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肝郁气滞颗粒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227096阅读:164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肝郁气滞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肝郁气滞证是指由于肝的疏泄功能异常,疏泄不及而致气机瘀滞所表现的情志抑郁,胸胁或少腹胀满窜痛,情志抑郁或易怒、善太息,或见咽部异物感,或颈部瘿瘤,或胁下肿块;妇女可见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痛经,舌苔薄白,脉弦的证候。又称肝气郁结症,简称肝郁症。本证多因情志不遂,或突然受到精神刺激,或因病邪侵扰,阻遏肝脉,致使肝气失于疏泄、条达所致。

1.肝郁气滞型胃痛

(1)病因肝气失于疏泄条达,横犯脾胃,而致肝胃不和或肝脾不和,气血阻滞而致胃痛。

(2)表现胃脘疼痛,连及两胁,攻撑走窜,每因情志不遂而加重,善太息,不思饮食,寐差.舌苔薄白,脉弦。

(3)治则疏肝和胃,理气止痛。

(4)主方柴胡疏肝散加减。

2.肝郁气滞型痞满

(1)病因情志失和,气机乖乱,忧思太过则伤脾,恼怒太过则伤肝,肝脾气机郁滞,影响胃脘和降,升降失常,引发痞满。

(2)表现脘腹痞塞胀闷不舒,连及两胁,嗳气则舒,心烦易怒,时作太息,常因情志因素而加重,苔薄白,脉弦。

(3)治则疏肝解郁,理气消脾。

(4)主方柴胡疏肝散或半夏厚朴汤加减。

3.肝郁气滞型呃逆

(1)病因肝气郁结,失于调达,以致肝气乘逆于胃,胃气上冲动隔而成呃逆。

(2)表现呃逆连声,胸胁胀满,或肠鸣矢气,或呼吸不利,或恶心嗳气,脘闷食少,舌苔薄腻,弦而滑。

(3)治则理气化痰,降逆止呃。

(4)主方旋覆代赭汤加减。

4.肝郁气滞型腹痛

(1)病因抑郁恼怒,肝气失于疏泄条达,气机不畅,气滞而痛;或忧思伤脾,或肝郁克脾,肝胃不和,气机不利,腹气失于通降而发腹痛,或气滞日久,血行不畅,气滞血瘀于腹中,脉络不通而致腹痛。

(2)表现腹部疼痛,胀满不舒,痛无定处,攻撑走窜,常引发少腹,时聚时散,得嗳气则舒,每因情志不遂而加重,舌苔薄白,脉弦。

(3)治则疏肝和胃,理气止痛。

(4)主方柴胡疏肝散加减。

5.肝郁气滞型便秘

(1)病因情志失和,肝气郁结,失于调达,导致传导失司从而导致便秘。

(2)表现大便干结、欲便不出,腹中胀满,伴见胸胁满闷,嗳气呃逆,食欲不振,肠鸣矢气,便后不畅,舌苔薄白,或薄黄,脉弦。

(3)治则顺气导滞,降逆通便。

(4)主方六磨汤加减。

6.肝郁气滞型胁痛

(1)病因抑郁恼怒,情志不舒,肝气失于疏泄条达,气机不畅,气阻络闭,发为胁痛。

(2)表现胁肋胀痛,走窜,痛无定处,每因情志喜怒而增减,胸闷脘痞,饮食减少,嗳气频作,善太息,苔薄,脉弦。

(3)治法疏肝理气止痛。

(4)主方柴胡疏肝散加减。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肝郁气滞颗粒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一种肝郁气滞颗粒,包括青皮、陈皮、芍药,牡丹皮、栀子(炒)、泽泻、土贝母。

进一步的,肝郁气滞颗粒包括吴茱萸5-12克,人参5-12克,生姜12-20克,大枣4-8克。

进一步的,肝郁气滞颗粒包括青皮6克、陈皮6克、芍药6克,牡丹皮5克、栀子(炒)5克、泽泻5克、土贝母6克。

另一方面,肝郁气滞颗粒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取青皮、陈皮、芍药,牡丹皮、栀子(炒)、泽泻、土贝母,加药材总量的6倍水煎煮2小时后过滤,取过滤后的药渣再加8倍水煎煮2小时,过滤,弃去药渣,合并两次滤液;

