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疏通腺管、消肿化结、通经化滞的外用药油及其制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61934阅读:81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药油及其制备方法,具体是一种具有疏通腺管、消肿化结、通经化滞作用的外用药油及其制备方法,本药油主要用于治疗甲状腺增生、淋巴结增生、乳腺增生、痛经、粉瘤、血瘤、前列腺增生等症,以及由甲状腺和淋巴结疾病所引起的继发性骨质疏松和肩周炎等症。



背景技术:

甲状腺是人体最大的内分泌腺,甲状腺位于喉下部和气管上端两侧,甲状腺呈h形,可分为左右两个侧叶及连接两侧叶的峡部,两侧叶上端可达甲状软骨中部,下至第六气管软骨环,峡部位于第二至第四气管软骨的前方。甲状腺的实质主要甲状腺滤泡构成,滤泡间还有少量的结缔组织及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淋巴管。甲状腺滤泡大小不等,呈圆形或椭圆形,滤泡腔内存有胶状物质,是碘化的甲状腺球蛋白。滤泡上皮细胞合成和释放甲状腺激素以胶质的形式贮存于滤泡腔内。在甲状腺滤泡细胞和滤泡间的结缔组织内含有少量滤泡旁细胞,又称c细胞,分泌降钙素,参与机体的骨盐代谢。

甲亢是由于甲状腺合成释放过多的甲状腺激素造成机体代谢亢进和交感神经兴奋,引起心悸、出汗、进食和便次增多和体重减少的病症。患者得了甲亢,自身就感觉乏力,眼睛凸出、眼胀,怕热多汗,白天少咳,咳出的痰是白色的,而夜晚睡觉多咳,使患者难以入睡。

当甲状腺不能自行调节时,就会出现滤泡增大,淋巴结也随之肿大。病久的患者在两锁骨中间的气管处会产生钙化结,而甲状腺周围的颞浅静脉、面外静脉、颈外静脉、颈内静脉等四条静脉也随之硬化。

淋巴结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当淋巴结区域发生病变时,病菌、毒素、寄生虫及癌细胞可沿淋巴管进入相应的局部淋巴结,刺激淋巴组织引起反应造成淋巴结增生。

乳腺增生和痛经是女性的常见病,乳腺增生是指乳腺上皮和纤维组织增生,乳腺组织导管和乳小叶在结构上的退行性病变及进行性结缔组织的生长,表现为乳房内有条索状、片块状、颗粒状或囊性结节。女性得了乳腺增生后时常会产生痛经的现象,痛经分为气滞血瘀型和寒湿凝滞型两种,气滞血瘀型痛经常伴有小腹胀痛或刺痛、乳房胀痛或刺痛、月经量少色暗、失眠、便秘、脸上长黄褐斑、偏头痛,寒湿凝滞型痛经常伴有小腹冷痛、脚凉、月经迟来、腰酸痛、脸上长痘痘、便溏等。

粉瘤又称皮脂腺囊肿,主要由于皮脂腺排泄管阻塞,皮脂腺囊状上皮被逐渐增多的内容物膨胀所形成的潴留性囊肿。血瘤是指体表血络扩张,纵横丛集而形成的肿瘤。

前列腺增生又称良性前列腺肥大,是中老年男性常见疾病之一,症状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夜尿增多及急迫性尿失禁等。

上述的甲状腺增生、淋巴结增生、乳腺增生、痛经、粉瘤、血瘤、前列腺增生等症均为常见的慢性疾病,如果采用常规西药治疗,需要使用多种不同的药物,长期服用西药,对人体的副作用较大,因此此类疾病更适合采用中医的方法来进行调理。根据中药理论,虽然这些病症的表现各异,但归根结底都是由于人体的各种腺管阻滞或病变所造成的。因此,只要能有效地疏通人体的相应腺管,并对病灶区域进行消肿化结、通经化滞治疗,即可恢复健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疏通腺管、消肿化结、通经化滞作用的外用药油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为:

一种具有疏通腺管、消肿化结、通经化滞作用的外用药油,包括以下配比的主药和辅药:

主药:茶籽油350-450毫升;

