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乳腺炎性疾病冲洗、引流两用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86098发布日期:2018-10-02 18:24阅读:59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乳腺炎性疾病冲洗、引流两用管。



背景技术:

浆细胞乳腺炎是一种比较复杂的乳腺慢性炎症,病因尚不明确,目前仍没有公认的治疗规范,当前医学水平认为它一种慢性非细菌性炎症,是由导管内的脂肪性物质堆积、外溢,引起导管周围的化学性刺激和免疫性反应,导致大量浆细胞浸润。该病反复发作、破溃后形成瘘管,可以继发细菌感染,长久不愈;该病多发生于中老年妇女的浆乳,是导管扩张,导管壁退行性改变所致,病灶还会在多处发生,形成多个瘘管,甚至彼此想通,乳房千疮百孔;除了治愈时机外,治愈方法也特别重要,现有的治疗方法为:用药配合手术彻底清除病灶,清洁所有创面;其中引流通畅和冲洗在治疗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环节,通常需要将两根管子分别从乳腺皮肤上的两个部位插入,其中一根管子用于冲洗,另一根管子用于用于将冲洗后的液体引流出体外,现有的双套冲洗管适用于单个局限部位脓肿的引流,如腹腔引流,但是在乳腺手术中,由于病变范围较大,需要冲洗的部位较广泛,如果使用双套管不能达到理想的冲洗和引流效果,进而会影响浆细胞乳腺炎症治愈的几率,为了避免现有双套管冲洗效果差或两根管子对乳腺皮肤的创伤,以及不容易护理等问题,这种冲洗引流两用管需要进行进一步研究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两根管子位于乳腺皮肤的两个部位,一边冲洗,一边引流,对皮肤创伤大、难于护理的问题,提供了一种乳腺炎性疾病冲洗、引流两用管。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乳腺炎性疾病冲洗、引流两用管,包括主管和副管,主管和副管后端均为密封结构,主管后端侧壁上均匀设有侧孔一,副管后端侧壁上均匀设有侧孔二,所述主管直径大于副管直径,主管和副管通过侧壁连接,连接部分为连接壁;所述主管内设有直径向后端逐渐减小的内管,所述内管后端侧壁上均匀设有侧孔三;所述侧孔一的直径小于侧孔三。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壁位于主管外侧或位于主管内侧。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壁位于主管内侧时,主管设有连接壁的一侧前端设有开孔一,后端设有开孔二;所述内管前端从开孔一伸出,在开孔一外侧的部分设有卡沿;所述内管后端从开孔二伸出。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壁位于接近开孔一的一端;所述连接壁后端的主管设有褶皱部,褶皱部后端的副管与主管关闭均不相连;所述主管上开孔二的前端设有内槽;所述内槽的内径与副管的外径相同;

以上结构能使褶皱部伸展时,由于卡沿和连接壁共同作用,使副管相对于主管向前端运动;直到褶皱部完全伸展时,副管后端正好位于内槽中。

本实用新型中对主管和副管的长度、连接壁长度均不作限制,能满足手术时的使用需求即可。

所述主管和副管侧壁还包括贯穿主管的细槽,细槽内设有在体内时可在X光下可见的显影物质,该显影物质为显影涂层,密封在细槽内部,不与人体接触,能够通过显影物质精确判断主管和副管在体内的停留位置。

所述主管用于将冲洗后的浆液引出,副管用于注射生理盐水或抗生素;在具体使用时,在缝合伤口前,将主管和副管摆放在相应位置,缝合伤口,主管即引流管和副管即冲洗管由于连接在一起,在伤口处只有一个创口即可,容易护理;按照具体的冲洗方法执行冲洗操作,在不冲洗时,主管和副管接于同一个负压球上;负压球还起到使主管和副管吸引的作用;在使用完毕后,使两根管子互相吸附或将副管收于主管内即可拔出。

其中,内管设于主管内,内管和主管分别设有不同直径的侧孔,能够通过内管和主管的压力差增强对冲洗液的吸收作用,有助于引流通畅,即使主管上某个或某几个侧孔被组织杂质堵塞,由于侧孔一和侧孔三之间的压力差作用,能使被堵塞的侧孔一恢复通畅,即使被堵塞的侧孔一没有恢复通畅,由于内管和主管之间形成腔体,侧孔一和侧孔三之间均互相连同,因此,能够保持在冲洗过程中的引流通畅,内管管径的变化配合侧孔一和侧孔三的大小差协同作用,能够将冲洗后的组织杂质随液流流出,从而保证冲洗过程的高效性。

