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注射针筒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02465发布日期:2018-06-05 19:01阅读:528来源:国知局
安全注射针筒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针筒结构,当针筒使用注射完毕后,能够将针筒前端的针头收入针筒内,避免针头刺伤他人,以提升安全性的安全注射针筒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注射针筒在使用注射完毕后,由于其前端的针头沾附有人体血液,血液中可能含有可使人感染疾病的细菌或病毒,为避免医护人员或其他人发生被针头刺伤而感染疾病的情形,医护人员一般都会将使用过后的针头,再插回针筒的针套内。但是,在针头插回针套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容易因为不小心或精神疲倦等情况,而意外地将针头刺入自己拿取针套的手上,造成医护人员意外感染疾病的情形。

有鉴于此,本案发明人特以其专门从事注射针筒的生产、制造及设计的多年经验,进而研创出本实用新型,以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注射针筒结构,包括:一针筒,具有一前端、一后端和一管道,该管道内壁邻近该后端的部位设有一止挡部,该管道在前端的部位设有一缩径的第一颈口,该第一颈口与管道内壁之间设有一朝向该后端的第一环面;

一收针器,具有一第一端、一第二端和连通该第一端及第二端的一通孔,该第一端在该通孔外围设有一环槽,使环槽内壁形成相对的一内环面及一外环面,该内环面邻接该通孔,该外环面设有一螺纹段,该通孔在该第二端设有一第二颈口,该第二颈口与通孔内壁之间设有一朝向该第一端的第二环面,该收针器滑设在该管道内,使该第一端贴靠该针筒第一环面,使第一环面阻挡该收针器由该第一颈口移出该管道,且第二端朝向该针筒后端;

一阀塞套,套设在该收针器第二端,随着该收针器滑设在该管道内,使得该阀塞套在该收针器第二端与管道内壁之间产生水密性;

一针头,具有一固定套和连接该固定套的一注射针,该固定套内部设有一套孔,与该内环面相套合,该套孔连通该注射针,并在该固定套外壁设有一凸缘,与该螺纹段相螺合;以及

一推杆,滑设在该管道内,该推杆一端延伸形成一尖头部,并配置一塞体,使该塞体朝向该收针器第二端,且尖头部往该收针器第二颈口方向穿设在该塞体以外。

借由上述,该尖头部能够随着该推杆移往该针筒前端,使尖头部插入并扣接该收针器的第二颈口,该尖头部还能够随着该推杆移往该针筒后端,使尖头部通过该收针器带动该针头移入该管道内,同时该止挡部干涉该收针器由该针筒后端移出该管道。据此,即可简便且确实地对使用过的针头进行收纳,以提升针筒注射完毕后的安全性,改善现有针头容易刺伤他人的情形。

承上所述的安全注射针筒结构,该收针器第二端外壁设有一环形嵌槽,该阀塞套套嵌在该环形嵌槽内。

承上所述的安全注射针筒结构,该管道内壁位于该针筒前端的部位设有一可干涉该阀塞套移动的干涉部,该干涉部为凸粒、凸肋及凸环中的其中任一个。

承上所述的安全注射针筒结构,该推杆一端通过一弱质缩径段延伸形成该尖头部,在该推杆带动该塞体由该针筒后端移出该管道时,能够折断该弱质缩径段,使该收针器和针头收容在该管道内。

承上所述的安全注射针筒结构,该推杆、弱质缩径段和尖头部为一体成型。

承上所述的安全注射针筒结构,该尖头部设有朝向该塞体的一倒钩,能够扣接该第二环面。

承上所述的安全注射针筒结构,该尖头部可设成箭头形态。

承上所述的安全注射针筒结构,该第二颈口内壁环设有多个往第二颈口中央延伸的薄片,使得这些薄片在该第二颈口中央围成一中央孔,各薄片之间形成一细沟。

承上所述的安全注射针筒结构,该第二颈口可由该第二端往该第一端缩径,该第二端通过一环斜面连通第二颈口。

承上所述的安全注射针筒结构,该止挡部为凸粒、凸肋及凸环中的其中任一个,该塞体上设有一可嵌合该止挡部的凹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能够将针筒前端的针头收入针筒内,避免针头刺伤他人,以提升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图1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图1的剖示图;

