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少过敏刺激的消化道膜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92683发布日期:2019-01-04 23:35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一种减少过敏刺激的消化道膜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指一种用于治疗内分泌疾病(如糖尿病、胰岛功能紊乱、肥胖等)或下消化道疾病(如炎症等)的减少过敏刺激的消化道膜管。



背景技术:

已知,糖尿病是一种近年来逐渐被人们所重视的疾病,其是富贵病中的一种,是源于现代文明社会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富裕后,吃得好、吃得精,营养过剩,活动量减少,从而产生的非传染性的流行病,具体的,糖尿病是指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其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的。糖尿病可以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糖尿病通常伴随着肥胖以及很多并发症,对人们的健康的造成极大的威胁。数据显示,仅中国,20岁以上的成年人中,糖尿病的发病率为9.7%,发病人口约1.5亿。已知,常见的肥胖及糖尿病改善方式是控制饮食,增加运动,并辅助一定的药物治疗,这需要病人的长期坚持,并且一旦停止饮食控制和运动后容易引起反复和体重反弹,长期的药物或者胰岛素的使用也给病人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生活的不便。

另一种治疗法为胃转流术,采用胃转流术对于根治二型糖尿病和改善肥胖有非常良好的效果,在2001年,国际糖尿病联盟已正式推荐代谢外科手术(包括胃转流手术)作为肥胖合并二型糖尿病的治疗方法,然而胃转流术作为一种外科手术,会对人体造成创口,因此具有很多风险如:死亡、肠梗阻、吻合口漏、肺栓塞、深静脉血栓、门静脉损伤、呼吸系统等。

公开号为CN106923944A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肠道隔离膜管释放器,包括管状壳体,壳体一端具有第一开口,另一端具有第二开口,壳体中设置待释放的膜管,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开口处并与所述膜管一端连接的释放体,其由能够被人体肠道消化吸收的材料制成;依次套设并且相互之间能够相对运动的内管、中管和外管,内管一部分位于壳体内并与释放体连接,中管一端外固定套设有位于壳体中的挡块活塞,外管位于壳体外且其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二开口上;操作内管及中管使两者沿轴向运动,释放体与壳体脱开,且膜管脱出壳体,并在人体肠道的指定位置释放。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操作简单,可靠性强,植入人体时不会产生创口,对人体无毒副作用。

上述植入消化道的膜管,用于治疗内分泌疾病,如在治疗和逆转糖尿病、胰岛功能紊乱、肥胖减肥等,或者下消化道疾病,如炎症等方面取得了非常良好的效果,但是实际植入后病人也有些不好的排异反应,例如恶心,呕吐、腹痛等,虽然多数患者这些症状在一段时间后会自然消失,但是也给患者造成了不好的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减少过敏刺激的消化道膜管,尽可能地降低消化道排异反应的出现。

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减少过敏刺激的消化道膜管,包括支架(1)和膜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膜管(2)的外径为10mm至35mm,所述膜管(2)的壁厚为0.001mm至0.3mm,膜管(2)的头部与支架(1)通过缝合、热压、超声波焊接或者激光焊接固定连接,所述膜管(2)的尾部形成有流苏状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流苏状结构是指膜管(2)的尾部分割形成疏密不等、长度不等的多根流苏条。

作为优选,所述膜管(2)尾部流苏状结构长度为2cm至10cm。

所述消化道膜管可被植入消化道。所述消化道包括食道、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等,从而所述可植入导管的不同位置可分别对应于食道、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等处。由于所述导管在不同位置具有不同的功能,从而可对消化道的不同部分产生不同的作用。膜管植入到体内后,黏膜与膜管接触端面反复摩擦,消化道会产生比较强的异物感,容易增加消化道活动,进而引起病人恶心、呕吐或者腹痛等症状。部分病人甚至还会发生接触部的炎症反正。本实用新型在膜管尾部采用流苏状设计,流苏采用不同的疏密或者不同的长度,可以减少膜管与消化道黏膜接触端面的刺激,从而减少人体的过敏及刺激反应,进而减少人体一些恶心、呕吐腹痛等反应。

作为优选,所述膜管(2)是采用流延、挤出或者吹塑制成的单层管或者多层复合管。

作为优选,所述支架(1)是由编织丝编制成的网状管,所述的编织丝为符合生物相容性的弹性丝,可以是金属丝、高分子材料丝或者是可降解材料丝。

作为优选,所述支架(1)包括支架上段和支架下段,支架上段外径比支架下段大5~15mm。

作为优选,所述支架(1)上设有显影环或者回收线。

所述消化道膜管可以由高分子材料制成。所述的高分子材料必须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在人体内长期滞留,且不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长期滞留指可在人体消化道内停留三个月或者更长的时间。所述的高分子材料必须足够柔软,不会对消化道黏膜产生不良刺激,患者在植入后不会产生不适感,即使个别人有轻微不适,也在短时间内可以自行消失。所述的高分子材料必须有良好的化学及生物稳定性,在消化道各种强酸强碱及生物酶的影响下,不应发生化学变化,产生对人体不利的溶出物。所述的高分子材料可以是聚乙烯、氟聚合物、聚氨酯、硅胶等。所述的高分子材料必须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可以加工成薄膜或者管状薄膜,所述的薄膜厚度在0.01-0.1mm。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的技术方案,膜管尾部采用流苏状设计,流苏采用不同的疏密或者不同的长度,可以减少膜管与消化道黏膜接触端面的刺激,从而减少人体的过敏及刺激反应,进而减少人体一些恶心、呕吐腹痛等反应。且所用材料结构简单,制作工艺方便、成本低、生产速度快、质量有保证以及制造方便等优点,并且植入后舒适性、顺应性好,不会对人体组织造成伤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流苏状结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流苏状结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支架 2-膜管 21-流苏状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的一种减少过敏刺激的消化道膜管,包括支架1和膜管2,所述膜管2的外径为10mm至35mm,所述膜管2的壁厚为0.001mm至0.3mm,膜管2的头部与支架1通过缝合、热压、超声波焊接或者激光焊接固定连接,所述膜管2的尾部形成有流苏状结构21。

如图2、图3所示,所述流苏状结构是指膜管2的尾部分割形成疏密不等、长度不等的多根流苏条。所述膜管2尾部流苏状结构21的长度为2cm至10cm,以不影响膜管的功能和手术操作。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膜管2是采用流延、挤出或者吹塑制成的单层管或者多层复合管。所述支架1是由编织丝编制成的网状管,所述的编织丝为符合生物相容性的弹性丝,可以是金属丝、高分子材料丝或者是可降解材料丝。所述支架1包括支架上段和支架下段,支架上段外径比支架下段大5~15mm。所述支架1上设有显影环、回收线。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