(2)将合并后的滤液浓缩,然后冷却至室温,加入乙醇,边加边搅拌,放置12小时,过滤,取滤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浓缩得到稠膏;

(3)取辅料和稠膏,混合均匀后制粒,将颗粒干燥后整粒即得。

进一步的,步骤(2)中将合并后的滤液浓缩至60-70℃时相对密度为1.10-1.30。

进一步的,步骤(2)中浓缩得到稠膏在70-80℃的相对密度为1.25-1.30。

进一步的,步骤(3)中辅料包括甘露醇和微晶纤维素。

进一步的,步骤(3)中以质量比计稠膏:甘露醇:微晶纤维素=1:0.3:0.15。

进一步的,步骤(3)中干燥温度为50-60℃。

进一步的,步骤(2)中加入乙醇至含醇量在50-60%。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肝郁气滞颗粒,采用常见中药材为原料,配方科学,采用颗粒剂的剂型,分散度大,吸收快,药物到达病所迅速、显著提高了疗效,标本兼治,临床应用安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实施例1

(1)取青皮6克、陈皮6克、芍药6克,牡丹皮5克、栀子(炒)5克、泽泻5克、土贝母6克,加药材总量的6倍水煎煮2小时后过滤,取过滤后的药渣再加8倍水煎煮2小时,过滤,弃去药渣,合并两次滤液;

(2)将合并后的滤液浓缩至60-70℃时相对密度为1.10-1.30,然后冷却至室温,加入乙醇,边加边搅拌至含醇量在50-60%,放置12小时,过滤,取滤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浓缩得到在70-80℃的相对密度为1.25-1.30的稠膏;

(3)取甘露醇、微晶纤维素和稠膏(稠膏:甘露醇:微晶纤维素=1:0.3:0.15),混合均匀后制粒,50-60℃干燥颗粒后整粒即得。

实施例2

(1)取包括青皮10克、陈皮6克、芍药8克,牡丹皮5克、栀子(炒)8克、泽泻5克、土贝母10克,加药材总量的6倍水煎煮2小时后过滤,取过滤后的药渣再加8倍水煎煮2小时,过滤,弃去药渣,合并两次滤液;

(2)将合并后的滤液浓缩至60-70℃时相对密度为1.10-1.30,然后冷却至室温,加入乙醇,边加边搅拌至含醇量在50-60%,放置12小时,过滤,取滤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浓缩得到在70-80℃的相对密度为1.25-1.30的稠膏;

(3)取甘露醇、微晶纤维素和稠膏(稠膏:甘露醇:微晶纤维素=1:0.3:0.15),混合均匀后制粒,50-60℃干燥颗粒后整粒即得。

实施例3

(1)取包括青皮8克、陈皮8克、芍药9克,牡丹皮9克、栀子(炒)5克、泽泻9克、土贝母7克,加药材总量的6倍水煎煮2小时后过滤,取过滤后的药渣再加8倍水煎煮2小时,过滤,弃去药渣,合并两次滤液;

(2)将合并后的滤液浓缩至60-70℃时相对密度为1.10-1.30,然后冷却至室温,加入乙醇,边加边搅拌至含醇量在50-60%,放置12小时,过滤,取滤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浓缩得到在70-80℃的相对密度为1.25-1.30的稠膏;

(3)取甘露醇、微晶纤维素和稠膏(稠膏:甘露醇:微晶纤维素=1:0.3:0.15),混合均匀后制粒,50-60℃干燥颗粒后整粒即得。

本发明的肝郁气滞颗粒,采用常见中药材为原料,配方科学,采用颗粒剂的剂型,分散度大,吸收快,药物到达病所迅速、显著提高了疗效,标本兼治,临床应用安全。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以上所描述的系统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的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