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呼吸机增温湿化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32802发布日期:2018-06-19 19:51阅读:348来源:国知局
一种呼吸机增温湿化腔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呼吸内科使用的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了呼吸机中对空、氧混合气体进行增温湿化的腔体结构。



背景技术:

在现代临床医学中,呼吸机是一种能够起到辅助治疗呼吸衰竭,呼吸支持治疗,挽救及延长病人生命的至关重要的医疗设备,作为一项能人工替代自主通气功能的有效手段,普遍用于各种原因所致的呼吸衰竭、大手术期间的麻醉呼吸管理、呼吸支持治疗和急救复苏。

呼吸机的运行原理是将一定比例的(压缩)空气与(压缩)氧气混合后送至患者的肺部,而且输入的空、氧混合气体需要具有一定的湿度和温度,即患者呼入的气体要符合要求的潮气量参数要求。要求呼吸机的潮气输出量一定要大于人的生理潮气量,生理潮气量为6-10毫升/公斤,而呼吸机的潮气输出量可达10-15毫升/公斤,往往是生理潮气量的1至2倍,具体还要根据胸部起伏、听诊两肺进气情况、参考压力二表、血气分析等进一步调节。

呼吸机中设置的湿化器用于增加吸入气体的湿度。目前常用的湿化器类型有雾化湿化、热湿交换器(HME/HMEF)、冷水湿化及加热湿化。

雾化湿化是用超声晶体振动产生很细的水雾,常用的加湿器就是这种原理。热湿交换器(HME/HMEF)是一次性使用的,仿生骆驼鼻子制作而成,其内部有化学吸附剂。冷水湿化指在不给水加热的情况下吸入气体直接通过有水的容器,在室温下达到湿化的目的。这种湿化器的相对湿度受到气/水接触面积及水温的限制,因而相对湿度较低,为了提高相对湿度也有采用机械的方式将水雾化。具有容易使用,有较低的内部顺应性的优点,缺点是由于吸入温度过低,病人有不适感。加热湿化是在水容器中放置加热板或加热丝加热产生水蒸气,调节加热温度使水蒸气的绝对湿度改变。这种湿化方法较为常用,其优点是病人吸入舒适,能保持病人体温,缺点是内部顺应性相对大,价格也贵一点。加热湿化目前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单伺服加热,即只有一个加热元件在容器中,另一种湿化器不但在容器中加热,而且在病人吸入管道中放置加热丝加热,利用容器和管道的温差来控制加热温度。双伺服型加湿器改进了单伺服型容易在管道中凝水的缺点,但这种方法只增加了绝对湿度,并不增加相对湿度。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目前采用双伺服型湿化器的呼吸机时,可能导致的绝对湿度与相对湿度变化不协调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呼吸机增温湿化腔,其改进了空、氧混合气体输送末端的管道结构,便于控制管道内混合气体绝对湿度与相对湿度的协调变化。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呼吸机增温湿化腔,包括外壳、装配管、补水管、压紧螺环、弹簧及加温管。

所述装配管分为输进段和输出段,所述补水管设置在所述输进段与输出段之间,补水管的管腔与装配管的管腔同轴连通。所述补水管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锥面孔,所述输进段、输出段与补水管对应的一端分别设有与所述锥面孔匹配的锥面。

所述装配管与补水管设在所述外壳中,对应所述输进段的另一端在所述外壳上设有螺纹孔,所述压紧螺环与螺纹孔匹配,所述压紧螺环的一端伸入所述外壳中与所述输进段的端面匹配。所述外壳上对应补水管的部分设有装配孔。

所述输进段外壁上设有滑轨,所述滑轨与所述外壳内壁之间通过线型滑槽匹配。所述外壳的内壁上设有与所述滑轨对应的径向凸缘,所述弹簧置于所述滑轨与径向凸缘之间。

所述补水管的左端设有环状端板,所述环状端板上设有环状凸台,所述环状凸台上设有环形孔,所述补水管的左侧内壁上设有导流环腔,所述导流环腔连通所述环状凸台上的环形孔。所述补水管的右侧内壁上设有环状的补水腔,所述补水腔的壁体上分布设有通孔,壁体外敷设有吸水层。所述补水管上设有连通导流环腔的多个导流孔,以及导通补水腔的给水口。

所述加温管设置在所述输进段的腔体内,所述加温管的壁体上设有液腔,右端面设有与所述液腔连通的导通环孔,导通环孔与所述环状凸台匹配。

所述加温管上设置的轴向通孔与所述补水管导通。

优选地,所述环状凸台的外壁面为环形锥面且锥面的小端向外,所述加温管右端面设置的导通环孔为环状的锥形孔。

优选地,所述环状凸台的端面与所述补水管的左端面平齐。

优选地,所述加温管的左端与所述输进段的腔壁之间通过螺纹连接,所述加温管的轴向通孔左端设为棱柱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其通过改进空、氧混合气体输送末端的管道结构,使得混合气体在二次加热过程中能够从内置的水源获得水分,而实现对管道内混合气体绝对湿度与相对湿度的协调变化的控制,提高呼吸机对相对湿度的调控能力,能够避免二次加热时因管道温度高于容器加热的水蒸气温度时造成的绝对湿度不变,相对湿度由于饱和度升高而降低致使的病人痰固化,气道阻塞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加温管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加温管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补水管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补水管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补水管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壳、11滑轨、12装配孔、21输进段、22输出段、3补水管、31锥面孔、32导流环腔、321导流孔、322环状凸台、33补水腔、331给水口、34吸水层、35通孔、4压紧螺环、5弹簧、6加温管、61液腔、611导通环孔、62棱柱孔

