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拔管手部约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97618发布日期:2018-07-24 19:05阅读:55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护具,尤其是涉及一种重症患者使用的防拔管手部约束装置。



背景技术:

重症监护室的患者由于病情危重,身上要连接多种仪器线实时监测身体状况,同时还要插装多种导管,如气管、导尿管、排液管等。由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会出现癫痫、抽搐或躁动等症状,为避免患者在无意识状态下拔管,一般要利用腕部约束带将患者上臂拉直,以防止手臂弯曲,同时为防止患者坐起,还要采用腕部约束带将手固定在较低的位置处。由于手臂长时间处于伸直状态,会造成关节僵硬、麻木酸痛,而手部位置低且固定较紧,会使末梢血运差,造成手指肿胀;患者还会由于活动受限,出现抵触反抗情绪,增加了非计划拔管的几率。而且现有的腕部约束带质地较硬,系紧时会勒伤病人腕部,造成红肿,系松手部又容易挣脱,不能保证对手部可靠的约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拔管手部约束装置,该装置舒适度高且能保护对患者手部进行可靠约束,降低了非计划拔管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下述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拔管手部约束装置,包括与手掌外轮廓相适应的硬质掌垫,所述硬质掌垫中部设置有插装手指的五个相互独立的指套;在所述硬质掌垫的腕口处设置有柔性腕部固定带,所述柔性腕部固定带的一端连接有第一系带,所述第一系带自与柔性腕部固定带的连接处向外逐渐变窄,靠近所述柔性腕部固定带的第一系带中部开设有穿孔,所述柔性腕部固定带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系带。

所述柔性腕部固定带内填充有海绵层。

所述柔性腕部固定带的宽度为6~10cm,长度为15~20cm。

靠近所述柔性腕部固定带的掌垫两侧分别设置有辅助系带。

所述辅助系带的宽度为6~10cm。

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结构简单,能够保护患者手腕免受伤害且舒适度高。使用时,患者将五指贴着硬质掌垫穿入对应的指套内,柔性腕部固定带包覆在患者手腕处,第二系带从靠近柔性腕部固定带的第一系带中部开设的穿孔中穿出后与第一系带打结,固定比较牢固,不易挣脱、拉开,还不会形成勒痕,患者舒适度较高;而且患者的手指尖外露,可小幅度弯曲、活动,不仅舒服还方便医生观察末梢血运及检测血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拔管手部约束装置,包括与手掌外轮廓相适应的硬质掌垫1,硬质掌垫1中部设置有插装手指的五个相互独立的指套2;在硬质掌垫1的腕口处设置有柔性腕部固定带3,柔性腕部固定带3的一端连接有第一系带4,第一系带4自与柔性腕部固定带3的连接处向外逐渐变窄,靠近柔性腕部固定带的第一系带中部开设有穿孔5,柔性腕部固定带3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系带6。

在柔性腕部固定带3内填充有海绵层,使柔性腕部固定带3柔软舒适,且具有较好的透气性,可以保护患者手腕捆绑后不会被勒伤,正常情况下,柔性腕部固定带3的宽度为6~10cm,长度为15~20cm即可。为避免狂躁患者抬起上身,靠近柔性腕部固定带3的硬质掌垫1两侧分别设置有辅助系带7,通过辅助系带7可将患者腕部与床体捆绑在一起,对患者形成可靠的束缚,制作时,辅助系带7的宽度为6~10cm。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患者将五指贴着硬质掌垫1穿放在指套2内,柔性腕部固定带3在腕部形成固定,第二系带6从第一系带4的穿孔5中穿出,在柔性腕部固定带3外缠绕后捆绑牢固,不易挣脱;然后将辅助系带7与床体进行固定(可稍微宽松一些,方便患者上肢活动)。

捆绑后,患者手掌贴着硬质掌垫1,手指固定不易翻转,不能做握手姿势,可有效防止非计划拔管;同时患者五指尖部外露,便于观察末梢血运及监测血氧;指套2又有较大的活动量,患者可稍作曲指动作,不会使指关节僵硬;即使采用辅助系带7将手臂与床体捆绑在一起,由于手臂活动量较大,不限制肩肘腕关节活动,患者舒适度较高,心里接受能力较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