图4为图3的局部放大剖示图;

图5为图2的收针器的放大立体图;

图6为图3的使用状态的剖示图;

图7为图6的又一使用状态的剖示图;

图8为图7的又一使用状态的剖示图;

图9为图8的又一使用状态的剖示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针筒

11 前端

12 后端

13 管道

131 干涉部

14 止挡部

15 第一颈口

151 第一环面

2 收针器

21 第一端

22 第二端

221 环形嵌槽

23 通孔

24 环槽

241 内环面

242 外环面

243 螺纹段

25 第二颈口

251 环斜面

252 第二环面

253 薄片

254 中央孔

255 细沟

3 针头

31 固定套

311 套孔

312 凸缘

32 注射针

4 推杆

41 尖头部

412 倒钩

413 弱质缩径段

42 推抵部

5 塞体

51 凹部

6 阀塞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明确且充分公开本实用新型,并予列举较佳实施的图例,以详细说明其实施方式如下述:

请参阅图1至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附图,由上述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安全注射针筒结构,包括一针筒1、一收针器2、一针头3、一推杆4及一阀塞套6。该针筒1的两端分别具有一前端11、一后端12和连通该针筒1的前端11与后端12的一管道13,该管道13内壁邻近该针筒1后端12的部位设有一止挡部14,该止挡部14可为凸粒、凸肋或凸环,该管道13在该针筒1前端11的部位设有一缩径的第一颈口15,该第一颈口15与管道13内壁之间设有一第一环面151,朝向该针筒1后端12。

该收针器2的两端分别具有一第一端21、一第二端22和连通该收针器2的第一端21与第二端22的一通孔23,该收针器2第一端21在该通孔23外围设有一环槽24,使环槽24内壁形成相对应的一内环面241及一外环面242,该内环面241邻接该通孔23,该外环面242设有一螺纹段243;该通孔23在该收针器2第二端22设有一第二颈口25,该第二颈口25可由该收针器2第二端22往该第一端21方向缩径,而且该收针器2第二端22通过一环斜面251连通第二颈口25;该第二颈口25与通孔23内壁之间设有一第二环面252,朝向该收针器2第一端21。该收针器2滑设在该针筒1管道13内,使该收针器2第一端21贴靠在该针筒1第一环面151上,使得该针筒1第一环面151能够阻挡该收针器2由该第一颈口15移出该管道13,且收针器2第二端22朝向该针筒1后端12,该收针器2外壁并未密合贴靠该针筒1管道13内壁。

该收针器2第二端22外壁设有一环形嵌槽221,该阀塞套6套嵌在该环形嵌槽221内,且阀塞套6随着该收针器2滑设在该针筒1管道13内,使得该阀塞套6密合贴靠该针筒1管道13内壁,使阀塞套6在该收针器2第二端22外壁与针筒1管道13内壁之间产生水密性,防止药剂由该针筒1管道13的第一颈口15渗漏而出。

该针头3具有一固定套31和连接该固定套31的一注射针32,该固定套31内部设有一套孔311,能够套合在该收针器2的内环面241上,而且该套孔311连通该注射针32;并且,该固定套31外壁设有一凸缘312,该固定套31借由该凸缘312螺合该收针器2的螺纹段243。

该推杆4能够滑设在该管道13内,该推杆4一端延伸形成一尖头部41,并配置一硅胶或橡胶制的塞体5,使该塞体5朝向该收针器2第二端22,且尖头部41往该收针器2第二颈口25(或环斜面251)方向穿设在该塞体5以外,使得尖头部41显露在塞体5以外;该尖头部41可设成箭头形态,且尖头部41设有朝向该塞体5的一倒钩412,能够扣接该第二颈口25的第二环面252;该塞体5外围设有一凹部51,能够嵌合该针筒1的止挡部14,以制动塞体5移出管道13。该推杆4另一端设有一可供人员操作的推抵部42。

