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心内科输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72874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一种心内科输液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医疗器械,具体是一种心内科输液装置。



背景技术:

患者输液的时间一般较长,长时间坐着会比较疲惫,有时需要躺下休息,另外,输液过程中患者可能需要移动比如转运或去厕所,对于行走不便的患者需要使用方便移动的输液装置,现有输液架移动不便,既给护理人员带来不便,也有可能给患者带来风险,如患心肌梗塞的病人或严重冠心病的病人需要紧急抢救时,需要先将病人运到抢救室中,在运送过程中,不能停止输液,以免耽误治疗导致病情加重。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靠背和抽拉板展开后患者可以摊在上面休息,当患者需要移动或转运时,收缩靠背和抽拉板后推动靠背可以快速移动。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心内科输液装置,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底部后端设置滚轮,所述支撑板的底部前端设置万向轮,所述支撑板的侧壁上设置滑槽,所述滑槽内设置滑块,所述滑块上设置输液架,所述支撑板的左右两侧局设置第一竖杆,所述第一竖杆的顶端设置横杆,所述横杆内滑动套设伸缩轴,所述伸缩轴伸出横杆并设置插块,所述横杆上设置用于固定伸缩轴的第一锁紧螺栓,所述支撑板的后端设置靠背,所述靠背与支撑板铰连接,所述靠背的侧壁上设置多个与插块相配合的插孔,所述靠背远离支撑板的一侧设置两个第一支撑腿,所述第一支撑腿包括第一套管以及滑动套设在第一套管内的第一内杆,所述第一内杆的底端伸出第一套管,所述第一内杆的顶端设置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第一套管连接,所述第一套管上设置用于固定第一内杆的第二锁紧螺栓,所述支撑板的前端设置抽拉板,所述抽拉板的底端设置两个第二支撑腿,所述第二支撑腿包括第二套管以及滑动套设在第二套管内的第二内杆,所述第二内杆的底端伸出第二套管并设置连接板,所述第二内杆的顶端设置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与第二套管连接,所述第二套管上设置用于固定第二内杆的第三锁紧螺栓。

两个所述第一套管之间设置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上设置柔性防护垫。

所述伸缩轴上设置第二竖杆,第二竖杆的另一端与支撑板滑动连接。

对比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展开靠背、抽拉板并使用第一支撑腿、第二支撑腿进行支撑,患者可以躺在上面休息,需要移动时将第一内杆、第二内杆缩进套筒内,收缩抽拉板,并将靠背旋转至竖直状态并使用伸缩轴固定,推动靠背可以快速移动。

2、本实用新型第一套管之间设置连接杆,连接杆上设置柔性防护垫,推动时方便医护人员抓握。

3、本实用新型伸缩轴上设置第二竖杆,所述第二竖杆的另一端与支撑板滑动连接,增加伸缩轴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靠背、抽拉板收缩后的示意图;

附图3是第二支撑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4是第一支撑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所示标号:1、支撑板;11、滚轮;12、万向轮;2、输液架;21、滑槽;22、滑块;3、横杆;31、第一竖杆;32、伸缩轴;33、第一锁紧螺栓;34、插孔;35、第二竖杆;4、靠背;5、第一套管;51、第一内杆;52、第一弹簧;53、第二锁紧螺栓;54、连接杆;6、抽拉板;7、第二套管;71、第二内杆;72、连接板;73、第二弹簧;74、第三锁紧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一种心内科输液装置,包括支撑板1,所述支撑板1的底部后端设置滚轮11,所述支撑板1的底部前端设置万向轮12,优选滚轮11的直径大于万向轮12的直径,方便快速移动。所述支撑板1的侧壁上设置滑槽21,所述滑槽21内设置滑块22,所述滑块22上设置输液架2,输液架2包括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顶端设置输液瓶挂架,将患者放在支撑板1上,然后将输液瓶或输液袋挂到液瓶挂架上,调整滑块22至合适位置,然后调整伸缩杆的长度至合适位置即可。所述支撑板1的左右两侧局设置第一竖杆31,所述第一竖杆31的顶端设置横杆3,所述横杆3内滑动套设伸缩轴32,所述伸缩轴32伸出横杆3并设置插块,所述横杆3上设置用于固定伸缩轴32的第一锁紧螺栓33,所述支撑板1的后端设置靠背4,靠背4上设置枕垫,所述靠背4与支撑板1铰连接,所述靠背4的侧壁上设置多个与插块相配合的插孔34,插块与不同的插孔34配合可以将靠背4固定在不同的倾斜角度,方便调节靠背4的倾斜角度,适应不同的患者。所述靠背4远离支撑板1的一侧设置两个第一支撑腿,所述第一支撑腿包括第一套管5以及滑动套设在第一套管5内的第一内杆51,所述第一内杆51的底端伸出第一套管5,所述第一内杆51的顶端设置第一弹簧52,所述第一弹簧52的另一端与第一套管5连接,所述第一套管5上设置用于固定第一内杆51的第二锁紧螺栓53,所述支撑板1的前端设置抽拉板6,所述抽拉板6的底端设置两个第二支撑腿,所述第二支撑腿包括第二套管7以及滑动套设在第二套管7内的第二内杆71,所述第二内杆71的底端伸出第二套管7并设置连接板72,移动时连接板72可以支撑患者的脚。所述第二内杆71的顶端设置第二弹簧73,所述第二弹簧73的另一端与第二套管7连接,所述第二套管7上设置用于固定第二内杆71的第三锁紧螺栓74,展开靠背4、抽拉板6并使用第一支撑腿、第二支撑腿进行支撑,患者可以躺在上面休息,需要移动时将第一内杆51、第二内杆71缩进套筒内,收缩抽拉板6,并将靠背4旋转至竖直状态并使用伸缩轴32固定,推动靠背4可以快速移动。

