毒壅盛,发斑发疹,口舌生疮。煅敷生肌敛疮。外治痈疽疮疡,溃不收口,汤火烫伤。

桂枝:性味:辛甘,温。入膀胱、心、肺经。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气。用于风寒感冒,脘腹冷痛,血寒经闭,关节痹痛,痰饮,水肿,心悸,奔豚。

知母:性味:苦,寒。入肺、胃、肾经。清热泻火,生津润燥。用于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燥咳,骨蒸潮热,内热消渴,肠燥便秘。

丹皮:性味:苦、辛、寒。归经:入心、肝、肾经。功能:清热凉血,活血散瘀。主治:斑疹吐衄,血滞经闭,经前发热,痈肿疮毒,损伤瘀血、阴虚发热、无汗滑蒸。

黄柏:性味归经:味苦,性寒。肾、膀胱经。功能:有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的功效。主治:用于湿热泻痢,黄疸尿赤,带下阴痒,热淋涩痛,脚气痿蹙,骨蒸劳热,盗汗,遗精,疮疡肿毒,湿疹湿疮。盐黄柏滋阴降火。用于阴虚火旺,盗汗骨蒸。

丹参:性味:味苦,微寒。归经:归心、肝经。功效: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用于胸痹心痛,脘腹胁痛,瘕瘕积聚,热痹疼痛,心烦不眠,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疮疡肿痛。

鸡血藤:性味归经:味苦;微甘;性温。心经;脾经。功用:补血,活血,通络。用于月经不调,血虚萎黄,麻木瘫痪,风湿痹痛。主治:活血舒筋;养血调经。主手足麻木;肢体瘫痪;风湿痹痛;妇女有经不调;痛经;闭经。

穿山甲:性味:咸,凉。归经:入肝经、胃经。功能主治:滋阴,补血。治阴虚血少,腰膝痿弱,劳嗽骨蒸,遗精,崩漏,月经不调,消渴,溲数,耳聋,目昏。

泽夕:泽夕指生泽泻。为原药去杂质切片生用入药者。主要作用是解毒,味甘;淡;性寒。归肾;膀胱经。利水,渗湿,泄热。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呕吐,泻痢,痰饮,脚气,淋病,尿血。

蜈蚣:性味:辛,温。归肝经。功效:熄风镇痉,通络止痛,攻毒散结。主治:用于肝风内动,痉挛抽搐,小儿惊风,中风,半身不遂,破伤风,风湿顽痹,偏正头痛,疮疡,蛇虫咬伤。

乌梢蛇:性味:味甘,性平。功效:祛风通络,定惊。主治风湿痹痛,惊痫,皮肤疥癣,面疮,麻风。

香附:性味归经:辛、微苦、微甘,平。归肝、脾、三焦经。理气解郁,止痛调经。治肝胃不和,气郁不舒,胸腹胁肋胀痛,痰饮痞满,月经不调,崩漏带下。

元胡: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肝、脾经。是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妙品,尤以止痛之功效而著称于世。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归纳元胡有“活血,理气,止痛,通小便”四大功效,并推崇元胡“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故专治一身上下诸痛”。

木香:性味:辛味辛;苦;性温。归经:归脾;大肠、三焦经。功效:行气,止痛,健脾,消食。主治:行气止痛;调中导滞。主胞胁胀满足;脘腹胀痛;嗳吐泄泻;痢疾后重。用于胸脘胀痛、泻痢后重、食积不消、不思饮食;中气不省;突发耳聋;蛇虫咬伤;牙痛。

制马钱子:马钱子味苦,性温,有大毒,归肝、脾经,具有通络止痛,散结消肿的功效。制马钱子毒性降低,质地酥脆,亦易粉碎,可供内服,常制成丸散应用。多用于风湿痹痛,跌打损伤,骨折瘀痛,痈疽疮毒,瘰疬,痰核,麻木瘫痪。功效:活血通络;马钱子有舒筋活血,散寒通络的功效。对于乳腺肿块,痈疽肿痛有很好的疗效。消炎抗菌:马钱子也有抗炎作用,适用于非特异性炎症痈疽肿痛有一定的疗效。止痛:马钱子是中药止痛最管用的药物之一,特别是乳痛风湿骨痛,肌肉损伤疼痛有特效。祛瘀生肌:马钱子对小儿麻痹,手足麻木,抗癌等也有一定的作用。