具体实施方式

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所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前”、“后”、“中间”等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如图1至图6所示的一种呼吸机增温湿化腔,包括外壳1、装配管、补水管3、压紧螺环4、弹簧5及加温管6。

所述装配管分为输进段21和输出段22,所述补水管3设置在所述输进段21与输出段22之间,补水管3的管腔与装配管的管腔同轴连通。

所述补水管3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锥面孔31,所述输进段21、输出段22与补水管3对应的一端分别设有与所述锥面孔31匹配的锥面。

所述装配管与补水管3设在所述外壳1中,对应所述输进段21的另一端在所述外壳1上设有螺纹孔,所述压紧螺环4与螺纹孔匹配,所述压紧螺环4的一端伸入所述外壳1中与所述输进段21的端面匹配。所述外壳1上对应补水管3的部分设有装配孔12。

所述输进段21的外壁上设有滑轨11,所述滑轨11与所述外壳1的内壁之间通过线型滑槽匹配。所述外壳1的内壁上设有与所述滑轨11对应的径向凸缘,所述弹簧5置于所述滑轨11与径向凸缘之间。

所述补水管3的左端设有环状端板,所述环状端板上设有环状凸台322(环状端板中心的通孔35与环状凸台322同轴),所述环状凸台322上设有环形孔,环形孔与环状凸台322同轴。所述补水管3的左侧内壁上设有导流环腔32,所述导流环腔32连通所述环状凸台322上的环形孔。所述补水管3的右侧内壁上设有环状的补水腔33,所述补水腔33的壁体上分布设有通孔,壁体外敷设有吸水层34。所述补水管3上设有连通导流环腔32的多个导流孔321,以及导通补水腔33的给水口331。

所述加温管6设置在所述输进段21的腔体内,所述加温管6的壁体上设有液腔61,右端面设有与所述液腔61连通的导通环孔611,导通环孔611与所述环状凸台322匹配。

所述加温管6上设置的轴向通孔与所述补水管3导通。

所述环状凸台322的外壁面为环形锥面且锥面的小端向外,所述加温管6右端面设置的导通环孔611为环状的锥形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中,输送空、氧混合气体的管道连接在装配管的两端,混合气体流经加温管6时受到二次加热,并能够从吸水层34获得水分。设置的输进段21能够相对外壳1直线滑动,具体地:通过旋拧压紧螺环4使其拧入外壳1中,而使其内端面推动输进段21向右移动,进而将补水管3牢固夹持在输进段21与输出段22之间,而使装配管的管腔与补水管3的管腔连通成一体;向外旋拧压紧螺环4时,输进段21受到弹簧5的弹力而向左移动,此时输进段21相对输出段22向左移动,二者之间的间距变大,可通过外壳1上对应设置的装配孔12将补水管3由输进段21、输出段22之间取出或者将补水管3放置在输进段21与输出段22之间。加温管6右端面设置的导通环孔611能够与补水管3左端设置的环状凸台322匹配,进而连通加温管6的液腔61与导流环腔32。导流环腔32匹配设置的导流孔321至少要设置两个,以便实现加热液体或者蒸汽的循环流通。需要说明的是,在加温管6的右端与补水管3的左端对应端面之间设置有密封圈结构。同样,补水腔33匹配设置的给水口331至少要设置两个,一个用来向补水腔33内输入蒸馏水,另一个用来排出气体,而且该端口可设置单向阀。向补水腔33输入蒸馏水的一端口可以连接高压泵,在通过高压泵加压而将补水腔33内的水向外压出而浸湿吸水层(此时所述补水腔33的壁体上分布设的通孔的孔径应使其为毛细孔;在不设置高压泵的情况下,所述补水腔33的壁体上分布设的通孔的孔径应该稍微大一些,以保证吸水层能够从补水腔内自动吸水。要求制造吸水层的材料具有达到饱和后不滴水的特性。

所述补水管3上因固定设置有吸水层34,属于要求定期更换的部件,所以要求设置装配孔12、锥面孔31、环状凸台322等技术特征。

所述环状凸台322的端面与所述补水管3的左端面平齐。加温管6的液腔61内可以通入热水采用水浴加热混合气体的方式,也可以通入热蒸汽。无论是水浴还是蒸汽加热,相对目前采用加热丝进行二次加热的方式,其加热温度更容易控制且加热温度的保持效果较稳定。加温管6与输进段21可以为一体式结构,也可以为螺纹连接的可拆卸连接结构。如所述加温管6的左端与所述输进段21的腔壁之间通过螺纹连接,所述加温管6的轴向通孔左端设为棱柱孔62。设置的棱柱孔62为与安装工具配合的安装用孔。

上述实施方式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