请参阅图6,当人员操作该推杆4带动塞体5沿着该管道13移往针筒1前端11时,该塞体5能够将管道13内的药剂通过该收针器2的第二颈口25、通孔23和针头3的注射针32推送至外界或人体血管中。请参阅图7,当针筒1内药剂注射完毕时,该尖头部41能够随着该推杆4移往该针筒1前端11,使尖头部41通过该环斜面251插入该收针器2第二颈口25,使得该尖头部41的倒钩412在穿过第二颈口25后扣接在该第二环面252上。

请参阅图8,当人员操作该推杆4带动塞体5沿着该管道13移往针筒1后端12时,该尖头部41能够随着该推杆4移往该针筒1后端12,使尖头部41以倒钩412往针筒1后端12方向推动收针器2的第二环面252,使得尖头部41通过该收针器2带动该针头3(固定套31、注射针32)移入该管道13内。请参阅图9,当塞体5移至针筒1后端12时,该管道13的止挡部14会对该收针器2第二端22产生干涉作用,以制动该收针器2由该针筒1后端12移出该管道13。

据此,即可确实地将使用过的针头3收纳在针筒1内部,以提升针筒1注射完毕后的安全性,改善现有针头容易刺伤他人的情形。而且,使用时只需操作推杆4移往针筒1后端12,即可完成将针头3收入针筒1的动作,因此在操作上相当简便。

如图4所示,在一可行的实施例中,该针筒1管道13内壁位于该针筒1前端11的部位设有一干涉部131,该干涉部131可为凸粒、凸肋或凸环,能够干涉该阀塞套6沿着管道13往针筒1前端11或后端12移动,进而制动该收针器2。特别是在人员操作该推杆4(或塞体5)驱使针头3由外界吸引药剂进入针筒1管道13内的过程中,此时尖头部41还未插置组接在收针器2的第二颈口25,该干涉部131能够阻止该阀塞套6和收针器2往针筒1后端12移动;当尖头部41插置组接在收针器2的第二颈口25,并带动该收针器2和阀塞套6往针筒1后端12移动时,该尖头部41能够带动该阀塞套6克服该干涉部131的摩擦力,使收针器2和阀塞套6顺利位移至针筒1后端12。

请配合参阅图2、图8及图9,在另一可行的实施例中,该推杆4一端可通过一弱质缩径段413延伸形成该尖头部41,该推杆4、弱质缩径段413和尖头部41可由塑料材料一体成型,结构相当精简。如此,该尖头部41(或弱质缩径段413)可以在无需穿透任何物体(例如:塞体5)的情况下,直接插入该收针器2的第二颈口25内;由于该塞体5的材料(硅胶或橡胶制)强度,可能高于该尖头部41和弱质缩径段413的材料(塑料)强度,如果该尖头部41必须先穿透塞体5,再插入该收针器2的第二颈口25内,可能会造成该尖头部41不容易穿透塞体5,或者造成该弱质缩径段413受到该塞体5挤压而断裂的情形。可了解的是,该弱质缩径段413具有容易折断的特性,当该推杆4带动该塞体5由该针筒1后端12移出该管道13时,能够将推杆4往针筒1侧向扳动,即可快速且轻易地折断该弱质缩径段413,简易地将该尖头部41与推杆4分离,使该收针器2和针头3收容在该管道13内,操作简便,减少该针筒1的整体长度,以利于收集、处理医疗废弃物。

如图4及图5所示,在又一可行的实施例中,该第二颈口25内壁环设有多个往第二颈口25中央延伸的薄片253,使得这些薄片253在该第二颈口25中央围成一中央孔254,各薄片253之间形成一细沟255。如图6至图8所示,当尖头部41插入该收针器2的第二颈口25时,使尖头部41通过中央孔254穿入通孔23内,期间该尖头部41能够推抵各薄片253往通孔23方向扭曲变形,促使各薄片253紧密包夹该尖头部41和弱质缩径段413,进而强化该尖头部41插置组接在收针器2第二颈口25的稳固性,防止该尖头部41与第二颈口25脱离。

但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当不能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凡本领域技术人员所明显可作的变化与修饰,都应视为不悖离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