本发明以健脾益气的白术为君药,以利水渗湿的茯苓和健脾渗湿的薏苡仁为臣药,以燥湿健脾的苍术、治热病的石膏、温通经脉的桂枝、清热泻火的知母、清热凉血的丹皮、泻火除蒸的黄柏、活血祛瘀的丹参、活血通络的鸡血藤、滋阴补血的穿山甲、利水渗湿的泽夕、通络止痛的蜈蚣、祛风通络的乌梢蛇、理气解郁的香附、活血化瘀的元胡、行气止痛的木香为佐药,以通络止痛、散结消肿的制马钱子为使药,配伍合理,相辅相成,充分发挥各自的药性,具有清热泻火、健脾渗湿、滋阴补血、活血通络,通经止痛之功效,针对通风,无毒副作用,疗效好,疗程短,标本兼治,不复发。

该中药组合物可以制备成中药片剂、颗粒、中药丸等多种形式,并不局限为汤剂和胶囊,适用于多种治疗方式,用药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治疗痛风的中药组合物,以重量份计,该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白术10份、茯苓15份、薏苡仁10份、苍术15份、石膏15份、桂枝15份、知母10份、丹皮15份、黄柏10份、丹参30份、鸡血藤15份、穿山甲15份、泽夕10份、蜈蚣2条、乌梢蛇20份、香附10份、元胡20份、木香10份、制马钱子9份。

实施例2

一种治疗痛风的中药组合物,以重量份计,该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白术20份、茯苓10份、薏苡仁20份、苍术10份、石膏30份、桂枝10份、知母20份、丹皮10份、黄柏15份、丹参10份、鸡血藤20份、穿山甲10份、泽夕20份、蜈蚣2条、乌梢蛇15份、香附15份、元胡10份、木香15份、制马钱子6份。

实施例3

一种治疗痛风的中药组合物,以重量份计,该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白术15份、茯苓13份、薏苡仁13份、苍术13份、石膏18份、桂枝14份、知母13份、丹皮15份、黄柏12份、丹参26份、鸡血藤17份、穿山甲15份、泽夕10份、蜈蚣2条、乌梢蛇16份、香附15份、元胡15份、木香15份、制马钱子6份。

实施例4

一种治疗痛风的中药组合物,以重量份计,该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白术18份、茯苓11份、薏苡仁18份、苍术12份、石膏25份、桂枝11份、知母18份、丹皮12份、黄柏15份、丹参18份、鸡血藤19份、穿山甲12份、泽夕18份、蜈蚣2条、乌梢蛇20份、香附13份、元胡20份、木香10份、制马钱子9份。

实施例5

一种治疗痛风的中药组合物,以重量份计,该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白术16份、茯苓12份、薏苡仁15份、苍术12份、石膏20份、桂枝12份、知母15份、丹皮13份、黄柏13份、丹参20份、鸡血藤17份、穿山甲13份、泽夕13份、蜈蚣2条、乌梢蛇18份、香附14份、元胡17份、木香13份、制马钱子7份。

实施例6

一种治疗痛风的中药组合物,以重量份计,该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白术17份、茯苓13份、薏苡仁16份、苍术13份、石膏23份、桂枝13份、知母17份、丹皮14份、黄柏14份、丹参24份、鸡血藤18份、穿山甲14份、泽夕16份、蜈蚣2条、乌梢蛇19份、香附15份、元胡18份、木香15份、制马钱子8份。

实施例7:制成胶囊

实施例1-6所述的治疗痛风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剂型为胶囊,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按照所述治疗痛风的中药组合物的原料重量份称取白术、茯苓、薏苡仁、苍术、石膏、桂枝、知母、丹皮、黄柏、丹参、鸡血藤、穿山甲、泽夕、蜈蚣、乌梢蛇、香附、元胡、木香、制马钱子;

步骤(2):将步骤(1)中称取的中药原料置于清水中浸泡10-15min,去除药粉中杂物;

步骤(3):将步骤(2)所得的中药原料从水中捞出,置于自然光下晒干;晒干后含水率控制在小于等于98%;

