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多用途术后康复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病人手术后或者半身不遂后需要进行行走锻炼的,行走锻炼的术后行走结构属于现有技术,但是,现有技术存在如下缺陷:
该结构占用狭小的病房空间;该结构不是床上结构,病人躺着没法训练;输液支架一般不可拆除。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的目的:为了提供一种效果更好的新型多用途术后康复结构,具体目的见具体实施部分的多个实质技术效果。
为了达到如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多用途术后康复结构,包含术后行走结构,所述术后行走结构包含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包含手持部分,所述手持部分包含左右两部分,左右两部分之间通过横杆连接起来,左右两部分下方包含四个腿,其特征在于,还包含和术后行走结构配合的床体,所述床体包含四个孔,所述术后行走结构的腿的脚部能插入到四个孔中。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术后行走结构上包含多个挂钩,挂钩上能挂输液袋。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术后行走结构上包含上横向支架,所述上横向支架上包含轮子,所述轮子为滑轮,还包含位于滑轮槽中的拉绳,所述拉绳两端各自包含拉环,拉动拉环能够拉动使得绳子在滑轮槽中运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滑轮包含孔,上横向支架穿过该孔。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拉绳上还伸出以后绑定绳,绑定绳为松紧绳。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拉环为金属拉环。
采用如上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有如下有益效果:平时不用的时候,将术后行走结构的腿的脚部插入到四个孔中,因此该接结构不占用病房的地面空间,且此时还能作为床边沿的防护结构,同时还能作为物件挂毛巾等,毛巾搭在支架上即可;如果使用的时候,将其取下来即可,方便人用在支撑着行走。
附图说明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进行说明:
图1为实用新型的行走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床板以及床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安装在床上后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用新型进一步实施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上横向支架;2.轮子;3.下方支腿;4.脚部;5.床边沿;6.孔;7.拉绳;8.拉环;9.绑定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应理解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一种新型多用途术后康复结构,包含术后行走结构,所述术后行走结构包含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包含手持部分,所述手持部分包含左右两部分,左右两部分之间通过横杆连接起来,左右两部分下方包含四个腿,其特征在于,还包含和术后行走结构配合的床体,所述床体包含四个孔,所述术后行走结构的腿的脚部能插入到四个孔中。本处的技术方案所起到的实质的技术效果及其实现过程为如下:平时不用的时候,将术后行走结构的腿的脚部插入到四个孔中,因此该接结构不占用病房的地面空间,且此时还能作为床边沿的防护结构,同时还能作为物件挂毛巾等,毛巾搭在支架上即可;如果使用的时候,将其取下来即可,方便人用在支撑着行走。
所述术后行走结构上包含多个挂钩,挂钩上能挂输液袋。本处的技术方案所起到的实质的技术效果及其实现过程为如下:放在病床上的术后行走结构,还能作为输液的悬挂支架,能够用于输液的用途,用途更广泛。
所述术后行走结构上包含上横向支架,所述上横向支架上包含轮子,所述轮子为滑轮,还包含位于滑轮槽中的拉绳,所述拉绳两端各自包含拉环,拉动拉环能够拉动使得绳子在滑轮槽中运动。本处的技术方案所起到的实质的技术效果及其实现过程为如下:放在病床上的术后行走结构,还能作为床上锻炼的物件,床上锻炼的物件使用的时候,人拉动拉环,往复移动拉绳,能够用来活动手臂。
所述滑轮包含孔,上横向支架穿过该孔。本处的技术方案所起到的实质的技术效果及其实现过程为如下:本处提供了一种具体的滑轮固定的结构,滑轮固定的结构方便人用滑轮来锻炼。
所述拉绳上还伸出以后绑定绳,绑定绳为松紧绳。本处的技术方案所起到的实质的技术效果及其实现过程为如下:松紧绳还能绑定脚或者小腿关节,拉动拉环,还能拉动人的脚,因此还能活动腿部。
关于材质问题:所述拉环为金属拉环。
开创性地,以上各个效果独立存在,还能用一套结构完成上述结果的结合。
以上结构实现的技术效果实现清晰,如果不考虑附加的技术方案,本专利名称还可以是一种医疗康复结构。图中未示出部分细节。
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提供的多个方案包含本身的基本方案,相互独立,并不相互制约,但是其也可以在不冲突的情况下相互组合,达到多个效果共同实现。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