在腺体内摆放主管和副管的后端时,根据实际病灶位置摆放,以保证每个病灶部分均能得到有效冲洗。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利用内管直径的改变、侧孔一和侧孔三的孔径差异协同作用,使内管和主管之间形成压力差,从而提高对冲洗液的吸附作用,能使组织杂质和炎症部分被有效冲洗,保证引流通畅;主管和副管连接的设置方式,配合负压球作用,保证皮肤一个创口实现引流和冲洗作用,减小皮肤创伤,更容易护理;在反复冲洗过程中,不用更换引流管,减少患者的痛苦,能够提高乳腺炎病的治愈几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连接壁设于主管外侧时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连接壁设于主管内侧时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伸展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2中所示,一种乳腺炎性疾病冲洗、引流两用管,包括主管1和副管2,主管1和副管2后端均为密封结构,主管1后端侧壁上均匀设有侧孔一11,副管2后端侧壁上均匀设有侧孔二22,所述主管1直径大于副管2直径,主管1和副管2通过侧壁连接,连接部分为连接壁21(图中由粗线部分表示);所述主管1内设有直径向后端逐渐减小的内管3,所述内管3后端侧壁上均匀设有侧孔三31;所述侧孔一11的直径小于侧孔三31;所述连接壁21位于主管1外侧,主管1和副管2的连接方式如图2中所示,图2中为主管1和副管2连接部分的横截面示意图;

所述引流管还包括现有技术中的常规技术包括在管壁中设置用于。

本实用新型中对主管1和副管2的长度、连接壁21长度均不作限制,能满足手术时的使用需求即可。

所述主管1用于将冲洗后的浆液引出,副管2用于注射生理盐水或抗生素;在具体使用时,在缝合伤口前,将主管1和副管2摆放在相应位置,缝合伤口,主管1即引流管和副管2即冲洗管由于连接在一起,在伤口处只有一个创口即可,容易护理;按照具体的冲洗方法执行冲洗操作,在不冲洗时,主管1和副管2接于同一个负压球上;负压球还起到使主管1和副管2吸引的作用;在使用完毕后,使两根管子互相吸附或将副管2收于主管1内即可拔出。

其中,内管3设于主管1内,内管3和主管1分别设有不同直径的侧孔,能够通过内管3和主管1的压力差增强对冲洗液的吸收作用,有助于引流通畅,即使主管1上某个或某几个侧孔被组织杂质堵塞,由于侧孔一11和侧孔三31之间的压力差作用,能使被堵塞的侧孔一11恢复通畅,即使被堵塞的侧孔一11没有恢复通畅,由于内管3和主管1之间形成腔体,侧孔一11和侧孔三31之间均互相连同,因此,能够保持在冲洗过程中的引流通畅,内管3管径的变化配合侧孔一11和侧孔三31的大小差协同作用,能够将冲洗后的组织杂质随液流流出,从而保证冲洗过程的高效性。

所述主管和副管侧壁还包括贯穿主管的细槽,细槽内设有在体内时可在X光下可见的显影物质,该显影物质为显影涂层,密封在细槽内部,不与人体接触,能够通过显影物质精确判断主管和副管在体内的停留位置。

在腺体内摆放主管1和副管2的后端时,根据实际病灶位置摆放,分别摆放于乳腺深层或乳腺浅层,以保证每个病灶部分均能得到有效冲洗。

实施例2

如图3-4中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连接壁21位于主管1内侧,主管1设有连接壁21的一侧前端设有开孔一12,后端设有开孔二13;所述内管3前端从开孔一12伸出,在开孔一12外侧的部分设有卡沿23;所述内管3后端从开孔二13伸出。

实施例3

如图4-6中所示,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所述连接壁21位于接近开孔一12的一端;所述连接壁21后端的主管1设有褶皱部14,褶皱部14后端的副管2与主管1关闭均不相连;所述主管1上开孔二13的前端设有内槽14;所述内槽14的内径与副管2的外径相同;

以上结构能使褶皱部14伸展时,由于卡沿23和连接壁21共同作用,使副管2相对于主管1向前端运动;直到褶皱部14完全伸展时,副管2后端正好位于内槽14中。

利用内管3直径的改变、侧孔一11和侧孔三13的孔径差异协同作用,使内管3和主管1之间形成压力差,从而提高对冲洗液的吸附作用,能使组织杂质和炎症部分被有效冲洗,保证引流通畅;主管1和副管2连接的设置方式,配合负压球作用,保证一个创口实现引流和冲洗作用,减小皮肤创伤,更容易护理;在反复冲洗过程中,不用更换引流管,减少患者的痛苦,能够提高乳腺炎病的治愈几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