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急诊科用便捷担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25747发布日期:2018-07-13 16:43阅读:9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相关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急诊科用便捷担架。



背景技术:

急诊医学科或急诊医学中心是医院中重症病人最集中、病种最多、抢救和管理任务最重的科室,是所有急诊病人入院治疗的必经之路,综合医院急诊设有全科、内、外、妇、儿、五官、发热、腹泻等专科诊室,因此,急诊科的工作可以说是医院总体工作的缩影,直接反映了医院的急救医疗、护理工作质量和人员素质水平。在急诊科的日常急救过程中,经常需要使用到担架对患者进行短距离的运输工作,但是以往的担架由于采用一体式板体设置而使得整个装置体型笨重体型较大,造成从患者受伤后的一段时间内运输受到很大的障碍,耗费医务人员很大的力才能进行搬运,且仅能进行短距离的移动,增加的工作强度,严重情况将直接影响了患者的急救时间,患者生命受到直接威胁,而在整个担架的移动过程中传统单件很难进行一定程度的减震缓冲作用,使得患者在受到外力碰撞造成的难受现象,急救效率较低,影响使用效果,需要进行结构上的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急诊科用便捷担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急诊科用便捷担架,包括一号担架板和二号担架板,所述一号担架板的板体长度、板体宽度与板体厚度与二号担架板相同,所述一号担架板的板体底部四角处分别一体固定设置有一个缓冲支柱,所述缓冲支柱的柱体穿过减震空腔筒的顶侧壁上开设的通孔伸入内腔中,所述缓冲支柱的柱体底端圆周侧壁上一体延伸设置有防脱落凸沿,所述缓冲支柱的柱体底端面与减震空腔筒的筒腔底侧壁之间位置处还设置有一个缓冲压缩弹簧,所述减震空腔筒的下方设置有万向滚轮,所述一号担架板的板体上表面左侧和右侧右位置处还分别向板体内各开设有导向轨道,左侧的导向轨道和右侧的导向轨道呈相互平行状态设置,所述导向轨道的轨道一端设置为封口形式且另一端贯穿一号担架板与外部空气相连通,所述二号担架板的板体下表面上、对应两侧的导向轨道的位置处平行设置有导向滑块,所述导向滑块的形状与导向轨道的槽腔相互适配设置,所述二号担架板的板体上表面上还设置有舒适软胶垫,所述舒适软胶垫的垫体一端上设置有头枕,所述二号担架板的板体上表面左右侧边位置处还通过紧固螺栓固定设置有提起握柄。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减震空腔筒的下方设置有万向滚轮。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万向滚轮的轮体上自带有刹车片。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导向滑块的块体长度与导向轨道的轨道长度相等。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提起握柄呈对称形式共设置有四个。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在实际使用操作之前,一号担架板与二号担架板相互之间是分离的,急诊急救时,将整个一号担架板留存在医院的进门口处即可,急救人员只需单独携带一号担架板到达需要急救的现场即可,将受伤的患者放置在二号担架板上的舒适软胶垫上,头部支撑在头枕上呈平稳状平躺即可,之后四名医务人员各提起一个提起握柄在平衡状态下进行整个人体的运送,到达医院后将二号担架板下方的导向滑块对准一号担架板上的导向轨道滑入到整个轨道中,使得一号担架板与二号担架板合并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四名医务人员此时只需要一名进行一号担架板的移动即可轻松的将患者移动至急诊科室内进行后续的治疗,而在中间装置移动的过程中,患者的自身重力会对缓冲支柱施加一个向下的压力,缓冲支柱会不断的压缩减震空腔筒中的缓冲压缩弹簧进行缩短做功,进而起到了运输过程中的减震缓冲效果,给患者带来了更为舒适的感受,避免患者的运输过程中受到外力碰撞造成的难受现象,更进一步的保证了整个担架运输过程的安全舒适性,操作简单方便,大大提高了急诊科的应急急救效率,延长了患者的急救时间,给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的保障。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急诊科用便捷担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急诊科用便捷担架的一号担架板与二号担架板分离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急诊科用便捷担架,包括一号担架板1和二号担架板2,所述一号担架板1的板体长度、板体宽度与板体厚度与二号担架板2相同,所述一号担架板1的板体底部四角处分别一体固定设置有一个缓冲支柱8,所述缓冲支柱8的柱体穿过减震空腔筒10的顶侧壁上开设的通孔伸入内腔中,所述缓冲支柱8的柱体底端圆周侧壁上一体延伸设置有防脱落凸沿9,所述缓冲支柱8的柱体底端面与减震空腔筒10的筒腔底侧壁之间位置处还设置有一个缓冲压缩弹簧11,所述减震空腔筒10的下方设置有万向滚轮12,所述万向滚轮12的轮体上自带有刹车片13,所述一号担架板1的板体上表面左侧和右侧右位置处还分别向板体内各开设有导向轨道5,左侧的导向轨道5和右侧的导向轨道5呈相互平行状态设置,所述导向轨道5的轨道一端设置为封口形式且另一端贯穿一号担架板1与外部空气相连通,所述二号担架板2的板体下表面上、对应两侧的导向轨道5的位置处平行设置有导向滑块6,所述导向滑块6的块体长度与导向轨道5的轨道长度相等,所述导向滑块6的形状与导向轨道5的槽腔相互适配设置,所述二号担架板2的板体上表面上还设置有舒适软胶垫3,所述舒适软胶垫3的垫体一端上设置有头枕4,所述二号担架板2的板体上表面左右侧边位置处还通过紧固螺栓固定设置有提起握柄7,所述提起握柄7呈对称形式共设置有四个,这样在该担架实际使用操作之前,一号担架板1与二号担架板2相互之间是分离的,急诊急救时,将整个一号担架板1留存在医院的进门口处即可,急救人员只需单独携带一号担架板1到达需要急救的现场即可,将受伤的患者放置在二号担架板2上的舒适软胶垫3上,头部支撑在头枕4上呈平稳状平躺即可,之后四名医务人员各提起一个提起握柄7在平衡状态下进行整个人体的运送,到达医院后将二号担架板2下方的导向滑块6对准一号担架板1上的导向轨道5滑入到整个轨道中,使得一号担架板1与二号担架板2合并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四名医务人员此时只需要一名进行一号担架板1的移动即可轻松的将患者移动至急诊科室内进行后续的治疗,而在中间装置移动的过程中,患者的自身重力会对缓冲支柱8施加一个向下的压力,缓冲支柱8会不断的压缩减震空腔筒10中的缓冲压缩弹簧11进行缩短做功,进而起到了运输过程中的减震缓冲效果,给患者带来了更为舒适的感受,避免患者的运输过程中受到外力碰撞造成的难受现象,更进一步的保证了整个担架运输过程的安全舒适性,操作简单方便,大大提高了急诊科的应急急救效率,延长了患者的急救时间,给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的保障。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