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影像引导介入手术中的持针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31466发布日期:2019-03-02 04:13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用于影像引导介入手术中的持针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影像引导介入手术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影像引导介入手术中的持针器。



背景技术:

介入治疗介于外科、内科治疗之间的新兴治疗方法,其中经皮穿刺介入手术是以微创的方式将穿刺针、冷冻针、射频消融针等手术器械刺入到人体内的病灶部位或者手术靶点位置上,然后进行取样或治疗。在介入治疗过程中,绝大部分涉及到穿刺。由于医生无法直接观察到病人体内的组织结构和病灶部位,因此需要借助医学成像手段。在影像(CT、磁共振成像)引导经皮穿刺介入手术时,为了观察穿刺针和病灶之间的完整关系,以及方便医生操作穿刺针进行介入治疗,因此需要将穿刺针固定在专门的持针器上(持针器与穿刺针的相对空间位置关系固定),再利用光学定位系统来跟踪持针器的空间位置,从而确定穿刺针与图像、病灶的位置关系,进行介入治疗。

光学定位系统主要包括控制中心、光学测量系统、持针器,光学测量系统具有红外光发射、接收器,红外光照射在反光球上后反射回到红外光接收器,控制中心通过软件计算出反光球所处的空间位置。所有被光学测量系统跟踪的物件都安装有反光球组,反光球组由三个以上反光球组成,不同的物件上反光球组的排布方式有唯一的几何特征,以示区别。光学测量系统只要跟踪到某反光球组,控制中心能够计算出光学测量系统和该反光球组的空间关系,并识别该物件。

在现有技术中,不同的穿刺针安装在不同的持针器上,在更换穿刺针时需要控制中心重新记忆穿刺针和持针器的空间关系,此更换过程比较繁琐。在现有技术中,由于持针器需要反复消毒使用,现有的反光球的反光材料容易被污染、损坏。在现有技术中,也没有考虑医生把持持针器的舒适性。另外,现有的持针器在更换穿刺针时操作困难,且费时。因此,需要一种便于更换穿刺针的持针器。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影像引导介入手术中的持针器,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持针器难以拆装手术器械,存在使用不方便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影像引导介入手术中的持针器,其包括:基座,基座上设有多个能被标识的反光部,且基座上具有容置针形手术器械的针槽;

与所述基座相连且可相对基座翻转的压板,翻转压板可覆盖在针槽上方;

压板紧固件,转动设置在基座上,且压板紧固件具有与所述压板叠放的压紧片,转动压板紧固件可将压板压紧在基座上将针槽覆盖,或者转动压板紧固件可将压板释放,将针槽打开。

优选的,所述压紧片为绕所述压板紧固件的转动轴线转动的扇形结构,且扇形结构的两侧边分别称为第一边和第二边,第一边的外端在压紧片旋转时先与所述压板接触,压紧片的厚度由第一边的外端向第二边呈楔形递增;所述压板的端部具有与所述压紧片叠放的扇形区,且扇形区对应的压板最外侧的一边称为扇形区的外侧边,与外侧边相对的扇形区的另一边称为扇形区的内侧边,厚度由外侧边的端部处向扇形区的内侧边呈楔形递增。

