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将蜂疗疼痛快速降低至微疼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01364发布日期:2018-11-20 19:29阅读:34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将蜂疗疼痛快速降低至微疼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将蜂疗疼痛快速降低至微疼的装置。



背景技术:

蜂疗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蜂针疗法,是用活蜂尾针蜇刺人体相对应的穴位,以达到蜂毒防治疾病的目的。

蜂疗在世界部分国家应用已超过1200年之久,我国蜂疗更是历史悠久,比国外早1000多年。公元前2世纪的古方书《五十二病方》有两处用蜂蛰,一处用蜂蜜治病的配方,《黄帝内经》中既有“病生于内其治毒药”的治疗原则,民间称之为“以毒攻毒”。

当今现代医学、营养学、免疫学、国际蜂疗学会、中国民族医学会蜂疗学会专家一致认为,蜂疗是平衡免疫和生物医学有效成分的综合应用;是中华民族传统医学宝库中兼有现代医学和生物医学多样性的绝无仅有的生物自然疗法,是中医宝库中的国粹医学;是世界公认的最安全的天然绿色疗法。蜂针疗法有一般药物难以比拟的疗效,适用于临床各科疾病,尤其在疑难杂症方面日益彰显出其强大的疗效。但是,蜂针的剧痛使人对蜂针疗法望而生畏,加之治疗后局部的瘙痒、红肿等反应更限制了蜂针疗法的普及和推广,使这一具有“简、便、廉、验”的中医瑰宝疗法在临床上受到很大制约,无法普及。因此,世界各国蜂疗工作者一直在寻找解决蜂针蜇刺疼痛及过敏的方法,使得蜂疗手段既能充分发挥蜂针作用又能将蜂针中致痛、致敏物质巧妙制约,减轻减少蜂针蜇刺产生的剧痛、过敏痛苦,要攻克这一蜂疗界难题,使蜂针疗法这一国粹医学能够发扬光大,造福人类,是非常必要的。提出了冰雪冷敷,减少蜜蜂蜂毒量,甚至用麻醉枪注射利多卡因麻醉,发明蜂疗止痛仪超导镇痛等方法来减轻蜂针的疼痛。但是,上述方法也存在诸多弊端。例如,冰雪冷敷和蜂疗止痛仪,违背了蜂针疗法集合“针、药、灸”三大治疗机制中“灸”的原理。有些患者畏寒、怕冷,冰雪冷敷,超导冷冻反而使患者感觉不舒服,而且还阻碍了经络的运行,影响了蜂毒温经通络,调和气血,扶正祛邪的作用,使“灸”的作用得不到体现,降低疗效。再如,麻醉枪注射利多卡因止痛,临床中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多穴位蜇刺,少则十穴,多则几十穴,用麻醉枪就得对皮肤针刺相应次数,这不但给患者带来疼痛,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而且还会增加皮肤感染机率。再者,用减少蜜蜂蜂毒量的方法来减轻蜂针的疼痛,蜂毒量的减少直接会导致病情得不到有效的控制,达不到理想的治疗效果,使患者失去治疗信心。还有一种能够减缓蜂针的剧痛的方法,即通过点燃的减缓蜂蛰疼痛的药柱对蜇伤处进行烟熏,能够起到非常明显的治疗效果,然而,该方法虽然效果显著,但其无法充分发挥烟熏的作用,因为烟流在自然状态下是往上升腾的,难以向下流动从而充分的接触人的皮肤,使得带有缓解疼痛药物的烟气难以聚集到被蜇伤处,导致烟雾很快散发,大大减小了药物作用的发挥,从而难以高效发挥减缓疼痛的作用,因此,急需开发出一种辅助装置,使得被点燃的减缓蜂蛰疼痛的药柱对蜇伤处能够进行充分、高效的烟熏治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将蜂疗疼痛快速降低至微疼的装置,可以将烟熏治疗蜂疗疼痛的烟气导流的蜇伤处,能够起到加强药物效果的作用,从而快速缓解蜂疗疼痛。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将蜂疗疼痛快速降低至微疼的装置,包括六棱柱形的木质壳体、导热金属座以及导热金属柱,所述木质壳体的下端面开设有出烟口,木质壳体的六棱柱侧面上开设有通气窗,所述导热金属座固定于木质壳体内部的下端,导热金属座为一下端与所述出烟口相连通的筒体结构,所述导热金属座的内侧壁上设有内螺纹,所述导热金属柱为筒状结构,导热金属柱内部下端设有用于固定烟熏药柱下端的卡接座,且导热金属柱下端设有匹配所述导热金属座内螺纹的外螺纹,导热金属座与导热金属柱螺纹连接,且导热金属座与导热金属柱的内部相通;导热金属柱的侧壁上开设有多组沿导热金属柱周向分布的进气孔,其中各组进气孔沿导热金属柱的纵向分布;所述木质壳体的上端还设有一个与导热金属柱相连接的用于升降导热金属柱的旋转体,所述旋转体上开有与所述导热金属柱内部相通的进风通道;所述的六棱柱侧面上的通气窗包括位于六棱柱侧面上部的沿六棱柱侧面纵向设置的长方形的进气窗以及位于进气窗下方的对应于导热金属座位置的出气窗;所述导热金属座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与各出气窗一一对应的出气孔。

