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心内科用自动吸氧护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94756发布日期:2018-11-09 20:51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心内科用自动吸氧护理装置。



背景技术:

吸氧用于纠正缺氧,提高动脉血氧分压和氧饱和度的水平,促进代谢,是辅助治疗多种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在心内科的临床实践中,吸氧为辅助心血管预防和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申请公布号CN106362255A的发明专利公布了一种医疗新型护理吸氧机。本发明的方案内容是,在吸氧机内部设置氧气瓶和湿化瓶。氧气瓶连接有充氧接口,补充氧气。使用湿化瓶湿润氧气,通过的控制面板设定吸氧的浓度和时间。本方案中的吸氧机设置有万向轮,便于医务人员移动吸氧机。虽然本方提供了一种护理吸氧机的方案,但是本方案有着如下不足:

1、无预防氧中毒的组件,不能避免患者一段时间内处于高浓度的氧气环境中的身体不适,甚至危害病人身体健康的情况发生。

2、无增压组件,氧气瓶内的氧气快要耗尽时,无法保证瓶内压力,使单位时间内的流过稳压阀的氧气流量变小,变相增加了患者的吸氧时间,极易影响患者的治疗情绪,影响治疗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防止氧气中毒、能够保证氧气瓶内压力的心内科自动吸氧护理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心内科自动吸氧护理装置,包括由上板和下板分割成上、中和下三个空间的箱体,所述箱体的侧边上在下板的上部和下部设置有第一通气口和第二通气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的底部与下板之间设置有贮氧瓶,贮氧瓶的两端设置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第一开口上设置有连接管,连接管连接第一充气泵,所述连接管伸入到贮氧瓶内部并且连接有气囊,所述第二开口设置有四通接头,所述四通接头上连接有进气管路、安全阀和导气管,所述进气管路包括与四通接头连接的球阀和快插接头,所述导气管穿过下板与截止阀连接,截止阀与三通接头连接,三通接头上设置有入口压力传感器和氧气单向阀,所述氧气单向阀与设置于下板上表面的混合罐连接,所述混合罐的另一端连接有空气单向阀,所述空气单向阀与设置在下板上的第二充气泵连接,所述混合罐上设置有罐内压力传感器和混合气单向阀,所述混合气单向阀由穿过上板的进气管与设置于上板上表面的储气罐连接,储气罐上设置有穿过箱体顶部的出气管,所述出气管上设置有稳压阀,所述上板上设置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连接有电源线,所述第一充气泵、第二充气泵、入口压力传感器和罐内压力传感器通过导线与控制器连接。

所述连接管上设置有充气压力传感器。

所述箱体顶部设置有氧气湿化瓶,所述出气管伸入到氧气湿化瓶的底部。

所述第一通气口和第二通气口上设置有过滤网。

所述箱体底部设置有滚轮。

本实用新型取得的优异效果,本实用性通过贮氧瓶储存高压氧气,高压氧气经过氧气单向阀进入到罐内,然后由第二充气泵工作向混合罐内注入高压空气,由罐内压力传感器比对充入氧气时候的压力值和充入空气时候的压力值,从而确定空气和氧气的混合比例,混入适量的空气有助于降低氧气的浓度,同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有助于病人的呼吸系统正常运转,避免了氧中毒。混合后的气体经过混合气单向阀进入到储气罐内部,压力稳定后经过稳压阀调节传入到呼吸面罩内部。当贮氧瓶内部压力不足的时候,第一充气泵工作,向气囊内充入高压空气,气囊挤压剩余的氧气,进而提高氧气的压力,使氧气的初始压力始终在允许的范围之内,保证吸氧的效率。

进一步的,通过在所述连接管上设置充气压力传感器,可以测得此时贮氧瓶内剩余的氧气压力。在所述箱体顶部设置有氧气湿化瓶,并使所述出气管伸入到氧气湿化瓶的底部,使得氧气能够得到湿润,提高了病人吸氧的舒适程度。在所述第一通气口和第二通气口上设置有过滤网,可以防止外界灰尘进入到箱体内部,保证第一充气泵和第二充气泵的工作环境清洁无尘。在所述箱体底部设置滚轮,能够节省医务人员移动设备移动本护理装置时消耗体力。

