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股骨髁上骨折的外固定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98689发布日期:2018-09-21 22:10阅读:52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外固定医疗器械技术领域,主要涉及股骨髁上骨折外固定产品,是一种帮助股骨髁上骨折后固定复位用产品。



背景技术:

股骨髁上骨折是靠近膝关节的骨折,且多发生复杂骨折与粉碎骨折,对于股骨髁上骨折的治疗,本实用新型根据骨骼强大的再生能力,使碎骨块可以在游离状态下在体内重新长到一起,并采用了外固定技术,最显著的特征是采用了环式结构,用克氏针与螺纹针组合固定在未受损的股骨,力学性能好,其固定的有效性比石膏、牵引可靠,便于关节活动,就创伤性而言,要比切开内固定小,具有非手术疗法和切开复位内固定两者的综合优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股骨髁上骨折的环式新型外固定架,一种能够多方向进针固定股骨的外固定架,要解决环式外固定架对治疗股骨髁上骨折的有效构型的需求性问题,并解决传统外固定器成本高,价格昂贵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是用于股骨髁上骨折外固定架,由长螺杆(1)、短螺杆(2)、螺母(3)、半环(4)、内六角螺钉(5)、夹针块(6)、夹针座(7)、小偏(8)、C环(9)、复位调节套(10)、全环(11)共同构成,其特征在于:长螺杆(1)、短螺杆(2)与螺母(3)组合将全环(11)、C环(9)、半环(4)连接固定,夹针块(6)与夹针座(7)通过短螺杆(2)与螺母(3)固定在半环(4)上,并通过调节夹针块(6)与夹针座(7)两端的螺母(3)在短螺杆(2)的轴向调节位置,也可通过内六角螺钉(5)与螺母(3)固定在半环(4)上,克氏针通过小偏(8)及螺母(3)固定在C环(9)、全环(11)上,螺纹针可以在夹针块(6)与夹针座(7)内通过螺母(3)夹紧固定,当克氏针与螺纹针打入股骨内,在股骨径上组成一个半环架,在股骨髁组成一个环形架,实现在股骨外围搭建可旋转的环形外固定架,实现复位调节的功能。复位调节套(10)固定于C环(9)与全环(11)之间的长螺杆(1)上,当同时旋转四个复位调节套(10)时,可在长螺杆(1)的轴向移动,从而改变C环(9)与全环(11)之间的距离,并通过C环(9)一侧的螺母(3)固定位置,即实现牵移复位骨折区的功能。复位调节套(10)标有数字0-9,共10个刻度,其作用是使四个复位调节套(10)调节相同的幅度,实现同步调节。

本实用新型与单侧外固定架相比有如下优点:

1环状结构与交叉的克氏针固定相比平行固定的骨针更加稳固,又增加了复杂骨折中选择进针固定的可能性。

2固定后调节复位更加稳定精准,恢复效果更好。

3零件设计简单,加工更加方便,减少患者的治疗费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一实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对于股骨髁上粉碎性骨折,选择本实用新型套入患肢,根据骨折情况确定克氏针的打入角度,在股骨髁上1-2cm处穿入两根交叉的克氏针,并将克氏针通过小偏(8)固定在全环(11)上,本实用新型便固定在靠近膝盖处的股骨,这时需将有移位的骨折用手法复位,然后调节夹针块(6)与夹针座(7)在短螺杆(2)上的轴向来确定螺纹针的打入位置,在股骨干处打入三根螺纹针,并将螺纹针通过螺母(3)固定在夹针块(6)与夹针座(7)内,在C环上固定的两根克氏针的打入角度确定后将克氏针打入股骨并固定,最后调节四根复位调节套(10),即可调整C环(9)与全环(11)的距离,可迁移骨折处复位并弥补手法复位的误差,完成本次的操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