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会阴部侧切口定向给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02557发布日期:2018-06-05 19:02阅读:409来源:国知局
产后会阴部侧切口定向给药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产后会阴部侧切口定向给药装置。



背景技术:

顺产留下的伤口一般有两种,一种是自然分娩时儿头或先露部位对阴道组织的冲撞所造成的一些小损伤,伤口较小,有时为止血可能要缝一小针。

另外一种是阴道撕裂伤,较大、较深,临床上常常因裂伤的大小和损伤的组织不同称为一度或二度、三度裂伤,比较严重。较为严重的需要对会阴部进行侧切,容易发生感染,需要好好护理。

所采用的护理方式一般是产后应坚持每天用流动清水冲洗外阴最少两次,对侧切口位置需要进行药物冲洗或涂抹。现在一般都是产妇自己清洗,但是清洗过程相对比较繁琐而且身体需要弯曲,可能对会阴部再次造成伤害。另外因为是外阴清洗,清洗和药物不能直达侧切口位置,恢复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产后会阴部侧切口定向给药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该种产后会阴部侧切口定向给药装置,包括护罩、护罩支撑部、检测杆、微型摄像头、显示屏和注射器,所述护罩为软质的顶部小底部大的钟形罩,护罩的底部边缘设有向外支撑的护罩支撑部,护罩伸入会阴部内;检测杆从护罩底部穿过护罩位于护罩顶部,检测干顶部固定设有微型摄像头,检测杆下部设有与微型摄像头电联的显示屏;所述注射器亦从护罩底部穿过护罩,注射器通过波浪形软质过渡层与护罩连接,注射器可在空间内摆动。

进一步地,注射器的顶部为出药口,出药口为平滑的半圆形过渡弧形。

进一步地,所述出药口内设有硬质单向防倒吸膜。

进一步地,所述注射器的长度大于检测杆的长度。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装置可以协助产妇产后会阴部内的侧切口进行定向给药,获得更为有效的治疗效果,可以有效缩短恢复时间。给药过程无需孕妇自己变换身体姿势弯曲身体,尽可能保护侧切口部位,减少产妇疼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注射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护罩、2护罩支撑部、3检测杆、4微型摄像头、5显示屏、6注射器、7会阴部、8波浪形软质过渡层、9半圆形过渡弧形、10侧切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和原理进行详细说明,所举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4所示,该实用新型包括护罩1、护罩支撑部2、检测杆3、微型摄像头4、显示屏5和注射器6。其中护罩为软质的顶部小底部大的钟形罩,护罩的底部边缘设有向外支撑的护罩支撑部,护罩伸入会阴部7内。护罩支撑部为支撑杆,支撑杆可采用硬质塑料制作。在使用时,护罩伸入会阴部内时,护罩支撑部支撑在会阴部外,起到固定的作用(图4),当找到侧切口10位置定向给药时,可转动护罩支撑部带动护罩转动,帮助完成注射器的定向给药。

检测杆从护罩底部穿过护罩位于护罩顶部,检测干顶部固定设有微型摄像头,检测杆下部设有与微型摄像头电联的显示屏。检测杆的底端设有操作环,便于操作。通过微型摄像头观测并反映在显示屏上的图像,可以更为准确的找到侧切口位置,快速并准确,保证药物的定向治疗。

如图1、图2所示,注射器亦从护罩底部穿过护罩,注射器通过波浪形软质过渡层8与护罩连接(图3),便于注射器可在空间内摆动,方便定向给药。注射器的顶部为出药口,出药口为平滑的半圆形过渡弧形9,防止对会阴部造成伤害。在出药口内设有硬质单向防倒吸膜,保证注射器内的药物只能向外喷射,不能方向进入注射器。

将注射器的长度设计为大于检测杆的长度,便于进行药物注射。

本装置可以协助产妇产后会阴部内的侧切口进行定向给药,获得更为有效的治疗效果,可以有效缩短恢复时间。给药过程无需孕妇自己变换身体姿势弯曲身体,尽可能保护侧切口部位,减少产妇疼痛。

上述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的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相关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扩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