辅药:夏枯草15-20克、金银花10-15克、连翘15-20克、穿心莲10-15克、蒲公英10-15克、牡丹皮10-15克、徐长卿10-15克、宣木瓜5-10克、虎杖10-15克、三七15-20克、川芎10-15克、红花10-15克、鸡血藤15-20克、半夏10-15克、川贝母5-10克、昆布5-10克。

本具有疏通腺管、消肿化结、通经化滞作用的外用药油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称取夏枯草15-20克、金银花10-15克、连翘15-20克、穿心莲10-15克、蒲公英10-15克、牡丹皮10-15克、徐长卿10-15克、宣木瓜5-10克、虎杖10-15克、三七15-20克、川芎10-15克、红花10-15克、鸡血藤15-20克、半夏10-15克、川贝母5-10克、昆布5-10克放入容器中,加入水2500-3500毫升后用中火进行熬煮;

(2)待熬煮的药液浓缩至500-600毫升时,用滤布将药渣滤除,再将浓缩药液继续用小火进行煎熬浓缩,直至药液浓缩至100-120毫升,形成粘稠的中药浸膏;

(3)在滚烫的中药浸膏中加入茶籽油350-450毫升,继续用小火进行缓慢加热,边加热边搅拌,形成混合药油,待药油烧开后立即停火,然后静置待药油温度自然冷却到45-50℃时即可使用。在本步骤中,加入茶籽油时要注意将茶籽油沿容器边沿缓缓加入容器中,以防止炸锅。

本发明药油的使用方法为:用手从容器中将45-50℃的温热药油捞出后直接涂抹在患处,每日涂2-3次,每次涂好20-30分钟后即可擦掉;每次使用时都要先用容器把药油用小火烧开,然后停火静置待药油温度冷却到45-50℃时用手捞起涂抹在患处。

本发明的药油为瑶族医学中的祖传验方,虽然使用的配方均为常见的中药,但中药因个人用法不同,治疗的效果也不一样。本发明药油的起效方法与常规的药油有明显的不同之处,常规药油一般是采用油为佐料,对多种配药的有效成分进行萃取,其发挥主要作用的是配药,而在在本发明药油的配方中,是以温热的茶籽油作为主药,配以夏枯草、金银花、连翘、穿心莲、蒲公英、牡丹皮、徐长卿、宣木瓜、虎杖、三七、川芎、红花、鸡血藤、半夏、川贝母、昆布作为辅药,其中主药茶籽油所起到的作用最为关键。

茶籽油又名山茶油、茶油,是从山茶科山茶属植物油茶树(camelliaoleiferaabel)的成熟种子中提取的纯天然高级食用植物油,色泽金黄或浅黄,品质纯净,澄清透明,气味清香。经研究表明,长期食用茶籽油,能降低人体血清中的胆固醇,对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肥胖症等疾病有明显疗效。另外,茶籽油用于人体皮肤时,其渗透性特别好,具有很好的养颜护肤功效,其消化吸收率达99%以上,可有效消除产妇的妊娠纹。

基于茶籽油对人体皮肤的良好渗透性,本人家族作为瑶医世家在多年的行医实践中,还发现了茶籽油的一个重要功效:温热的茶籽油作用于人体皮肤时,可以快速渗入人体皮下组织内部来疏通人体皮肤内的相应腺管,茶籽油本身还具有很好的解毒消炎和镇痛的作用,因此可以对人体相应的病灶区域进行消肿化结、通经化滞。在以茶籽油为主药的基础上,再加入相应的辅药,使辅药中的有效成分也经茶籽油带入人体相应的病灶中综合起效,用于治疗甲状腺增生、淋巴结增生、乳腺增生、痛经、粉瘤、血瘤、前列腺增生等症,效果非常好。

本发明药油使用的辅药中:夏枯草具有清泄肝火、散结消肿、清热解毒、祛痰止咳、凉血止血的功效;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化淤的功效;连翘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消炎的功效;穿心莲具有的清热消炎、抗菌、保肝利胆功效;蒲公英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的功效;牡丹皮具有清热凉血、消炎镇痛、活血化瘀的功效;徐长卿具有祛风止痛、消炎祛肿的功效;宣木瓜具有舒筋活络、舒肝止痛、祛风除湿的功效;虎杖具有活血散瘀、祛风通络、清热利湿的功效;三七具有通脉行瘀、祛瘀生新、消肿定痛的功效;川芎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功效;红花具有活血通经、散瘀止痛的功效;鸡血藤具有活血舒筋,养血调经的功效;半夏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的功效;川贝母具有清热润肺、散结消肿、化痰止咳的功效;昆布具有的利水消肿、消痰散结功效。