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实用性强,值得广泛推广运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一种心内科自动吸氧护理装置,包括由上板1和下板2分割成上、中和下三个空间的箱体3,所述箱体3的侧边上在下板2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有第一通气口4和第二通气口5,所述箱体3的底部与下板2之间设置有贮氧瓶6,贮氧瓶6的两端设置有第一开口7和第二开口8,第一开口7上设置有连接管9,连接管9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充气泵10,所述连接管9伸入到贮氧瓶6内部并且连接有气囊11。设置第一充气泵10和气囊11是为了在贮氧瓶6内储存的氧气压力不足时,对氧气进行增压,高压空气充入到气囊11内部,气囊11胀大,挤压贮氧瓶6内部的氧气,进而增加了氧气的压力,保证了之后的氧气传输所需的压力,保证了氧气的流量,节省病人的吸氧时间。所述第二开口8设置有四通接头12,所述四通接头12上连接有安全阀13、导气管14、以及与四通接头12连接的球阀15和快插接头16组成的进气管路。设置安全阀13,是为了避免从快插接头16补充的氧气压力过大,或者增压过程中气囊11内气压过大,造成病人吸入的氧气压力大,进而危害病人的呼吸系统。所述导气管14穿过下板2与截止阀17连接。设置截止阀17是为了在护理装置不工作的时候关闭氧气的流入路径,避免氧气的散失。截止阀17与三通接头18连接,三通接头18上设置有入口压力传感器19和氧气单向阀20,所述氧气单向阀20与设置于下板2上表面的混合罐21连接。设置氧气单向阀20是为了使氧气仅能从贮氧瓶6流入到混合罐21内部,保证气体的流向。所述混合罐21的另一端连接有空气单向阀22,所述空气单向阀22与设置在下板2上的第二充气泵23连接。设置第二充气泵23是为了将空气吹入混合罐21内,同时空气单向阀22也确保了空气的流向是从第二充气泵23流入到混合罐21内部。所述混合罐21上设置有罐内压力传感器24和混合气单向阀25,设置混合罐21的目的是为了混合高纯度的医用氧气和空气。除去无法自主呼吸的高危病人,需要使用高纯度氧气,在一般的吸氧护理疗程中,所用的氧气含量一般不超过百分之六十,由此可以避免长期吸入纯氧造成的氧中毒。设置罐内压力传感器24是为了在混合罐21内部充入高压氧气时测定氧气压力,然后在第二充气泵23充入空气时测定混合气压力,通过两者的压力差值来确定此时罐内的混合气体的比例,实现控制氧气含量的目的。所述混合气单向阀25由穿过上板1的进气管26与设置于上板1上表面的储气罐27连接,储气罐27上设置有穿过箱体3顶部的出气管28,所述出气管28上设置有稳压阀29。设置储气罐27是为了保证病人吸入的混合气体压力稳定,同时,起到一定的降低气体压力的作用。所述上板1上设置有控制器30,所述控制器30连接有电源线31,所述第一充气泵10、第二充气泵23、入口压力传感器19和罐内压力传感器24分别通过导线31与控制器30连接。当需要对患者进吸氧护理的时候,设备通电工作,首先打开截止阀17,高压氧气经过氧气单向19从贮氧瓶6进入到混合罐21内部,罐内压力传感器24测定罐内的氧气压力。并通过导线31将数据传输至控制器30,然后第二充气泵23工作向混合罐21内注入高压空气,由罐内压力传感器24检测此时的混合气压力。比对充入氧气时候压力值和混合器压力值,合适后第二充气泵24停止工作。混合后的气体经过混合气单向阀25进入到储气罐27内部,压力稳定后经过稳压阀29调节传入到呼吸面罩内部,如此循环工作即可实现对病人的连续供氧。当贮氧瓶2内部压力不足的时候,第一充气泵10工作,向气囊11内充入高压空气,气囊11挤压剩余的氧气,保证贮氧瓶6内氧气的压力值处于合适的范围内。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在所述连接管9上设置有充气压力传感器32。设置充气压力传感器32是为了能够实时监控气囊11内部的气体压力,即充气增压过程中贮氧瓶6内氧气的压力,当压力值到达所需的数值时,第一充气泵10停止工作,保证了系统中气体压力不超标。在所述箱体3顶部设置有氧气湿化瓶33,所述出气管28伸入到氧气湿化瓶33的底部。设置氧气湿化瓶33,是为了湿润氧气,保证患者吸氧的舒适度。伸入到氧气湿化瓶33底部的出气管28是为了使混合气体能充分与蒸馏水接触,保证气体的湿度。在

所述第一通气口4和第二通气口5上设置有过滤网34。设置过滤网34是为了

防止外界灰尘进入到箱体3内部,保证第一充气泵10和第二充气泵23的工作环境清洁无尘。在所述箱体3底部设置滚轮35,设置滚轮35能够节省医务人员移动设备移动本护理装置时消耗体力。

本实用新型使用方便,结构简单,实用性强,值得广泛推广运用。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