较佳地,所述导热金属柱与旋转体的具体连接方式是:所述导热金属柱的上端外侧面设有导向凸起,所述旋转体的进风通道为上下贯穿旋转体的圆柱形通道,该圆柱形通道的侧壁上设有沿其纵向的匹配所述导向凸起的导向槽。

较佳地,所述旋转体为六棱柱体,且该六棱柱体的横截面与木质壳体的横截面相同。

较佳地,所述导向凸起为沿导热金属柱纵向的导向凸条,且所述导向凸条的数量为两个,并对称分布于导热金属柱上端的两侧;所述导向槽的数量也为两个,并相对的对称分布于旋转体的圆柱形通道内壁上;所述的两个导向凸条与两个导向槽对应滑动连接。

较佳地,所述导热金属座、导热金属柱均由铜或银制成。

较佳地,所述木质壳体使用檀木制成。

较佳地,所述木质壳体还包括位于其下端面向外延伸出的延展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用于将蜂疗疼痛快速降低至微疼的装置,是一种利用倒流塔原理的应用于烟熏治疗的简单、快捷的装置,当需要对蜂疗蜇伤处使用本装置进行减轻疼痛治疗时,将本实用新型装置竖直持于手上,将装置下端面的出烟口贴在被蜇伤口处,则在进气窗和进气孔的作用下烟流在本装置中从上至下会流至被蜇伤处,对被蜇伤处的疼痛进行充分的烟熏治疗,随后烟雾便从本装置下端的出气孔和出气窗流出。该装置能够配合烟熏药物快速减轻活蜂蜇刺的疼痛,缩短疼痛时间,降低瘙痒、红肿等不良反应,使蜂针毒囊中的毒液充分排出,较传统蜂针的疗效大幅度提高。木制外壳和特制铜柱均由两部分巧妙结合,根据患者个体差异,可以上下旋转旋转体,从而带动导热金属柱以及导热金属柱内的烟熏药柱上下移动,从而调节温度和烟雾浓度(其中烟雾浓度通过导热金属柱和导热金属座之间的螺纹旋转,从而引起相对上下移动,从而使得出气孔大小可调,使得烟雾浓度大小可调节)达到最佳疗效,减轻患者反应,不致于烫伤患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木质壳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旋转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导热金属柱和导热金属座结合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导热金属座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木质壳体;2、出烟口;3、六棱柱侧面;4、通气窗;5、导热金属座; 6、导热金属柱;7、进气孔;8、旋转体;9、进风通道;10、导向槽;11、延展边;12、出气孔;13、导向凸起;4-1、进气窗;4-2、出气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参见图1-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将蜂疗疼痛快速降低至微疼的装置,包括六棱柱形的木质壳体1、导热金属座5以及导热金属柱6,所述木质壳体的下端面开设有出烟口2,木质壳体1的六棱柱侧面3上开设有通气窗 4,所述导热金属座5固定于木质壳体1内部的下端,导热金属座5为一下端与所述出烟口2相连通的筒体结构,所述导热金属座5的内侧壁上设有内螺纹,所述导热金属柱6为筒状结构,导热金属柱6内部下端设有用于固定烟熏药柱下端的卡接座,且导热金属柱6下端设有匹配所述导热金属座5内螺纹的外螺纹,导热金属座5与导热金属柱6螺纹连接,且导热金属座5与导热金属柱6 的内部相通;导热金属柱6的侧壁上开设有多组沿导热金属柱6周向分布的进气孔7,其中各组进气孔7沿导热金属柱6的纵向分布;所述木质壳体1的上端还设有一个与导热金属柱6相连接的用于升降导热金属柱6的旋转体8,所述旋转体8上开有与所述导热金属柱6内部相通的进风通道9;所述的六棱柱侧面3上的通气窗4包括位于六棱柱侧面3上部的沿六棱柱侧面3纵向设置的长方形的进气窗4-1以及位于进气窗4-1下方的对应于导热金属座5位置的出气窗4-2;所述导热金属座5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与各出气窗4-2一一对应的出气孔12。

