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圆盘牵开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59090发布日期:2019-03-08 17:49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一种圆盘牵开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圆盘牵开器。



背景技术:

既往腹腔镜手术过程中需扩大脐部切开进行腹腔外肠吻合等操作时,脐部切口不易获得满意的暴露,因而极大的影响了肠管的吻合等操作,容易在手术操作过程中带来一定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固定和牵开切口,有效降低手术风险以及方便手术操作的圆盘牵开器。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圆盘牵开器,包括用于撑开缝合部的圆环本体,以及周向均布于所述圆环本体外围的线槽,所述圆环本体的外周面与缝合部的内侧壁相抵触,且所述圆环本体的环壁与所述缝合部的内侧壁通过牵引线紧固,所述缝合部的内侧壁呈柔性设置,所述牵引线沿所述圆环本体的环壁径向方向设置,所述牵引线与所述缝合部的内侧壁缝合端位于所述线槽内,所述线槽的槽底呈弧形设置。

其中,该圆盘牵开器包括采用环保板材一体冲压成型的本体,以及一体包覆于所述本体外表面的环保硅胶层。

其中,所述线槽设置为八个,且所述线槽的槽深大于3mm,小于5mm。

其中,该圆盘牵开器采用环保塑胶一体注塑成型。

其中,所述圆环本体的内径大于15mm,小于25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包括用于撑开缝合部的圆环本体,以及周向均布于所述圆环本体外围的线槽,所述圆环本体的外周面与缝合部的内侧壁相抵触,且所述圆环本体的环壁与所述缝合部的内侧壁通过牵引线紧固,所述缝合部的内侧壁呈柔性设置,所述牵引线沿所述圆环本体的环壁径向方向设置,所述牵引线与所述缝合部的内侧壁缝合端位于所述线槽内,所述线槽的槽底呈弧形设置。依此结构设计能够方便通过圆环本体将缝合部撑开,之后再通过设置在圆环本体外围的线槽及牵引线对缝合部进行缝合,依此方便操作,有效降低手术风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圆盘牵开器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一种圆盘牵开器,包括用于撑开缝合部2的圆环本体1,以及周向均布于所述圆环本体1外围的线槽11,所述圆环本体1的外周面与缝合部2的内侧壁相抵触,且所述圆环本体1的环壁与所述缝合部2的内侧壁通过牵引线3紧固,所述缝合部2的内侧壁呈柔性设置,所述牵引线3沿所述圆环本体1的环壁径向方向设置,所述牵引线3与所述缝合部2的内侧壁缝合端位于所述线槽11内,所述线槽11的槽底呈弧形设置。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圆盘牵开器还可以设置由环保板材一体冲压成型的本体,以及一体包覆于所述本体外表面的环保硅胶层组合而成,以此减少对缝合部的伤害。本实施例中所述线槽11设置为八个,且所述线槽11的槽深大于3mm,小于5mm,优选4mm,该圆盘牵开器采用环保塑胶一体注塑成型,所述圆环本体1的内径大于15mm,小于25mm,优选4mm。

采用上述结构设计,能够方便通过圆环本体将缝合部撑开,之后再通过设置在圆环本体外围的线槽及牵引线对缝合部进行缝合,依此方便操作,有效降低手术风险。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