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痛注射针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26822发布日期:2018-07-27 18:07阅读:331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无痛注射针头。



背景技术:

注射针刺入皮肤时,会引起疼痛,主要是针刺破皮肤的疼痛,针尖刺入皮肤过冲中,针尖遇阻变形,针尖处会卷曲,针尖锐度下降,卷曲的针尖在继续刺入过程中拉割组织、神经末梢,引起疼痛加剧,而现有注射针的针尖的构成面均为平面,平面与针体周面过渡处均为棱边,刺入过程中,棱边与组织、神经末梢接触不平滑,直接撕裂组织、神经末梢,撕裂更加剧了疼痛感。目前的注射针注入药物过程中,药物只由针尖端的出口进入人体,药物输入口相对集中,对该处组织的压迫大,造成疼痛感加剧。因此,要降低注射疼痛,要从针尖的耐变形、药物输入口等方面着重考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缺陷,提供无痛注射针头,极大的降低注射时的疼痛感,使注射接近于无痛。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无痛注射针头,包括管状的针杆,针杆前端为锥状的针尖,所述的针尖由两个前端交汇的第一斜切面、第二斜切面构成,第一斜切面、第二斜切面前端交汇处形成针尖的尖端,第一斜切面、第二斜切面后侧平滑相接有弧切面,弧切面后端与针杆周面平滑过渡,第一斜切面、第二斜切面、弧切面均为拱起弧形面,针杆前部的内孔为锥形孔,锥形孔较小的一端在后。

针尖的结构规整,刺入皮肤锐利,第一斜切面、第二斜切面、弧切面均为拱起的弧形面,弧形面与皮肤、神经末梢等接触平滑,避免产生平面与皮肤、神经末梢接触时的撕裂感,减轻了疼痛,药物经锥形孔处时流速降低,缓解药物流速大对刺入点周围的压迫,进一步的缓解疼痛,将注射时的疼痛大大的降低,接近于无痛。

进一步的,锥形孔处对应的针杆杆身设有连通外部的侧孔,侧孔能使药物发散的注射到人体内,相比药物由针尖处流出,药物的注射流出面积大,相对的减小了药物流出点组织的压迫,缓解疼痛。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斜切面、第二斜切面关于针尖轴心左右对称,结构规整,促使针尖处左右受力一致,使第一斜切面、第二斜切面对尖端的支撑一致,避免因支撑不平衡导致的针尖变形,降低针尖变形带来的疼痛感。

进一步的,所述的侧孔为锥形结构,锥形结构较大的开口端处于针杆外壁面,较小的开口端处于针杆内壁面,降低流速,减小疼痛。

进一步的,所述的侧孔在锥形孔处对应的杆身上均匀分布。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方案,一方面,针尖构成面均为拱起的弧面减少对组织的撕裂,注射中与人体组织平滑相接,减小疼痛,针尖结构规整,弧面结构对针尖尖端的支撑性能更好,耐变形性好,另一方面,降低药物注入流速,增大药物进入人体组织的扩散面,避免药物集中注射所带来的压迫疼痛感,极大的降低注射时的疼痛感。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前述的和其他的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显而易见。

图1为本实用新型针尖处的主视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纵截面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针杆,11为锥形孔,12为侧孔,2为第一斜切面,3为第二斜切面,4为弧切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参照图1,无痛注射针头,包括管状的针杆1,针杆1前端为锥状的针尖,针杆1的前部分为注射端,注射端刺入皮肤组织进行药物注射,针尖由两个前端交汇的第一斜切面2、第二斜切面3构成,第一斜切面2、第二斜切面3前端交汇处形成针尖的尖端,第一斜切面2、第二斜切面3后侧平滑相接有弧切面4,弧切面4后端与针杆1的周面平滑过渡,第一斜切面2、第二斜切面3关于针尖轴心左右对称,使针尖处的结构规整,第一斜切面2、第二斜切面3对针尖尖端的支撑一致,使针尖尖端处刺入皮肤时左右受力一致,避免因支撑不平衡导致的针尖变形,降低针尖变形带来的疼痛感,参照图2,第一斜切面2、第二斜切面3、弧切面4均为拱起弧形面,拱起的弧形面两侧与针尖内壁面、外壁面相接处均平滑过渡,刺入时,弧形面与人体组织接触平滑,针尖尖端与皮肤点接触,提高刺入的平顺性、锐利性,可减轻疼痛,针尖的其他面均为弧面,且对应面的相接处平滑过渡,减轻了对组织的撕裂感,减轻注射疼痛,参照图3,注射端处对应的针杆1的内孔为锥形孔11,锥形孔较小的一侧在后,较小的一端与针杆后侧内孔孔径一致,越靠近针尖尖端的内孔的孔径递增,锥形孔11可减缓药物的流速,减轻药物注射中对周围组织的压迫,减缓疼痛,锥形孔11处对应的针杆1杆身设有连通外部的侧孔12,侧孔12的为锥形结构,侧孔12较小的开口端处于针杆1内壁,侧孔12较大的开口端处于针杆1的外壁,侧孔12能使药物发散的注射到人体内,相比药物由针尖处流出,药物的注射流出面积大,相对的减小了药物集中对人体组织的压迫,缓解疼痛。

实施例2:参照图1,无痛注射针头,包括管状的针杆1,针杆1前端为锥状的针尖,针杆1的前部分为注射端,注射端刺入皮肤组织进行药物注射,针尖由两个前端交汇的第一斜切面2、第二斜切面3构成,第一斜切面2、第二斜切面3前端交汇处形成针尖的尖端,第一斜切面2、第二斜切面3后侧平滑相接有弧切面4,弧切面4后端与针杆1的周面平滑过渡,第一斜切面2、第二斜切面3关于针尖轴心左右对称,使针尖处的结构规整,第一斜切面2、第二斜切面3对针尖尖端的支撑一致,使针尖尖端处刺入皮肤时左右受力一致,避免因支撑不平衡导致的针尖变形,降低针尖变形带来的疼痛感,参照图2,第一斜切面2、第二斜切面3、弧切面4均为拱起弧形面,拱起的弧形面两侧与针尖内壁面、外壁面相接处均平滑过渡,刺入时,弧形面与人体组织接触平滑,针尖尖端与皮肤点接触,提高刺入的平顺性、锐利性,可减轻疼痛,针尖的其他面均为弧面,且对应面的相接处平滑过渡,减轻了对组织的撕裂感,减轻注射疼痛,参照图3,注射端处对应的针杆1的内孔为锥形孔11,锥形孔较小的一侧在后,较小的一端与针杆后侧内孔孔径一致,越靠近针尖尖端的内孔的孔径递增,锥形孔11可减缓药物的流速,减轻药物注射中对周围组织的压迫,减缓疼痛,锥形孔11处对应的针杆1杆身设有连通外部的侧孔12,侧孔12能使药物发散的注射到人体内,相比药物由针尖处流出,药物的注射流出面积大,相对的减小了药物集中对人体组织的压迫,缓解疼痛。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上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