进一步地,所述导热金属柱6与旋转体8的具体连接方式是:所述导热金属柱6的上端外侧面设有导向凸起13,所述旋转体8的进风通道9为上下贯穿旋转体8的圆柱形通道,该圆柱形通道的侧壁上设有沿其纵向的匹配所述导向凸起13的导向槽10。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体8为六棱柱体,且该六棱柱体的横截面与木质壳体1的横截面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凸起13为沿导热金属柱6纵向的导向凸条,且所述导向凸条的数量为两个,并对称分布于导热金属柱6上端的两侧;所述导向槽 10的数量也为两个,并相对的对称分布于旋转体8的圆柱形通道内壁上;所述的两个导向凸条与两个导向槽10对应滑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导热金属座5、导热金属柱6均由铜或银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木质壳体1使用檀木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木质壳体1还包括位于其下端面向外延伸出的延展边11。

本实用新型装置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本实用新型在巨氏中医第四代传人巨珺厅院长的领导下,由七人小组结合巨晖老院长毕生研究和经验研发而成,这种装置能够配合药物烟熏治疗快速减轻活蜂蜇刺的疼痛,缩短疼痛时间,降低瘙痒、红肿等不良反应,使蜂针毒囊中的毒液充分排出,较传统蜂针的疗效大幅度提高。使用时先点燃烟熏药柱,然后把烟熏药柱插入导热金属柱中间,烟熏药柱燃烧产生的烟雾自动下行,等到蜂针刚刺入皮肤,立即将装置放在蜇刺部位上方,进行快速止疼,患者只感觉到针扎一下的疼痛,快速缩短了患者的疼痛时间。该装置的应用也刚好吻合了蜂疗“简、便、廉、验”的四大优势。导热金属柱的设计是让燃烧的药柱产生的热量被导热金属柱吸收,然后传导至导热金属座,达到蜇刺范围内的恒定温度。之所以对温度有要求,这是因为在临床几十年的观察中发现,蜜蜂蜇刺后留在皮肤上的毒囊,受温度的制约。蜜蜂完成蜇刺后,毒囊刚离开蜂体,其神经快速收缩挤压毒囊排毒,之后随着温度的变化,收缩的频率逐渐减慢,毒囊的毒液不能够全部排入人体,本装置导热金属座的温度能够通过调节导热金属柱和导热金属座之间的纵向位移,从而刚好达到毒囊神经适应的温度范围,把毒囊内的毒液全部排入人体,从而提高了疗效。木制外壳是由特殊名贵的檀木木料制作而成,可避免操作者和患者被烫伤。木料由于导热金属柱(铜柱)的温度影响会散发出挥发油,这种挥发油也也可起到缓解疼痛,祛除瘙痒,减轻红肿等不良反应,配合烟熏药柱,起到进一步的增效作用。木制外壳和特制导热金属柱(铜柱)都由两部分巧妙结合,可以上下旋转,因个体差异,可以调节温度和烟雾浓度达到最佳疗效,减轻反应,不致于烫伤患者。

这种无痛蜂疗装置通过倒流塔的原理引导烟熏药柱燃烧产生的热量和携带治疗药物的烟气,使药效发挥,使蜂毒中大量致痛、致敏物质被制约,从而阻止了皮肤神经末梢受到刺激,使患者感觉不到剧痛,局部不出现瘙痒、淋巴肿大、色素沉着等反应。药柱燃烧的温度加强了蜂针毒囊的收缩,使蜂针更深入地刺入皮肤,毒囊中的毒液能完全注入人体,这样,蜂针的“针、药、灸”作用被体现的淋漓尽致。本实用新型不但配合烟熏药物充分的攻克了蜂针疼痛的难题,还增强了蜂针的疗效。本实用新型结合传统蜂针疗法将会给越来越多被疾病折磨的患者带来福音,同时让曾经惧怕蜂针疼痛、反应的患者重新接受蜂疗,不再让患者对蜂针疗法想而生畏、望之却步。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紧张,压力大,我们每个人都可接受蜂针,达到调整亚健康养生治未病的良好状态。我们要让蜂针疗法这块传统医学上的瑰宝继续绽放光芒,解决更多的医学难题,造福子孙后代!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