步骤(4):将步骤(3)干燥后的中药置于中药研磨机中研磨成粉,过500-800目筛分后,在紫外光杀菌灯下杀菌处理12-24小时;

步骤(5):将步骤(4)得到的中药粉末装入胶囊中,即得到治疗痛风的中药胶囊。

实施例8制成粉剂

实施例1-6所述的治疗痛风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剂型为粉剂,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按照所述治疗痛风的中药组合物的原料重量份称取白术、茯苓、薏苡仁、苍术、石膏、桂枝、知母、丹皮、黄柏、丹参、鸡血藤、穿山甲、泽夕、蜈蚣、乌梢蛇、香附、元胡、木香、制马钱子;

步骤(2):将步骤(1)中称取的中药原料置于清水中浸泡10-15min,去除药粉中杂物;

步骤(3):将步骤(2)所得的中药原料从水中捞出,置于自然光下晒干;晒干后含水率控制在小于等于98%;

步骤(4):将步骤(3)干燥后的中药置于中药研磨机中研磨成粉,过500-800目筛分后,在紫外光杀菌灯下杀菌处理12-24小时;

步骤(5):将步骤(4)得到的中药粉末装入中药网包中,即得到治疗痛风的中药粉剂。

实施例9制成汤剂

实施例1-6所述的治疗痛风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剂型为汤剂,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按照所述治疗痛风的中药组合物的原料重量份称取白术、茯苓、薏苡仁、苍术、石膏、桂枝、知母、丹皮、黄柏、丹参、鸡血藤、穿山甲、泽夕、蜈蚣、乌梢蛇、香附、元胡、木香、制马钱子;

步骤(2):将步骤(1)中称取的中药原料置于药锅中,并加入清水浸泡30min,去除药粉中杂物;清水的加入量以淹没所有中药原料为宜,浸泡后,采用武火煮沸后,文火加热30-50分钟,过滤得一次药液;

步骤(3):向步骤(2)中砂锅中的药渣中加入清水,清水的加入量以淹没所有药渣为宜,进行第二次煎煮,先武火煮沸,再文火煮30分钟,过滤得二次药液;

步骤(4):将步骤(2)和步骤(3)中所得药液合并,装袋,自然冷却至室温后置于冰箱中冷藏,冷藏温度控制在0-5℃,由此制得治疗痛风的中药汤剂。

毒性试验

选取体重相当的成年小白鼠40只,分为对照组和给药组,饲养条件一致,对照组不喂药,给药组每天喂药1次,每天记录各个小白鼠的身体状况、摄食、饮水、体重,试验持续六个月,与对照组相比,给药组小白鼠身体状况、摄食、饮水、体重增长均正常,且未见小白鼠生病或死亡。提示该药安全性好,无毒副作用。

本发明以实施例5所给出的数据进行了临床疗效追踪,疗效汇总如下:

1.选取痛风病例数450例,平均年龄45岁,将患者随机分为四组,治疗组150例,对照组300例,两组年龄等资料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2.治疗方法,治疗组口服本发明优选配方实施例5制得的中药组合物,每日分早晚两次服用汤剂,疗程3-5周。

3.诊断标准

参照《现代中医临床诊断学》中的诊断依据进行临床诊断:

治愈:关节活动及其外形恢复正常,血液尿酸浓度正常;

显效:关节活动基本恢复功能,血液尿酸浓度明显下降;

好转:关节活动功能有所好转,血液尿酸浓度有所下降;

无效:经过治疗后,症状没有好转。

总有效率=(治愈+显效+好转)/n×100%。

4.临床观察实验结果:

病例数450,其中治疗组150例;对照组300例,对照组随机平均分成三组,每组100例。

治疗组:采用的药方为实施例5的药方、实施例9提供的制备方法,

对照组1:采用的是缺君药(白术):一种治疗痛风的中药组合物,以重量份计,该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茯苓12份、薏苡仁15份、苍术12份、石膏20份、桂枝12份、知母15份、丹皮13份、黄柏13份、丹参20份、鸡血藤17份、穿山甲13份、泽夕13份、蜈蚣2条、乌梢蛇18份、香附14份、元胡17份、木香13份、制马钱子7份。