本发明的外用药油采用温热的茶籽油为主药,配以夏枯草、金银花等多种中药作为辅药,用于治疗甲状腺增生、淋巴结增生、乳腺增生、痛经、粉瘤、血瘤、前列腺增生等症,以及由甲状腺和淋巴结疾病所引起的继发性骨质疏松和肩周炎等症。和常规药物相比,其制备方法简单,起效方法独特,通过用温热的药油涂抹在相应位置的皮肤上,药油中的有效成分能够迅速到达病灶区域,因此起效更快、疗程更短且疗效更好。本发明为瑶医的祖传验方,成功治愈的病例众多,且其配药均为常见的中药材,用药安全,无任何副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下述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实施例一:

一种具有疏通腺管、消肿化结、通经化滞作用的外用药油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称取夏枯草15克、金银花10克、连翘15克、穿心莲10克、蒲公英10克、牡丹皮10克、徐长卿10克、宣木瓜5克、虎杖10克、三七15克、川芎10克、红花10克、鸡血藤15克、半夏10克、川贝母5克、昆布5克放入容器中,加入水2500毫升后用中火进行熬煮;

(2)待熬煮的药液浓缩至500毫升时,用滤布将药渣滤除,再将浓缩药液继续用小火进行煎熬浓缩,直至药液浓缩至100毫升,形成粘稠的中药浸膏;

(3)在滚烫的中药浸膏中加入茶籽油350毫升,继续用小火进行缓慢加热,边加热边搅拌,形成混合药油,待药油烧开后立即停火,然后静置待药油温度自然冷却到45-50℃时即可使用。

以此方法制备的药油用于以下病例,均取得较好的疗效。

病例1:张某,女,35岁,经医院彩超诊断为:甲状腺滤泡增生结节,颈部淋巴结肿大。医院开具青霉素和链霉素等广谱抗生素进行治疗,但治疗效果不理想。到我处就诊时,通过触诊发现患者在两锁骨中间的气管处的淋巴结已产生钙化现象,而且颞浅静脉、面外静脉、颈外静脉、颈内静脉也明显有硬化现象。使用本药油进行治疗,每次使用时都把药油烧开,然后静置待药油温度冷却到45-50℃时用手捞起涂抹在甲状腺和淋巴结处,每日涂3次,每次涂好30分钟后擦掉。治疗4天后,患者脖子周围的静脉有胀感,但没有疼痛感,通过刮痧、针灸和按摩可消除此胀感。治疗15天后,颈部的淋巴结明显变软变小,治疗4个月后,到医院复查,甲状腺和淋巴结已恢复正常。

病例2:魏某,女,32岁,经医院诊断为:乳腺增生,乳房内有片块状结节,生理期前3天,小腹胀痛,痛经,难以入睡。到我处就诊时,通过从颞浅静脉摸起,再依次触摸面外静脉、颈外静脉、颈内静脉,发现有部分淋巴结凸起,且患者面色苍白,可以确定有乳腺增生和痛经的现象,再通过触摸两边锁骨下的静脉,哪边较硬就即可确定哪边乳房有增生。使用本药油进行治疗,每次使用时都把药油烧开,然后静置待药油温度冷却到45-50℃时用手捞起涂抹在淋巴结和乳房上,每日涂3次,每次涂好30分钟后擦掉。治疗4天后,患者的腋下静脉有胀感,通过按摩可消除此胀感,但没有疼痛感。治疗10天后,淋巴结节和乳腺结节明显变小,治疗20天后彻底消除,且下一个生理期前3天的小腹胀痛、痛经现象消除,恢复正常。

实施例二:

一种具有疏通腺管、消肿化结、通经化滞作用的外用药油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称取夏枯草20克、金银花15克、连翘20克、穿心莲15克、蒲公英15克、牡丹皮15克、徐长卿15克、宣木瓜10克、虎杖15克、三七20克、川芎15克、红花15克、鸡血藤20克、半夏15克、川贝母10克、昆布10克放入容器中,加入水3500毫升后用中火进行熬煮;

(2)待熬煮的药液浓缩至600毫升时,用滤布将药渣滤除,再将浓缩药液继续用小火进行煎熬浓缩,直至药液浓缩至120毫升,形成粘稠的中药浸膏;

(3)在滚烫的中药浸膏中加入茶籽油450毫升,继续用小火进行缓慢加热,边加热边搅拌,形成混合药油,待药油烧开后立即停火,然后静置待药油温度自然冷却到45-50℃时即可使用。

以此方法制备的药油用于以下病例,均取得较好的疗效。

病例3:林某,女,35岁,经医院诊断为:乳腺增生,乳房内有颗粒状结节,生理期前3天,小腹胀痛,痛经,白带发黄,结婚6年无法生育。使用本药油进行治疗,每次使用时都把药油烧开,然后静置待药油温度冷却到45-50℃时用手捞起涂抹在小腹和乳房上,每日涂3次,每次涂好30分钟后擦掉。治疗10天后,乳腺结节明显变小,治疗20天后彻底消除,且下一个生理期前3天的小腹胀痛、痛经现象消除,白带颜色恢复正常,经过进一步中药调理后成功怀孕生育。

病例4:张某,男,15岁,额头长了一个3×5cm的粉瘤,医院建议手术切除治疗。患者希望能保守治疗,来我处就诊。使用本药油进行治疗,每次使用时都把药油烧开,然后静置待药油温度冷却到45-50℃时用手捞起涂抹在粉瘤上,每日涂3次,每次涂好30分钟后擦掉。治疗15天后,粉瘤消除,恢复正常。

病例5:叶某,男,5岁,脑后长了一个血瘤。使用本药油进行治疗,每次使用时都把药油烧开,然后静置待药油温度冷却到45-50℃时用手捞起涂抹在粉瘤上,每日涂3次,每次涂好30分钟后擦掉。治疗20天后,血瘤消除,恢复正常。

实施例三

一种具有疏通腺管、消肿化结、通经化滞作用的外用药油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称取夏枯草18克、金银花12克、连翘18克、穿心莲12克、蒲公英12克、牡丹皮12克、徐长卿12克、宣木瓜8克、虎杖12克、三七18克、川芎12克、红花12克、鸡血藤18克、半夏12克、川贝母8克、昆布8克放入容器中,加入水3000毫升后用中火进行熬煮;

(2)待熬煮的药液浓缩至550毫升时,用滤布将药渣滤除,再将浓缩药液继续用小火进行煎熬浓缩,直至药液浓缩至110毫升,形成粘稠的中药浸膏;

(3)在滚烫的中药浸膏中加入茶籽油400毫升,继续用小火进行缓慢加热,边加热边搅拌,形成混合药油,待药油烧开后立即停火,然后静置待药油温度自然冷却到45-50℃时即可使用。

以此方法制备的药油用于以下病例,均取得较好的疗效。

病例6:何某,男,36岁,经医院诊断为: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1期,时常感到尿频尿急,小腹有坠胀感。使用本药油进行治疗,每次使用时都把药油烧开,然后静置待药油温度冷却到45-50℃时用手捞起涂抹在小腹上,每日涂2次,每次涂好30分钟后擦掉。治疗7天后,小腹坠胀感消失,排尿频率恢复正常。

病例7:胡某,男,45岁,患有甲状腺功能亢进导致的继发性骨质疏松多年,并伴有肩周炎,表现为腰背疼痛,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久立久坐或弯腰用力时疼痛加重,夜晚睡觉天气转凉时右侧肩膀疼痛,肩关节活动受限。使用本药油进行治疗,每次使用时都把药油烧开,然后静置待药油温度冷却到45-50℃时用手捞起分别涂抹在脖子甲状腺、背部脊椎和右肩上,每日涂3次,每次涂好30分钟后擦掉。治疗1个月后,右肩的疼痛感消失,持续治疗半年后,腰背疼痛明显缓解,基本恢复正常。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