优选的,两个所述第一套管5之间设置连接杆54,所述连接杆54上设置柔性防护垫,推动时方便医护人员抓握。

优选的,所述伸缩轴32上设置第二竖杆35,所述第二竖杆35的另一端与支撑板1滑动连接,增加伸缩轴32的稳定性。

实施例:

一种心内科输液装置,包括支撑板1,所述支撑板1的底部后端设置滚轮11,所述支撑板1的底部前端设置万向轮12,如图1所示,滚轮11的直径大于万向轮12的直径,方便快速移动。所述支撑板1的侧壁上设置滑槽21,所述滑槽21内设置滑块22,所述滑块22上设置输液架2,输液架2包括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顶端设置输液瓶挂架,将患者放在支撑板1上,然后将输液瓶或输液袋挂到液瓶挂架上,调整滑块22至合适位置,然后调整伸缩杆的长度至合适位置即可。所述支撑板1的左右两侧局设置第一竖杆31,所述第一竖杆31的顶端设置横杆3,所述横杆3内滑动套设伸缩轴32,所述伸缩轴32上设置第二竖杆35,所述第二竖杆35的另一端与支撑板1滑动连接,所述横杆3上设置用于固定伸缩轴32的第一锁紧螺栓33,所述伸缩轴32伸出横杆3并设置插块,所述支撑板1的后端设置靠背4,靠背4上设置枕垫,所述靠背4与支撑板1铰连接,所述靠背4的侧壁上设置多个与插块相配合的插孔34,调整伸缩轴32伸出横杆3的长度,并使用第一锁紧螺栓33固定,插块与不同的插孔34配合可以将靠背4固定在不同的倾斜角度,方便调节靠背4的倾斜角度,适应不同的患者。所述靠背4远离支撑板1的一侧设置两个第一支撑腿,所述第一支撑腿包括第一套管5以及滑动套设在第一套管5内的第一内杆51,所述第一内杆51的底端伸出第一套管5,所述第一内杆51的顶端设置第一弹簧52,所述第一弹簧52的另一端与第一套管5连接,所述第一套管5上设置用于固定第一内杆51的第二锁紧螺栓53,两个所述第一套管5之间设置连接杆54,所述连接杆54上设置柔性防护垫。所述支撑板1的前端设置抽拉板6,所述抽拉板6的底端设置两个第二支撑腿,所述第二支撑腿包括第二套管7以及滑动套设在第二套管7内的第二内杆71,所述第二内杆71的底端伸出第二套管7并设置连接板72,所述第二内杆71的顶端设置第二弹簧73,所述第二弹簧73的另一端与第二套管7连接,所述第二套管7上设置用于固定第二内杆71的第三锁紧螺栓74,第一内杆51、第二内杆71搜索后由锁紧螺栓固定,在第一内杆51的底端设置挡块,挡块和连接板72上的底端均设置防滑垫。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展开靠背4、抽拉板6并使用第一支撑腿、第二支撑腿进行支撑,患者可以躺在上面休息,需要移动时将第一内杆51、第二内杆71缩进套筒内,收缩抽拉板6,并将靠背4旋转至竖直状态并使用伸缩轴32固定,推动靠背4可以快速移动,连接杆54上设置柔性防护垫,推动时方便医护人员抓握,所述第二竖杆35的另一端与支撑板1滑动连接,增加伸缩轴32的稳定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