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于血液循环的摇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92583阅读:508来源:国知局
一种利于血液循环的摇床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保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利于血液循环的摇床。



背景技术:

由于现代人由于工作生活压力较大,以及生活习惯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很容易引发健康问题,很多人处于亚健康状态。例如很多人由于工作和学习原因需要长期保持一个姿态(例如久坐等),久坐易引起人体气血不畅,从而引发人体诸多不适。虽然运动是解决该问题的最好办法,但人们在经过一整天的辛苦劳累后更会倾向于躺下来休息片刻。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人们躺下休息的同时通过按摩来促进人体血液循环的摇床。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利于血液循环的摇床,包括外框架以及与外框架滑动连接的内框架;内框架的顶面设有按摩块以及头枕块;按摩块包括第一主体以及与第一主体铰接的第二主体;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的底部设有固定连接部;在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的固定连接部下方分别设有第一液压装置和第二液压装置;第一液压装置包括第一液压缸、第一推杆和第一支撑杆,第二液压装置包括第二液压缸、第二推杆和第二支撑杆;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均固定在内框架上;第一推杆和第二推杆分别固定在外框架的两相对端部上;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分别与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上的固定连接部固定连接;内框架底部设有传动装置,传动装置包括电机、转轮和第一连杆;转轮固定在电机的电机转轴上;第一连杆的一端转动连接在转轮偏心处,另一端铰接在外框架上。

其中,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上表面由内往外螺纹连接有内按摩头和外按摩头,内按摩头和外按摩头形成内凹弧面;内按摩头由第一筒体和嵌合在第一筒体顶部的第一橡胶头组成;第一橡胶头顶部设有通气孔;第一筒体与通气孔相连通;外按摩头由第二筒体和嵌合在第二筒体顶部的第二橡胶头组成;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内均固定有钕铁硼磁铁圈。

其中,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在内按摩头相对应位置处设有加热通气结构;加热通气结构包括加热腔体和通气通道;加热腔体与第一筒体相连通;加热腔体内包括有由上往下依次设置的碳纤维加热网和风扇;通气通道一端与加热腔体连通,另一端设有进气口。

其中,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相邻位置处设有铰接结构;铰接结构包括铰接块和穿设在铰接块上的铰接轴;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相邻面上固定有铰接块;铰接轴固定在内框架上。

其中,头枕块下方设有第三液压装置;第三液压装置包括第三支撑杆、第三液压缸、第三推杆和摇手;第三支撑杆与头枕块固定连接;第三液压缸固定在内框架上;第三推杆与摇手旋转套接;摇手中部与内框架螺纹连接。

较之现有技术而言,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①将床体框架分为内、外框架两个部分,再结合传动装置,内框架相对于外框架在人体躺向方向上的来回摇动,促进血液循环并且利于休憩;②按摩块可避免长时间休息时,人体背面血液流通不畅;③按摩块内设置加热通气结构,碳纤维加热板向外辐射红外线促进血液循环,在人们需要进行药物熏蒸时,通气管道可以通过管道直接接通,使用方便;④按摩块分为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并设置相对应的液压驱动装置,在内框架来回摇动的同时,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作上下相对运动,起到轻锤人体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另外,还能避免碳纤维加热板辐射的热量堆积从而伤害人体;⑤内、外按摩头形成内凹弧面,避免躺下后仅压迫人体脊柱周边部分,结合第一橡胶头和第二橡胶头可提高躺下后的舒适感;⑥内、外按摩头可拆卸,便于清洗更换,对于不能进行磁疗的人可将钕铁硼磁铁圈拆卸下来;⑦头枕块下方的第三液压装置可调整头枕高度,提高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示意图;

图3为按摩块安装部分侧面示意图;

图4为图2中第三液压装置部分示意图;