优选的,所述压板端部的扇形区厚度增加斜率与所述压紧片的厚度增加斜率一致。

优选的,所述压板紧固件还包括用于拨动所述压紧片转动的手柄。

优选的,所述压紧片的圆心角θ为90°。

优选的,所述压板上的扇形区所对应圆心角为60°。

优选的,所述基座由弧形的横臂以及与横臂两端分别相连的两个斜臂构成,所述横臂上具有所述针槽,所述反光部位于所述斜臂上;所述压板为与所述横臂相同的弧形板。

优选的,所述基座上具有凹槽,凹槽内嵌设反光球,反光球构成所述反光部。

优选的,所述针槽其槽宽沿槽深方向由槽底向槽顶逐渐增大。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影像引导介入手术中的持针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持针器上通过针槽、压板以及压紧压板在针槽上的压板紧固件,其可将多种规格的针形手术器械压紧在针槽内,另外,在介入手术过程中,可能存在使用多根穿刺针的情况,本实用新型只需旋转压板紧固件释放压板即可将针槽内的针形手术器械取出,其安装拆卸方便,避免因为装卸穿刺针而延长介入手术时间,提高介入手术效率;2)本实用新型可固定多种规格的针形手术器械,针形手术器械如穿刺针、冷冻针等,防止穿刺针、冷冻针等在手术过程中前后滑动,方便医生操作进行介入穿刺;3)因为持针器需要被光学跟踪系统识别,因此持针器上要装有能被光学跟踪系统识别的反光部,并且通过在基座上设置凹槽,在凹槽内嵌设反光球,反光球的底面为反光面,防止清洁过程中损伤反光层而影响跟踪精度甚至无法使用,其提高反光部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影像引导介入手术中的持针器的整体示意图。

图2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基座示意图。

图3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压板紧固件的立体图。

图4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压板紧固件的俯视示意图。

图5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压板示意图。

元件标号说明

1 基座

11 斜臂

12 横臂

13 凹槽

14 针槽

15、16 螺栓孔

2 反光部

3 压板紧固件

31 手柄

32 压紧片

33 螺杆

4 压板

41 过孔

42 压板内侧面

43 扇形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请参阅图1至图5。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中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所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影像引导介入手术中的持针器,其包括:基座1,基座1上设有多个能被标识的反光部2,且基座1上具有容置针形手术器械的针槽14(见图2所示);

与所述基座1相连且可相对基座翻转的压板4,翻转压板4可覆盖在针槽14上方;

压板紧固件3,转动设置在基座1上,且压板紧固件3具有与所述压板4叠放的压紧片32(见图4所示),转动压板紧固件3可将压板4压紧在基座1上将针槽14覆盖,或者转动压板紧固件3可将压板4释放,将针槽14打开。

本实用新型的持针器,其通过转动设置的压板紧固件和压板配合,实现针形手术器械(如穿刺针、冷冻针等)的安装和拆卸,在安装拆卸时,只需要将针形手术器械放置在针槽内,然后转动压板紧固件3将压板压紧即可,当取出更换时只需转动压板紧固件将压板释放,即可将针形手术器械从针槽内拿出,提高了针形手术器械的更换效率。

作为上述基座的一实施例,如图2所示,基座1由弧形的横臂12以及与横臂12两端分别相连的两个斜臂11构成,所述横臂12上具有所述针槽14,所述反光部2位于所述斜臂11上。本实施例中的基座材料上采用A级POM,其横臂12的两端弯曲延伸形成上述斜臂11,即结构上采用“U”形细条形结构,不仅能够满足磁共振兼容条件,并且能够减少红外光反射,避免影响光学导航精度,提高光学导航精度。

为提高上述反光部的使用寿命,见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在上述基座1上具有凹槽13,凹槽13内嵌设底面具有反光层的反光球,反光球构成所述反光部2。凹槽的设置便于反光球的安装,本实施例中反光球粘合在凹槽内,且放置反光球的凹槽的排列设计满足光学导航要求,能使基座上的针形手术器械得到有效跟踪定位,并且基座的“U”形结构方便医生操作进行介入穿刺。本实施例中反光球的底面设置反光层,外表面为镜面,其可以避免在清洁时损坏反光层,提高反光球的使用寿命。为更好的安装和固定,本实施例中的反光球底面为半球状。

为实现不同粗细的针形手术器械的安装和夹持,本实施例中针槽14其槽宽沿槽深方向由槽底向槽顶逐渐增大,如截面为V形的针槽。相对于半径相同的针槽,V形槽因为半径是从底部往上逐渐增加的,可以放置不同规格的穿刺针,不会发生穿刺针半径太小容易发生滑动,半径太大不能放置的问题。直径递增的针槽配合使用压板与上述压板紧固件可以固定不同规格的穿刺针,这样不需要根据不同规格的穿刺针准备不同规格的持针器,避免手术中需根据穿刺针类型准备多个持针器。

