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卵管灌注导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31473发布日期:2019-03-02 04:13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输卵管灌注导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输卵管灌注导管,它属于医疗辅助装置,特别是一种用于妇科介入治疗的辅助器械。



背景技术:

输卵管阻塞是导致女性不孕的重要原因,约占不孕原因的50%。输卵管介入复通术(FTR)是当前治疗输卵管阻塞性病变的主要手段,其具有明显的即时再通效果,但目前术中使用的导丝,基于其结构的问题,术中其机械分离作用会损伤输卵管内膜,引起局部内膜水肿、组织炎性修复:血管通透性增加,大量炎细胞浸润、纤维素渗出,造成输卵管的再次粘连与闭塞等严重的术后问题。目前临床预防FTR术后输卵管再粘连的主要措施为术中一次性向输卵管内注入抗粘连药液及术后多次行经宫腔通液术,但效果不甚理想。主要是由于术中内膜受损的输卵管间质部与峡部肌层较厚、管腔细窄,术后肌肉收缩、输卵管自身蠕动等原因,使注入的抗粘连药液很难在此处(靶点)存留,难以达到抗粘连效果;另外,输卵管内膜受损后会产生水肿,此处粘膜水肿会使本就狭窄的管腔再次闭塞,同时炎性渗出,再次粘连。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术后可以滞留在输卵管有效避免再次粘连与闭塞的输卵管灌注导管。

本实用新型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输卵管灌注导管,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根一端开放而另一端封闭的导管,在所述的导管靠近封闭端部分的管壁上设置有多个侧孔;所述的开放端包括两个开放端口:一个灌注端口和一个球囊端口;在所述的导管的中部设置有一球囊。

所述的球囊的充盈体积为3-6ml。

所述的导管的长度为50-70cm。

所述的球囊的中心位置到封闭端距离为:7-9的cm。

所述的灌注端口为导管的开放端,在靠近灌注端口处设置一个分支导管并接一球囊端口。

所述的灌注端口和球囊端口在导管的开放端呈120度角设置。

本实用新型完全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预防FTR术后输卵管再次粘连和闭塞方法所存在的弊端,不但管体的支撑作用避免了术后水肿的内膜相互接触、粘连,而且,持续灌注及导管侧孔的优点又保证了抗粘连药物对粘膜作用的持续性。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使用方便,安全可靠,可在临床大量推广普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图2和图3,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如图1和图2中所示:

在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包括一根一端开放而另一端封闭的导管1,所述的导管1的长度也可以制造为满足不同患者要求的50-70cm的不同规格。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既可以滞留在输卵管中,也能够完成对输卵管中注射所需要的药物,在所述的导管1靠近封闭端部分的管壁上设置有多个侧孔5,多个侧孔能保证药液经侧孔流出后充分与炎变、水肿的粘膜接触。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开放端包括两个开放端口:一个灌注端口3和一个球囊端口2。滞留在术后输卵管中的本实用新型其导管的支撑作用能避免术后水肿的粘膜相互接触、粘连;同时,经导管的灌注端口3定时灌注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抗粘连药液不易在此段存留的缺点,而且本实用新型的导管灌注方便易行,因此可多次重复进行。

在所述的导管1的中部设置有一球囊4。在加工本实用新型时,可以依据需求将所述的球囊4的充盈体积设计为3-6ml,制成不同大小规格的球囊,以满足具体患者的使用需求。

同理,所述的球囊4的中心位置到封闭端6距离也可以设计成为7-9cm的不同规格。

从球囊端口注入无菌水使球囊在宫腔内充盈可固定导管,避免移位、脱落。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灌注端口3为导管1的开放端,在靠近灌注端口3处设置一个分支导管21并接一球囊端口2。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如图2中所示,将本实用新型的封闭端6经阴道8、子宫送入输卵管10内,这样球囊4就会滞留在宫腔内,导管1的开放端则留在了体外。从球囊端口2注入无菌水使球囊4在宫腔内充盈,固定导管;从灌注端口3注入抗粘连药液,这样抗粘连药液就会从多个侧孔5流出,进入输卵管10中,并滞留。本实用新型从根本上预防FTR术后输卵管的再闭塞,提高远期复通率,进一步提高妊娠率,从而为广大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患者提供一种更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法和途径,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良好的发展趋势。

实施例2,

如图3中所示: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灌注端口3和球囊端口2在导管1的开放端呈120度角设置。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