标号说明:1外框架、2内框架、21按摩块、211第一主体、212第二主体、22头枕块、23第三液压装置、231第三支撑杆、232第三液压缸、233第三推杆、234摇手、3固定连接部、4第一液压装置、41第一液压缸、42第一推杆、43第一支撑杆、5第二液压装置、51第二液压缸、52第二推杆、53第二支撑杆、6传动装置、61电机、62转轮、63第一连杆、7内按摩头、71第一筒体、72第一橡胶头、721通气孔、8外按摩头、81第二筒体、82第二橡胶头、9加热通气结构、91加热腔体、911碳纤维加热网、912风扇、92通气通道、921进气口、10铰接结构、101铰接块、102铰接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容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2、3所示,一种利于血液循环的摇床,包括外框架1以及与外框架1滑动连接(滑块和滑槽等类似连接方式)的内框架2;内框架2的顶面设有按摩块21以及头枕块22;按摩块21包括第一主体211以及与第一主体211铰接的第二主体212;第一主体211和第二主体212的底部设有固定连接部3;在第一主体211和第二主体212的固定连接部3下方分别设有第一液压装置4和第二液压装置5;第一液压装置4和第二液压装置5分别带动第一主体211和第二主体212作上下相对运动,起到轻锤人体背面和避免长时间躺下休息压迫背部,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第一液压装置4包括第一液压缸41、第一推杆42和第一支撑杆43,第二液压装置5包括第二液压缸51、第二推杆52和第二支撑杆53;第一液压缸41和第二液压缸51均固定在内框架2上;第一推杆42和第二推杆52分别固定在外框架1的两相对端部上;第一支撑杆43和第二支撑杆53分别与第一主体211和第二主体212上的固定连接部3固定连接;实现内框架2相对外框架1来回摇动(人体躺向方向的来回摇动)的同时第一主体211和第二主体212作上下相对运动;内框架2底部设有传动装置6,传动装置6包括电机61、转轮62和第一连杆63;转轮62固定在电机61的电机转轴上;第一连杆63的一端转动连接在转轮62偏心处,另一端铰接在外框架1上,通过传动装置6实现内框架2相对外框架1的来回摇动。

如图1和图3,优选的,第一主体211和第二主体212上表面由内往外螺纹连接有内按摩头7和外按摩头8;内按摩头7和外按摩头8可拆卸设置,方便更换以及清洗;内按摩头7和外按摩头8形成内凹弧面(符合人体背部曲面),将人体躺下休息时对于脊柱周边部分的压力分散至整个背面,促进背部整体血液循环;内按摩头7由第一筒体71和嵌合在第一筒体71顶部的第一橡胶头72组成;第一橡胶头72顶部设有通气孔721;第一筒体71与通气孔721相连通;外按摩头8由第二筒体81和嵌合在第二筒体81顶部的第二橡胶头82组成;第一胶头71和第二胶头82提高休息时的柔软舒适感;第一筒体71和第二筒体81内均固定有钕铁硼磁铁圈(磁疗),内按摩头7和外按摩头8可拆卸也方便拆卸钕铁硼磁铁圈(部分人不适合进行磁疗)。

如图3,优选的,第一主体211和第二主体212在内按摩头7相对应位置处设有加热通气结构9;加热通气结构9包括加热腔体91和通气通道92;加热腔体91与第一筒体71相连通;加热腔体91内包括有由上往下依次设置的碳纤维加热网911和风扇912;碳纤维加热网911向外辐射红外线、释放热能,温暖人体促进血液循环;通气通道92一端与加热腔体91连通,另一端设有进气口921,进气口921外部可连通管道,方便需要进行药物熏蒸的人群使用;另外,第一主体211和第二主体212的相对运动还能避免碳纤维加热网911散发的热量堆积伤害人体。

如图3,优选的,第一主体211和第二主体212相邻位置处设有铰接结构10;铰接结构10包括铰接块101和穿设在铰接块101上的铰接轴102;第一主体211和第二主体212相邻面上固定有铰接块101;铰接轴102固定在内框架2上,通过铰接轴102可将多个按摩块21串接固定起来,方便第一主体211和第二主体212的相对运动。

如图4,优选的,头枕块22下方设有第三液压装置23;第三液压装置23包括第三支撑杆231、第三液压缸232、第三推杆233和摇手234;第三支撑杆231与头枕块22固定连接;第三液压缸232固定在内框架2上;第三推杆233与摇手234旋转套接;摇手234中部与内框架2螺纹连接,通过摇转摇手234可实现头枕块22的高度调整。

本实用新型中的电机、风机以及碳纤维加热板等均通过电缆与外部电源相连接。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