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加热加压输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96654发布日期:2018-12-18 21:13阅读:458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加热加压输液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加热加压输液装置。



背景技术:

静脉输液技术的发展经历了近500年的波折,在20世纪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成为最常用、最直接有效的临床治疗手段之一。静脉输液产品的模式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迁,从最开始简陋的广口瓶到由玻璃瓶与橡胶材质制造的输液管路所组成的第二代输液系统,再到称为全密闭静脉输液系统的软带。

目前,临床上广泛使用的输液器和输血器在输液或输血时,输液袋均是采用悬挂式,依靠重力作用给患者输液或输血,这种方式有明显的缺陷,需要人工手动控制液体流速,无法准确达到个体化最佳输液速度,而且完全依靠重力或者人力挤压的方法调节输液速度很受限制。申请号为CN201520729442.X专利提到为输液袋加热加压,但输液袋的温度不能稳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步下降;而加压设备依赖于人工操作,也不能准确把握输液袋的压力稳定,所以不能保障输液的速度。常见的加压输液袋是在外在的气囊的压力作用下实现的,但这样会随着输液袋中的液体减少而降低压力。这对于特殊病情或急救患者需要快速输液,传统的输液装置便无法满足要求,错过抢救的最佳时机。另外,加压输液装置均为一次性使用,增加了患者经济负担,同时对材料造成大量浪费。另外,如遇寒冷情况,其无法对液体进行加热处理,给患者造成新的不适。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加热加压输液装置,可根据患者的病情智能调控最佳的输液速度,同时设有的加热装置可对液体进行加热,以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加热加压输液装置,包括气囊、加热线圈、充气装置、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以及微处理器,所述气囊套装在输液袋外,所述加热线圈设置在气囊内壁上,所述充气装置通过进气管与气囊连通,所述微处理器分别与充气装置、加热线圈、压力传感器以及温度传感器电连接。

进一步,所述气囊为双层帽子型气囊,开口端设有用于收口的收拉绳。

进一步,还包括输液袋,所述气囊套装在输液袋袋体外并与输液袋袋体形成密封腔体;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温度传感器设置在输液袋接头处。

进一步,所述输液袋为倒梨形,由PP、PE、PA或SEBS中的一种制成。

进一步,所述加热线圈为一根、多根或网状结构的金属加热导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微处理器智能化调控输液袋内的压力和温度,可调控出最优的输液温度和速度,满足不同特殊环境和不同病患的需要。输液袋为倒梨形,可实现液体的充分流出。装置整体结构组成简单,造价低廉,可靠性高。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附图进行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中的智能加热加压输液装置,包括气囊4、加热线圈6、充气装置2、压力传感器7、温度传感器8以及微处理器1,所述气囊4套装在输液袋5外,所述加热线圈6设置在气囊4内壁上,所述充气装置2通过进气管3与气囊连通,所述微处理器1分别与充气装置2、加热线圈6、压力传感器7以及温度传感器8电连接。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输液袋5,所述气囊为单层膜结构,其套装在输液袋5袋体外并与输液袋袋体形成密封腔体;所述压力传感器7与温度传感器8设置在输液袋接头10处。

具体的,在微处理器1上连接充气装置2、压力传感器7、加热线圈6和温度传感器8,将压力传感器安置在输液袋接头内测试输液袋内的液体压力,并将这个信号传递到微处理器中去调控充气装置的送气速度。当液体从输液袋流出后,输液袋内的体积会变小,气囊4和输液袋之间的空间就增大了,如果不及时补充空气,密封腔体内的压力就会变小。故用微型鼓风机连续送气,使输液袋内的压力保持恒定,且当充气装置送气的速度越快,对输液袋5内施加的压力就越大,压力越大,从输液袋接头处流出液体的速度就越快。

在微处理器上预设保护装置以控制加热线圈的最高温度,一旦遇到温度传感器停止工作等特殊情况,也只能加热到人体能接受的舒适温度,避免出现温度过高对人体造成伤害;将温度传感器安置在输液袋接头的空腔内测试流出输液接头的液体温度,然后将信号反馈给微处理器调节加热线圈的温度,使得输液袋的液体保持在合适的温度范围。

当然,气囊也可是与输液袋5分离的结构,此时气囊为双层帽子型气囊,开口端设有用于收口的收拉绳。通过将气囊紧密罩在输液袋袋体外,并用收拉绳将气囊口部固定在输液袋接头处,同样可实现前述目的。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输液袋为倒梨形,由PP、PE、PA或SEBS中的一种制成。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加热线圈为一根、多根或网状结构的金属加热导线。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可增设一颗小型LED灯9,其与微处理器1电连接,将其安置在输液袋接头10处,可持续为输液袋照明,方便医患在黑暗环境下查看输液袋内的具体情况。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