对照组2:采用的是缺臣药(茯苓):一种治疗痛风的中药组合物,以重量份计,该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白术16份、薏苡仁15份、苍术12份、石膏20份、桂枝12份、知母15份、丹皮13份、黄柏13份、丹参20份、鸡血藤17份、穿山甲13份、泽夕13份、蜈蚣2条、乌梢蛇18份、香附14份、元胡17份、木香13份、制马钱子7份。

对照组3:采用的是缺臣药(薏苡仁):一种治疗痛风的中药组合物,以重量份计,该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白术16份、茯苓12份、苍术12份、石膏20份、桂枝12份、知母15份、丹皮13份、黄柏13份、丹参20份、鸡血藤17份、穿山甲13份、泽夕13份、蜈蚣2条、乌梢蛇18份、香附14份、元胡17份、木香13份、制马钱子7份。

治疗组,男性75例、女性75例,年龄20-70岁,发病时间3月-2年。治疗周期为3-5个疗程,治愈率65%,显效率75%,有效率85%。

对照组1,男性50例、女性50例,年龄20-70岁,发病时间3月-2年。治疗周期为3-5个疗程,治愈率3%,显效率为15%,有效率为30%。

对照组2,男性50例、女性50例,年龄20-70岁,发病时间3月-2年。治疗周期为3-5个疗程,治愈率5%,显效率为25%,有效率为35%。

对照组3,男性50例、女性50例,年龄20-70岁,发病时间3月-2年。治疗周期为3-5个疗程,治愈率8%,显效率为10%,有效率为35%。

5.典型病例

5.1陈某某,安阳市汤阴县人,男,59岁。左腿关节红肿、热痛,累及小关节及踝、足,血尿酸为560umol/l,采取西药治疗三个月,疗效甚微,血尿酸含量居高不下,遂到发明人所在的中医门诊就诊,给予本发明实施例5的治疗痛风的中药,一周后,小关节及踝、足不再肿痛,两周后左腿关节不再红肿、热痛,检测血尿酸为352umol/l,痊愈。半年后追访:无复发。

5.2冯某某,安阳市汤阴县人,男,46岁。右脚脚踝热痛、肿胀、僵硬,无法行走,血尿酸为502umol/l,给予本发明实施例5的治疗痛风的中药,一周后,不再肿痛,两周后不再僵硬,检测血尿酸为349umol/l,痊愈。半年后追访:无复发。

5.3魏某某,男,43岁,安阳市汤阴县人。2001年开始拇趾关节剧热疼痛,日轻夜重,不能着地,手腕、肘关节疼痛。经过中西药治疗未见好转。2007年6月关节疼痛大发作,呻呤。不能着地,到县医院检查,血液尿酸浓度增加,诊断为痛风。2007年7月起服用本发明实施例5的治疗痛风的中药,服一星期后关节不疼痛,能走路。服药四个星期后关节活动及其外形恢复正常,血液尿酸浓度正常。治愈。

5.4欧阳某某,男,45岁,安阳市汤阴县人。2006年开始出现拇趾关节剧热疼痛,不能着地,伴有寒热、头痛、心悸,反复发作。1999年10月拇趾关节剧热疼痛,大发作,不能着地。畏寒、头疼、心悸,血液尿酸浓度增加,诊断为痛风。经服用本发明实施例5的治疗痛风的中药治疗,服药一星期关节不疼痛,能走路;服药四个星期后关节活动及其外形恢复正常,血液尿酸浓度正常。治愈。

5.5郭某某,男,68岁,安阳市汤阴县人。2006年拇趾关节剧烈,日轻夜重,不能着地,手腕关节疼痛。经过中西药治疗效果不佳。2009年病情加重,血液尿酸浓度增加,诊断为痛风。2009年3月5日起服用本发明实施例5的治疗痛风的中药,一星期后疼痛减轻,能走路。四个星期后关节活动及其外形恢复正常,血液尿酸浓度正常。治愈。

5.6覃某某,女,24岁,安阳市汤阴县人。2008年开始足拇趾关节剧热疼痛,不能着地,心慌,心悸。经医院检查为痛风。2008年元月服用本发明实施例5的治疗痛风的中药,一星期后疼痛减轻,关节活动自如,能走路。五个星期后关节活动及其外形恢复正常,血液尿酸浓度正常。治愈。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他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更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