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学用针防护套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16555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一种医学用针防护套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医学用针防护套筒。



背景技术:

现在医院和诊所中的医疗用针,基本都是一次性的,使用完后即丢弃。但是,在医疗用针丢弃后,如果没有得到及时合理的处理,则废弃的针头很容易导致误伤,而且针头和针筒中残余的药物和病原体很容易造成感染。另外,如果针头不能及时破坏,不法分子有可能将废弃的用针回收再次投入使用,这带来了不少的安全隐患。现在市场上虽然也出现了一些针对废弃医疗用针的产品,但是往往效果不佳,性能有待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医学用针防护套筒。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医学用针防护套筒,包括套接于针筒上的套筒本体,套筒本体穿插有2个压缩柱,每个压缩柱的末端于套筒本体内固接有不锈钢制成的半球体,半球体的底面固接有至少一个橡皮筋,橡皮筋的另一端与套筒本体的内壁固接,每个半球体的弧面上开设有弧形凹槽;压缩柱下方的套筒本体内还固接有第一橡胶圆板,第一橡胶圆板上开设有供针头穿过的第一中心孔,套筒本体的顶壁上还固接有第二橡胶圆板,第二橡胶圆板上开设有第二中心孔。

优选地,所述压缩柱为圆柱形柱体,套筒本体上开设有供压缩柱穿过的圆孔。

优选地,每个半球体固接有2个橡皮筋,所述橡皮筋水平布置。

优选地,所述弧形凹槽竖直布置,且其槽宽大于针头的直径。

优选地,2个所述压缩柱均水平布置,且两者的布置高度不相同;每个压缩柱的中轴线与套筒本体的中轴线相交。

优选地,所述第一橡胶圆板和第二橡胶圆板均水平布置,第二橡胶圆板固接于套筒本体的顶壁的中心处。

优选地,所述第一橡胶圆板上方的套筒本体内填充有棉花。

优选地,所述套筒本体采用透明玻璃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能够有效地使得废弃的针头弯曲变形甚至断裂,防止废弃针头造成的误伤误碰和感染,也能有效防止不法分子回收废弃医疗用针,且结构实用,防护性能好。

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外部轴测图;

图3是压缩柱和半球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针筒-1;套筒本体-2;圆孔-3;压缩柱-4;半球体-5;橡皮筋-6;弧形凹槽-7;第一橡胶圆板-8;针头-9;第一中心孔-10;第二橡胶圆板-11;第二中心孔-12。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请参见图1-3,一种医学用针防护套筒,包括套接于针筒1上的套筒本体2。套筒本体2穿插有2个压缩柱4,每个压缩柱4的末端于套筒本体2内固接有不锈钢制成的半球体5,半球体5的底面固接有至少一个橡皮筋6,橡皮筋6的另一端与套筒本体2的内壁固接,每个半球体5的弧面上开设有弧形凹槽7。压缩柱4下方的套筒本体2内还固接有第一橡胶圆板8,第一橡胶圆板8上开设有供针头9穿过的第一中心孔10,套筒本体2的顶壁上还固接有第二橡胶圆板11,第二橡胶圆板11上开设有第二中心孔12。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压缩柱4为圆柱形柱体,套筒本体2上开设有供压缩柱4穿过的圆孔3。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每个半球体5固接有2个橡皮筋6,所述橡皮筋6水平布置。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弧形凹槽7竖直布置(图3为横置图),且其槽宽大于针头9的直径。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2个所述压缩柱4均水平布置,且两者的布置高度不相同;每个压缩柱4的中轴线与套筒本体2的中轴线(即图1中针头9所在的直线)相交。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橡胶圆板8和第二橡胶圆板11均水平布置,第二橡胶圆板11固接于套筒本体2的顶壁的中心处。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橡胶圆板8上方的套筒本体2内填充有棉花,用于防止针筒1内的药物渗出溢出。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套筒本体2采用透明玻璃制成,方便操作者观察到套筒本体2内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首先将套筒本体2套接到针筒1上,此时针头9穿过第一中心孔10,针头9的末端插入第二中心孔12中,然后操作者将2个压缩柱4推入,不锈钢制成的半球体5挤压针头9使得针头9发生弯曲甚至断裂;同时在此过程中,针头9部分卡合于弧形凹槽7内,操作者可以以压缩柱4的中轴线为中心转动压缩柱4,使得针头9受到扭动力矩,加强针头9的弯曲作用,操作完毕后,松开压缩柱4,压缩柱4在橡皮筋6的拉力下回到靠近套筒本体2内壁的位置。

第一中心孔10和第二中心孔12主要起到固定针头9两端位置的作用。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