作为上述压板的一实施例,见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压板4为与所述横臂12相同的弧形板,压板内侧面42的弧度与横臂内侧面弧度相同。本实施例的压板一端具有过孔41,上述基座1上在横臂的一端侧具有螺栓孔15(见图2所示),螺栓穿设在过孔41和螺栓孔15内将压板4和基座1转动相连,螺栓作为压板的转动轴,因此压板4可相对基座翻转,当将压板4紧压在基座1上时其可与针槽14配合将针形手术器械夹持固定。

为更好的压紧上述压板,见图3及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上述压紧片32为绕所述压板紧固件的转动轴线转动的扇形结构,扇形结构的圆心位于压板紧固件的转动轴线上,扇形结构的两侧边分别称为第一边和第二边,此处第一边的内端即为扇形结构的圆心处,与内端相对的另一端为第一边的外端,也为扇形结构的周向弧边的一端。第一边的外端在压紧片32旋转时先与所述压板4接触,压紧片32的厚度由第一边的外端向第二边呈楔形递增;见图5所示,所述压板4的端部具有与所述压紧片叠放的扇形区43,且扇形区43对应的压板最外侧的一边称为扇形区的外侧边431,与外侧边相对的扇形区的另一边称为扇形区的内侧边432,扇形区43的厚度由外侧边的端部A向扇形区的内侧边432呈楔形递增,即扇形区的表面为弧面,其扇形区的外侧边的端部A处为最薄,扇形区的内侧边432所在处厚度最厚。当所述压紧片32朝向所述压板4旋转压紧过程中,所述压紧片32与所述压板4的接触方式为:所述压紧片32的最薄处先与所述压板4的外侧边(即扇形区的外侧边的端部A处)接触,随着压紧片和压板厚度的增加,两者紧密结合,直至所述压紧片32定位不动,实现压紧片32和压板4的锁定。也就是说在压板4和压紧片32锁紧过程中,压板4上扇形区的厚度和压紧片32的厚度在锁紧路径方向上是逐渐递增的。为更好的实现压板和压紧片的锁紧,压板4上的扇形区厚度增加斜率与压紧片32的厚度增加斜率一致。

本实施例中上述针槽为V形的针槽,其可以适应夹持直径不同的针形手术器械,另外,上述压紧片32和压板4自身均具有楔形增厚的对应区域,使得压紧片32通过与压板4接触面变化对不同规格(即不同直径)的针施加不同的力,来固定针形手术器械,有效防止针体前后滑动,提高手术安全性,另一方面,相对于固定厚度的压板4与压紧片32(即上述压板和压紧片可以为固定厚度的结构),楔形增厚的结构可以缩短压板紧固件3的旋转行程。

本实施例中上述压紧片32的圆心角为90°。压板4上的扇形区43所对应圆心角θ为60°。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压板紧固件3具有螺杆33,见图2所示,上述基座1的横臂12上具有螺栓孔16,螺栓孔16和螺栓孔15相对横臂12的两端设置,上述将螺杆33安装在螺栓孔16内,即完成了压板紧固件3的安装。因此压板紧固件3可绕螺杆33转动,实现压紧片旋转压紧上述压板。上述压板紧固件的转动轴线即螺杆33的中心线。

为方便压紧片的旋转,见图3及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压板紧固件3还包括用于拨动所述压紧片32转动的手柄31。介入手术中,逆时针拨动压板紧固件3上手柄31,松开压板4,抬起压板4,将穿刺针放置在基座的针槽14内,放下压板4,顺时针拨动手柄31带动压紧片32快速压紧压板4,快速固定穿刺针。完成介入手术后,逆时针拨动手柄31带动压紧片32快速松开压板4,抬起压板,从而可以快速取出穿刺针,提高手术效率。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影像引导介入手术中的持针器,其只需旋转压板紧固件释放压板即可将针槽内的针形手术器械取出,其安装拆卸方便,避免因为装卸穿刺针而延长介入手术时间,提高介入手术效率。所以,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